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累活動經驗“豐滿”數學課堂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實踐與反思

2016-05-08 08:32魏曉菲
小學教學設計(數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比劃文具盒尺子

魏曉菲

一、讓學生在情境中構建聯系

【教學片斷】

1.讓學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長度。

教師出示一篇懶洋洋的日記:清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起來,拿起13米長的牙刷,擠出1米長的牙膏開始刷牙。

師:你們讀完這篇日記為什么會笑?(錯用長度單位)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比劃1米和1厘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比劃長度)

師:那你能幫懶洋洋修改日記嗎?(學生修改)

2.讓學生初步感知1分米的長度。

師:美羊羊新買了一個文具盒,短的這邊有多長呢?你會量一量嗎?(為每一個學生準備了一把特制的“紙尺”,該尺的大小與實際的尺一樣,學生用“紙尺”測量并交流)

師:這個文具盒短邊長是10厘米,我們也可以說它是1分米……

3.在問題情境中產生毫米的需求。

師:慢羊羊村長在給大家上數學課,他請同學們量一量數學書有多厚。(學生用“紙尺”量一量,發現數學書的厚度比1厘米還短)

師:如果用厘米做單位還合適嗎?如果不合適,就需要一個比厘米還(短)的單位。

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讓學生產生對“毫米”的需求。

【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且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課前播放了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引出動畫片里的主人公,整節課以主人公的活動貫穿始終。課始,教師出示了一篇“有趣的日記”,讓學生在讀日記和改日記的過程中,回顧了“米”和“厘米”兩個已學過的長度單位,及時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學習經驗。接著又通過測量10厘米寬的文具盒,適時引出“分米”這個新的長度單位。測量數學書厚度時,學生無法用厘米來表述厚度是多少,就有了尋找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需求。此處教學特別設計了一把“紙尺”,該尺的實際大小與現實中的尺一樣,但是去除了毫米刻度線,其意圖在于讓學生能更純粹的以厘米為基礎去認識、感受分米,同時也能更自然地讓學生產生對毫米的需求?!?/p>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經驗

【教學片斷】

1.讓學生找1分米,建立1分米有多長的表象。

師:你能在“紙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嗎?你找到的1分米是從哪到哪?

師:可是老師的“紙尺”斷了,沒有0刻度線了,那該怎么找1分米呢?

(學生討論交流,1分米可以從哪到哪,得出結論:只要找出10厘米,就是1分米)

2.讓學生畫1分米,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師:大家想不想把在尺子上找到的1分米畫下來?請大家在紙上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學生交流:有的是從0~10,畫了一條1分米的線段;有的是從3~13,畫了一條1分米的線段……)

師:請幫同桌量一量,看看他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讓學生比劃1分米。

師: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個1分米的長度牢牢記在我們的腦子里呢?大家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住畫的一分米線段的兩端,然后保持手指不動,豎起手指仔細觀察1分米大約有多長,閉上眼睛記在腦子里。然后再自己用手指擺出1分米的長度,和畫的線段對比,判斷自己擺出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學生操作體驗)

師:這時,我們的手就變成了1把1分米的小尺,我們別小看了身上的這把尺,它的用處可大了。

4.找一找。

讓學生用身上的這把尺,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分米。

5.量一量。

讓學生用這把尺去估計一下課桌面短邊的長,交流接近幾分米。

師:生活中如果測量一些物體不需要太精確,就可以用身上的尺來幫忙。

【反思:知道1分米有多長,單憑講解是不夠的,一個長度單位概念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1分米的清晰表象,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有效的環節,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進行感受,逐步地將知識內化。在認識分米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豐富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知“1分米”:先量文具盒,讓學生明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通過在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畫一畫“1分米”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感知了“1分米”的長度,還強化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長度概念的重要方式。把直尺上的“1分米”提取出來,用手勢進行比劃,這樣的動作既能拉動學生的思維,又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概念。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畫出1分米長度的線段,再讓學生掐住線段用手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最后讓學生自己重新比劃出1分米,再和1分米的線段比對修正……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頭腦中“1分米”的概念逐漸清晰。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劃長度單位這一方法后,就好像隨身帶著一把尺子,隨時可進行估測。因為估測能力既是一種生活能力,也是建立長度概念的重要手段。接著,我讓學生用頭腦中的“1分米”尺子去找找生活中接近1分米的物體,借助熟悉的實物就可以有效鞏固學生的記憶。這樣的數學課堂實現了教學來源于現實,應用于現實的教學原則,課堂上充滿生活氣息,則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數學并不神秘?!?/p>

三、讓學生在創造中留下意識

【教學片斷】

師:這把尺子不能量出數學書的厚度,那該怎么辦?

(學生想出需要有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自己動手分,并小組內交流是怎么分的)

師:雖然你們分的份數不一樣,但都是想通過分一分,找到一個比1厘米更小的單位。其實,你們的想法和數學家們不謀而合。觀察自己的塑料直尺,看看科學家們是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幾份?然后自己也動手分一分(教師示范)。你們知道其中1份的長度是多少嗎?(引出毫米的概念)

【反思:美國教育學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與,我才明白?!彼脑捊o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的課堂應該給學生留下些什么?

在教學認識毫米這一環節時,通過測量中的沖突,讓學生產生發現新長度單位的需求,并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創造新的長度單位。經歷了創造的過程,學生會感覺到數學知識的形成并不神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將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學生在分的過程中發現,每一份相距的距離太短,幾乎都要連在一起了,這不正好能讓學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大小嗎!同時,學生對“1厘米=10毫米”的理解會更為深刻。

數學教學需要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最具數學本質的、最具價值的數學活動經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這樣一個比喻:我們要有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作“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才能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有機體的一個部分。因此,要讓學生在親歷中體驗,在體驗中累積,讓經驗的“根”扎得更深?!?/p>

猜你喜歡
比劃文具盒尺子
“性”是判斷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你來比劃我來猜
在你胸口比劃一個李佳琦
你比劃我來猜
你比劃我來猜
我的文具盒
把握四個『三』『尺子』也簡單
尺子變身記
文具盒里的寶貝
文具盒的自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