?

源遠流長:從《洛陽伽藍記》到林文月《擬古》

2015-11-22 10:19孟光全
當代文壇 2015年3期
關鍵詞:比較

摘要:

“擬古”曾是中國古代很普遍的文藝創作現象,蘊含了豐富深厚的文化意蘊。本文從林文月的成長背景入手,以明其散文家、翻譯家、學者“三棲文人”身份的由來;結合古今論述,梳理“擬古”現象蘊含的深廣文化意蘊;為明確參照比較的對象,在概評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內容、文學成就、影響后,詳細比較林文月作品與《洛陽伽藍記》的“同”,尤其是“異”,以揭明二者的承革、源流關系。論述中,力求把文本細讀比較、思辨與文化背景勾勒相結合。從林文月創作實績可見:古今是關聯的,古代經典仍有活力,當代文學應從古典文學中汲取營養,源遠才能流長。

關鍵詞:《洛陽伽藍記》;林文月;擬古;比較;承革

《擬古》是臺灣作家林文月“借古開今”的散文集,中有擬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簡稱《洛》)兩篇:寫日本名寺的《平泉伽藍記》,寫美國加州俄羅斯正教教堂的《羅斯堡教堂》(簡稱《平》、《羅》)。

本文從林氏其人切入,梳理“擬古”文藝現象的多重意蘊;再比較《平》、《羅》與《洛》的異同。力求把文本細讀比較、理性思辨與文化背景勾勒相結合,認為古典經典仍有活力,當代文學可從中借鑒,源遠才能流長。

林文月(1933年-),為古今中外文學的溝通扮演了很好的“使者”角色,一手握論文、創作、翻譯三種文筆,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散文家、日本文學翻譯家“三棲文人”,且都碩果累累:學術論著有《謝靈運及其詩》、《山水與古典》等;譯著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枕草子》等;散文,更是30年苦心經營,70年代有《京都一年》、《讀中文系的人》,80年代有《午后書房》、《交談》,90年代有《擬古》、《飲酒與飲酒的相關記憶》、《飲膳札記》,本世紀有《回首》、《人物速寫》、《寫我的書》等。

能獲此佳績,因緣頗多,大致有:第一,出生文化世家,外公連雅堂為“臺灣文化第一人”、“臺灣太史公”,編著《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薈》等。第二,早年受跨文化教育,常須在日語、上海話、臺灣話、國語間“對譯”,小時候“我的身份一直是不定的?!@樣一個成長背景讓我覺得,我什么都不是:不是純粹日本人,不是純粹上海人,也不是純粹臺灣人。但這樣一種復雜身份的好處是,我可以比較客觀地看事情并作評價”①。后游走中國臺灣和日本歐美間,接受了東西方不同文明的洗禮,有志于文化溝通。第三,年輕時受文學大家沾溉:50年代上臺大中文系,教授多以北大、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為班底,如中文系有董作賓、屈萬里、王叔岷等,尤其是她的恩師臺靜農、鄭騫,集研究、創作于一身,有傳統文人的風骨魅力,深深影響林氏為人治學。第四,一生摯愛文學,愿“安安靜靜過一種與書香為伍的單純生活”,文學可溝通人心,可構筑精神共同體精神家園,“對她而言,那個用中文的元典和詩歌統一起來的世界并沒破碎?!睦硐胫?,翰墨和辭賦應有能力維持一個美好的共同體”②。第五,她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熱愛生活,“我覺得我必須要先做一個人,再做一個女人,再做一個學者、作者或者是翻譯者。所以我覺得三種身份在一起有一些辛苦,可是也是樂在其中,而且互相可以補充我的生活的很多面”,“我這人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常常把責任、工作弄到后來變成一種享受。做家務清潔,我當成運動,把家變得可愛,就很有成就感。我對人生、世界一直充滿好奇心,永遠有興趣去發掘。即使累一點,也很快樂,或許我對生命太貪心了吧”③。

她把文學與生活打通,文學成為生活中最有滋味情調的部分,圓滿接續了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日本古典文學的“文脈”,其研究、創作、翻譯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流”。

