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課“問題情境”教學模式的有效建構

2016-04-27 10:46陸麗芳
啟迪·教育教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問題情境歷史情境

陸麗芳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蘇州市把歷史列入到中考科目中,中考歷史考試形式也由開卷轉向閉卷,從近幾年的中考歷史情況來看,中考歷史試題已趨向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試題的情境性、主觀性、研究性的特點。這要求我們歷史教師教學時,放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不斷的改革我們的教學模式。所謂問題情境式教學就是在歷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分析討論一系列相連、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完成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內化、整理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互動合作的能力。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了不少經驗,現在僅就初中歷史課有效開展“問題情境式”探究教學模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具體操作策略

初中歷史課“問題式情景”探究教學模式的探究活動是由情境問題引導的,一般不外乎三步,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下面以初三歷史《法國大革命》一課為例來說明。

1.精設問題,以疑導問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問題是“問題情境”教學起點,因此教師的創設提問非常關鍵。教師必須要在對教學內容總體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提出課堂所要解決的問題,創設學生想要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一般來講,問題設計注意三個方面。

要圍繞教學重點內容創設提問,層層深入,有一定的梯度,能夠誘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要具新穎性和針對性,能夠制造一定的教學興奮點,使學生處于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的狀態中。

要適合于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應當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水平 。具體地說,是要課程標準為依據,使之既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既能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能力,又充分顧及學生實際水平。

如《法國大革命》一課,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主線,一般可把幾個問題設成如下這樣:

1.根據課本導學中三幅漫畫,談談為什么會法國發生革命?

2.哪個皇帝被送上斷頭臺?跟英國有什么不同?

3.哪個當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歷史的高潮?

4. 怎樣正確評價羅伯斯庇爾?法國革命的性質是什么?

5.拿破侖是怎樣上臺的?

6. 拿破侖上臺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以上設計的問題,層層深入,環環緊扣,脈絡清楚,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堂,從而促使其歷史思維品質的培養。

經過一個學期的時間訓練后,筆者發現學生的歷史解決問題能力明顯提高,學習的視野逐漸開闊起來了,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越來越高了,有時候在課后經常會提出一些小問題,問我一些歷史問題。

2.組織討論,議疑解惑

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采取自學的形式通覽教材,理解、討論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目標明確,要求具體,效果顯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一般學生不能獨立地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如果老師不能有計劃地提供學習內容,恰當地引導,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學。同時,自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教材做筆記,用鉛筆對重點內容“劃杠”,對不理解的內容“打問號”,教師要巡視課堂,及時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點,并引導學生嘗試自主解答所設所疑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師組織討論,學生橫向交流,促進共同提高。在學生通過自學對所設問題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發表他們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如《法國大革命》一課,前三個問題是基礎知識點,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自主解決。第四題是重點,第五、六題是難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注意法國大革命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區別,一個是不徹底,仍有封建制度保留,一個是比較徹底的革命,這樣更加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這樣既抓住了基礎知識,突破了重點,又為拓展學生思維打下基礎。

3.指導點撥,總結提升

“指導點撥”,一般是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合作探究,老師巡回指導,適當點撥。這是一堂課最重要的一步,是在第二步教師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與第二步相連最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地方。如《法國大革命》中可以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本小字后,組織討論后,點撥啟發學生從課文中納:拿破侖和羅伯斯庇爾的上臺是當時法國動蕩不安局面造成的,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即使這個人不出現,法國社會也會遲早進行革命的。這樣一分析,既突破難點,也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發展。同時,又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回答讓學生享受發現的喜悅而形成不斷自覺探究問題的習慣。當然,教師在指導點撥的過程中要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激發高度的求異思維,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注意多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意見,以保持課堂氣氛的濃厚、熱烈。

“總結提升”,是歷史教學中最常用的小結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理順各個知識點間的關系,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體系,同時對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再進行重點講解,以確保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翱偨Y提升”,既是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習慣,又是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筆者認為這對初中學生以后的學習大有裨益。

二、課堂問題情景建構的注意點

1.情境不能喧賓奪主

問題與情境是相輔相成的,問題沒有情境的輔助,只會枯燥無味、黯然失色,情境失去問題也只剩下華麗的外表而沒有了靈魂,但是“問題情境”中,問題仍是主角,情境是起輔助、調動作用的。情境如果過于有趣,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上,而忽略了問題,但如果情境過于失色,學生不僅對它不感興趣連帶對問題也沒有興趣思考了。

2.氛圍力求和諧、活潑、競爭

情境導學教學能夠有張有弛,學生能夠在輕松氣氛中緊張地思考,認真學習,在活潑的情緒支配下,自愿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因此,教師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學生,認真地設計教學,組織教學,以便創設一個優良的情景教學。情景教學氛圍切忌死板、過度緊張嚴肅,也切忌輕浮、刁滑、松散。

3.教學語言要恰當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和效率。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歌頌真善美,批判假丑惡,激濁揚清,扶正壓邪,必須旗幟鮮明。只有這樣,才能端正學生思想,培養學生優良品質。所以,教師在語言選擇上,應該通順、精確、清晰、活潑。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傳遞信息,形成良好教學環境,達到情景教學的目的。

4.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主體性

只有在情境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為此,時間安排上,要以學生為主,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活動的時間,思維的時間等;教學內容上,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自己給自己上課的能力即自學能力。

總之,歷史課的問題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歷史教學,它既能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把學生當作歷史教學活動的“中心”,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不但處于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處于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互動的過程。 因此,初中歷史采用問題情境式教學使歷史教師樂教、善教、學生對歷史樂學、善學,從而發揮教師、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歡
問題情境歷史情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護患情境會話
淺議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淺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新歷史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