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提升能力討論促進發展

2015-12-26 06:54江蘇省蘇州學府中學謝東莉
中學數學雜志 2015年16期
關鍵詞:棱柱情境探究

☉江蘇省蘇州學府中學 謝東莉

探究提升能力討論促進發展

☉江蘇省蘇州學府中學 謝東莉

教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勇于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重點倡導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激情的發揮,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致力于研究“探討式”教學,旨在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地位,在實施“以生為本,自主探究”方面進行嘗試,發揮討論式、探究式教學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學會交往、協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實現每位學生科學、全面、可持續發展.下面就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創設趣味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數學是一門富有魅力的學科,它所蘊含的神奇和美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為什么有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其根本原因在于個別學生體會不到蘊含于數學之中的奇趣和美妙.造成這種現狀的因素很多,課堂的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情趣的原因之一.對于教師來說,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創設師生情境交融、合作交流的良好課堂氛圍,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導入新課的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使課程充滿趣味,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欲望.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這種方法能促進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動機并持久保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和延續這種趣味情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講解“展開和折疊”時,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將圓錐形的冰淇淋筒沿一虛線剪開展成一平面的扇形,再把長方形紙折疊數次圍成棱柱的側面.學生通過觀察,主動說出教師的演示是“展開”和“折疊”.緊接著讓學生拿出實物模型進行展開與折疊,并提出這樣的問題“平面圖形經過折疊能否圍成一個棱柱呢?”通過探究、合作、交流,學生提出并解答了下列問題: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樣嗎?它們各有幾條邊?棱柱有幾個側面?側面是什么圖形?側面的個數與底面多邊形的邊數有什么關系?棱柱有幾條側棱?它們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于是筆者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感受圖形的變化過程,將更多的數學空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讓學生感悟棱柱特征結論的生成過程.從而改變了單向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可以打動學生的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環節,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方法.

二、設置動手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有些題目無法通過計算來完成,需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等動手活動.留給學生寬松的活動空間進行數學活動,是增強探究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案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過程.

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紙片,重復一個小學的折疊法,如圖1.實質上是把三個角剪下,將頂點移到同一點上,拼成一個平角,請大家自己再動手,用盡可能多的方法拼圖.

圖1

圖2

圖3

圖4

引導學生:要使猜想為真命題,只驗證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推理的方法進行證明,這也是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的不同點.

定理: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教師總結)

老師指出添畫的線CE、CD叫輔助線,通常畫成虛線,在證題中起“橋”的作用,證明時,先把如何作輔助線交代清楚.其他方案的證明由學生自己進行探討.

圖5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魅力,突破課堂教學難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如果在教學中,把重點、難點及容易混淆的知識制成課件,就能起到許多語言表達所起不到的作用.另外,電化教學聲情并茂,形象直觀,本身就有很強的吸引力.

例如,“弦切角”教學開始,引導學生親自演示活動教具,移動圓周角的一條邊,產生無數個圓周角,當動邊移至與圓相切的位置時,停止移動,共同研究這個角(弦切角)的特征.接著講授弦切角的定義,筆者操作微機,進入圓周角向弦切角演變的程序.學生動手,將觀察到的與感知到的圖形畫到紙上,啟發學生研究自己畫的弦切角的特點并歸納總結:頂點在圓周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微機顯示,這三個條件中缺少其中一個或者任意兩個會有幾種錯誤圖形,從而達到分析定義的本質屬性、強化學生記憶的效果.

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學科課程的整合過程,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而是強調用信息技術構建一種理想的數學教學環境,以實現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目的,并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注重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為了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和提高,教師要創設平等、自由、互相接納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大膽討論、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和合作,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美好的情感關系,對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非常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認真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學生

教師只有充分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積極鉆研教材,吃透其中內容,才能恰當地控制課堂教學的難易程度,才能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從而設計出比較生動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學生主體的內在特征,作為一個具體生動的自我,每個學生不僅存在外顯性的差異,而且存在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內在差異,教師要提供適宜個性發展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發掘學生的發展潛力,全面實現學生的主體潛能的發揮.

3.學會尊重學生、肯定學生、鼓勵學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中,對學生正確的反應要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以及重復或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可以對學生說:“有進步,誰能補充一下?”或“你真棒!”等,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自信心,特別是給后進生自信心.

4.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認真做好疑惑解答工作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人之一,與每一位學生都應經常性地進行積極交流,全面了解學生在各時期的學習狀況,同時對他們課堂的反應表示關注,對學生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或有創造性的解答表示肯定,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看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總之,從現代教學理論角度看,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僅停留在創設這些教學活動情境上是不夠的.要想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首先要有創造精神,應將課堂教學的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然后創設情境,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主動探究.同時,要求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和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上,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Z

猜你喜歡
棱柱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The Evolution of Stone Tools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理解棱柱概念,提高推理能力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立足概念,注重推理——以棱柱為例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