林氏眾多文集中,《擬古》很獨特,共14篇:擬《枕草子》的《香港八日草》,擬《呼蘭河傳》的《江灣路憶往》,擬《My Life at Fort Ross》的《往事》,擬《傅雷家書》的三封給兒女的信,擬《洛》的《平》與《羅》,擬《東坡志林》的《散文六則》,擬恩師臺靜農《我與老舍與酒》的《飲酒及與飲酒相關的記憶》,擬《龍坡雜文》的《傷逝》,擬六朝代作詩賦的散文《你終于走了孩子》,擬《漂鳥集》的《有所思》,擬《園丁集》的《無題》。

這“應是林文月向中外古今的經典作品的一次深情的致敬”④?!皵M”的對象古今中外都有,作者素養淵深厚重,可見一斑,走著一條獨特的文學之路。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尤其中古,“擬古”非常普遍:《文選》里,詩分23門,中有“雜擬”一門,輯錄陸機、陶淵明等擬古詩63首;當時幾乎所有文類詩文辭賦,都盛行擬古;從歷史長時段看,書畫、民間藝術也盛行擬古,如國畫大師張大千習畫,就由明清依次上溯宋元、隋唐、元魏,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擬,傅申說張大千是在“血戰古人”⑤,終成集大成畫家;古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東南亞,也有擬古,可參閱曹虹《中國辭賦源流綜論》。

古典文藝中,擬古曾普遍久遠存在過,這蘊含了古典文藝辯證思維,古典文藝有獨特的生態樣貌。

林氏深入思考,寫過《陸機的擬古詩》,從篇幅、用韻、遣詞設句研究;《擬古自序》中,認為擬古既是謙遜學習前人經典,是嚴肅的,又“存在著比賽因素、是實驗性的”。擬古是復雜甚至矛盾的,擬的過程中其實是有承有革、有古有今,有人有我,關鍵在拿捏好分寸。

學界對擬古現象越來越重視,王瑤認為擬古既“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屬文的方法,正如同習字之由臨帖入手?!叭说脑娢氖菢藴实姆侗?,要用心地從里面揣摩、模仿,以求得神似”,也是“作者也想在同一類的題材上,嘗試著與前人一較長短”⑥。龔鵬程認為,擬古非常重要,“一方面代表了作者對于文學傳統的認知與參與;一方面也在擬古時確立了文類及風格的特征;再則也可通過擬古來磨練筆性、鍛煉筆力”⑦。梅家玲在《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書中,更是做了深刻的論述:擬古涉及“生命體驗中的傳承與轉化、文學藝術活動中的模習與創新”;漢晉絕大多數擬作“乃是出于一分不能自已的、欲對人同有之情相互參證的情懷?!瓟M代體寫作,實系時人重溫過去,參與現時,迎向未來的一種生命體驗”,“使文人既得以借鑒前人的生命體驗,為一己的存在定位,也能在既有文本的影響下,更諦新猷,體現融曾經與現時為一、寓傳統于創新之中的深具辯證性的傳承意義”,擬代、贈答“適可見出漢魏六朝文學發展的兩大重要面向:縱向的承先啟后(擬代),與橫向的往來互動(贈答)?!雹喟盐膶W創作、生命體驗、今昔承革、人我關聯等加進來,大大深化了辯證思考,更合乎中國文藝的生態樣貌、演進真相。

漢學大家吉川幸次郎認為中國文學有七大特色,“文學傳統的悠久和持續性”、“文學典型的重要性”兩條,就都與擬古相關。孫康宜等寫《劍橋中國文學史》,說中國文學史“是對過去的持續不斷的重寫?!瓫]有哪個國家的文學史這樣注重互文性,沒有哪個國家的文學史這么注重過去,而且還不斷地改寫?!@也可能就是為什么中國文化沒有辦法被滅亡的原因吧?因為她的過去永遠在被改寫,永遠無法忘記她的過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現當代文論有益于深入思考:艾略特在《傳統與個人才能》中說,藝術家“誰也不能單獨的具有他完全的意義?!覀儗λ蔫b賞,就是鑒賞對他和已往詩人以及藝術家的關系。你不能把他單獨地評價,你得把他放在前人之間來對照,來比較”。當代有“互文性”、“文本間性”等理論,“互文性”指任何一個單獨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在與其他文本交互參照、交互指涉過程中產生,因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種互文,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與轉化。布洛克曼把新文本喻為“是用過去語言所完成的‘新織體”⑨,其實古代向來有以“編織物喻文”的傳統,劉熙《釋名》說,“文者,會集眾彩以成錦繡,會集眾字以成辭義,如繡彩然”。米勒說文本中總是“隱居著一條寄生性存在的長長的連鎖先前文本的摹仿、借喻、來客、幽靈”⑩。

