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自強年譜

2016-02-02 01:13
陜西古代文獻研究 2016年0期
關鍵詞:禮部翰林院墓志銘

邢 寬

馬自強年譜

邢 寬

馬自強,字體乾,號乾庵。

申時行《墓表》:“公諱自強,字體乾,別號乾庵,士大夫稱乾庵先生?!?/p>

《明史》卷219:“馬自強,字體乾?!?/p>

張四維《條麓堂集》卷26《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贈少保謚文莊乾庵馬公墓志銘》(以下簡稱《墓志銘》):“公姓馬氏,名自強,字體乾,別號乾庵?!?/p>

陜西同州(今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人。

馬自強籍貫,從歷史沿革上分析是無爭議的?!赌贡怼分^其:“陜西同州人?!薄队ㄨb輯覽》卷110亦稱其“同州人”?!队ㄙY治通鑒綱目三編》卷26、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42、《陜西通志》卷31等與前所載相同。按,《明史》卷43所述,同州隸屬于西安府,“北有商原,南有渭水,西南有沮水,一名洛水”。

父珍,字廷聘。

《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云:“先公最少,諱珍,字廷聘,南野其別號也……公在太學,日與海內士究四方之宜,談當世之務,意懨懨大也,而愷悌忠誠溢于言表,士之得與納交者若飲醇醪,久而彌篤。后十余年而為宛平縣丞,廉而惠,事至迎刃解之,僚長無弗重公者?!?/p>

《墓志銘》云:“公美姿容,殊髯豐順,眉目秀偉,正視不見耳,膚理白膩若玉人,望之知敬。其氣量豁達,不設城府,即之者又未嘗不親也?!?/p>

母李氏。

《墓志銘》云:“淑人家為左輔望族,父某,母乞氏。性婉慧,凡女紅滫瀡,咸不假師授而能。稟賦剛正,不妄笑語,遠識敏斷,不類閨閣中人?!?/p>

妻李氏。

《墓志銘》云:“公配李氏,累封一品夫人?!?/p>

有一姊,適張拱極。

《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云:“女一,即育兄璠者,適張拱極,生子舉人薇?!?/p>

有二子,怡、慥。

《墓表》云:“進士怡,兵部主事慥?!秱鳌吩唬骸肮?,怡、慥,并以文行能世?!?/p>

有《馬文莊公文集選》。

《千頃堂書目》卷24謂:“馬自強《馬文莊公集》二十卷?!?/p>

明徐象橒刻本《國史經籍志》卷5云:“馬自強文莊集二十卷?!?/p>

其十一世孫馬先登(1807—1876)著《關西馬氏叢書》,為同治光緒間馬氏敦倫堂刻本,該書中收錄《馬文莊公文集選》15卷,《馬自強撰附敘述》1卷,共16卷。本譜所引詩文,均為同治庚午鐫,敦倫堂藏版《馬文莊公文集選》,為省便,以下簡稱“本集”某卷。

武宗正德八年(1513),體乾一歲。

是年,體乾生。

本集王錫爵撰《神道碑銘》云:“先生生正德癸酉十一月初二日?!?/p>

“正德癸酉年”為正德八年。本集《行狀》有:“及萬歷六年十月十三日遘疾薨于位,距生正德癸酉十一月初二日,壽六十有六歲耳?!?/p>

可知其生年在1513年。

世宗嘉靖元年(1522),體乾十歲。

能文。

本集《墓志銘》云:“幼警悟自知學,授章句即解其大義,十歲能文?!?/p>

世宗嘉靖五年(1526),體乾十四歲。

補諸生。

本集《傳》有:“十四歲工屬文,補郡學弟子,聲藉甚?!?/p>

《行狀》亦云:“公生而岐嶷,稍長輒才悟,年十四補諸生?!?/p>

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體乾二十三歲。

是年三月,丁母憂。

本集卷8《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妣張氏行狀》云:“淑人生成化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壽僅五十有五?!?/p>

