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鄉土詩的倫理變遷與道德取向

2016-03-14 19:01
華中學術 2016年4期
關鍵詞:現代性鄉土倫理

王 珂

(東南大學現代漢詩研究所/東南大學道德發展智庫,江蘇南京,211189)

當代文學研究

近年鄉土詩的倫理變遷與道德取向

王 珂

(東南大學現代漢詩研究所/東南大學道德發展智庫,江蘇南京,211189)

改革開放讓神州大地出現了“消滅農村”的人口大遷徙,離鄉背井成了中國農民的生活常態,鄉愁成了當下國人的普遍性情感。這種情感在鄉村詩人,尤其是生活在城鄉接合部的鄉村文人的寫作中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性。近年鄉土詩的倫理變遷與道德取向并不正確,具有明顯的保守特征,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并不同步。鄉土詩本來是現代漢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承擔培養出現代國人和打造出現代鄉村的重任,卻不配稱為現代鄉土詩,很多鄉土詩人都不配稱現代文人,鄉土詩成了一種保守的文體,受到詩壇,特別是理論界的輕視。這種保守文體在中國新詩乃至中國國家的激進的現代性建設中也有積極作用,有利于現代性批判。

鄉土詩;鄉村文人;鄉愁;倫理;道義

文學是人學,反映的是人的生活,抒發的是人的情感。文以載道,文學作品不但折射出社會的倫理變遷與作家的道德取向,還參與了社會的倫理建設。中國的詩教傳統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科舉制度采用以詩取士的方式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皢⒚晌膶W”作為20世紀新文學的代名詞,百年新詩有啟蒙、抒情和治療三大功能,啟蒙功能是主要功能,新詩是與中國政治文化的現代性建設同步發展的先鋒性文體,很多新詩詩人的寫作理想是通過新詩來倡導新精神和建立新道德,培養現代公民和建立現代國家。為了祝賀郭沫若50生辰,宗白華在1941年11月10日《時事新報》發表了《歡欣的回憶和祝賀》,他一語道破了白話詩運動參與新倫理建設的實質:“白話詩運動不只是代表一個文學技術上的改變,實是象征著一個新世界觀,新生命情調,新生活意識尋找它的新的表現方式?!自捲娛切挛膶W運動中最大膽,最冒險,最缺乏憑籍,最艱難的工作?!盵1]新詩又名現代詩,更應該稱為現代漢詩——用現代漢語和現代詩體,抒寫現代情感和現代生活,具有現代意識和現代精神的語言藝術。新詩現代性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現代國人和打造現代國家。在不同時空,都存在以詩歌文體建設為主的審美現代性建設和以詩歌精神建設為主的啟蒙現代性建設。在鄉村,鄉村文人的代表——鄉村詩人更重視后者,寫出了與城市詩人風格迥異的鄉土詩,以詩來重塑鄉村形象,重建鄉村倫理,重造鄉村精神。由于中國鄉村幅員廣闊,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在現代化大潮沖擊下,鄉村的功能也產生了分化,如以傳統農耕為主業的鄉村和以旅游休閑(農家樂)為主業的鄉村的生活方式甚至倫理觀念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鄉村寫作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同質化寫作并不十分嚴重。新詩現代性建設的遠期目標是讓新詩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漢詩。今日新詩處理與時代的關系時,既要采用激進方式,又需要采用保守方式,有時又要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現代性的步伐,有時還要利用新詩特有的批判精神來產生反現代性的力量,反思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弱點,尤其是工業化、城市化和商業化對精神文明和道德情操的負面作用。它們會打亂已有的倫理秩序,如過去在家庭權力分配上強調長幼有序,是長者說了算,現在是有錢者最有話語權。過去講究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在是掙錢不擇手段。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鄉村的淪陷”——自然村落與倫理村落的消失,讓人感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碌脑捳Z理論總結出現代社會運作的通行方式:“起源于三個寬闊的領域:控制事物的關系,對他者產生作用的關系,與自己的關系。這并不意味著三者中的任何一組對其他都是完全無關的……但是我們有三個特殊的軸心:知識軸心、權力軸心和倫理軸心,有必要分析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盵2]鄉土詩從寫作到傳播的運作仍然具有這樣的通行方式,也有知識軸心、權力軸心和倫理軸心,它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是文學軸心與倫理軸心相互作用的產物。鄉土詩作品承載著詩人的詩歌理想和道德訴求,呈現出現實的倫理與想象的倫理、保守的倫理與激進的倫理等多種倫理形態,鄉土詩人常常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鄉村的道德守望者角色。

鄉土詩人的生態決定鄉土詩的功能

“現代鄉土詩創作也留下了許多無法逆轉的缺憾?!簧汆l土詩只是農民戀土意識的翻版,或只陶醉于傳統的清新夢幻里,流露出優越的本土觀念,這樣就偏離了現代鄉土古樸而悲涼的靈魂內核,優美樂觀得令人難以置信,因為真正的人間煙火是殘酷與優美的交錯。另外大量詩作手法陳舊想象泥實,對通感、變形與象征等現代藝術手段借鑒不夠……”[3]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寫鄉土詩的詩人成分發生了較大變化,既有僑寓都市的農民浪子,如城市里的農民工,還有從鄉村移居都市的新城市人,也有去鄉村自費旅游住在農家樂和受作家協會等組織安排去地方掛職的偽鄉下人。世紀之交的鄉土詩寫作仍然存在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鄉土詩寫作的主要弱點:內容上過分美化鄉村,形式上和技法上過分傳統,即在寫什么上缺乏現代意識和現代精神,在怎么寫上缺乏現代文體和現代技巧。有些鄉土詩人還以生存或地域為借口,極端重視現實主義,堅決抵制現代主義。2015年7月15日,83歲的高平在蘭州家中接受王珂的采訪時也說出了與羅振亞相同的觀點:“詩人寫生養自己的土地無可厚非,但是不能過分迷信地域寫作,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害了很多詩人,導致他們過分迷信‘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國的’。甘肅詩壇的一大問題是詩人如何開放自己,走出地域詩歌的限制?!盵4]高平寫了一輩子的詩,在20世紀90年代擔任甘肅省作協主席10年,非常熟悉甘肅詩壇,這段話實際上是對甘肅的鄉土詩人的忠告。

