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世紀末期明鄭殘部之南海移殖*——以“唐船風說書”的記載為中心

2015-12-04 11:32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廣南華夷東寧

陳 波

17 世紀末期明鄭殘部之南海移殖*
——以“唐船風說書”的記載為中心

陳 波

明鄭政權傾覆之際,以楊彥迪、黃進、陳上川為首的鄭氏水師殘部移殖今越南南部濱海地區,以廣南阮氏王朝為后援,在與暹羅、柬埔寨博弈斗爭的同時,開墾農田,建立鋪市,廣招商客,大大促進了當地的文明進程。本文利用日本海外情報集《華夷變態》之中對于臺灣鄭氏政權的記載,參照中國及越南史料,以期呈現這一明鄭殘部播遷海外的活動實態。

唐船風說書 華夷變態 明鄭殘部 南海移殖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舟師進攻金、廈。鄭經戰皆不利,二月二十六日廈門城陷,乃率殘軍退保臺灣,于次年正月二十六日病死①林恕、林鳳岡《華夷變態》(東方書店,1981年重印版)補遺卷二《二番普陀山船之唐人口述》,第3003—3004頁;卷七《六番七番東寧船之唐人口述》,第328頁。。鄭經死后不久,侍衛馮錫范聯合提督劉國軒及鄭氏宗室,殺害鄭經長子監國鄭克藏,立其次子鄭克塽為國主。而日本海外情報集《華夷變態》卷八所收風說書,起自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九日,終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九日,基本上反應了臺灣鄭氏政權走向覆滅的全過程。關于臺灣鄭氏政權覆滅過程中的重要事件,例如劉國軒敗走澎湖②《華夷變態》卷八,第364、372—375頁。、寧靖王自殺殉國等③同上,第383頁。,中國史料不乏細節性的記載,《華夷變態》所收風說書多與之相符,正因如此,這些記載多無特別價值。而風說書記述值得珍視者,是關于臺灣鄭氏政權覆滅前后,長期受其庇護的明朝遺民的出處進退以及海上勢力的土崩瓦解,頗能反映明清鼎革這一歷史階段之落幕。下文主要利用《華夷變態》的記載,描述明鄭政權傾覆之際,該政權翼卵之下的明朝遺民以及支撐政權的海上勢力去就之實態。

一、明鄭水師將領楊彥迪

鄭氏政權覆滅前夕,有部分軍士不愿剃發降清,為此播遷異域。其中有一支水師的去就對于當時臺灣軍民而言,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正如《華夷變態》卷八《二十番東寧船之唐人口述》所述:

秦舍是否準備剃發或者進入內地,尚未知曉。又據內地傳來的消息,秦舍手下武將禮武之官名楊二者,考慮行藏,與秦舍不是一條心,此人現在柬埔寨,有關情況先船亦有所述。楊二現在柬埔寨戰陣之中,或有志于柬埔寨,自東寧撤退??傊酱藭r,東寧百姓上下失怙奪氣,兵船大小不過數百,軍士不過數千,面臨大敵,無有勝算,故此人心散亂,看樣子唯有準備剃發。

這則風說書署期“亥(1683)八月十一日”,當時鄭克塽正為降清的細節與清廷交涉。當時臺灣政權統治集團尚幻想接受清廷剃發的要求,但條件是留駐東寧,在此基礎上實現一統局面,這個要求被康熙帝所拒絕。而對于清廷要求鄭克塽削發登岸,鄭氏政權內部顯然也有不同意見,其中在柬埔寨征戰的所謂禮武之官楊二,不同意削發降清,決意全師撤離東寧,此舉使得臺灣軍民的最后一絲希望化為泡影,徹底瓦解了其抵抗決心①《華夷變態》卷八,第407頁。。