《墓志銘》亦云:“淑人生成化壬寅十二月十四日,卒嘉靖丙申三月十六日,享年五十有五?!?/p>

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體乾二十七歲。

鄉試第一。

本集《墓志銘》謂:“嘉靖庚子舉陜西鄉試第一,聲名籍甚?!?/p>

《墓表》云:“嘉靖庚子舉鄉試第一?!?/p>

另《陜西通志》卷31《嘉靖十九年庚子科》也有類似的記載。

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體乾四十歲。

三月十五日,參加殿試。

《明世宗實錄》卷395:嘉靖三十二年三月,“辛卯,策士天下舉人?!?/p>

《嘉靖三十二年登科錄·玉音》:“嘉靖三十二年三月初九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歐陽德等于奉天門奏為科舉事。會試天下舉人,取中四百名,本年三月十五日殿試?!?/p>

三月十八日,賜進士。

《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登科錄》云:“第三甲,二百九十五名,賜同身進士出身。馬自強,貫陜西西安府同州……陜西鄉試第一名,會試第二百九十二名?!?/p>

《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登科錄·恩榮次第》有:“是日,錦衣衛設鹵簿于丹陛丹墀內,上御奉天殿,鴻臚寺官傳制唱名,禮部官捧皇榜,鼓樂導引出長安左門外?!?/p>

五月,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國榷》卷60云:“選翰林苑庶吉士萬浩、姚弘謨、李貴……馬自強……王文炳、晁東吳、王詠?!?/p>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83《科試考三》亦有:“三十二年癸丑……改進士張四維、王希烈、姜寶……馬自強……李蓘、蔣淳、王詠為庶吉士?!?/p>

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體乾四十二歲。

十月,授檢討。

《明世宗實錄》卷427有:“己巳,授庶吉士李貴、呂旻、萬浩……馬自強俱檢討?!?/p>

本集《傳》曰:“被選為翰林庶吉士,滿三歲以高第授檢討?!?/p>

本集《墓志銘》亦有:“乙卯授翰林院檢討?!?/p>

按,《明史·職官二》卷73有:“檢討,從七品?!?/p>

十二月,有五言律詩《地震》五首。

本集卷13有五言律《地震》(其一):“勢似千江浪,聲如百輛車。人間渾簸蕩,地下總空虛。吾土今仍此,何方可卜居??检`猶在室,心折五更初?!?/p>

按,本集卷2《送王蔚洲序》有:“乙卯冬,秦晉之交地大震,同州城郭廬舍蕩然一傾壓者殆萬人,震且不止?!绷怼秶丁肪?1:“(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陜西、河南地大震,聲如雷,雞犬鳴吠,渭南、朝邑、三原、華蒲尤甚?!?/p>

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體乾四十四歲。

是年一月,有《元旦賀表》。

本集卷5有《元旦賀表》:“伏以蒼陸回寅萬宇,仰履端之慶,青陽啟祚九重,膺獻歲之祥……開八荒之壽域,允乎登庶類于春臺,應妙誠精本三靈之夙契,形和氣順征萬福之攸同……伏愿帝算綿長天庥滋至,體乾元之不息,德懋淵微,保泰運于已成,治崇悠久,兼皇王而有秩,斯祜軼今古而莫之與京?!?/p>

按,該表中曰:“茲者歲啟昌辰,節逢元日,陽回雙闕,顯生生化化之仁;光映千門,藹郁郁蔥蔥之氣?!?/p>

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體乾四十五歲。

是年四月,作有《送郭時望諫議使琉球》。

本集卷14《送郭時望諫議使琉球》:“萬里頒封下紫宸,壯游真羨瑣闈臣。虞廷舞羽元無外,漢使乘槎合有人。彩鹢輝生聯帶玉,滄溟浪靜映袍麟。遙知極目扶桑地,圣澤汪洋賴爾新?!?/p>

