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戰略下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實踐探索

2016-03-15 20:52王衛東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互聯網+資源庫教學資源

王衛東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互聯網+”戰略下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實踐探索

王衛東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在對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下教學信息化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提出推進教學信息化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優化硬件設施、提升應用能力、完善制度建設的觀點,結合工作實踐,論述了黃河水院校內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空間建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創新等推動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教學空間;教學改革;工作實踐

0 引言

當前,教育信息化已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1]。自2003年國家精品資源課程建設啟動以來,至2010年教育部開展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高等職業院校數字資源的建設與使用達到新的高度,教學信息化發展達到新的水平[2]。面對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的歷史機遇,高等職業院校應在思想觀念更新、管理機制創新和改革實踐中做更多探索,以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持續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與使用,推動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內涵

教學信息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職業院校教學信息化應包括教學實施過程信息化和教學管理過程信息化,涉及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技術技能訓練方式與方法、課程內容與組織形式、考核評價模式與方法、教學組織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建設、教材呈現形式與選擇、配套管理制度與運行體制等多方面工作。

1.1 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的信息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位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盎ヂ摼W+教育”將帶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在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撐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和互動;利用各種優質專業教學資源創設虛擬教學環境,組織學生開展訓練;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對“問題學生”進行“精準定位”和“學情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特色項目”和“專享服務”的“精準推送”。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學習、提問、提交作業;通過互聯網獲得優質專業教學資源和拓展資源;通過使用交互式數字教材,開展自主學習和能力自測;通過虛擬仿真的智能化、游戲化軟件進行系統實訓;通過運用“自適應學習技術”軟件,提高學習效果,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彰顯[3]。

1.2 實訓教學組織與管理的信息化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成熟應用,計算設備、存儲設備與應用軟件技術的不斷革新,使虛擬現實技術得到迅猛發展。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方式,變平面靜態教學為動態立體教學,使信息化教學環境真實、生動有趣,可重復演練、即時評價等優點得以發揮,從而增強教學的形象性、互動性和操作性。這樣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實訓環節中“想看看不到、想做做不了、做了做不全、做全做不精”的矛盾和問題。

1.3 考核模式與方法的信息化

考核、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使得課堂教學結構發生了質和量的變化,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課堂互動等教學成分顯著增多且發揮了重要作用?;诖?,設置適應于這種變化的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手段和方法顯得尤為必要,實現從終結性評價到形成性評價的轉變尤為迫切[3]。而在形成性評價中,知識、技能、態度所占的比例也將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更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將更多地由課堂互動、視頻學習記錄、在線作業、在線提問、在線測試、在線互動,以及其他在網絡空間自主學習的情況統計等組成。輔以更加完備的統計分析功能,網絡空間將能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顯示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考核方式除了可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平時在課程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1.4 教學運行與管理的信息化

互聯網環境下教學運行與管理信息化在教學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數據挖掘技術不僅能夠服務師生的學習或教學工作,也將在教學運行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數據挖掘技術的重要價值在于發現每個數據制造者的個體表現規律,引導和啟發數據應用者的創新思維,并通過數據的有效歸集,科學分析、對比和運用,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管理層、教學實施層、社會分析層提供十分豐富的過程監控信息和科學決策分析[4]。對于教育主管部門來說,通過對“教與學”過程中的海量數據進行歸集、統計和分析,可以為后續的教學過程和質量監控、管理評價提供數據支撐,為教學質量評價、教學政策制訂提供依據。對于教學管理者,通過對“教與學”行為全過程的追溯,對問題進行診斷和分析,并根據需要提供不同維度(主管校領導、院長、系主任、教師、輔導員等)的分析數據,可為改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教學實施者而言,通過對“教與學”行為過程的數據分析,對每個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行“精準定位”,可有針對性地進行“個人定制”特色資源的精準推送。對于學習對象而言,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可探索學習行為與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預測未來學習的趨勢和結果,幫助學習者構建學習模型,最終推動學習者更加主動地學習。對于社會分析層來說,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向社會提供更加客觀的第三方質量評價報告。以上這些數據分析、評價和預測及質量評價報告將對教學管理乃至學校管理與決策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1.5 技術平臺的作用與功能