由于在詩歌創作、倫理規范、經濟運動、政治改革、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近年中國鄉土詩人幾乎都處在城(現代)鄉(傳統)接合部狀態,所以在鄉村倫理建設上,身為鄉村文人的鄉土詩人扮演著舊倫理的維護者、新倫理的開創者等多種角色,有時候是舊文明的代言人,有時候是新文明的倡導者,在更多時候是處在傳統與現代的對抗而不是和解中,衛道士的身份常常多于革命者的身份,因此鄉土詩創作缺乏世界現代詩的現代精神和中國新詩的時代意識,受到了現代讀者的抵制。這是鄉土詩在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卻無法繁榮的重要原因。

鄉土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比較受重視,《詩刊》有意識地倡導過鄉土詩,推出了梅紹靜等著名的鄉土詩人。鄉土詩也受到民間的重視,1987年江堤、彭國梁、陳惠芳等湖南詩人還發起了新鄉土詩派,提出了“新鄉土”概念,主張鄉土詩創作要試圖處理好城市與鄉村的矛盾,要采用現代藝術精神和現代藝術手法。陳所巨、華萬里等都寫出了一些優秀詩歌,如《星星》詩刊在1986年一次性發表了重慶詩人華萬里寫紅土地的詩數十首,在全國造成了巨大影響。1986年成立了中國鄉土詩人協會,這個協會出版了《世紀末的田園》、《家園守望者》、《新鄉土詩派作品選》等鄉土詩作品集,還創辦了會刊《中國鄉土詩人》,先后由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武漢出版社出版,臧克家、李瑛、苗得雨、劉章、張永健等先后擔任主編,編委包括王燕生、木斧、阿紅、吳開晉等數十名知名詩人。這個刊物還在出版,已出版了60多期,發表了大量鄉土詩,為鄉土詩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詩的迅速崛起,這個刊物在詩界的影響越來越小,近年沒有推出一位有影響的鄉土詩人,也沒有產生有影響的鄉土詩作品,更沒有刊發在新詩理論界有較大反響的研究鄉土詩的理論文章。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及《中國鄉土詩人》在詩壇與讀者中的影響力減弱,與整個鄉土詩不受重視有關。新詩理論界有數十位新詩理論家,沒有一位專門致力于鄉土詩研究;新詩創作界也沒有一位詩人像80年代那樣公開打出鄉土詩人或新鄉土詩人的旗號,沒有一位詩人的鄉土詩創作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

世紀之交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大轉型時期,極左的、“左”的、極右的、右的、激進的、保守的、現代的、封建的等各種思潮蜂擁而來,甚至還出現新舊思潮此起彼伏、各領風騷三兩天的局面。社會倫理和大眾道德的觀念也隨之變遷,有人感嘆“人心不古”,舊倫理在崩潰;有人主張核心價值觀,新道德在建立。2005年余光中在《種瓜得瓜,請嘗甘苦——讀詹澈的兩本詩集》中說:“和一切藝術家一樣,每個詩人都有其所屬的社會背景,甚至更代表了不同的意識或價值?!盵5]余光中用“種瓜得瓜”來描述臺灣著名鄉土詩人詹澈的鄉土詩寫作十分準確。1998年,詹澈在臺灣臺東給自己的詩集《西瓜寮詩輯》寫序時說:“至九零年代的大陸,大改革開放后,從社會主義醮溶資本主義(有中國特色的)城鄉變遷中,應該也會再出現大氣魄的詩人和詩作(新中國在抗戰、內戰、“文革”及最近的改革開放,都有著人口的大遷移,都應該有大詩人和詩作),現在是難得的時機。我在許多大陸詩刊中,這兩年才讀到一部分有關‘打工仔’的作品,覺得還不夠好,大概是‘后現代詩’過早的出現,而成為一道煙障吧!我這樣說并非完全否定后現代詩的價值與地位,只覺得它有點像早產兒,還必須有特殊的環境加以呵護?!盵6]

在社會文化大轉型、社會倫理大變遷的時代,文學作品確實會成為時代倫理變遷的晴雨表,作家都熱衷成為重建社會道德的急先鋒。近年中國受到經濟全球化和政治一體化的巨大影響,中國鄉村更是受到城市化大潮的無情沖擊,無數村落消失,城市出現了大量的城中村,農村出現村莊空殼化和家庭空巢化,大量農民進城務工,青壯勞力大量流失,只有“993861部隊”留守。這個部隊代號來自九九重陽節、三八婦女節和六一兒童節,形象地說明了當前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婦女和兒童。八九十年代的外出打工潮(民工潮),近年“工業開發區”建設導致的撤鄉并鎮、進城上樓的移民潮(城鎮化)等都讓鄉村快速消失,尤其是古村落大量消失。盡管近年政府大力倡導“新農村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無需諱言,今日農村,尤其是在西部、內地等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鄉村,正呈現前所未有的蕭條。一些人真正淪為了那個成語所說的“喪家之犬”,他們愁緒萬千;另一些人盡管用那句名言“何處黃土不埋人”來自我安慰,但是仍然擺脫不了濃濃的鄉愁。

從歷史/文化文體學來考察鄉村詩,尤其是采用文學生態研究及文學功能研究及兩者的關系研究來考察當下的鄉土詩創作,就可以達到通過考察文體的復雜結構來呈現社會的復雜結構,發現社會政治生活和文化習俗的形態的研究目的。即可以從當下鄉土詩作品的倫理變遷和道德的取向中發現今日鄉村的倫理變遷和鄉村文人的道德取向。如果仔細辨析文學與人學、文學與倫理學的復雜關系,從體裁學和題材學角度研究某種文體,不難發現這種文體寫作的意識形態性及倫理性,作家的文學思想中含有豐富的倫理思想,尤其是在直接關注社會生活的文學創作中和在那些采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中,可以清楚地考察出作者的倫理觀和社會的道德觀,從詩歌運動及文學思潮中呈現出倫理運動及社會思潮。