所謂“禮武”全稱為“禮武鎮”,乃是鄭氏政權軍隊基本建制的番號之一。楊二據陳荊和先生研究,是清初廣東著名的“海盜”首領,本名楊彥迪,他聯合鄧耀、冼彪、楊三等縱橫粵海,曾經盤踞廉州龍門多年,并奉鄭經之命,保護鄭氏往來南洋的船只,同時確保廣東沿海之若干島嶼,以為明鄭向大陸進攻的跳板,或擾亂閩海沿岸的基地②陳荊和《清初鄭成功殘部之移殖南圻》(上),《新亞學報》第5卷第1期(1968),第451—454頁。。楊彥迪的活動基地龍門“地枕交廣之間,當欽州正南,為外戶。自欽州發舟,不一日至。重峰迭岫,七十有二,錯落大海中,大小各不相續。海疆多事,則往往盜賊盤據為窟宅”③潘鼎珪《安南紀游》,《安南傳及其他二種》(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六年)。。具有十分有利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

據雍正《欽州志》記載,楊彥迪原本是海盜首領,其部于康熙二年不敵平南王征剿敗走,十六年(1677)就以鄭氏水師的面貌出現,聚舟八十,率眾數千人自臺灣航海重返龍門,“結巢作亂”,十七年(1678)秋八月被清朝游擊劉世貴等擊?、苡赫稓J州志》卷一及卷六《險要總論》。,不得已率部將黃進、陳上川及所部亡命海外,次年正月出現在越南阮氏順化王朝家門口,此事見于《大南實錄·前編》卷五記載:

已未三十一年(1679)春正月,明將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高雷廉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率兵三千余,戰船五十艘,投思客、沱壤???,派員人富春,自陳以明逋臣,義不事清故來,愿臣仆。時議:以彼異族殊音,辭難任使,而窮途來歸,不忍拒絕。真臘國東浦,地方沃野千里,朝廷未暇經理,不如因彼之力,使辟地以居,一舉而三得也。上從之,乃命宴勞嘉獎,仍各授以官職,令往東浦居之。又告諭真臘,以無外之意。彥迪等詣闊謝恩而行。彥迪、黃進兵船駛往雷臘??隈v扎美湫。上川、安平兵船駛往芹滁???,駐扎于盤轔⑤《大南實錄·前編》卷五,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語學研究所,1961年,第22頁。。

所謂“思客”、“沱壤”,依次相當于今天越南的順化港和峴港。當時的阮氏順化王朝與臺

灣鄭氏有來往,楊氏等也曾經在那里活動過,這大概是促成楊氏投靠廣南的主因。當時越南正處于后黎朝的南北朝對峙時期,北方鄭氏當國。而南方由阮氏家族世襲掌權,號稱“阮主”,中國和日本史料習稱“廣南國”,楊彥迪亡命投奔之時,正值第五代廣南君主(1648年—1687年)阮福瀕統治時期。阮福瀕統治前期與北方鄭主攻伐不休,1673年三藩之亂發生后,在康熙皇帝居間調停下,與北方鄭氏休兵,雙方以江(今爭江)為界。此后阮福瀕致力于南向攻伐桀驁不馴的占城國以及國小民貧的柬埔寨。

