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圖像轉換

2016-02-01 22:10賈凌昌
倫理學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現代性符號受眾

賈凌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圖像轉換

賈凌昌

現代性在成就國家性、社會性與個體性的同時也成就了個人主義、工具主義和自由缺場的三重隱憂,現代性隱憂的消除不僅需要物質維度的尋求,而且需要現代精神的重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回應現代性中獲得的一種精神重構。通過圖像轉換,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實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代性;大眾傳播;圖像;轉換

20世紀初,隨著紙媒和網絡媒介的相繼生成,人類走進大眾傳播時代。大眾傳播是指“由一些機構和技術所構成,專業化群體憑借這些機構和技術,通過技術手段(如報刊、廣播、電影等)向為數眾多而分布廣泛的受眾傳播符號內容”[1](P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是以大眾傳播作為主要類型的傳播方式,是施眾和受眾通過傳媒進行的信息交流活動。大眾傳播需要借助傳播符號,然而,僅憑語言文字符號在當代還不足以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使命,而只有進行圖像意義上的符號轉換才能促進它的實現。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性背景生成

在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程中,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相信代替資本主義的未來理想社會既接受技術理性的審核,也接受價值理性的導引。然而,囿于歷史條件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審慎態度的限制,他們沒有對未來社會的價值觀進行明確的界定。到如今,現代性語境業已生成,在如此境遇中,必須對經典作家遺留的“價值難題”予以回應和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在現代性背景下的適時生成。

生成于18世紀的歐陸現代性,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后,原有的純潔性已經消解,簡約性已經被撤去,轉而成就了若干隱憂。泰勒在曾闡述了現代性帶來的“三個隱憂”。其一是個人主義。人生來以自由作為重要追求,自由需要有時需要將經濟安排、家庭生活和道德觀念排除在外,“原則上,人們不再受害于超越他們之上的所謂神圣秩序的要求”[2](P2)。但這并不意味自由不需要秩序,沒有規范和倫理的約束,自由不可能真正形成。然而,人類在欲望的指引下讓我們見證了生命的崇高,也瞥見了靈魂的卑污,“人們不再有更高的目標感,不再感覺到有某種值得以死相趨的東西”[2](P4)。在泰勒看來,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們只顧及到個人生活,而將寬闊的人生視野給予了屏蔽,從而使人走向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的黑暗面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使我們的生活既平庸又狹窄,使我們的生活更貧于一役和更少關心他人及社會”[2](P5)。換言之,個人主義分裂了個體和社會的關聯,使個體沿著“自我”的軌道滑向欲望的深淵。但“人類的一個最深刻的欲望,就是能發現一種統一的模式,在其中整個經驗,過去、現在和未來,現實的、可能的與未實現的,都被對稱地安排在和諧的秩序中。這種欲望常常被這樣表達……我們處于一種無盡的探求狀態,發現謎底、返回無縫的整體、回歸我們曾被逐出的樂園,或者去繼承一個樂園;要贏得這個樂園,我們至今做得還太少”[3](P156-157)。

在海德格爾那里,現代性的弱處是人的能動性獲得了張揚,而這歸因于技術對人的統治,“在以技術方式組織起來的人的全球性帝國主義中,人的主觀主義達到了它的登峰造極的地步,人由此降落到被組織的千篇一律狀態的層面上,并在那里設立自身。這種千篇一律狀態成為對地球的完全的(亦即技術的)統治的最可靠的工具?,F代的主體性之自由完全消融于與主體性相對應的客體性之中了”[4](P921-922)。技術統治轉而形成的工具理性的凸顯造成了第二個隱憂。在泰勒看來,工具理性能帶來福祉,但也制造了不安,“工具理性不單單是已經擴展了它的范圍,它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取而代之的威脅。令人害怕的是,應該由其他標準來確定的事情,卻按照效益或‘代價-利益’分析來決定;應該規導我們生活的那些獨立目的,卻被產出最大化的要求所遮蔽”[2](P6)。工具理性使人類生活走向了狹隘化和平庸化,讓人們陷入到波格曼所說的“裝置范式”當中,“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映射的正是技術帶來的悲哀,由此帶來的是技術對傳統的摧毀和生活多樣性的失去。