中國近年的鄉土詩就是這樣一種文體?!叭说耐怀鎏卣?,人與眾不同的標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學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勞作。正是這種勞作,正是這種人類活動的體系,規定和劃定了‘人性’的圓周?!虼?,一種‘人的哲學’一定是這樣一種哲學:它能使我們洞見這些人類活動各自的基本結構,同時又能使我們把這些活動理解為一個有機整體?!盵7]通過考察鄉土詩,可以洞見人類活動的各自的基本結構,尤其是倫理道德的基本結構。如果采用現代性理論與功能文體學理論,在現代性視野下考察鄉土詩,把它視為一種現代性文體,透析出鄉土詩的寫作倫理,揭示鄉土詩呈現的當下中國鄉村的倫理變遷和道德取向,反思鄉土詩在打造現代中國鄉村人及建設現代中國鄉村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不難發現鄉土詩創作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鄉土詩人的倫理觀還需要調整,他們的道德觀還需要更新。他們更應該成為鄉村中的現代人,完全可以通過鄉土詩創作,提供構建富有現代意義的倫理道德的策略和方法,為中國新詩、中國農民及中國國家的現代性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鄉土詩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重視詩的社會功能及詩的嚴肅性的傳統?!暗墼唬嘿?!命女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盵8]“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盵9]詩言志說和興觀群怨說成為古代漢詩創作的金科玉律,在詩言志說的強大壓制下,詩緣情強調的也并非是自然性情感,而是倫理化情感。所以劉勰提出了讓詩人的自然情感社會化和倫理化的創作手法:“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盵10]今日很多鄉土詩人采用的正是感物吟志的創作方式,選取鄉村的某種物象,寄情于物,寄情于景,托物言志。這種倫理化寫作方式通常把自然情感升華成了社會情感,甚至把生物性情感“純潔”成了心理性情感甚至道德情感。所以在鄉土詩中很少見到城市詩中的情色詩和頹廢詩,鄉土詩人更重視思無邪、止乎禮的詩教傳統。

很多詩人都是因為對鄉村現代化的焦慮而寫作,反思現代性后產生了不滿。生于農村的白麟長期在陜西太白縣文化館工作,后來成為《寶雞日報》的記者,記者職業帶來的新聞的敏感性使他更有能力和條件反思中國鄉土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復雜命運,他寫了《麥熟季節》、《吉祥村莊》等鄉土詩。他的眼中的鄉村現狀如他的組詩《邊緣地帶》中的《寂寞村莊》所用的題目所言,鄉村是寂寞的,處在邊緣地帶。盡管鄉村新一代進城打工,卻沒有成為城市人,始終是邊緣人?!都拍迩f》全詩如下:“村里的姑娘小伙兒一進城/全都泥牛入海/打工哪有那么簡單呢/被騙的血汗錢處女膜/讓小老鄉們破罐子破摔/決心與城市背水一戰//留守村莊的/就剩了些老弱病殘/他們靠房租過上小康/那些流亡的藝術家同居的大學生/造假的黑窩點拾破爛的河南擔/還有小偷逃犯暗娼什么的/像見了腥的蠅群那陣勢/似乎要將整個村莊圍殲//陌生人多起來/村子也就生分了/大白天的有人竟在路邊撒尿/有人敢在村口操刀撒野/最討厭的是那些/不知從哪里來的丐幫/成天追著在這只停兩分鐘的火車//跟這些年撂荒的耕地一樣/村莊成了個日漸荒蕪的渡口/偶爾把幾個暴發戶/風風光光送進城去//村莊的寂寞/或許只有路邊的地磅知道/整車整車的肉菜油煤/從這里運進城市/吐出來的就是這些/堆滿廢料的垃圾場/大風一吹/村子就全身掛彩”。

很多優秀的鄉土詩都出自像白麟這樣的生于鄉村卻在城市工作的記者之手,早年的鄉村生活經歷使他們對鄉村有種天然的認同感和親近感,后來在城市的生活又使他們產生了空間感?!皬母鞣矫婵?,我確信:我們時代的焦慮與空間有著根本的關系,比之與時間的關系更甚。時間對我們而言,可能只是許多個元素散步在空間中的不同分配運作之一?!盵11]“而當今的時代或許應是空間的紀元?!盵12]錯位的空間使他們更有能力去反思今日中國城鄉的巨大差異,尤其是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的差異,讓他們產生嚴重的時代的焦慮,這種焦慮讓他們產生更嚴重的鄉愁。

“思鄉病是一種憂郁的情感。一個人之所以體驗到思鄉病,是因為他住在遠離他所說的‘家’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僅僅是住在那個他所熟悉的地方,而不是在這個陌生的、相異的世界,他將會充滿快樂和幸福。如果一個人感到待在家里不舒服,這也是一種憂郁的情感。他之所以不舒服,是因為在遙遠的、不熟悉的、未經探索的地方有著快樂和幸福的希望。在這兩種情形中,人們都感到一種缺乏,一種內在的空虛;失去了某種東西——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生活變得空虛?!盵13]這種背井離鄉產生的濃濃鄉愁,讓他們故土難忘,更愿意寫鄉土詩,即使在寫城市詩時,也會不由自主地關注來自鄉村的人和事。如生活在福州的新華社記者謝宜興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遇到了進城掙錢的鄉村女孩,便關注起這個特殊群體的命運,寫了《我一眼就認出那些葡萄》。全詩如下:“我一眼就認出那些葡萄/那些甜得就要脹裂的乳房/水晶一樣蕩漾在鄉村枝頭//在城市的夜幕下剝去薄薄的/羞澀,體內清凜凜的甘/轉眼就流出了深紅的血色//城市最低級的作坊囤積了/鄉村最搶眼的驕傲有如/薄胎的瓷器在懸崖邊上擁擠//青春的燈盞你要放慢腳步/是誰這樣一遍遍提醒/我聽見了這聲音里的眾多聲音//但我不敢肯定在被榨干甜蜜/改名干紅之后,這含淚的火/是不是也感到內心的黯淡”。這首詩也被稱為優秀的城市詩,實際上寫的是鄉村在城市化和商業化為代表的現代化進程中的命運,中國的現代化有可能是以犧牲鄉村為代價的。改革開放后,在曾以有貞節牌坊為自豪的鄉村,一些舊倫理被動搖,拜金主義思潮盛行,甚至出現了“笑貧不笑娼”的說法,一些鄉村女孩進城后為了生存不得不選擇色情職業,有的甚至自甘墮落。這首詩是這些倫理變遷的深刻又無奈的反思。

