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袖舞藝術特征分析

2016-02-25 13:25傅蘭媚
戲劇之家 2016年1期
關鍵詞:藝術特征文化內涵

【摘 要】漢代有著豐富的服飾樣式,在強盛的政治文化背景催化下,刺激了中國古代袖舞的發展。由于“市井文化”的推崇,袖舞也經歷了雅而化其俗的過程,在民間得到了很好普及。筆者站在漢代袖舞發展的視角上,通過文獻與圖文資料整理,分析重慶地區陶舞俑的袖舞的形態結構,以期最大限度地重塑舞蹈本身的樣貌。

【關鍵詞】漢代袖舞;陶舞俑;藝術特征;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133-02

一、概述

袖舞是以袖為道具,注重以手帶袖的局部形態呈現,向全身延展的藝術化呈現的身體表達。袖舞作為情感表達的載體,作為“言不盡意”的延展性表達,“長長的服飾能夠有效地增強舞者身體的空間占有量,提高其表現力。長袖舞通過延長的舞袖進而延伸了舞人的肢體,豐富了身體表現力,從而使思想情感的表達更酣暢淋漓?!盵1]揭示了表演者的“盡意”,并創作出審美形象中的“盡意”,從而造就了情境相隨、情境相融的漢代袖舞形象。秉承春秋戰國的楚風遺留至漢,袖舞得到了新的發展,多樣的形式受到各階層的青睞,廣泛地應用到了宴會、節慶、祭祀等重要場合。重慶眥臨于巴楚文化圈,在整體性的特征中又隱現出巴楚文化的痕跡,體現在多鬼神祭祀方面。

二、陶舞俑的形態分析

根據王克芬老師對袖舞的分類方式對重慶地區陶舞資料的統計,重慶現存的陶舞俑多喇叭式博袖。喇叭式博袖外闊內窄,從袖口至袖尾處呈現喇叭狀的形態。筆者挑選出四尊重慶地區具有代表的東漢陶舞俑進行靜態解析。

如圖一,圖一為靜止造型。舞俑高舉左臂,袖口處鑲荷葉邊,喇叭袖型自然垂現。右臂自然彎曲,扶按于腰部似叉腰狀。面部松弛投入,雙腿自然彎曲,在端莊而舒展的舞蹈造型中又流露出閑適自得的生活景象;圖二為動勢造型。身體側對前方,右臂于右側抬至臉頰高度,呈弧線上翹,袖口處鑲荷葉邊造型。左手提袍自然彎曲于左胯根部。雙腿微彎,重心往右前傾出,左腳似有抬起向右腳靠攏的動勢,頭部自然向右傾靠,似乎是要完成一個向右側邁步的動作;圖三中,服飾樣式與前兩張圖相同,左手提外袍扶按于左胯部,自然屈肘,右臂于右側抬起至肩高處。雙膝下屈,膝蓋、腳尖斜對兩側呈大八字位,動作舒展而奔放,展現出嫵媚中兼有豪邁男兒性格的巴渝女子形象;圖四中,右臂向右側抬起呈對折狀,左手扶外袍置于左股后方。左腳屈膝與右臂形成一條垂直水平線,右腳踏步于其后,身體橫擰至正前方呈現出低重心的動態舞姿。

動態解析:由于服飾的限制,四尊陶舞俑并無太多下肢的動作,多為前后分腿、左右分腿,為舞蹈動作穩定重心或是動作銜接而形成。袖口寬而長,在舞蹈中蓋住了部分手指,以袖代手,使雙臂充滿了流暢的飄逸之感,孫穎老師將漢代袖舞動作歸類為“撩”、“搭”、“絞”、“揚”、“繞”、“拖”、“甩”等舞蹈技巧。重慶的四尊陶舞俑動作多揚袖,少炫技,從美感而言,手袖基本保持了向上、向外的運動路徑,強調延伸與自然弧線,使之形成一個悠揚的上身姿態,同時空間線條又顯得十分飽滿。從動律而言,四尊陶俑的下肢形態均以微屈為共同特征,低重心的運動路徑使胯部作為了控制力量的中軸,可以推測出四尊陶俑的舞蹈動作均為以手袖帶動身體的橫向運動,以屈膝帶動身體的縱向運動。動作造型偏于松弛與自然,多溫柔婉約的藝術形象刻畫出了一幅生活自足的幸福圖像。在以“手袖為榮”的靜態舞姿中,隱現出表演者展示服飾的心理,使舞姿更具有和諧的美感。

三、重慶陶舞俑的服飾內涵

“文化內涵的表現是通過生動傳神的視覺形象來完成的,形象本身承擔了記錄經驗、傳遞信息和溝通“人”、“神”兩界的功能?!盵6]陶舞俑的形象涵蓋了最本質的舞姿語言,服飾是肢體的外延,也是舞蹈的核心,服飾樣式的多樣化,也直接影響著舞蹈風格的多變性。作為舞蹈文化內涵的可視材料,服飾也體現出人們的生活體會與情感外延,更傳遞出人們生活中的審美觀念。服飾包含服裝與配飾,是人們在生理與審美中創造出的文化產品。從出土陶舞俑的著裝來看,整體素雅簡單,無過多配飾,在博袖袖口處均用荷葉式花邊裝飾,衣襟左上右下交叉裹掩于胸前,延展至腰臀部,裙長垂地,用寬帶裹腰,繼承了激蕩的楚文化影響,體現出楚風細腰的特征。重慶地區山川逶迤多變,山坳曲折相連,拖地長裙雖不利于生產勞作,但江河其澤,鳥獸叢生,卻激活了人們對自然以及審美的想像。拖地長裙在神秘的文化生態環境的彰顯下有飄逸修長的靈動線條,抖動長袖時的長線條與拋袖子時袖子營造出的弧線,巧妙地與文化生態融合在一起,形成清奇、樸實的藝術形象。

四、結語

漢代袖舞在吸收與繼承前朝樂舞文化的基礎上,又加大了對市井文化的推崇,使漢代袖舞兼具了俗雅文化的部分特質,形成了優雅又自然、恢弘又熱烈的舞蹈形象,并普及至社會的各個階層,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如宮廷的以舞侍宴、官員們的以舞會友等。同時由于外來文化的兼容,漢代袖舞吸收了外來文化中“旋”、“跳”等舞蹈元素與舞蹈技巧,這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社會發展的精神體現,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憧憬。

參考文獻:

[1]張宇曉.漢代女性常袖舞研究[J].文化藝術研究,2008.

[2][3][4][5]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中華舞蹈志·四川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4.274.

[6]彭小希.古滇國青銅器舞蹈圖像研究[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0.

作者簡介:

傅蘭媚(1989-),女,漢族,重慶人,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學基礎理論研究,西南民族舞蹈研究。

猜你喜歡
藝術特征文化內涵
對中國傳統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當下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