隨著多樣性的凋零,現代性造成的第三個隱憂即自由的喪失也就必然來臨了。按照密爾,生活方式的選擇意味著個性的張揚和自由的表呈。在他看來,人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自由為生活計劃的選擇提供了條件,也許個體選擇何種生活方式并不表明他的選擇是最好的,但這意味著選擇即自由。然而,現代性卻將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給予了剔除,“就許多方面而言,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單一的世界,擁有整齊劃一的經驗框架(如有關基本的時空坐標)”[5](P5)。換言之,現代性通過技術理性限制人們選擇的同時也摧毀著人們的自由。

為消解這些隱憂,人們提出了種種方案,如哈貝馬斯試圖以現代性來消解現代性。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性的任務并未完成,它依然處于旅途中,它的任務就是要把潛隱在現代文化之中的科學與技術、道德與法律等印上理性軌跡的東西給予釋放,對以往的生活樣式進行改變,使社會運行趨于合理。哈貝馬斯同意現代性帶來的不適,也承認其存在問題,但其還有空間給予釋放??傊?,要辯證對待現代性,現代性的問題也只有在現代性的解釋和釋放中才能解決,因此,它依然是“有待我們去完成的方案(哈貝馬斯語)”。與其說哈貝馬斯要釋放現代性的能量,毋寧說是為突破現代性找尋一劑良方。

其實,這種方案早在馬克思那里就得到了揭示。在馬克思看來,物質意義上的解決是緩解現代性負面危機的辦法,然而,馬克思并未忽視精神的富裕這一維度。如果現代性僅僅是物質維度上的,那么,人類就只能在災難的陰影和恐懼中度過?!巴砥诘默F代世界,即我所稱的高度現代性的世界,是啟示性的。這不是因為它不可避免地導向災難,而是因為它導入了前代人不會去面對的風險。無論在國際磋商和軍備控制方面有多大進展,但只要核武器(甚至只要制造核武器的知識)依然存在,只要科學技術繼續卷入新式武器的創造,那么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就有可能發生。而自然,作為外在于社會生活的現象,因受人類的宰制,在某種意義上已面臨終結,這就是生態災難的風險。而其他后果嚴重的風險,如全球經濟機制的崩潰或極權超級大國的興起,是我們當代經驗中同樣不可避免的部分?!盵5](P4-5)

到此,我們就能理解馬克思和哈貝馬斯了,馬克思為了解決現代性悖論不只尋求物質上的解決,而且訴諸精神上的豐贍。哈貝馬斯雖沒明確這點,但也聲明要從現代性中完善現代性。作為正在經歷現代性的中國亦是如此,我們要建構的現代性理應是物質和精神二者同構的現代性,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就不可避免地成為回應現代性隱憂的必然。這樣一來,就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傳播和培育。唯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承諾才能鑲嵌于公民的心靈之中。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圖像轉換的可能性

問題是,以何種方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更有效呢?其實在一個充斥圖像的視覺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不僅需要借助于文字和聲音來推進,更要以圖像符號作為重要的傳播手段。何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呢?

依照符號學,可以把符號分解為像似符號、指示符號和規約符號。文字或語言隸屬于規約符號系統。而圖像屬于像似符號家族,“圖像與‘像似’的確具有某種天然聯系——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是i-conology,其詞根為 icon,在皮爾斯的分類中專指‘像似符’。相應地,iconicity直譯就是‘圖像性’。因此,在討論圖像符號時,‘像似性’與‘圖像性’常常是同義語”[6]。即使是最特別的絕對相似之鏡像,也是圖像,亦是符號。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語言或文字轉向圖像提供了學理根據。