謝宜興發表于《東南快報》9月24日34版的《讓詩歌記住鄉愁》說出了今日很多生活在城市的詩人為何有濃郁的“鄉愁”,也說出了移居城市的鄉村游子寫作鄉土詩的原因:“‘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巫x到這兩句詩,那種鄉關何處的猶豫與彷徨,那份煙波茫茫無枝可棲的愁緒,便從詩中悄然移植心上,勾起濃濃的鄉愁?!娙说墓枢l永遠是一半在記憶里,一半在想象中。唯二者融合才是詩人的心靈家園或者說精神故鄉。如今,出生地是回不去了,而心靈家園或精神故鄉又該安放何處?身在城市,哪怕只要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也已是奢侈。只有詩歌,永遠是一個詩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也只有詩歌,可以教我們拒絕遺忘,帶我們返回童年,讓我們記住鄉愁!”[14]

工業化和城市化可以毀滅地理上的鄉村,卻不能剝奪心理上的鄉村。寫作鄉土詩的過程是詩人文化還鄉和倫理還鄉的過程,可以通過抒發鄉愁還原詩人心理上的鄉村,是詩人拒絕遺忘尋找家園的有效手段。如在電視臺工作,生活在浙江湖州的李潯筆下的鄉土風土人情十分優美。他2010年1月16日寫了《家鄉的女人》:“喜歡水的女人總是無辜/走在沼澤喜歡的地方/遠處沒有要等的男人/沒有山只有低頭吃草的光景//有水的地方可以捏一些泥巴/重塑心目中的人可以/讓寧靜的村莊不再寧靜/讓后院的楓楊樹嘩嘩作響//灶沿上擦得干干凈凈/火在灶膛更在心里/把等待燒得沸熱又有好看的熱氣/喜歡水的女人總是干凈/連寂寞也這樣干干凈凈”。2012年11月3日寫了《素》:“這些日子他和自己的影子較勁/比誰坐得正比誰更不會說大紅大綠的話/他很瘦夢是瘦的回家的路是瘦的/那株已經不會開花的老樹也是瘦的/樹下沒人乘涼只有/那只飛不遠的鳥還在靦腆地唱著//回家沿著這條回鄉路/他把路走得越來越細/生怕會踩著了路邊的野菜/是的離鄉越近青菜越綠/現在終于見到了鄉下的月光了/他開始清白他更相信/明天會有一個小白菜一樣清爽的早晨”。兩首詩都寫于他的不惑之年,江浙一帶是中國現代化進程較快的地區,即使在湖州有南潯古鎮,也因為旅游開發失去了當年鄉村的靜謐與閑適。他筆下的鄉村是想象的鄉村,鄉村的詩意是他的詩筆復原的。所以他的詩歌寫作的理想方法是:“把詩寫得冷靜,回到內心,把詩寫得凝練,回到詩的本質,把詩寫得實在,讓詩回到良心。輕松寫詩,隨心所欲寫詩,把詩寫得輕松,把詩寫得干凈,把詩寫得清爽,回到詩經時代?!盵15]詩經時代才是真正的鄉村時代。

鄉土詩的創作繁榮往往與地區的經濟富裕成反比,甘肅是經濟落后地區,在各個省區中卻是鄉土詩最繁榮的地區。很多甘肅詩人都如通渭縣第一中學的歷史老師牛昌慶的《一支牡丹留下的比喻》所言:“一支牡丹 一顆倦怠的頭顱/安放在覆塵的書桌/寒涼的季節 我以胸中的熱氣/輕輕呵開她緊閉的心靈/這近似幻象的美麗/像一雙經年默視的愁目/牡丹 你住在寒傖的小屋/就像我窮愁的手中高潔的詩歌/凋落的花瓣就像一聲聲驚心的啜泣/就像咯血的散亂的紙頁/我茫然中寫下的惜悼的文字/在長夜的風中凝成了不散的淚珠”。在甘肅每個地區,甚至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鄉土詩人,如西和縣有十多位詩人寫鄉土詩,隴上犁是鄉村警察,河葦岸是縣中學的老師,波眠是文化局的干部,都寫了幾十年的鄉土詩,波眠甚至還被稱為鄉村之子。2010年10月30日,波眠接受孫文濤的采訪時說:“我是個鄉下人,走的地方不多,眼界不開,我不知道另外的世界是否好一些?但我在詩歌中表達的憂郁和焦灼是真實的,也許這是一個認識和視野的問題,在一次我的詩集發行會上,隴南詩人毛樹林也表達了類似的問題,但是我不是一個思辨的詩人,我只相信我的眼睛,我所在的縣城二十年前有一條穿城而過的能聽得見濤聲的漾水河,現在縣城內蓋了差不多到處都能看得見的白樓。這個GDP再高,那個官員再有‘政績’,我想也是沒有辦法的。發展沒錯,但現實中有序發展的官員較少,都不惜一切代價搞‘政績’,‘政績’是什么,就是官位地位?!盵16]他的《寫給一位鄉長》曾在詩壇產生了較大影響。全詩如下:“在交給你的一片莊稼中/要看清惡草背后的勢力/正確使用你手中的鋤/待谷禾以土的溫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潤/關注百姓門外的泥沙/關注牛羊干渴的嘴唇/讓池塘的蝌蚪安閑退掉尾巴/讓多嘴的麻雀享有吵鬧的自由//像一塊秤砣/敢把一車草說輕”。詩人于貴峰曾為甘肅詩歌的地方性和民間性,尤其是鄉土性辯護:“相對來說,甘肅還是農耕為主。更多的詩歌寫作者,聚居于一個個村莊和小鎮、縣城,他們的生活就在此,他們的寫作也必然落腳在此,其中大多數的寫作者,都寫到了社會變革帶來的農村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帶給人內心的巨大落差和影響,是的,那些曾經在他們心中留下美好記憶的事物漸次或突然間一夜消失,失落、痛苦是必然的;他們直面這種痛苦并表達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現代化的反思意識?!档镁璧?,是我們要確實判斷,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只是一種姿態,還是真實的;我們原本就是如此,還是由于‘寫作’意識太強以致具有個人表演性質。真誠和真實,依然是準則?!盵17]