按,《國朝列卿記》卷94載:“郭汝霖,字時望,江西永豐縣人,嘉靖癸丑進士?!薄妒沽鹎蜾洝肪砩嫌校骸凹尉溉哪炅?,琉球國中山王尚清薨。三十七年正月,世子尚元差正議大夫長史等官到京,請乞襲封王爵,禮部以請堪……而吳君有戍事,汝霖乃同李君承乏焉。四月初二也,部中監前畏避之嫌,促日起程,霖等亦以重命不可再緩,遂請詔書?!泵髦x杰撰《使琉球錄》卷下《重刻使琉球錄敘》中亦有:“嘉靖戊午,世子尚元乞封,于是上命汝霖與李君際春往?!?/p>

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體乾四十七歲。

一月,出使蜀地。

本集《傳》有:“己未分試禮部,庚申使蜀?!?/p>

另本集卷13《褒城道中》有:“銜命過三輔,趨程向七盤。辭家方臘候,入蜀已春端。草樹連云起,梅花帶雪殘。山光縈綠水,到處是奇觀?!?/p>

據《元和郡縣志》卷25載:“本漢褒中縣,屬漢中郡,都尉理之,古褒國也,當大路。晉義熙末,朱齡石平蜀,梁州刺史理此,仍改褒中縣,魏又于此置褒中郡。隋開皇元年以避廟諱改為褒內縣,仁壽元年改為褒城?!?/p>

即在今陜西省漢中市勉縣以東,從詩中“辭家方臘候,入蜀已春端”句可知入蜀時間為一月前后。

一月十四日,有《正月十四日夜行中江道中》。

本集卷13《正月十四日夜行中江道中》:“地主留歡久,山程向夕遙。林疏時見火,谷暗不聞樵?;\燭盈途爛,鳴鐃帶月饒。輝煌三十里,應不負燈宵?!?/p>

一月十五日,有《上元段中江宴余寧國寺》。

本集卷13《上元段中江宴余寧國寺》:“使君憐令節,邀客道禪林。燈影搖空界,樂聲雜梵音。車緣新歲駐,杯向故人深。萬里十年好,今朝喜得尋?!?/p>

據《明一統志》卷71記載:“寧國寺在中江縣治東?!?/p>

《輿地紀勝》卷第154有:“寧國寺,在中江縣,寺壁畫仙官。撫琴拍手則壁中有聲?!?/p>

《蜀中廣記》卷160亦有類似記載。

二月,有《春寒中江鹽亭道中作》之作。

本集卷13有《春寒中江鹽亭道中作》:“誰言蜀地暖,二月尚重綿。陰靄連山結,春風吹蓋偏。線搖疏密柳,波動淺深田。隔水孤茅屋,寥寥起白煙?!?/p>

按,《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卷14有:“中江縣,三國蜀立五城縣,屬廣漢郡。后周置玄武郡,隋開皇初罷,改縣名玄武。仁壽初置開州,大業初州罷,屬蜀郡。唐武德三年屬梓州,宋改中江縣。元屬潼川府,本朝因之?!贝藭摼韺Α胞}亭縣”亦有記載,曰:“漢為廣漢縣地,梁于此置北宕渠郡及鹽亭縣。后魏改為鹽亭,西魏置鹽亭郡,隋開皇間罷郡。唐隸梓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東關,及永泰入焉,屬潼川府,本朝因之?!笨芍?,中江、鹽亭兩縣都隸屬于潼川府(四川行?。?。