從文化起源上看,圖像自古以來就是價值觀傳播的載體。圖像是對物質世界的一種形似性反映,誠然,這種反映具有復制性,但在其背后或明或隱地藏著價值觀念或意識形態要素。人類學家很早就已經考證得出,原始人會在居住的山洞或者巖壁上刻上一些動物畫像,他們刻畫這些動物形象并不是某種簡單意義上的動物形象顯現,而是期望通過對不同動物形象的再現和重組從而達到控制動物靈魂的目的,以便將來能更方便地捕獲獵物。的確,這些觀念并沒有形成體系化表達,事實上也不能作為人類的價值觀念而持存,但我們無法否認原始圖像確實在傳達某種價值觀念。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圖像背后隱藏的價值觀念慢慢地得以彰顯。在阿爾都塞看來,作為一種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存在是必然的,它呈現了個體與生存環境的遐想性關聯,而通常意義上的視覺圖像藝術正好能揭示視覺藝術背后的含義。因此,他斷言,完全可以通過解讀圖像從而獲取其背后隱藏的意識形態或者價值觀念。因為,“虛擬作品與非虛擬作品、繪畫、音樂、雕塑還有舞蹈,每一種人類文明的成果,都以多種方式向我們揭示了我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價值,或者說,破壞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價值”[7](P47)。

圖像時代的到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符號轉換提供了可能。時代在歷史車輪的帶動下從文字時代走向了圖像時代,生活中無處不充斥著影視、攝影、圖片,等等。在這樣一個充滿著新異變化的圖像世界中,受眾用來展開個體生活、探究生存世界的模式已經發生重要轉向,他們希望建立某種所謂的‘視界政體’,也就是以視覺為主要標尺的認知方式甚至是價值序列,一系列用以構建從主體認識到外在社會制約的價值運行準則,從而構架以圖像等視覺為中心的生產消費系統。換言之,當今時代某種轉向正在形成,有人稱為視覺轉向,有人界定為圖像轉向,還有人說是文化轉向。然而,無論將其稱為何種轉向,似乎種種轉向都已經和價值觀構建了關聯,“人們常認為意義乃由視覺圖像傳遞。當然,我們被各種視覺技術(攝影、電影、錄像帶、數字圖像、電視、壓克力畫等)以及它們展現的影像(電視節目、廣告、生活照、公共雕塑、電影、監視錄像、報紙照片和和圖畫等)所圍繞,種種不同的技術和影像,提供我們看世界的視野;它們用視覺語言轉述世界”[8](P7)。故而,在現時代,試圖以圖像來詮釋價值、傳遞意義已經是自然而然之事,圖像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播撒知識、構建文化的重要介質,重構著受眾對生存世界的認知和想象?!皥D像作為一種承載著一定信息的視覺符號,它與語言、聲音、文字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符號系統?,F代社會人類生活正越來越依賴圖像,人類的經驗和認識越來越受到圖像的影響?!盵9]加之,隨著互聯網、電信網、電視網三網的加劇融合,網絡(三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構成,各類圖像信息迅速擴容,其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廣是以往傳統媒體無法媲及的。因而,網絡生活的形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和傳播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所以,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融入網絡生活,讓公眾在網絡生活中感知、領會、踐行。