“失去的才是美好的,何況鄉村本身就是美好的,更何況這種失去是被迫的,并不是正常的現代化建設,而是類似原始資本主義積累時期才有的‘掠奪式開發’的結果,當然會讓詩人們以鄉村守護神和村民代言人的身份,痛心疾首地抨擊時政,甚至會用詩筆放大鄉村在城市化、工業化和商業化進程中的種種問題?!盵18]這類詩人常常對現代化有偏見,甚至帶著復仇心理寫鄉土詩,對工業化、商業化和城市化的仇視心態使他們會極端地渲染鄉村的古樸和純真,抵制現代文明對鄉村的侵蝕?!昂芏鄰泥l村進入城市的詩人在工業化、城市化為代表的現代化大潮中都出現困惑與無助。他們是‘兩棲人’,常常是身在城市心在農村。鄉村文明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市文明又帶給了他們無情的沖擊。由于無法明確自己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他們的創作總是游移在城市詩與鄉土詩之間,身份的合法性危機導致了詩歌的合法性危機,身份的混亂更導致了創作的混亂,鄉村文明使他們保守,城市文明使他們激進,他們始終是在非常態的生態中寫詩,很難以現代人的身份寫出名副其實的現代詩。尤其當他們目睹到鄉村文明被商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無情破壞時,他們總是為失去的家園悲哀,不由自主地悲歌一曲?!盵19]這種農村人與城市人的兩重身份糾纏不清的人生狀態導致了鄉土詩創作的非理性,這種非理性不利于通過鄉土詩來構建鄉村新倫理,尤其不利于通過重視詩歌精神重建的啟蒙現代性建設和重視詩體重建的審美現代性建設,來完成現代倫理的精神重建和現代道德的秩序重建。

同為鄉村,中國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東部沿海的現代化程度遠遠比西部內陸高,在東部發達地區,如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甚至出現了城鄉一體的局面,有的鄉村甚至比城市還富裕,如江蘇的華西村。但是來自落后地區的詩人無法融入城市生活,一些來自發達地區的詩人在城市生活多年也無力寫城市詩。福建詩人楊雪帆總結說:“我對南日島的審視和思考就用了30年?!粋€人的寫作總是打上了他的出生地、他的童年的深深烙印,可以說,一個人的地理原鄉往往就是他的精神原鄉?!盵20]絕大部分中國詩人都不是“純粹的城里人”,如果過分強調“一個人的地理原鄉往往就是他的精神原鄉”,這里的“原鄉”就如同經濟生活中的“原罪”,會嚴重影響以后的生活及發展。遺憾的是,很多詩人卻以此為榮。2015年6月27日,瓊吉在拉薩賓館召開的《詩歌的空間和地方性》研討會上強調民族性和地域性:“作為一名藏族本土詩人,我自己在詩歌創作中一直堅持,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究其不離本?!盵21]陳人杰也強調詩人生活環境及生存空間的改變并不能改變詩人的寫作習慣及寫作對象:“江非到海南,鄭小瓊到廣東,還有雷平陽的云南大理等等,嚴格地說他們寫的不是地域性,而是他們熟悉的生活,是他們生命里面流淌出來的東西。我根本沒有離開我的家鄉,西藏本來就是我的家,是我血液里流淌的東西,是流淌并傾注著我生命的空間,是從心里不斷挖掘并擴大的空間?!盵22]

“徐澤是江蘇海安人,是從鄉村走向城市的詩人。新的生活,如都市、機器、霓虹、舞廳、酒杯,都以奇異的目光,向他發出誘惑,他也為新生活唱出許多豪邁的、熱忱的歌;并曾以多少有些新奇或怪異的形式,試探著為新的場景歌唱:‘夏天吊死在椅子上’、‘椅子在跳舞’;但這些聲音多少有些陌生,也有些膽怯和干澀。因為在他的靈魂里,回響著一種執著的聲音,卻是來自故鄉,來自遠離的田園。這是他永生不能忘記的歌,是刻進靈魂里的歌?!盵23]雷抒雁總結出的“徐澤現象”是今日詩壇的普遍現象,正是因為今日中國詩壇有大量徐澤這樣的詩人,有很多雷抒雁這樣的過分倡導寫田園牧歌的新詩官員,才會嚴重缺乏現代鄉土詩和現代城市詩。雷抒雁曾任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和《詩刊》副主編,還任過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雷抒雁1942年出生于陜西涇陽,1967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后來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他不是純粹的城市人,又有詩歌官員身份,所以對鄉村情有獨鐘,極端重視現實主義詩歌,強調主題先行式的體驗生活型寫作。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的“如何現代,怎樣新詩——中國詩歌現代性問題學術研討會”上,80年代朦朧詩的重要理論家鐘文感嘆說,現代詩的創始人波德萊爾的陽光還沒有普照到中國新詩的大地上。這個結論是尖銳而深刻的,當今詩壇,鄉土詩有過多的粉飾太平的田園性,城市詩有過多的自我逃避的鄉土性,當然會導致整個新詩的現代性減弱。