教學資源庫是一個技術平臺,此平臺不僅聚集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還具有豐富的應用軟件,同時具備課程重組、個性推送、過程跟蹤、能力自測等功能,是一個可以提供數據檢索、統計、分析、評價等服務功能的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在此技術平臺上,只有當教學資源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用戶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的數據實現有效對接,并能在具體的應用中將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方便地植入到學校的課程教學和實訓教學中,達到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才能發揮資源庫的作用。教師可在該平臺的支撐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活動,在“學習分析”的基礎上,更加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適當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繼而靈活地構建個性化專屬在線課程,推送特色項目。學生在云平臺的支撐下,可以在網絡環境中利用不同的終端,開展個性化學習和網絡自測,更可以通過自適應學習軟件,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學管理者可利用數據對教學運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和診斷,找出教學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為進一步做好服務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各種服務型軟件將為教、學、訓、管、評各方提供更加完備的服務功能。

1.6 優質專業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信息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建設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建設這些資源時應最大限度地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資源組織形態上以碎片化的知識點與技能點為基本組成單位,在表現形態上以多種媒體形式展現。這樣才能夠在互聯網的應用環境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快速檢索、方便重構、動態更新、靈活推送的需要。優質教學資源包括網絡課程、典型的教學案例、經典的微課、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工作過程模擬軟件,以及來自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項目和典型的工程案例。另外,作為職業教育教學資源,更應突出職業教育特色,突出技能訓練和實訓操作,能夠展現行業發展技術動態和最新的工藝信息等。

1.7 教材的信息化“立體”呈現

近年來,將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匯集起來的數字出版,使閱讀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媒體終端收聽和收看出版物。數字出版具有的多維呈現信息、交互方式閱讀和面向大眾傳播等優點,使得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數字化職業教育立體教材的空間極為廣闊。而移動交互式數字教材,將集成媒體數字出版、云服務和移動學習3大領域的前沿技術,依據情景化、動態化、形象化的閱讀學習需求,為讀者提供豐富的、可擴展的、精致化的、可跟蹤的全新學習體驗。

2 黃河水院的教學信息化實踐探索

在“互聯網+”信息化建設的浪潮下,教育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更是形勢所迫,而教學信息化又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是示范建設成果的持續推廣與應用,更是教學改革、管理改革的迫切需要。為推動教學信息化,黃河水院以國家立項建設的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資源庫為引領,帶動校內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將教師教學空間建設和學生學習空間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將教與學方式、方法改革作為教學信息化的重要切入點,將空間使用、資源調用、師生互動作為教學信息化的重要監測指標,把評先、評優、晉職、獎勵作為推進工作的重要手段,以制度創新作為重要保障措施,強力推進教學信息化進程。

2.1 更新教育觀念

黃河水院教學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升級改造,新型移動和智慧型產品普遍進入課堂,大量優質教學資源不斷出現,成為教與學的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教育觀念更新顯得尤為必要。觀念更新應是從領導層、管理層到實施層觀念的全面更新,其中領導層觀念更新是先導、核心。沒有領導層的觀念更新,就不可能有學校職能觀、價值觀的轉變,也就不可能有學校經營理念的轉變,教學信息化的基礎支撐硬件建設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資金保障。管理層觀念轉變是重點。管理層是指學校的各個職能部門,它們決定著各項方案、措施能否落地,是政策與制度的具體制訂者,也是績效評價與考核的具體操作者。而學生成才觀、績效評價觀、教育功能觀的轉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建設和各項措施的實施,對教學信息化的實施與推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觀念轉變是關鍵。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是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制作者,是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參與者,是教學模式、方法的選擇者。教師教學過程觀、質量評價觀的轉變將對教學信息化起到關鍵作用。通過反復討論、思想碰撞,黃河水院從領導層、管理層到教師層,在教學信息化工作推進中形成了觀念上的共識。