從受眾角度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像轉換使其更具感性化,更容易被受眾所接納。馬克思說:“對象如何對他說來成為他的對象,這取決于對象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的本質力量的性質”,“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不是對象”[10](P126)。誠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字表達不是抽象性存在,但其是最低限度的抽象。沒有一定的理論積淀人們還是無法把握這種抽象的。但如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適切的圖像轉換,就有可能使傳播的受眾范圍從微小團體轉向范圍更大的團體,從而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受眾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受眾對象是多元的,包括工人、農民、公務員、教師、學生、軍人、私人企業人員,等等。即使處于同一層次的受眾,其知識差異、背景差異、身份差異也是普遍存在的,這些差異說明了如果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對受眾進行價值觀傳播必然是效果缺失的。而圖像具有淺顯性、通俗性、可感性、能視性特征,因此,“圖像在支持和深化人類對世界認識的作用上比文字更具優勢”[11](P27)?!拔覀円揽繄D像,以一種簡化的、普遍化的方式去認知世界,從而形成我們所深信的概念世界圖景,在語言發明之后它內化為語言世界圖景,共同體現著直覺表象系統——世界圖景?!盵9]所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圖像轉換,可能使不同的受眾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而不用去過多地思慮個體差異。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圖像轉換的實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圖像轉換,就是要把抽象的轉換成具體的,把枯燥的轉換成生動的,把理性的變成感性的,從而使其從概念化走向生活化,從文字化走向視覺化,讓人們享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精神之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生產要將把關人責任滲透其中。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和媒介技術壁壘的坍塌,圖像生產的單向度主體已經瓦解,受眾可以憑技術優勢進行圖像設計,圖像生產的個性化與“去政府化”悄然形成。這對立體媒介的發展是良善的契機,但也給政府監管帶來了困難。因而,需構建立體防御體系,加強私人媒體的圖像制作,當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制作與傳播的“把關人”。這需從制度變革開始,“立法工作之所以艱難,倒不在于那些必須建立的東西,反而更在于那些必須破壞的東西”[12](P65)。故而,要在此中進行制度化設計,摒棄限制轉換的要素,創造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圖像轉換視角;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像轉換進行明確的目標規定。然而,任何良善的制度只有執行才能實現其價值。我擔心即使設計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號的圖像轉換制度,也會存在制度執行缺位問題。在《世界貧困的挑戰》中,繆爾達爾提出“軟政權化”命題。所謂軟政權化,即執政者制定了法律或政策無法落實、貫徹缺失、執行退化的情形。在“軟政權化”下,“制度、法律、規范、指令、條例等都是一種軟約束,都可以討價還價,既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有好處時可以執行,沒有好處時可以不執行,有關系時可以執行,沒有關系時可以不執行”[13](P123)?!霸俸玫闹贫热绻瞬蝗绦?,制度就形同虛設?!盵14]因此,要本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負責精神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制度的落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化要與生活世界中的“土著”文化結合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像轉換是向人們傳遞一種行為準則,而生活世界伴隨著人類的生成從來都是人們存在其中的、能直接以身經驗到的境遇和場所。生活世界敬仰規范的自明性、交往的直接性、情感的真實性、處事的合理性,在此中,生活接受固化的慣習宰制。進入某種習俗就是進入某種文化,正是文化的成就與權威才是圖像轉換必須嵌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的完整性,其存在只能歸因于人們努力發掘的文化模式。換言之,圖像轉換的理想與創造性始終受到文化結構的審核,還受到文化模式的貪得性(acquisitiveness)傷害,同時,對圖像轉換的協作性關懷也時而受到文化要素的競爭性打擊。故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設計只有與特定文化特質相匹配,與具體文化場域中的人的經驗、訴求、規則意識大體一致才會使人們更加容易接受。價值觀的圖像設計如果過度追求形式意義而將內在思想加以屏蔽,甚至把生活的文化立場清消,其不可能闖入人們的心扉。受眾本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的受益者,然而,消解了生活世界的價值觀可能掩蓋“土著”文化的本性從而使公眾成為價值觀的“受害者”。因而,不能脫離生活“慣習”和“場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像轉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需要媒介人與學院派的共同努力。由于立場相異使學院派和媒介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問題上關注點不太一樣,但從生活角度上看,二者的聚焦理應是一致的,不能因為視角的不同分裂同一個問題。然而,實踐中二者間的合作尚未構建。學院派不清晰傳媒的運作規律,傳媒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不夠深入。因此,要把學院派話語體系轉換為媒介話語體系,找到二者的契合點,既要尊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規律,也要尊重傳播規律。作為傳媒,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制作成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學院派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法性給予證成。這需學院派放下“身段”,學習必要的媒介知識,置身于媒介世界。同時,媒介人也要具備較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素養和思維能力,與學院派保持有效溝通。此外,二者不能離受眾太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之中,之所以其還能成為中心學科,重要原因是其能提供為價值觀所不能再提供的東西,而這個正是受眾期望獲取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與設計要處理審美性、倫理性與功利性的關系。媒介發展帶來的圖像革命的滲透力使人們覺察到其背后隱藏的巨大利益。于是,有些人不遺余力地把圖像作為獲取利益的源泉,正是他們將圖像本身攜帶的審美性掏空了。面對市場和資本雙重邏輯的夾擊,似乎資本滋養了圖像,圖像強化了資本邏輯。原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設計以教化為初始動機,但其在激發人類潛在欲望時把“惡”的欲望也一并激發,這反而加劇圖像消費的非理性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轉換允許必要的經濟目的內攝,但這不是唯一目的,用良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規約、教化人們,禁絕違背道德與法律的行為是圖像設計與轉換更為重要的使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設計的許多問題就是在可預期和不可預期間尋求聯結方式,正是圖像設計所內攝的可預言度才使我們能制定和從事長期的生活計劃,從而發現生活的意義。而圖像設計的不可預期性恰恰是要預防的,因為它們總在破壞生活的價值向度。因此,我們才看到似乎在圖像設計上的功利性在所有層面取代了審美性和倫理性。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設計應溝通好功利性、審美性以及規約性間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設計主體應當在顧及必要功利的基礎上將審美和倫理置于首要地位,使其超越功利之境從而走向審美和倫理境地。