古典文學擬古、代言、用典故、化用前人詩文等,都鮮明體現了古今、人我、承革等復雜而微妙的某種關聯。

對文化遺產,馮友蘭提出“順著說,接著說”:先親近學習,再創變,這樣有承有革,有源有流,文化自然而然發展。

“擬”的涵義是學習汲??;也是競爭游戲;還是“對話”“開今”的好途徑。

北朝楊衒之的《洛》,是地理、歷史、佛學、文學跨類名著,毛晉說“鋪揚佛宇,而因及人文。著撰園林、歌舞、鬼神、奇怪、興亡之異,以寓其褒貶”,林氏也認為其“兼及于歷史興衰、政治葛藤,乃至風俗習慣、傳說異聞”。楊衒之序中憶昔:“招提櫛比,寶塔駢羅﹔爭寫天上之姿,競摹山中之影。金剎與靈臺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眰瘢骸俺枪罋?,宮城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墻被蒿艾,巷羅荊棘。野獸穴于荒階,山鳥巢于庭樹。游兒牧豎,躑躅于九逵,農夫耕老,藝黍于雙闕。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鐘聲罕聞??趾笫罒o傳,故撰斯記?!薄堵濉窞槎貜秃现黝}:頌贊昔日元魏王朝與佛事繁盛,又哀悼元魏滅亡、佛事衰敗,深刻反映元魏國策:“漢化”立國、“佛化”凝聚人心。

《洛》書主要特點:第一,以空間敘述為主,時間敘述為輔。分城內、城東、南、西、北五卷,寫每座佛寺組成,是為“佛寺生命體”;再參以時間敘述,寫“佛寺生命史”。第二,文體上正文、注文相生,聚焦、散點敘寫結合:以佛寺、佛門中人事物為正文,聚焦敘寫;俗世中人事物則放注文里,散點敘述。從而呈現佛國俗世兩個天地,立體呈現洛都風貌,旨趣豐富深厚,富關懷心,又有趣味無窮的好奇心。第三,語言清麗,駢散皆備。駢句精美典雅,富裝飾性,用于描述;散句自然靈活,富表現力,用于敘事、寫人、連貫情節等。

此以《擬古》征引的景明寺、龍華寺來看:兩寺各有正文、注文兩段。

景明寺正文一:寺為“宣武皇帝所立”,為皇家佛寺;正文二:寫寺位置、大小、四至、幽美景致(周遭美景、寺里花木水池魚禽)、塔及邢子才寫碑文,濃墨重彩寫宗教節日佛誕日,眾多佛像“以次入宣陽門,向閶闔宮前受皇帝散花。于時金花映日,寶蓋浮云,幡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名僧德眾,負錫為群。信徒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

以寺為中心按空間順序展開,為聚焦敘寫,以駢句描述場面。注文則篇幅長,用史傳體詳寫邢氏人品文才,對元魏漢化貢獻頗大;以駢句為主,兼靈活自如的散句,頌贊邢氏、元魏漢化碩果,展現元魏文化自信。

龍華寺正文寥寥數語:寺由一群軍人所立、位置、僧侶報時的“名鐘”,由“鐘”帶出蕭綜及其《聽鐘歌》。注文二就詳寫蕭綜奇幻身世、投魏始末,后水到渠成連帶寫蕭綜妻壽陽公主(莊帝之姐)堅貞剛烈故事:元魏滅亡,“綜棄州北走。時爾朱世隆專權,遣取公主,至洛陽,世隆逼之。公主罵曰:胡狗,敢辱天王女乎!我寧受劍而死,不為逆胡所污!世隆怒,遂縊殺之”。