途中亦有《朝天嶺》、《入棧有感太白蜀道難之作》等作。

本集卷13《朝天嶺》:“層空插絕壁,仰視不敢躋。嶺鑿曲盤道,石懸巉峭梯。澄江深澗底,落日下山西。倦客堪垂淚,無勞杜宇啼?!?/p>

按,(嘉靖)《欽州志》卷1:“朝天嶺在縣治北三十里大祿都,發脈自龍池山,其嶺高峭,故名?!?/p>

《入棧有感太白蜀道難之作》:“策馬益門入,千山夾峙奇。云崖橋宛轉,鳥道石參差。林密虎窺徑,松高猿嘯枝。艱危不可極,三嘆謫仙詩?!?/p>

《登錦屏山》:“樓閣凌空出,云霞拂檻平。林回迷去路,水曲抱孤城?;〒沓隉o暇,樽移興轉清。悠然塵世外,真覺到蓬瀛?!?/p>

按,《輿地紀勝》卷185云:“錦屏山在閬中之南三里?!币卜Q“寶鞍山”。據《明一統志》卷19記載:“在交城縣西北五里,紅涯綠若錦屏然?!?/p>

三月,有《壽大宗伯孫公六十序》。

本集卷2《壽大宗伯孫公六十序》云:“今天下尊顯之士多矣,其論忠孝世德先后輝映,為世所響慕者必首稱余姚孫氏。云余姚孫氏者,今南禮部大宗伯孫公家也。公為忠烈公季子,舉乙未進士及第,累至今官?!?/p>

按,《本朝分省人物考》卷51有:“孫升,字志高,余姚人,忠烈公第三子,自幼穎特不凡?!薄秶星溆洝肪?2載:“孫升,浙江余姚人,嘉靖乙未進士,三十六年任,三十九年卒于官?!庇小段你〖范??!独m文獻通考》卷151謚法考云:“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孫升,浙江余姚人,燧子,嘉靖末謚文恪?!睆囊陨喜牧峡蓴喽ā按笞诓畬O公”為孫升?!秲沙瘧椪落洝肪?4云:“(嘉靖三十九年六月)乙卯,南京禮部侍郎孫升卒。升,余姚人,前死節都御史燧子?!笨芍?,孫公卒于1560年6月?!秶丁肪?3云:“升,字志高,余姚人,嘉靖乙未進士及第。授編修,遷右中允,歷祭酒禮部侍郎。孝友長厚,父燧死寧庶人之難,終身不書寧字,亦不壽人文。被服雅素,蓋篤行君子也。年六十,贈太子少保,謚文恪?!薄秹鄞笞诓畬O公六十序》載“今歲三月二十六日為公六十誕辰”可知該序作于嘉靖三十九年三月。

世宗嘉靖四十三年(1564),體乾五十一歲。

十月,升修撰。

《明世宗實錄》卷427有:“己巳,授庶吉士李貴、呂旻、萬浩……馬自強俱檢討?!?/p>

可知體乾授檢討之時為嘉靖三十四年十月,本集《神道碑銘》有:“癸丑成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檢討,滿九歲升修撰?!?/p>

另本集《傳》亦有:“甲子用九載績擢修撰?!?/p>

照此推算,體乾升修撰應為其四十三歲之時,即嘉靖四十三年。

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體乾五十二歲。

九月,作有《賀愛荊王公暨配五十雙壽》。

本集卷12有七言古詩《賀愛荊王公暨配五十雙壽》:“姑蘇諸嶺郁崔嵬,遙有五湖相連開。山回澤繞靈氣合,中間往往生殊才。近來太倉有王氏,德門余慶發令子。北來作賦獻長楊,一日芳名滿人耳。王公夫婦鹿門賢,過庭教子傳丹鉛。吳中山水佳且麗,不肯相從到日邊。麻姑載酒朱明候,萱花簇簇北堂茂。椿庭秋色近重陽,東籬晚菊紛如繡。菊萱兩度華筵啟,五袠同登壽伊始。牛車紫氣自何來,更有青鳥凌空止。吳山竹筍常茁吳,江魚膾如雪仙郎。東觀瞻云頻遙寄,宮醪自雙闕,況茲歲更甲子起。從今再歷幾甲子,終始循環祗計年,絳人論日未足侈。采桑母、黃眉翁,依稀又是此生同。他年若到鴻蒙澤,會逢方朔應自白?!?/p>