2.2 優化信息化基礎設施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教學信息化的重要支撐。為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和資金的統籌調配,黃河水院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主管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笆濉逼陂g,先后投入2 000多萬元用于優化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持校內專業資源庫建設、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改造網絡接入方式,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硬、軟件建設,完成了與河南省云學習平臺的對接;通過全自動錄播教室和可移動錄播系統建設,大大改進了網絡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環境。同時,為全校16個教學單位配置了攝、錄、編設備,全面調動了各院系開展教學信息化工作的積極性。這些措施為教學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推動校內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自2013年7月起,黃河水院投入資金170萬元,以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為引領,啟動、建設了14個校內專業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輔以教師教學空間和學生學習空間建設,制定配套制度和激勵措施,全面推動學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工作。

黃河水院采取的方針是“系統規劃、分年實施、以獎代補、持續推進、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循序漸進、重在應用”。統籌考慮全院專業、師資、任務和資金情況,提出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系統規劃,分年度提出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任務和擬建的課程數量,并對列入年度計劃的課程,以任務書的形式確定其中知識點和技能點的數量、資源展現形式、工程案例數量以及資金預算。年度資源庫建設任務書是年度工作任務的目標,也是確定年度撥款獎勵的依據。中期檢查和年度驗收的形式可以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資源建設數量與建設質量相結合、典型案例演示與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檢查的重點是建設任務的完成情況、資源與平臺的使用效果,既要注重資源建設的數量,更要注重資源建設的質量和資源效能的發揮。以點帶面,不僅可以積累經驗、鍛煉隊伍,更為將來全面建設奠定了基礎,有助于最終實現在“所有專業、所有課程”的全面覆蓋和“全部教師、全體學生”的全面使用。截至目前,教學空間資源總量達103 095條,試題庫試題總量達32 874道,288門課程按照新的國家教學資源建設標準,完成了課程知識樹的整體設計工作。2016年,黃河水院又設置專項資金200萬元,再重點支持15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通過邊建邊用,促進教學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整體提升。

2.4 推動教學空間建設

資源庫的生命力在于應用。資源庫中大量的優質資源必須在共享的環境下充分有效地使用,從而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更大的社會效益,而在統一網絡教學平臺下的教學空間和學習空間建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推動教學資源庫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將教師教學空間建設和學生學習空間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強力推動。將教師教學空間建設作為工作任務考核的重點內容及教師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將教學空間建設和使用成效作為教學部門評先獎優的重要指標。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資源的建設和使用。自2014年以來,學校共有400余位教師建立了教學空間,教學團隊在網上建設課程、共享教學資源、分享教學案例,在應用平臺上進行集體研討、協同備課、批改作業和在線答疑,一些課程實現了學習空間和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教師在云平臺的支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構建個性化專屬在線課程,推送特色項目,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活動。學生在云平臺的網絡環境中、在眾多可利用資源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終端,通過學習空間內常規性和拓展性的教育資源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課后交流學習筆記、完成作業,并隨時運用試題庫進行在線測試,以檢驗學習成效,遇到問題則通過電子布告(BBS)、郵箱和社交軟件等方式繼續與老師探討。這樣,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就轉變為網絡自學、翻轉課堂、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式,從而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彰顯。

2.5 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師能力的提升不是單純性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所能奏效的,它需要融和教育教學觀念、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技術裝備與應用軟件使用的“三位一體”的培訓來推動。兩年來,黃河水院先后兩次邀請德國職業教育專家到校內開展職業教育教學法培訓,以此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集中培訓、分類指導、專題講座、應用研討、網上實操、現場演示等靈活多樣的活動,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內容包括: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開發技術、職業教育中的微課與翻轉課堂、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等。信息技術部門和教學管理部門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主動到院系開展服務,重點解決技術裝備及應用軟件使用、優質資源建設、教學空間使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工作熱情高、改革效果顯著的教師安排專場教學經驗交流會,讓更多教師分享他們的應用經驗,并在培訓方面予以重點關注。此外,學校還發揮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優勢,交流軟硬件技術應用、優質資源制作、教學空間使用等方面的經驗,逐步形成了以青年教學骨干為主、教學管理部門積極引導的資源建設團隊。