《洛》以“麥秀之感、黍離之悲”為情感主旋律,集中寫一座座佛寺生命體與生命史,以佛教為中心,又連帶寫政治、軍事、歷史、地理、民俗、文藝、文化交流等“大文化”內容,旨趣深厚博大,富于感人至深的關懷心。

中古地理著述繁榮,門類多,有寺記、名都記兩類,《洛》合二為一,成為這類著作奠基作與經典?!堵濉酚绊懮钸h:直接的如隋靈?!端掠洝?、唐彥悰《大唐京寺錄傳》、清澈《金陵寺塔記》(皆佚),以及段成式善記佛寺壁畫的《寺塔記》。間接影響:宋筆記如《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寫城市風情,重空間敘述,內容豐富,往往追憶早已蕩然無存的繁華,繁華只在回憶中、娓娓文句中;著名漢學家謝和耐廣引宋筆記及《馬可·波羅游記》等,寫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也受《洛》沾溉;朱自清喜愛《洛》,“記諸寺的繁華壯麗,令我神往;……或令我驚心動魄,或讓我游目騁懷?!焙髮憽稓W游雜記》、《倫敦雜記》,寫歐洲名城的名人故居、雕刻繪畫、建筑、教堂、風情民俗等,喟嘆“這些不言不語的頑石,居然背著多少萬年的歷史……鐫刻著歷史的印記,……現實的真切感之中又透射出歷史的厚重感,喚起讀者心中莊嚴肅穆的敬意”。

當代,開放自信的中國人走向世界,陳之藩《旅美小簡》《劍河倒影》,金耀基《劍橋語絲》《海德堡語絲》,林文月從衣食住行把京都生活文化介紹給臺灣人,寫《京都一年》,等等,可說形成“受《洛》影響”著作的完整譜系。

楊及其《洛》,最讓人感懷的,還是那深厚博大的關懷心。楊到林,跨越千余年,從古到今,林氏書寫也從中土走向異國;不變的還是那關懷心。

林氏教與研,都與《洛》結緣,把《洛》做教材,“他記寺院、述歷史、傳人物、兼及于志怪謠諺、庭花苑草。以空間為經、時間為緯、正文與子注巧妙配合,……而巨細靡遺的《伽藍記》,也是我百讀不厭的好書之一。參觀日本的寺院,甚至美國加州北部一所俄國正教教堂的遺跡……也只能效仿楊衒之的筆法,始能容納我所要表達的整體”;還寫重要論文《洛陽伽藍記的冷筆與熱筆》,說“冷筆以寫空間,故條理井然……手握一支冷筆,縝密考覈資料,謹慎安排字句”,“熱筆以寫時間,……文字隨著情感起伏而變得異常熱烈激動,他嚴厲地教訓,尖苛地嘲弄,痛快地貶詆,熱筆縱橫地揮灑起來”。

長期教研,使林深深感悟《洛》的魅力。漫游異國佛寺教堂,就用中國人的眼心去看去悟,用古典文體、清麗漢語去描述。

《平》《羅》擬《洛》形神畢肖:以宗教景觀為主兼寫塵世;也以空間敘述為主,融以時間敘述;正文、注文相生;語言清麗。

《平》寫中尊、毛越兩寺。中尊寺為日本東北佛教圣區,位于本州東北巖手縣平泉鄉,805年始建;859年獲賜今名,藤原興世營建;1105年藤原清衡花二十多年,建成奧羽第一大寺,由金色堂、藏經樓、鐘樓等組成,是歷代天皇祈祭之地,平泉成為地方行政首都、佛教重鎮。毛越寺:850年始建;第二代領主基衡建成,“堂塔四十余宇,僧房五百余”,由圓隆寺、嘉祥寺等組成,佛寺龐大,卻只有大泉池完整保留;1189年大功臣源義經自殺于此;八百多年后作者來此憑吊游覽。