10年前謝冕就認為鄉土詩無法適應現代生活:“鄉土顯然已經不足以描述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同樣,民間性也不足以描述我們這個社會的特點,本土和傳統僅是需要轉化的潛能?!盵24]他甚至不愿意讀鄉土詩或新鄉土詩。他說:“感謝《詩刊》給我一個機會會見姚學禮,并品讀他的詩歌?!曳浅W⒁庖W禮和他的生活本來樣子的聯系,姚學禮有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學的根基,他讀了很多書,很多典籍,他是一個學者型的詩人,僅僅說他有鄉村生活是不夠的。由此我想到現在一些年輕詩人,很聰明很有才情,但缺乏與土地的聯系,缺乏和他生活的本來樣子的聯系。缺少與大高原,大湖泊,大平原,這樣一些與大中國綿延不斷的土地的聯系。另一個缺陷是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很少,這往往使他們從一個概念出發敷衍成詩,讀了不動人?!盵25]這段話代表了新詩理論家,尤其是學院派理論家對鄉土詩的強烈不滿。

鄉土詩的文體保守有利于現代性批判

“藝術品是將情感(指廣義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現出來供人欣賞的,是由情感轉化成的可見的或可聽的形式。它是運用符號的方式或是一種訴諸推理能力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征兆性的東西。藝術形式與我們的感覺、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動態形式是同構的形式,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的,藝術品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間、時間或詩中的投影,因此,藝術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夠將內在情感系統地呈現出來以供我們識認的形式?!盵26]鄉土詩寫作是文學軸心與倫理軸心相互作用的結果,生活在鄉土的詩人的“在場寫作”寫的常常是傳統的素樸的詩,呈現的通常是現實的真實與現實的道德;生活在都市的詩人的離場寫作寫的常常是現代的感傷的詩,呈現的通常是想象的真實與想象的道德。

藝術具有自主性,詩作為一種抒情文體,更強調詩人的主體性,鄉土詩的祖宗是中國古代田園詩,更具有強烈的獨立性,常常與政治生活中的詩教傳統格格不入,是中國古代文人逃避政治的藝術方式?!肮嗜司唠u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睙o論采取怎樣的泛意識形態化解讀方式,都不可能從孟浩然的這首《過故人莊》里讀出政治性和倫理性?!罢紊畈⒉痪褪枪驳娜祟惔嬖诘奈ㄒ恍问?。在人類歷史中,國家的現有形式乃是文明進程中一個較晚的產物。早在人發現國家這種社會組織形式之前,人就已經作過其他一些嘗試去組織他的情感、愿望和思想。這樣一些組織化和系統化的工作包含在語言、神話、宗教以及藝術之中。如果我們想要發展人的理論,就必須采納這種更為寬廣的基礎。國家無論怎樣重要,并不是一切。它不可能表達或囊括人的所有其他活動。誠然,這些活動在其歷史進展中是與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在許多方面它們是依賴于政治生活的形式的。但是,盡管它們并不具有獨立的歷史存在,卻仍然具有它們自己的目的和價值?!盵27]詩歌生態決定詩歌功能,詩歌功能決定詩歌文體。近年很多鄉村都出現了環境污染、水土流失、人員外出、土地拋荒、道德淪喪、文明缺失等問題,在今天這樣的鄉村生態下,鄉土詩人不可能遠離塵囂,不諳世事地繼承古代的田園詩或山水詩傳統,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不關注鄉村命運的寫作是不道德的。他們格外重視寫作倫理,鄉土詩的倫理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我們承擔著介入到世界之中的政治責任,而這種介入不是通過沉默,而是通過真正地說出我們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必須成為藝術家,成為歌唱我們生活和我們世界的藝術家?!盵28]生活在太原市的山西詩人王立世的《向于堅和韓東致敬》說出了很多詩人身處邊緣還要逆境求生,關注現實生活介入世界的寫作理想及政治責任:“狗日的,這世界亂七八糟/詩人卻不在乎邊緣,不在乎卑微/甚至不在乎嘲笑和打壓/秉持自己骨子里的高貴/在生活的低處自由抒情?!边@種寫作的力量來自于對鄉村的眷戀與熱愛,如他在《故鄉之一》中說:“我不怕孤獨,因為我越孤獨,故鄉離我越近?!薄豆枢l之二》更是道出了那些生長于鄉村,卻在城市生活的“鄉村游子”對鄉村家園的依戀:“而今,故鄉變成我的孩子,我把故鄉天天背在背上?!薄缎←溔缡钦f》發出了很多都市詩人找不到鄉村家園的無奈喟嘆,他寫到麥子在“成熟的季節,告別了土地/被剝去皮,磨成面/攙進水,反復揉搓/今生,我不再是我自己”。我不再是我自己,鄉村也不再是那個山清水秀、民風純潔的素樸的鄉村。盡管他在《懷鄉篇》中強調鄉村家園的重要性:“不只是一個熱詞,更不是一個虛幻之地,是我生命的源頭,更是我靈魂的歸宿……若干年后,我要魂歸故里?!钡撬睬逍训匾庾R到危機來臨:“我只是擔心,從小生活在城里的兒女,能否找到回家的路/在他們新版的詞典里,有沒有故鄉的位置”。

很多由鄉村移居城市的鄉村城市人都有王立世這樣的危機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盡管城市生活比鄉村生活更方便和更豐富,城市文明比鄉村文明更現代和更實用。但是很多人遷居城市多年都沒有找到歸宿感,都沒有真正融入城市。原因是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具有鄉愁的族群,“背井離鄉”、“落葉歸根”、“父母在,不遠游”等成語或俗語加重了中國人的鄉愁感。如云鶴1942年4月生于菲律賓馬尼拉,在菲律賓生長和接受教育,他的《野生植物》這樣為華僑命名:“有葉/卻沒有莖//有莖/卻沒有根//有根/卻沒有泥土//那是一種野生植物/名字叫/華僑”。這首詩說明中國人具有根深蒂固的鄉土意識和家國情懷。正是這樣的鄉土意識和家國情懷保證了中國倫理變遷的穩定性和道德取向的一元性,使中國詩人很容易寫田園牧歌式的鄉土詩,鄉土詩的創作與閱讀又強化了詩人的鄉土中國倫理,讓農耕意識揮之不去,鄉土詩人成為現代化進程的阻礙者。這正是百年新詩史上缺少著名的鄉土詩人的重要原因。新詩百年的歷史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同步,過去百年是中國高速現代化的百年,現代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所以有“現代中國”、“現代新詩”、“現代詩歌”等稱謂,新詩一問世就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文體,打造現代中國人的啟蒙功能成為新詩的主要功能。鄉土中國常常成為與現代中國對立的語匯,鄉土詩常常成為與中國現代文明建設對立甚至對抗的保守文體。