2.6 完善制度,激勵教師參與信息化建設

“互聯網+”需要跨界的融合、結構的重塑,這必然要打破原有的組織結構。新常態必須有新的機制與之適應,新環境必須有新的制度予以保障,新模式必須有新的政策予以支持。

為加大工作推進的力度,黃河水院在機構調整時專設職能部門以推進教學信息化。學校先后發布了《關于啟動“網絡教學空間”建設工作的通知》《關于教師教學空間建設評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指南》《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文件,將個人教學空間建設與使用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必要條件,并通過組織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經驗交流會和典型案例展示會,形成可供推廣應用的典型范例,將應用教學空間建設成效納入部門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并對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空間使用、優質資源建設成效顯著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褒獎,使教師的勞動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工作業績得到尊重和認可,從而激勵相關部門和廣大教師參與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了教學信息化的建設。以2014-2015學年第2學期為例,教師利用教學空間發起課堂問題、實習實訓、作業問題、空間使用等主題討論2 754場,在線互動答疑8 238人次,通過教學空間布置作業2 984次,完成空間作業批改59716人次,取得了初步的應用成效。3年來,全校先后有200位申報職稱的教師通過了教學空間的評審和認定,設立教學信息化研究與實踐課題14個,為教學空間建設、資源庫建設成效突出的部門和教師頒發專項獎勵(補助)金130余萬元。

2.7 推動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不僅僅是建設數量可觀的優質專業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帶動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黃河水院以運用教學資源庫開展教學的典型案例做示范,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例如:水利工程制圖是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學生初學這門課時最大的難點是空間概念的建立。在網絡教學環境的支持下,教學團隊提出了基于優質教學資源環境的“講練結合式”典型學習方案,即“一化(化整為零)二變(二維變三維、抽象變具體)三融合(傳統教學與數字化技術融合、工程圖與仿真模型融合、教學空間與教學資源庫融合)”的教學改革方案,在對留學生和大一新生的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傳統教學方式下要通過認識實習、課程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來完成。水工建筑物教學團隊通過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提出了基于虛擬教學仿真系統的“實景模擬、項目引導、單項觀摩、分項集成”的項目化典型學習方案,通過建筑工程的實景模擬,增強了學生對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的直觀理解;通過項目引導、單項觀摩,將復雜的建筑物分解為一個個單體,幫助學生理解其主要的構造特點和受力特性;通過分項集成,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主要建筑物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學習效果。

3 結語

我們今天處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教學模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經過3年的教學信息化建設實踐,黃河水院雖取得了信息技術應用的初步成效,但面對軟硬件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教育”的新常態,在信息技術應用、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教學空間使用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諸如新常態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實現師生之間的移動教學互動,如何開展新常態下的課程建設,如何幫助教師實現微課教學、翻轉課堂和適時教學(JiTT),等等,這些問題都亟待研究和解決。此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還缺乏深度的融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移動互聯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管理信息化在教育科學決策和精細化管理服務中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教學資源建設中還缺乏企業的深度參與、缺乏富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優質專業教學資源,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與資源的持續更新還存在矛盾,軟件資源的開放性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利益上時有沖突等,這些問題和矛盾都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予以解決。但無論如何,“互聯網+教育”的大潮已經涌來,我們應該也必須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以創新、發展的新思路為引領,去開創教育信息化的嶄新局面。

[1]360百科.教育信息化[EB/OL].[2016-03-01].http://baike.so.com/doc/5552299-5767408.htm l.

[2]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報告[R].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3]管恩京.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10):61-65.

[4]辛良.大數據時代高校管理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9):32-34.

[責任編輯 馮 峰]

On W ork Practice and Exp loration of Teaching In form atization Prom ot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 the“Internet+”Strategy

WANG Wei-dong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 of th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under the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need to update education concepts,optimize hardware facilities,improv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erfect the system construction.Combining the working practice,it 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romoting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institute,such as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teaching space construction,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mechanism innovation,et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informatization;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teaching space;teaching reform;working practice

G642.4

A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3.017

2016-04-19

王衛東(1958-),男,河南溫縣人,教授,主要從事高校水利專業教學管理與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互聯網+資源庫教學資源
健身氣功開放課程資源庫建設研究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數控加工專業資源庫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基于共享資源庫的混合式教學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歷史信息化教育資源庫應用探索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云屏引領大屏走向“互聯網+”時代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