《羅》記18世紀末,西伯利亞商事俄美公司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與西班牙人、英國人爭利,亟須建供應站;1820年庫茲科夫建成供應站、北美首座俄國正教教堂,由教堂、木墻、住宅、長排房屋等組成;1841年墨西哥富人全盤買下。十九、二十世紀之交,這里也是勞拉的生活之地、筆下的世外桃源。

二文生動記載了豐富的社會文化事項:宗教、政治經濟與軍事(放第三部分略述)、民俗、文學、藝術(繪畫、建筑與園林、民間工藝等)。

民俗:中尊寺古鐘,破舊不堪,“但鐘聲依然洪亮。至今,每年除夕夜晚,仍代表著此寺梵鐘,透過無線電臺的播放,日本全國的人民都會聽到這個位于東北地區山麓的古老鐘聲。盡管物換星移,幾度盛衰榮枯變化,老鐘看盡人間歡愁歌哭,繼續傳播著宗教的和平與博愛精神”。聽梵鐘,是日本全民習俗,它慰藉人心、傳達祈愿,西方年鑒學派學者科爾班寫有《大地的鐘聲》,認為“教堂的鐘和鐘聲曾經是歐洲中世紀乃至近代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ㄏ让瘢┰媒裉鞓I已消失的情感系統去傾聽,去欣賞它。這鐘聲表明了人們與世界,與神圣的另一種關系?!娐晿嫵梢环N語言,建立了一種慢慢瓦解的交流系統,它有規律地調節個體之間、生者和死者之間被遺忘的關系方式。它允許人們用各種今天已經消失的形式表達同在的歡騰與喜悅”,鐘聲寄托情意,構成人與世界神圣的聯系;鐘聲是語言,連接生者死者,傳達人們同在的歡喜。毛越寺記基衡伉儷在寺中安度晚年,基衡木訥寡言,妻死后,每年令僧侶誦經,“以車輿載亡妻棺形,前隊豎立白色旗幟,繞行佛堂三周,至墓碑所在處而止?!曇舯嗲译s有哭聲,稱為哭祭??藜赖娘L俗不知起于何時,卻賴基衡悼亡其妻而保存下來;基衡愛妻的深情,也因而傳頌于后世為美談”。至今這里的哭祭“已成為當地盛事,往往吸引日本及外國旅客圍觀。該日,眾僧合掌摩數念珠,設天蓋立白幡,吹法螺唱梵唄,儀式奇特;……毛越寺因基衡愛妻而保存了這個奇特的宗教儀式,遂又成為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了”??藜雷钤缙鹩诿耖g喪葬,因為附著了名人伉儷的深情故事,就傳為美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中小學、大學都開民俗課,可資借鑒。

文學:作為文人,必然就十分關切文學話題?!镀健酚浌B文:“敵我戰亡甚伙,輕死如鳥羽魚鱗者不計其數。愿此中尊寺鐘鳴響震大地時,彼不幸以無辜之罪未得超生之靈魂,得蒙佛恩拯救,導入極樂凈土?!蓖聪嗣\,虔誠祈禱和平安寧;中國中古有許多發愿、供養及誄碑等文,大多出自無依無靠一心皈依佛門的庶民,幾乎原生態地流露出對生命、宗教、社會文化的感懷期冀,許多還是美文,大陸學人侯旭東、黃金明已著先鞭,讓人覺“每行吉祥事,常生歡喜心”。望月坡為一陡坡,“兩邊千年古杉矗立無言,蓊郁蒼青,苔痕斑駁,終年陰濕,頗具古剎的莊穆氣氛。遠眺山野風光,春日照繁花、秋陽映紅葉,四季皆饒富美景”。佛國肅穆與山野美景交匯。毛越寺敘義經故事后,寥寥數語略加點染,“半個世紀后,俳圣松尾芭蕉走訪平泉,悼念義經,取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詩句典故,寫下名作:夏草兮郁郁,徒留士兵殘夢痕。為此地恨史平添文學的同情與慨嘆?!绷x經、松尾芭蕉、杜甫跨越時空阻隔,不得不說,是文學、林氏關懷心,將其綰在一起。