《太倉州儒學志》卷3有:“序班封詹事贈大學士愛荊王公夢祥,錫爵父。

按,《南雍志》:“王錫爵,元馭,直隸太倉州人。嘉靖壬戌進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編修,隆慶三年五月升任,四年三月改北監?!薄睹魅肌肪?1載:“會元王錫爵,直隸太倉人,字符馭,號荊石,治春秋。年二十九戊午鄉試第四名,廷試一甲第二名……”

該詩作于明嘉靖四十四年九月(1565)。

另有與王元馭七言律之作。

本集卷14有《送王元馭翰編奉使趙藩便且歸覲兼憶乃弟舉人》:“玉階仙仗頒封日,輪擁旌飛出禁初。驛路篇章留白雪,鄴城冠蓋拜丹書。漳河臘送三吳棹,錦里春回駟馬車。暫與惠連同戲彩,君家雙璧有誰如?!?/p>

按前揭,王元馭即為王錫爵,據《王文肅公文集》卷55之焦竑撰《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保謚文肅荊石先生行狀》載:“乙丑滿三歲考,封二親歸覲,丁卯還朝充經筵講官?!?/p>

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體乾五十三歲。

八月,丁父憂。

本集《傳》曰:“丙寅,丁宛平公憂?!?/p>

張四維《條麓堂集》卷26《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南野馬公暨配李淑人張氏合葬墓志銘》有:“公生成化己亥十二月七日,卒嘉靖丙寅八月二十日,享壽八十有八?!?/p>

本集卷8《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亦有:“按公生成化十五年十二月七日,壽八十有八?!?/p>

十一月,作《祭先考百日文》。

本集卷9《祭先考百日文》:“于維我考,德純仁厚,福備康寧。人情共擬,百歲可登,云何一疾,溘焉見背,守者心裂,仕者肝碎。八十有八,壽豈不崇,龍章顯被,名豈不榮。哀哀諸孤,寸心無窮,歸來數旬,奄及百日。追慕音容,無從一即??尢柍?,徙倚柩傍,痛深胸臆,不任摧傷。謹以剛鬛柔毛,粢盛庶品,哀薦幾筵。惟我顯妣封孺人,李氏游靈相依,并此穗帷,劬勞在念,久近同悲?!?/p>

穆宗隆慶元年(1567),體乾五十四歲。

四月,為侍讀。

《國榷》卷65有:“修撰馬自強、編修陶大臨并侍讀?!?/p>

本集《傳》云:“其明年為隆慶丁卯,《永樂大典》成,以纂修勞,從憂中進侍讀?!?/p>

《墓表》亦曰:“公喪解職,尋以大典錄成進侍讀?!?/p>

《墓志銘》亦有:“丁卯以重錄《大典》,書成加侍讀?!?/p>

穆宗隆慶二年(1568),體乾五十五歲。

是年,有《禮科都給事中呂先生墓碑》之作。

本集卷8《墓碑》之《禮科都給事中呂先生墓碑》曰:“龍山呂先生,涇陽谷口人也。涇陽魏中丞與余善,為余數稱呂先生,又數稱其冢子潛,余重之。嘉靖甲子十二月五日,呂先生卒,乙丑春,潛自為狀,不遠二千余里,特走京請中丞志其墓,以墓碑屬余。時中丞即應去,余不幸聞先人訃歸,越三載乃始為作碑?!?/p>

另《國朝獻征錄》卷86馬自強撰有《禮科都給事中呂先生應祥墓碑》云:“龍山呂先生,涇陽谷口人也。先生諱應祥,字子和,號龍山?!?/p>

可知“呂先生”為呂應祥。按,《本朝分省人物考》卷104《呂應祥》謂其“字子和,號涇陽,西安人”?!凹尉讣鬃印睘榧尉杆氖?,即1564年,“乙丑春”為次年,即1565年春,自強因父親去世之事而歸,從“越三載”中可推斷出該墓碑作于1568年。