鄉土詩的文體保守性在新詩的現代性建設、中國的現代性建設乃至中國人的現代性建設中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很多詩人寫鄉土詩并不只是出于對鄉土的熱愛而敝帚自珍地歌頌,當“歌德派”,而是有深刻的反思和嚴厲的批判,當“缺德派”。王立世的危機感實質上是現代人,尤其是現代都市人的焦慮,這種焦慮來自時間,更來自空間??臻g會使故鄉在城市化大潮中出現物理性消失,在地圖上沒有了位置,時間更會讓從小生活在城里的兒女們出現心理性遺忘?,F代人背井離鄉后真正成了“喪家之犬”,丟失的不僅是物理的家園,更是心理的家園和情感的家園,失去后者才是更可怕的事情?!霸谥袊?,被國家宗教所認可和控制的對祖宗的這種崇拜,被看成是人民可以有的唯一宗教?!袊菢藴实淖嫦瘸绨莸膰?,在那里我們可以研究祖先崇拜的一切基本特征和一切特殊含義。然而,那產生祖先崇拜的普遍宗教動機并不依賴于特殊的文化或社會條件,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它們?!盵29]王立世筆下的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兒女越來越淡忘了祖先的重要性,過去百年,中國的祖先崇拜傳統正在消失,主要受到了三次大的沖擊,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砸掉“孔家店”,二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三是改革開放的城市化運動及資本運動。過去中國家庭普遍立有寫有“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的香火牌位,對“親”的供奉就是祖先崇拜的具體形式?,F在不僅城市家庭沒有這樣的香火牌位,很多市民立的牌位供奉的不是祖先,而是財神,讓人不得不感嘆資本的力量及金錢的萬能。在鄉村,也很少有家庭設有供奉“天地君親師”的香火牌位。王立世對故鄉的眷戀,反映出現代都市人的現代倫理觀深受中國傳統的“落葉歸根”等戀鄉懷舊的倫理觀的巨大影響。不能把這種倫理觀視為保守,它也是今日中國現代性建設,包括鄉村的現代性建設的重要資源,甚至可以說是現代性的動力?!艾F代性的動力首先是在一個擁有傳統和固定信念的世界里開始動搖傳統和信念的?!盵30]“現代的精神氣質始終像妄自尊大一樣是自我泄氣的,而且總是兩者同時兼有?!盵31]今日中國的現代性建設必須要堅持祖先崇拜這樣的傳統,甚至要推崇孝道。但是如果過分推崇,又會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甚至是思想解放。所以鄉土詩人中出現了一味地維護傳統的保守派和極端地破壞傳統的激進派。

一些詩人并不一味地迷戀鄉土,他們會把鄉土情感和人類情感結合。如馮雷所言:“江非早期的詩大致以其家鄉‘平墩湖’為中心和重心,‘平墩湖’經由江非成了一個具有地標意義的文化符號。江非通過‘平墩湖’發出自己的聲音。凸顯自己的存在,并以之為據點而與世界、與社會、與歷史對話,寫出了現代處境之下關于鄉村社會、鄉土文明的懷戀、不甘、憂戚、背棄等種種復雜情狀?!盵32]“以家鄉為原型,通過想象或實地構筑一個烏托邦式的村莊,這是當前詩歌、小說創作中常見的一種策略?;蛟S是出于概括文學現象的需要,‘平墩湖’之于江非也曾是許多評論者集中討論的話題之一?!莿t談到:很多朋友是誤解了我和‘平墩湖’的關系?!瓱o論是在主觀上還是在詩歌實踐中,我都一點兒沒想淪陷到某個具象的村莊里去。雖然說到它時,不管是對它的自然概念、地理概念還是文化概念,我都飽含深情,但是這些深情還是來源于那個更大的人類社會在內心全盤關注的‘情懷’?!盵33]

一些學者型詩人的鄉土詩寫作并不極端,他們會與時俱進地修正自己。伊甸任教于嘉興學院,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生活工作在江南小城,既寫鄉土詩也寫城市詩,出版過《紅帆船》、《在生存的懸崖上》等多部詩集。沈健與伊甸有同樣的職業,都在江南小城的大學任教,對鄉土有相同的感情。他認為伊甸的新詩創作,尤其是鄉土詩創作上有一個變化,并揭示出這種變化的原因?!啊畡趧诱哂謴睦杳鞒霭l了/歧路上已派烏鴉駐守/喜鵲的歌唱代替了知了的聒噪/指引一條沒有陷阱的道路/每一顆心都是一曲英雄交響樂/有著黃河般膚色的人群/命運注定了黃河般曲折的經歷/命運注定了奔向大海的使命’——《開桔花的土地》這是1981年詩人參加浙江‘桔花詩會’的一首詩片段……到了寫作《喧鬧的正午》的時候,伊甸明顯地有了‘口吃’‘失語’的癥狀?!蟼€世紀九十年代初,海子之死與女兒伊水的出生,以及身邊親朋文友生離死別的慘遇,驅使著伊甸對過往的天真進行觸及骨髓的反思與批判,大量的閱讀與對話讓他獲取了一種‘一個人走進黑暗’的能力?!虑ъ辍昂?,伊甸‘替’人‘行道’‘說出’的語速明顯慢了下來,語調也趨于低沉、凝重,像‘赤裸著身子的河流,被北風卡住了喉嚨’(《羊群和老人》)?!贸聊f話,用唯一的黑色概括生命’(《樹殤》)?!盵34]