楊彥迪所部明鄭水師殘部的到來,使得阮福瀕感到侵吞柬埔寨領土的機會到來,認為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遂將他們安置到高蠻國(水真臘,即柬埔寨)東浦。實際上早在1658年,阮福瀕曾發兵3000干涉真臘王位的爭奪,迫使真臘臣服。此后,圍繞王位,真臘國發生多次奪嫡之爭,每逢真臘內亂,南阮與暹羅總是不失時機地介入其中,出兵幫助其中一方登上王位。1674年,真臘再次爆發王位之爭,阮福瀕出兵制服真臘,立匿螉秋為王、匿螉嫩為副王,將真臘一分為二(陸真臘L?c Chan L?p 、水真臘Th?y Chan L?p)。廣南政權欲藉陳、楊諸人之力,開疆拓土,陳上川、陳安平率部開往美湫(定祥鎮),楊彥迪、黃進率部開往盤轔(邊和鎮)駐扎①參見《嘉定城通志》卷六《城池志》“邊和鎮”、“定祥鎮”(收入戴可來、楊寶筠校注《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頁219、221)。。從此,這批武裝明軍就基本駐扎在今越南南方同奈省胡志明氏周邊地區,并被利用來作為攻掠柬埔寨的急先鋒②參見徐善?!妒?、十九世紀的越南南方華僑》(《暨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4期)、石堅平《明末清初嶺南移民與廣南阮氏政權關系初探》(《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關于楊彥迪及其部眾的活動,除上引風說書之外,《華夷變態》另有不少記載,目前多未被中國學者所利用③臺灣學者鄭瑞明撰有《日本古籍〈華夷變態〉的東南亞華人史料》(載吳劍雄主編《海外華人研究》第二期,臺灣海外華人研究學會,1992年)一文,應該對相關史料做了系統梳理,唯此文暫未見。,故物此列表如下所示:

唐船風說書所見楊彥迪及其余部活動情況表

(續表)

從上表看,《華夷變態》所收風說書基本準確地記述了楊彥迪及其余部的活動,如以卷八《十九番暹邏船之唐人口述》為例:

暹邏國,正如之前入港五番七番暹邏船所述,別無異事,國中日益寧靜。然東寧秦舍之手下,禮武之官名楊二者,亦如先船所述,為保護自東寧往諸處之商船,以兵船七十余艘,軍士三千左右,秘密巡邏廣東邊境以及廣南、東京、柬埔寨之濱海,于當年夏初,乘船入柬埔寨,欲借其地,作稍事休整之處。楊二率領兵船,陡然進入柬埔寨內地,柬埔寨乃邊鄙之國,人民寡少,自國主以迄大臣,懾于楊二之勢,或以為來攻,國主撤往深山之中。迄至我等發船,楊二仍寄住柬埔寨,原本似無攻取柬埔寨之意,故此亦無殘害人民之舉,亦向山中之國主遣使,告知無妨貴國可出之意,然國主心深疑之而不出。柬埔寨國亦同于他國,如為可攻取之地,乃天賜楊二,國主幸而逃生,未及一戰而取之,可謂幸運之至。然總而言之,若柬埔寨國人不為國主,則不成其所,他國人為國主之事,前代所無,不言而喻亦無唐人為王之事。他國似亦有暫時攻取之情況,若然,國之諸色土產不出,人民不附,所輸之物亦無分毫。依楊二之本意,似無攻占柬埔寨之企圖。然柬埔寨自古以來,即為向暹邏朝貢之屬國,此次楊二滯留柬埔寨之事,亦聞于暹邏國王,國王遣使往諭楊二曰:柬埔寨原為敝國屬邦,敝國與東寧,互為通好,足下如為東寧之部下,定無異心,若承此意,仍可寄住舊地,若然,則定不可妨害柬埔寨之民,如有何不如意事,可報聞敝國,如無,可來敝國一會。楊二回復曰:誠如來意,已悉。敝人自碇泊之時起,原無妨害貴國之心,勿庸憂慮。殿下希望敝人來會,然無必要,因暫駐貴地,稍后即準備歸國,故

不拜會殿下。故此柬埔寨亦別無異事。①《華夷變態》卷八,第397—399頁。

在這則風說書中,明確交代了楊彥迪軍擔負了保護東寧商船的使命。這是由于鄭經率軍全師東渡臺灣之后,清朝厲行海禁的舉措,使得臺灣商船前往大陸濱海地區籌措貨物產生了極大困難,甚至連基本的糧食供應也舉步維艱。特別是康熙二十一年姚啟圣犯澎湖,以阻風而返,是年底東寧歲饑,米價騰貴,再加上“承天府火,延燒一千六百余家”,民多餓死②《閩海紀要》卷下。,使得臺灣的糧食危機空前嚴重,在此前后鄭氏政權所派前往廣南、暹羅等地的商船往往都是前往購買大米,以供軍民食用,這在《華夷變態》卷八之中亦多有記載③參見蔡郁珋《鄭氏時期臺灣對日本貿易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第59—60頁。。而楊彥迪及其所部的使命,無疑就是保護這條重要的海上糧食通道。