穆宗隆慶三年(1569),體乾五十六歲。

三月,為司經局洗馬。

《國榷》卷66云:“翰林院侍讀馬自強為司經局洗馬,署國子監司業?!?/p>

本集《墓志銘》曰:“己巳服闋,起司經局洗馬,管國子監司業事?!北炯秱鳌芬嘣唬骸凹核热?,即家拜司經局洗馬,領國子監司業事?!?/p>

穆宗隆慶四年(1570),體乾五十七歲。

一月,兼侍講,纂修《實錄》。

《國榷》卷66云:“洗馬署國子司業馬自強兼侍講,還司經局,纂修《實錄》?!?/p>

本集《墓志銘》亦有:“庚午回局,兼翰林院侍講,充經筵講官,纂修《肅皇帝實錄》?!?/p>

七月,主試應天。

據《國榷》卷66載:“司經局洗馬馬自強、翰林侍讀陶大臨主試應天?!?/p>

本集《傳》:“其秋出典南畿試?!?/p>

本集《墓志銘》亦載:“是秋典應天府鄉試?!?/p>

本集卷1《應天府鄉試錄序》有:“隆慶庚午秋,天下復當鄉試。應天府臣預疏請,上命臣馬自強、臣大臨往典試事?!?/p>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83《科試考三》亦有:“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講馬自強、翰林院侍讀陶大臨主試應天?!?/p>

九月,升國子祭酒。

本集《墓志銘》有:“是秋典應天府鄉試,公品校精審,凡三為會試同考官。及是榜所錄士咸稱得人,升國子監祭酒?!?/p>

《傳》曰:“其秋出典南畿試,甫竣事而道遷國子監祭酒?!?/p>

另據《明穆宗實錄》卷49記載:“丁亥,升吏部左侍郎王本固為南京吏部尚書,升司經局洗馬馬自強為國子祭酒?!?/p>

穆宗隆慶五年(1571),體乾五十八歲。

是年九月,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明穆宗實錄》卷61云:“己丑,升國子監祭酒馬自強、南京國子監祭酒陶大臨俱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p>

穆宗隆慶六年(1572),體乾五十八歲。

二月,為東宮講讀。

據《國榷》卷67載:“選東宮輔導,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高儀,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張四維……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馬自強、陶大臨,翰林編修陳經邦、何洛文,檢討沈鯉、張秩直講讀?!?/p>

《國朝典匯》卷8《朝端大政》亦有:“以東宮出閣講學,命禮部尚書高儀、吏部左侍郎張四維、司經局洗馬余有丁、右贊善陳棟充侍班官,少詹事馬自強、陶大儒,編修陳經邦、何洛文,檢討沈鯉、張秩充講讀官?!?/p>

另《續文獻通考》卷96《職官考》亦有類似記載。

四月,為詹事。

《明穆宗實錄》卷69云:“己卯,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協理詹事府事張四維掌府事。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馬自強為詹事,仍兼侍讀學士,協理府事,同教習庶吉士?!?/p>

本集《傳》亦云:“壬申,進詹事兼教習庶吉士?!?/p>

九月,升為左侍郎。

《國榷》卷68有:“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馬自強為左侍郎,仍管詹事府事?!?/p>

十月,丁繼母張氏憂。

本集卷8《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張生弘治十二年十月十七日,壽七十有四?!?/p>

張四維《條麓堂集》卷26《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南野馬公暨配李淑人張氏合葬墓志銘》亦有:“公繼配張氏者,朝邑縣之楊村人,亦能總理內政……生弘治己未十月十七日,卒隆慶壬申十月二十八日,享壽七十有四?!?/p>

十二月,有《壽少司高公六十序》之作。

本集卷2《壽少司高公六十序》:“今上御極之五載,道化旁洽,民物康阜,四海清而九夷通,道浸浸然與古昔盛代比隆矣。于時以元老贊大政者為新鄭高公……”

《國朝列卿記》卷9有:“高拱,河南新鄭人,嘉靖辛丑進士,四十五年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進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隆慶元年養病?!?/p>