《羅》似二重奏、復調音樂,寫教堂、勞拉?!稊M古》有擬勞拉之作,自序說“勞拉并不是一個著名的作家,但是她以娓娓的語調記述年少時光,那種平凡而瑣碎、似真又如幻、甜蜜而感傷的往事,恐怕是許多平凡的人在回顧過去時,都會有深獲我心的感動吧。其實,我自己的筆調,本來就有幾分與其相近之處”。

勞拉( Laura Call Carr,1877-1966),“上有四姐一兄,下有二弟一妹”。少年時都在封閉的羅斯堡度過:有嚴父管束,又有慈母關愛,環境單純。勞拉敏感怕羞,愛詩文繪畫,難忘少女時點滴生活瑣事,晚年撰《羅斯堡的日子》,“文筆清新簡樸,一如羅斯堡的山水林木;而所記述的童年往事,無論閑情歡樂,或驚嘆憂味,都深透著真摯與關愛,能引起讀者共鳴,歷歷如繪,仿佛都在眼前?!钦犓破椒查e靜的聲調里,卻隱藏著豐富的甜美與感傷,不由得令你也跌入她的追憶里而幻游于一片純凈的山水田園之中了”。翻譯引用其美文情語,寫人如“我的羅斯堡,則是充滿了不同種類性格的人群?!麄兙徛e適;不像今天的人,緊緊張張,匆匆忙忙。他們各自有其魅力”,“而今,他們都已模糊不清了”;瑣碎卻感人的日常生活:“滿山遍野的閑花閑草,繽繽紛紛;海邊沙灘之上,有年少時代嬉戲的足印,隱隱約約;日落天黑以后,合家圍桌進餐的溫馨;風狂雨虐之日,眾姐妹彈奏樂器的快樂;以及父親與長工們的奇異商議;突然從港口被抬進屋內的陌生船員等等”,但現在“所有影像皆已逝去、冷卻了”。

林氏不愧為勞拉異國隔代知音,不愧是三棲文人,不愧為素養深厚溫婉的中國作家,談生平、析文采、譯原作都絲絲入扣,還唯美動人。

藝術:藏經樓有蓮光畫像,墨筆描白板上。注文點評畫像自在放任,生動有致,相傳是造樓工人戲筆繪成:“于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氛之中,更流露著昔日庶民的生活樣貌,令人慨然神往!”佛教向稱“像教”,注重以畫、塑像感召民眾,難得民間工匠畫作的活潑自在,難得文化世家出身的林氏悉心關切、熱情贊揚,可見其博大深湛的人文關懷。建筑:金色堂裝飾金光燦然,“木瓦嵌金箔,日光照耀下閃閃發光,致北衣川里的魚群為之目眩,無法游近?!眻@林:毛越寺記凈土庭園、石組、大泉池完整保留,“為平安時代凈土庭園的唯一遺跡,所以彌足珍貴……亂中有序的石組排列,充分說明了江戶時代盛行的筑山造庭藝術,其實已肇始于平安時代”。民間工藝:中尊寺記七寶莊嚴卷柱,“高可八尺、周圍略有二尺余,每一支柱子都用寸許長的金銅殊文帶扎繞十余處,其間飾以螺鈿,又繪制著精巧的菩薩像,光背各鍍銀板,與墨漆的底色呈強烈對比,金銀閃爍,彩色斑然,世無所匹敵,金色堂裝飾的極致,盡在于此四卷柱”,在古代,文學、書畫雕塑、樂舞、建筑及民間工藝等往往最多用于宗教中,凝聚了文藝家、工匠最多的心血才華,因為里面有其審美情趣、內心渴求。

與《洛》一樣,林作“表露出民胞物與的襟懷”,情意深厚,旨趣豐富,有博大、深沉、感人的人文情懷。

林氏說,“散文的經營,是必須費神勞心的,作者萬不可忽視這一番努力的過程。但文章無論華麗或樸質,最高的境界還是要經營之復返歸于自然”。擬作深得《洛》優長,又頗具自家個性:一貫的鋪陳反復、細膩翔實、嚴謹經營。擬作創變之處為:1.淡化宗教色彩,文化色彩更濃;2.突出平民意識、女性視角;3.富于中國情結;4.剔除《洛》的詭異,更平實真切可信;5.富于好奇心;6.抒情更含蓄蘊藉,語言清麗;7.今昔對比。具體而言:

1.淡化宗教色彩,文化色彩更濃?!镀健穼懼凶鹚鲁蔀闁|北佛教圣區,與藤原清衡分不開,費時二十多年而建造堂塔四十余、僧房三百多,弘法緣于坎坷身世:幼年,父遭酷刑而死,寡母改嫁敵方豪門,清衡寄人籬下;后立功成領主,統治一方三十三年,富匹帝王;痛感亂世人命不保,“敵我戰亡甚伙,輕死如鳥羽魚鱗者不計其數”,遂“希望以宗教力量實踐和平的理想”。而《羅》宗教色彩更淡,寫教堂興建緣起、格局(屋頂十字架,有講堂休息室等)、首位主教,是正教徒行結婚、皈依洗禮之地。這有助于中國讀者開眼界,理解異域宗教文化。寫民俗、文藝、政治、經濟、軍事等的比重,顯然大過寫宗教。

2.突出平民意識、女性視角。前者如供養文、蓮光畫像,民眾目睹義經首級情狀。后者如寫基衡伉儷與哭祭、勞拉其人其作;再如俄美公司末任經理羅特契夫住宅:“保留一架織布機”,主人竟是羅特契夫有俄羅斯公主身份的妻子,“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羅特契夫“儒雅有教養,喜好音樂及文學,且擅長貿易經營”,卻敵不過羅斯堡沒落命運。

3.富于中國情結,用中國人心目去悟去看?!读_》記儲藏室“赫然發現有一套中國貿易瓷的茶具,以及當年留存下來的茶磚,雖因年代久隔而顏色已陳舊發黑,其上所壓印‘中國茶業公司、‘陳趙李僑磚造茶業等兩排楷體字跡,仍清晰可辨。更有二罐,罐身上貼有毛筆字‘發絲者,列于茶磚之旁”?!帮@示清代末葉中國商人已有與俄國人通商之事實。當時有貧窮之中國男女出賣長發,以換取錢財。發絲摻入其他材料中,制出之捕魚網,十分堅固耐用,故為漁獵之俄商所樂用。想象為區區之數而出賣受諸父母的身體發膚者,作為中國游客,怎能不為之鼻酸感慨!”抒情直接濃烈,備寫漂泊艱辛、異國痛苦、無根漂泊滄桑感,屬“熱筆”,是典型的“流散文學”式寫法?!镀健穼懡浳闹小坝腥惶鴧⒖贾袊乃伟嬉磺薪浶:?,可見基衡仰慕中國文化的一斑”;松尾化用杜詩;基衡妻子篤信佛教,崇仰中國文化。

4.完全剔除《洛》的詭異內容,更平實、真切可信?!堵濉沸蛘f“取其祥異”,于是頗多神秘詭譎的人事,有詭異怪誕情調,如“此像每夜行繞其座,四面腳跡,隱地成文?!牢跞昵?,忽然自去,莫知所之。其年冬而京師遷鄴?!狈鹣褚剐?、忽然消失,點染元魏滅亡的沉痛;“佛曬衣處初如來在烏場國行化,龍王瞋怒,興大風雨,佛僧迦梨表里通濕。雨止,佛在石下東面而坐,曬袈裟,年歲雖久,彪炳若新?!睂懛鹱孢z跡,睹物思人,一派虔敬。林作則剔出了這些,所寫人事物更真切,生活氣息更濃,更可信,這樣更利于文化交流溝通。