浙江鄉村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居于全國之首,30年前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改革開放30年后,“喧鬧的是鋼鐵,是錢幣”,“遺忘”和“衰老”的是源遠流長、千年不變的鄉村倫理。30年前,哪位寫鄉土詩的詩人不是雄心勃勃地想當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漢?都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邁與自信。那是理想主義盛行的時代,好多詩人都推崇羅曼·羅蘭的觀點:“為何要企圖掩蓋這弱點呢?難道脆弱的東西就不值得關愛?相反,它更值得關愛,因為它更加需要關愛……我痛恨膽怯的理想主義,它無視生活中的苦難和靈魂的脆弱之處?!澜缟现挥幸环N英雄主義:依照世界的原樣來審視它,來愛它?!盵35]一些詩人和詩論家還采用了啟蒙主義大師蒙田的在社會禮義允許的范圍內把事情的真相告訴給大家的寫作原則。這些正是80年代鄉土詩繁榮一時的重要原因,很多詩人都是懷著寫更現代的鄉土詩,建立更現代的鄉土文明的英雄夢走上詩壇的。

滄海桑田,世事難料,30年后的中國,尤其是中國鄉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只好喟嘆在沒有英雄的時代只想做一個凡人,很多鄉土詩人都像伊甸那樣,“替人行道”“說出”的語速明顯慢了下來?!霸诂F代性中有一個共同的指涉物,也就是,共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這些經驗的共同元素的描述與反思——我們通常稱為‘社會現實’?!盵36]“現代的生活,已經變得如此常規化,對它自身來說也難以理解,以至于現在要呼喚一種全新的創造性活動?!盵37]現代性社會中的社會現實及現代生活的常規化折斷了鄉土詩人理想主義的翅膀。這種理想主義的缺失導致鄉土詩人想通過實現詩歌理想來完成倫理建設的計劃落空,造成鄉土詩人道德觀念上的保守和鄉土詩呈現的倫理理念上的落后。

*本文系東南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當前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倫理變遷與道德取向”【2242016S30066】階段性成果,東南大學道德發展智庫成果。

注釋:

[1]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142~143頁。

[2] John McGowan,PostmodernismandCritics,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1,p.134.

[3] 羅振亞:《中國現代鄉土詩凝視》,《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第10頁。

[4] 王珂采訪高平錄音文字稿,未刊。

[5] 余光中:《種瓜得瓜,請嘗甘苦——讀詹澈的兩本詩集》,詹澈:《詹澈詩選》,福州:臺海出版社,2005年,第339~340頁。

[6] 詹澈:《堡壘與夢土》,詹澈:《西瓜寮詩輯》,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第102頁。

[7] [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第87頁。

[8] 《尚書·堯典》,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頁。

[9] 《毛詩序》,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0頁。

[10] (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56頁。

[11] ??拢骸恫煌臻g的正文與上下文》,包亞明:《后現代性與地理學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頁。

[12] ??拢骸恫煌臻g的正文與上下文》,包亞明:《后現代性與地理學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頁。

[13] [匈]阿格尼絲·赫勒:《現代性理論》,李瑞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268頁。

[14] 謝宜興:《讓詩歌記住鄉愁》,《東南快報》2015年9月24日第34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c787d0102v82o.html.

[15] 李?。骸段迥辏豪顫∽赃x詩二十首》。http://blog.sina.com.cn/u/1280116182.

[16] 孫文濤:《現代鄉村詩、道德與土地——波眠訪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84c8b0100ok8f.html.

[17] 于貴峰:《甘肅詩事:真實而溫暖》,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蘭州敦煌詩歌研究會、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敦煌》2014年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72頁。

[18] 王珂:《新詩現代性建設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380頁。

[19] 王珂:《新詩現代性建設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379頁。

[20] 楊雪帆:《獨木成林與集體命名:楊雪帆、黎晗對話“莆田詩群”——關于莆田詩歌群體的一次對話》。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14211&PostID=22156569.

[21] 耿占春、羅振亞、霍俊明,等:《詩歌的空間和地方性》,《揚子江詩刊》2015年第5期,第83頁。

[22] 耿占春、羅振亞、霍俊明,等:《詩歌的空間和地方性》,《揚子江詩刊》2015年第5期,第89頁。

[23] 雷抒雁:《夢在田園——徐澤詩選序》,徐澤:《徐澤詩選》,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第1頁。

[24] 謝冕:《認識姚學禮》,《詩刊》上半月刊,2005年第9期,第61頁。

[25] 謝冕:《認識姚學禮》,《詩刊》上半月刊,2005年第9期,第60~61頁。

[26] [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滕守堯、朱疆源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0年,第24頁。

[27] [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第81~82頁。

[28] [美]丹尼爾·托馬斯·普里莫茲克:《梅洛-龐蒂》,關群德譯,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89頁。

[29] [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第108~109頁。

[30] [匈]阿格尼絲·赫勒:《現代性理論》,李瑞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69頁。

[31] [美]羅伯特·皮平:《作為哲學問題的現代主義——論對歐洲高雅文化的不滿》,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265頁。

[32] 馮雷:《作為“小詩人”的江非》,海南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主編:《海拔》第20期,第146頁。

[33] 馮雷:《作為“小詩人”的江非》,海南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主編:《海拔》第20期,第148頁。

[34] 沈?。骸丁拔艺f出”,“我看出”,“我抓住”——詩人伊甸精神肖像人》,《詩江南》2015年第2期,第94頁。

[35] [法]羅曼·羅蘭著:《名人傳》,郭昌京,等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68頁。

[36] [匈]阿格尼絲·赫勒:《現代性理論》,李瑞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頁。

[37] [美]羅伯特·皮平:《作為哲學問題的現代主義——論對歐洲高雅文化的不滿》,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61頁。

猜你喜歡
現代性鄉土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重視培育多層次鄉土人才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鄉土中國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淺談夢窗詞之現代性
讀《鄉土中國》后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