《廣輿記》卷6云:“高拱,字肅卿,新鄭人。穆宗在東邸,拱為講官,深器重之?!?/p>

《弇山堂別集》卷45載:“高拱,字肅卿,新鄭人……卒年六十七?!?/p>

可知“少司高公”為高拱,據史料記載,高拱生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卒于明神宗萬歷七年(1579),另《壽少司高公六十序》有:“今季冬十有三日,公岳降辰也,九卿百執事皆欲至期前為壽……”

按,“季冬”為冬季最后一個月,即農歷十二月。據此推斷,該序作于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

神宗萬歷元年(1573),體乾六十歲。

是年,作有《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

本集卷8《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有:“嗚呼!自強死罪死罪,余先大夫南野公之歿于今八年矣,而初未克葬也,余先母李淑人之葬于今三十有八年矣,而初未克銘也?!?/p>

張四維《條麓堂集》卷26《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南野馬公暨配李淑人張氏合葬墓志銘》有:“公生成化己亥十二月七日,卒嘉靖丙寅八月二十日,享壽八十有八?!?/p>

淑人生成化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壽僅五十有五。

從中可知此行狀作于該年,即神宗萬歷元年(1573)。

神宗萬歷三年(1575),體乾六十二歲。

二月,嫂孺人楊氏卒。

本集卷7《楊孺人墓志銘》云:“而嫂孺人病,無何遂卒,傷哉!蓋萬歷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也?!?/p>

另外,本集卷8《誥贈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先考南野公暨妣李淑人繼張氏行狀》:“公四子,俱淑人出,伯自勉,國子監助教,娶楊氏;仲即自強,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娶李氏封淑人?!?/p>

七月,升吏部左侍郎。

據《國榷》卷69云:“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馬自強為吏部左侍郎?!?/p>

本集《墓表》曰:“丁繼母憂,服闋,以原官召起,改吏部左侍郎,日講如故?!?/p>

九月,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據《國榷》卷69記載:“甲子,日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馬自強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太仆寺卿胡執禮為光祿寺卿?!?/p>

十二月,有《楊孺人墓志銘》之作。

本集卷7《楊孺人墓志銘》曰:“而嫂孺人病,無何遂卒,傷哉!蓋萬歷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也。越六月,余奉召起家,伯氏助教公亦以例赴部,不得俟孺人葬,命諸子以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窆孺人詹事府君墓域之次。期且至猶,子協持狀泣請曰:‘協等不肖,不能早致青云以顯吾母。今求所以釋此憾者,必得叔父銘’,而伯氏助教公亦曰:‘非弟其誰銘?’余曰:‘方共恨遠羈天涯,不能效執紼矣,忍不銘?’于是掇狀中語,及吾所聞見而操觚焉?!?/p>

神宗萬歷四年(1576),體乾六十三歲。

六月,充《會典》纂修官。

《國榷》卷69有:“乙酉,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馬自強,禮部左右侍郎兼侍讀學士汪鏜、林士章、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申時行、王錫爵充副總裁……檢討劉克正、劉初先、王祖嫡、趙用賢充會典纂修官?!?/p>

是年,亦作有《祭宗伯陶文僖公文》。

《皇明續紀三朝法傳全錄》卷1《神宗顯皇帝紀》云:“十月,吏部侍郎陶大臨卒,贈禮部尚書,謚文僖?!?/p>

陶文僖公卒于萬歷甲戌年十月。本集卷9《祭宗伯陶文僖公文》云:“越明年乙亥秋,起家入京,又明年丙子,且圖戒仆會先生伯氏憲副公使使來京,遂具奠緘詞托致會稽……”