5.富于好奇心,益于中外文化交流?!读_》記18世紀末,西伯利亞商事俄美公司系俄帝國外貿商務機構,控制北美商務活動,以捕獵稀有動物與其制成品貿易為主,以低廉工資或以物易物,雇用愛斯基摩人捕獵海獺,制成名貴皮毛轉售,獲取高利。因“與西班牙人、英國人等互爭利益”,且“頗受原住民印第安人覬覦攻擊”,建筑軍事防衛功能高于一切。全文始終圍繞逐利、軍事紛爭,娓娓敘談:四方木墻,墻設防御用女兒墻;兩碉堡開洞以供炮攻敵人及觀察了望;住宅底層有屋收藏戰斗防備武器、儲藏生活用品,就連通往二樓的木梯上方,也設厚實木扉,“夜則緊閉,以與樓下之公共場所隔開,以保護經理及家人的隱私,同時亦具有安全防衛之功效”??芍^殫精竭慮??梢妵c國間、帝國與土著民間的緊張沖突,讓人開眼界,啟迪良多。

6.抒情更含蓄蘊藉,語言清麗?!镀健方Y尾,藤原家族使平泉成為宗教與文化重鎮,“但世事無常,藤原氏的顯赫地位與勢力已成過眼煙云,他們崇敬佛教、歌舞風流的寺院庭臺樓閣已多焚毀或殘破”。不著一字,流露生命“如真似幻”之感;結以“八月的驕陽下,舉目所見是亙古不變的群山蔥郁,池旁淡紫色的龍膽花正迎風盛綻”,一如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以景作結,江山不變,花兒不變,人世滄桑,情韻悠悠,一切盡在不言中,文字之美恰如李約瑟所說漢語“這種古老的文字,盡管字義不明確,卻有一種精煉、簡潔和玉琢般的特質,給人的印象是樸素而優雅,簡練而有力,超過人類創造出來的表達思想感情的任何工具”。

7.今昔對比。并列今昔不同畫面,是懷舊文學經典敘述方式,今昔似有若無、似實而虛的關聯中,現實不再枯干,人生變得有滋味,與古人古事遙相感應對話,許是懷舊文學的魅力吧。如《平》:堂四周原有回廊,而“今日唯見林木擁階、苔叢沒基”;過去“堂塔四十余宇,僧房五百余”,而今“只能從城內處處殘留的基石遺構,緬懷往昔圣地而已”?!读_》:羅斯堡墻外“當年應為俄國人所雇用的愛斯基摩人簡陋的居所,今日卻已了無痕跡,但見平沙高林,遠方港灣之外,太平洋的碧波拍岸,和風拂衿,而加州的艷陽普照耀眼”。所以董橋在《懷舊》里,說林“那種心情應該是感傷的”,讀來“卻反而覺得非常非常溫暖”。

總之,由林氏《擬古》可見:古典經典有永恒魅力,仍有活力和包容性,能承載溝通不同文明,有助于重樹文化自信。中國人及其文化,既富關懷心,善于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又富好奇心,積極探求、外向開放。當代文學應多途并進,千帆齊發,從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中國有成語: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西哲云:近源頭而居者,斷難流離!

注釋:

①石劍峰:《林文月:波瀾不起從容不迫》,《東方早報》,2009年4月17日。

②③《林文月的感傷與回首》,《新京報》書評,2011年3月12日。

④朱航滿:《她的寫作掩藏了太多的情感》,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年1月21日。

⑤傅申:《血戰古人的張大千》,臺灣《雄獅美術》雜志,1991年12月。

⑥王瑤:《中古文學史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3、75頁。

⑦龔鵬程:《中國文學史(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版,第121頁。

⑧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頁。

⑨[比]布洛克曼:《結構主義:莫斯科-布拉格-巴黎》,李幼蒸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頁注釋③。

⑩[美]米勒:《重申解構主義:史蒂文斯的巖石與作為治療的批評》,郭英劍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版,第104頁。

孟光全:《洛陽伽藍記研究》,巴蜀書社2011年版,第9頁。

林文月:《洛陽伽藍記的冷筆與熱筆》,《臺大中文學報》第1期,第105-137頁。

[法]科爾班:《大地的鐘聲》,王斌譯,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版,第6頁。

何寄澎:《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林文月散文精選集》附錄,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版,第257、260頁。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出版社1975年版,第89頁。

(作者單位:內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玉蘭

猜你喜歡
比較
中外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比較
從小說到電影
吳昌碩和黃牧甫篆刻藝術比較
村上春樹《1Q84》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比較研究
孔子與荀子文質觀比較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