對于柬埔寨,臺灣鄭氏實際上早與之有商貿往來。據延寶八年(康熙十九年,1680)《七番柬埔寨船之唐人口述》云:

去年(1679)自貴地回航柬埔寨的廿番柬埔寨船頭薛韜官,今年(1680)四月十九日于柬埔寨河口的官吏名吳李者意外發生爭執,同月廿二日被吳李殺害,故此當地唐人一起向柬埔寨國王申訴,言吳李非法殺害韜官,請務必給予調查。國主說稱,韜官不守規矩,被殺也無妨。唐人無可奈何。韜官船貨物無礙,其船由船內唐人名張圣娘者擔任船頭,應緊隨我船出發之后開洋④《華夷變態》補遺卷二,第3009頁。。

需要提及的是,據同書卷七《二十番柬埔寨船之唐人口述》,薛韜官于康熙十八年(1679)自柬埔寨來日本之前,真值柬埔寨內戰,不僅船上銀貨被柬埔寨二王子所劫,而且船員、水手皆被迫參戰,而二王子不幸戰敗之后,試圖搭載少量客人渡日,最后僅有一二客人上船,貨物僅有碳二千斤⑤《華夷變態》卷七, 第304頁。。而次年(1680)四月十九日再至柬埔寨時,因與河口柬埔寨官吏名吳李者發生糾紛,被后者殺害,并且,對于當地唐人的申訴,柬埔寨國主顯然態度極為冷淡,作為東寧政權高級軍官薛進思之弟,此時竟然也不能保證生命安全,應與當時東寧政權日益衰微有相當關系。禮武鎮楊彥迪之所以在1679年率水師兵臨柬埔寨,一方面固然是受阮主的委派,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替東寧政權維護海上交通線,威懾對于鄭氏官商不太友好的柬埔寨政權。風說書準確地反映了楊彥迪集團的到來,為這一地區復雜地緣政治生態增添了新的因素、新的力量和新的挑戰。當時的柬埔寨夾在兩大強國暹羅以及廣南阮氏王朝中間,時刻受到兩國統治者的覬覦,二王匿嫩與正王匿秋均向廣南稱臣納貢,匿秋同時又向暹羅稱臣,暹王視為卵翼,因之演成暹羅與廣南在柬埔寨的對抗,楊部成為廣南在柬埔寨抗衡暹羅的支柱力量。而楊彥迪與二王匿嫩結盟,改變了廣南、暹羅兩國在柬埔寨的勢力平衡。因而其一舉一動,也使得視柬埔寨為禁臠的暹羅統治者十分關切。

楊彥迪盡管已在柬埔寨東浦立足,但顯然并未立即放棄反清斗爭以及與鄭氏政權的配合與聯絡,康熙二十年(1681)楊彥迪艦隊又出現在廣東海域,一度攻陷瓊州??谒羌俺芜~、定安二縣。三月十五日,楊部與清軍大戰,損失慘重,總督周勝、總兵陳曾被擒斬,戰船100余只被焚,30余艘被奪,縣所三城復失,楊彥迪“勢窮逃竄”①《清圣祖實錄》卷九六康熙二十年五月丙寅。。此后,楊彥迪的艦隊再沒有在廣東海面出現。而據風說書記載,指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將施瑯在平定臺灣后,還曾派專使楊安舍、蔡榮官來到廣南,游說明鄭殘部降清,但沒有效果②《華夷變態》卷九《十二番廣南船之唐人共申口》,第431頁。。