知該祭文作于文僖公卒后兩年,即萬歷四年。

神宗萬歷五年(1577),體乾六十四歲。

是年,有壽其姊之詩作。

本集卷15《余姊今年七十有一矣,昨歲里中諸親為古稀之賀,余不及詩,茲仲子張甥國采拜令滎陽,且迎養至也,詩以壽之二十二韻》:“金母來西極,銀輝照北堂。書隨修羽近,歌逐彩云長。駕鹿身常健,丸熊志已償。庭闈開晝錦,滫瀡藉恩光。憶昨丙子歲,春正廿一良。九華佺綠萼,七帙景青陽。盤薦瓊英液,筵當玉女鄉。填門賓雜沓,繞棟樂鏗鏘。嗟我前年夏,起家再北翔。薄游依日月,遠別阻巖廊。進履知豚輩,升堂兼雁行。毛生今捧檄, 頌正如岡。不但潘輿穩,猶兼曾釜香。問平知內德,卻寄想前方。竹帛真堪紀,冰霜信可方。垂帷無飾佩,題柱有仙郎。鶴發仍清勝,龍章詎杳茫。低佪思夙昔,感激重彷徨。抱弟讀曾聽,先姑禮未將。惟余誠懶慢,忻姊屬康強。遐祝深川岳,微言代篚筐。倘隨雙舄入,還獻九霞觴?!?/p>

據該詩“憶昨丙子歲,春正廿一良”之句,可知“丙子歲”為明萬歷四年(1576),由此推斷出本詩作于次年,即萬歷五年。

并有送張甥國采之詩作。

本集卷13《送張甥國采令滎陽》云:“鳳鳴當日擬,雞割此相勞。河柳英征蓋,堤鶯繞佩刀。澤隨雙舄遠,輝動列星高。振翩期霄漢,棘棲愛羽毛?!?/p>

按,國采為自強姊之仲子。

神宗萬歷六年(1578),體乾六十五歲。

三月,升文淵閣大學士。

本集《墓志銘》有:“戊寅三月,進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辦事?!睹麒b綱目》卷7曰:綱:三月,以禮部尚書馬自強(字體乾,同州人)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侍郎申時行(字汝默,長洲人)兼東閣大學士,并預機務?!?/p>

本集《傳》有:“戊寅,特簡拜公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贊機務,疏辭,上優詔褒答,所以用公益甚?!?/p>

該集《墓表》亦載:“戊寅三月,以太子太保兼大學士直文淵閣?!?/p>

《皇明從信錄》卷34《戊寅萬歷六年》云:“馬自強進為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進為東閣大學士?!?/p>

《弇州史料》后集卷31亦曰:“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馬自強升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尚書如故?!?/p>

《國榷》卷70亦有類似記載。

十月,病卒。

本集王錫爵撰《神道碑銘》云:“先生生正德癸酉十一月初二日,薨萬歷戊寅十月十三日,得壽六十有六?!?/p>

《墓志銘》曰:“戊寅三月,進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辦事……會夏秋之交暑雨,偶感瀉痢,疾久不愈,竟以十月十三日卒,距其生正德癸酉十一月初二,得壽六十有六耳?!?/p>

《明史》卷19本紀十九亦曰:“冬十月辛卯,馬自強卒?!?/p>

張四維《條麓堂集》卷31有《祭乾庵馬公文》謂其曰:“公有宏雅之猷而未竟其用,公有淳仁之度而未究其施……公得天之茂,神英氣厚,完粹淳龐,終鮮疾疚?!?/p>

其墓在“同州城之北廿里許”,另(嘉慶)《大清一統志》卷244云:“馬自強墓在華州北二十里□山麓?!?/p>

(雍正)《陜西通志》曰:“馬文莊公祠在州治西巷,祀明萬歷初少保馬自強。賈《志》:祠即馬氏家廟?!?/p>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禮部翰林院墓志銘
《黑圖檔》所見盛京禮部祭祀管理的職能
唐以來的翰林院與學士院
《尹源墓志銘》考釋
方復 《蘇東坡重返翰林院》
墓志銘漫話
金朝禮部宗教管理方式芻議
墓志銘
元朝宮廷音樂考論
《我的墓志銘》征文通知
《禮部志稿》的作者、成書與版本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