總之,遵循以上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圖像轉換就具備了可能性。但在圖像設計時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因為符號設計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像設計需恪守原則,但也要給予其靈活性空間?!罢嬲娜祟惙柌⒉惑w現在它的一律性上,而是體現在他的多面性上,它不是僵硬呆板的,而是靈活多變的?!盵15](P47)圖像的靈活性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提供了前提,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時空需要,在靈活多樣的圖像符號中遴選其意義呈現的載體。當已有的圖像符號無法滿足傳播需要時,生產者又可創造新的圖像。任何圖像都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接力中留下印刻,但其無法聲稱自己的完美性,相反,時代演播下的殘缺性、流動性、片面性更能揭示它的內涵,適用于所有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圖像符號是不存在的。這需傳播主體有消除學科壁壘精神的同時厚重不同的學科知識積淀并將相異知識加以融會貫通的運用,最大限度地在受眾和產品之間尋求一致性。同時,傳播主體還需具備深厚的圖像藝術功底,并保持對現實生活的敏銳洞察甚至對個體心理動向的整體把握。而這正是我們需要極力加強并要為之而付出艱辛的。

[1][美]丹尼斯.大眾傳播通論[M].顏建軍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加]泰勒.本真性的倫理[M].程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

[3][英]柏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4]孫周興選編.海德格爾選集(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5][英]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現代晚期的自我與社會[M].趙旭東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

[6]胡易容.論圖像的符號性——駁米切爾圖像轉向論的“后符號學”命題[J].社會科學戰線,2012(10).

[7][美]安東尼·阿皮亞.世界主義: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規范[M].苗華建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8]吉莉恩·蘿絲.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M].王國強譯.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

[9]陳琦.轉向還是回歸?——圖像與人類文明[J].天府新論,2011(4).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11]Sachs-Hombach.Bildtheorien [M].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2009.

[1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3][美]馬爾庫塞.論新感性[A].審美之美——馬爾庫塞美學論著集[C].李小兵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

[14]李拓.制度執行力是治理現代化的關鍵[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6).

[15][德]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賈凌昌,上饒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播的多樣形式研究”(15BKS095);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專項青年項目“紅色基因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猜你喜歡
現代性符號受眾
學符號,比多少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符號的由來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也談現當代詩詞的“入史”及所謂“現代性”的問題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草繩和奇怪的符號
中國符號,太美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