二、楊彥迪之死及其后繼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六月,楊部發生內訌,部將黃進發兵攻殺楊彥迪,并其部眾。黃進一改楊彥迪不擾柬埔寨邊民的既有方針,“移屯難溪,據險筑壘,鑄大炮,繕戰船,縱兵擄掠” 。對此變故,《華夷變態》元祿二年(1689)六拾九番廣南船唐人共申口說:“唐人之賊首黃震者,引率了兵船數十艘,唐人兵士多數亂入柬埔寨,甚至有意奪占該國?!蓖昶呤八姆砥艺迫斯采昕谝舱f:“大清國內廣東出身海賊頭目黃震者,以兵船九艘,人員三四百,均屬粵人,來封鎖柬埔寨港口,妨礙商船來往,大有待機趕走柬埔寨國王,代之占領該國的樣子?!雹邸度A夷變態》卷一六,第1149、1155頁。因粵語“震”、“進”諧音,這里所謂“黃震”即黃進。黃進的舉動引起柬埔寨正王匿秋的怨憤,遂積極備戰,筑碧堆(Go-bich,柬埔寨烏棟以北5公里)、求南(Bakau nam,柬埔寨巴普農)、南榮(今柬埔寨首都金邊)三壘以御之。二王匿嫩向廣南乞援,阮氏派遣鎮邊營副將枚萬龍統兵入東浦,以黃進為先鋒,受萬龍節制。阮主顯然對黃進心懷戒備,認為:“黃進擅殺主將,擁兵難溪,其心亦未可知,請令進為先鋒,以觀向背,倘心懷猶豫,即進兵擊之。匿秋阻其前,大兵逼其后,進可擒矣。既勝進,乘勢直搗真臘,此萬全計也?!雹堋洞竽蠈嶄浨熬帯肪砹?,英宗戊辰元年六月。實際上是采取了趁明鄭軍隊內亂伺機剿滅并攻伐柬埔寨的一石二鳥之策。對于阮主的如意算盤,黃進顯然心中有數。據《華夷變態》元祿二年五十二番柬埔寨船唐人共申口云:該年三月,廣南遣使前往黃船,敦促其登陸赴阮方商議軍略,黃進知其詐,殺死兩名使者并阮兵500余人。阮軍猛攻黃進,敗進于柬埔寨外匡郎之地,進退走山中,不知所終⑤《華夷變態》卷一六,第1127—1128頁。。而《大南實錄前編》則謂己己年閏正月枚萬龍先以美女游說黃進,繼而派人假扮龍門舊人“張老爺”,引誘黃進前來談判;進輕信中其埋伏,棄舟走逸,不知所終⑥《大南實錄前編》卷六,英宗己己二年閏正月。。

隨后的風說書對于這支流落異域的鄭氏政權水師的來龍去脈也基本交代清楚,例如首領的更迭及其與廣南阮氏王朝、柬埔寨以及暹羅之間的關系都有較為明確的記載,很多可以與中國及越南史料互為印證。黃進被阮主剿滅后,其部眾被陳上川(1626年—1720年)所并,陳上川字勝才,號義略,是越南歷史上著名的華僑首領,鄭懷德《題陳將軍廟》注云:“陳大明總兵,名勝才,廣東高州府吳川人?!雹哙崙训隆遏摭S詩集》,轉引自陳荊和《清初鄭成功殘部之移殖南圻》(下),《新亞學報》第八卷第二期,(1968),第468頁。阮氏擊滅黃進后,陳上川兼管龍門

將卒,并被委為先鋒,經略高綿(柬埔寨)。陳上川攻匿秋,陷碧堆、求喃、南榮三壘,屯駐湄公河口之工代馬①關于“工代馬”,E.Gaspardone 謂即Pontèmas(河仙,即港口)。據陳荊和先生考證,該地應即《海國見聞錄》之“昆大嗎”,嘉慶《一統志》、《清文獻通考》之“尹代嗎”。其地在前江小海門南面的“龍洲”(Culao rong),也就是《嘉定城通志》之“日本洲”,俗稱“混艚” (Con Tau);“工代”為Con Tau即龍洲、日本洲之音譯,“馬”乃柬埔寨meat(港口、江口)之音譯,“工代馬”,即龍洲港或混艚港之謂。參見陳荊和《清初鄭成功殘部之移殖南圻》(下),第445頁。。關于這一點,在風說書也有相關記載,據元祿三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十五番柬埔寨船之唐人共申口:

濱海大將禮武官手下名陳尚川者,領兵船數十艘,掠奪濱海諸處……聞柬埔寨內亂,遂進兵柬埔寨港口名工代馬之地……(柬埔寨)二王聞之,遂即加入陳尚川,攻其兄大王,大王不能敵,遂撤往深山之中,原本及軟弱之國,此前即暹羅屬國,向之納貢,故此大王向暹羅乞請援軍,攻打二王及陳尚川,暹羅軍強,故二王撤往他山之中。陳尚川乘船,似撤往工代馬,并布陣于港口,海邊機動,大王雖數度攻打而絲毫不怯,至今仍固守工代馬。然因與大王之軍屢次戰斗,人數減至四五百,船數或有六七艘②《華夷變態》卷十七,第1265—1266頁。。

陳尚川據工代馬,受到廣南國的支援。據《大南實錄前編》顯宗辛卯二十年(1711)冬十月條謂:“真臘匿深自暹羅還,與屋牙高羅歆謀害匿淹,匿淹令哀牢人匿吹盆桲馳報鎮邊、藩鎮二營,請兵赴援,副將阮久云、總兵陳上川以聞?!雹邸洞竽蠈嶄浨熬帯肪戆?,顯宗辛卯二十年冬十月??梢婈惿洗ㄒ盐痪涌偙?。這里的匿深(Préah Srey Thommo Réachéa)乃匿秋之子,匿淹(Prince Em)為匿嫩之子,真臘王室兩派勢力的對立在陳上川時代仍在持續。同書顯宗甲午二十三年(1714)冬十月謂匿淹為匿深所圍,淹復求援于藩鎮、鎮邊二營,“藩鎮都督陳上川發兵過柴棍,鎮邊副將阮久富發兵駐雷獵,水軍駐美湫,遙為聲援。使人具事以聞上,報曰:閫外之事悉委二卿,當審其攻守之宜,以安藩服”,結果匿淹反敗為勝,匿深一族逃亡暹羅,陳上川遂立匿淹為真臘國王,終結了柬埔寨久久不決的內亂④同上,顯宗甲午二十三年十月。。陳上川不僅升任藩鎮都督,而且備受阮主信賴,被委以封疆重任。陳上川坐鎮柴棍,建立鋪市,廣招商客,墾殖開發邊和的農耐大鋪,并積極傳播中國文化??滴跷迨哪辏ü?715年)陳上川病卒,以功追贈輔國將軍,春秋兩祭,后人懷念陳上川功德,立祠祀之⑤參前揭陳荊和《清初鄭成功殘部之移殖南圻》(下),第468—469頁。,至今受到當地華僑、華裔和越南人民的長久緬懷仰慕。

余 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月,靖海侯施瑯據降將劉國軒提供的信息,向清廷報稱:“偽禮武鎮總兵楊彥迪一隊船悘在廣南柬埔寨、偽水師二鎮總兵周云隆船悘一隊在舟山、房錫鵬一隊船悘在浙江烏洋?!笨滴醯壑I令:“務盡根除,勿得仍留余黨,致滋蔓延?!雹蕖肚宕贂浢髋_灣鄭氏亡事》卷4,《臺灣文獻叢刊》第174種,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鄭克塽降清之后雖仍有數支水師在外,但似乎唯獨這支以楊彥迪、陳上川為首的鄭氏水師余部引

起了清朝的高度關切,必欲除之而后快,據《華夷變態》卷一六《五十二番柬埔寨船之唐人口述》,廣南國曾接廣東守將書信,被要求派遣軍隊剿滅黃進所部,無疑可與之相印證。當時盤踞巴達維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對于楊彥迪部的動向也有所覺察,在1684年8月24日向日本長崎荷蘭通詞上呈的 “風說書”第二條提到:“這些話是到巴達維亞的廣東貿易商人所說,韃靼派遣來的軍船駛往臺灣附近的澎湖,即將攻打臺灣,臺灣的大將軍開城投降并逃往柬埔寨?!边@里所謂臺灣大將軍逃往柬埔寨,當指“義不事清”的楊彥迪,而不是指鄭克塽①日蘭學會法政研究所編《荷蘭風說書集成》上卷,東京:吉川弘文館,第115頁。又見板澤武雄《阿蘭陀風説書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74年,第116—117頁。并參見松方冬子著、杉本房代譯、劉序楓校修《唐、蘭風書中有關鄭氏政權瓦解的訊息及其傳日經過》,《臺灣史研究》第19卷第1期,2012年。板澤武雄誤認為此處所謂逃往柬埔寨的大將是鄭克塽,風說書所說并非事實。松方冬子通過對比對應的1684年8月25日荷蘭商館日記(荷蘭國立中央文書館所藏日本商館文書,第97號)所記:“Pescadores(澎湖)諸島被韃靼人所征服,之后整個福爾摩沙島也被武力鎮壓?!闭J為“鄭克塽逃到柬埔寨的說法,和在巴達維亞聽到的傳聞等,是當初荷蘭人不打算提到的,有可能是長崎的荷蘭通詞在聽取時所追加?!彼煞蕉又f很有道理,但考慮是到達巴達維亞的廣東貿易商人傳達的消息,基本上可以確定所指并非臺灣最高統治者鄭克塽,而是長期活動于交廣門戶欽州龍門一帶的鄭氏殘部楊彥迪。。有趣的是,朝鮮王朝也極其敏銳地打聽黃進的動向,康熙二十六年(1687)朝鮮謝恩使朗善君李俁在別單中報稱,“吳三桂部曲黃進為名者, 竊據海島, 仍稱永歷年號,據險不服,清國方議剿撫云云”②《朝鮮王朝肅宗實錄》卷18,肅宗十三年三月辛巳(3日),第39冊, 第94頁。,盡管將黃進錯認是吳三桂部下,但也可見這支流落異域的鄭氏政權水師余部,顯然被視為鄭氏覆滅后反清復明武裝的一個象征,從而引發了當時國際各方的高度關注,日本在通過采錄風說書的形式對其動向持續保持關注,與朝鮮大致出于同樣的心態。

(本文作者為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Ming-zheng Remnants’ Migration to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Sea

Chen Bo, Nanjing University

When the Ming-zheng regime collapsed, the navy remnants headed by Yang Yandi, Huang Jin and Chen Shangchuan moved to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ern Vietnam. With the support of Qu?ng Nam regime, they reclaimed farmland, set up shops and touted for businessmen widely while fighting against Cambodia and Siam.They greatly promoted the local development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south edge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Based on the Japa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called Tosen Fūsetsu Gaki (唐船風說書) with related historical records of China and Vietnam,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real state of activity that Ming-zheng remnants exciled abroad.

Tosen Fūsetsu Gaki; Ming-zheng remnants;Qu?ng Nam regime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元明時代的濱海民眾與東亞海域交流”(批準號:12YJC770007)、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唐船風說書’譯注及研究”及南京大學人文基金配套資助(批準號:13CZS020)的階段性成果,并得到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

猜你喜歡
廣南華夷東寧
廣南壩美 一個藏在青山綠水間的世外桃源
華夷一家:長城的經貿與和平
On the hea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thruster immerged in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寧波市海曙東寧工具有限公司
An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English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廣南蒜頭果發展現狀與保護
想象的異邦:非我族類與華夷之別
LED燈在湖北大廣南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中的應用
我們的作品
“華夷”觀對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