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手工藝傳承與保護的調查思考

2016-05-14 08:43陳言敏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手工藝

[摘 要]傳統的金渡花席再不及時搶救和保護,金渡花席的編織工藝將面臨失傳,退出歷史舞臺的危機,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承好這項手工藝,通過調研,對這些非遺瀕危項目如何進行搶救和保護,筆者作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手工藝 金渡花席 蒲芏

一、金渡花席基本情況

“金渡花席”是肇慶著名的傳統床上用品和手工藝品。其生產始于明代,以各家各戶的婦女手編為主,成為金渡、白土等地農民的一項重要副業。清代中期傳入國外染料,金渡農民就率先編織出圖案花席,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故今天的草席又叫“金渡花席”。幾百年來,一直遠銷國內外。六十年代中期,國家主席劉少奇出訪東南亞各國時,曾帶上工藝精湛的金渡花席作為特色禮品,饋贈外國友人。2009年“金渡花席編織工藝”已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編織草席的原材料蒲芏主要來源于肇慶市高要區金渡、白土一帶,當地的蒲芏以細長、光潔、柔韌著稱,有“賽龍須”之美譽。蒲芏的收割分為一年半一割、三年兩割和五年三割,80年代前五年三割,現在多為一年半一割或二年才一割。蒲芏按照它的生長長度稱為包芏(60厘米至1米)、二口(1米至1.5米)、塘芏(1.5米至2米)、加大(2米至3米以下)及頂高(3米以上)。蒲芏曬干后,要經過挑選、舂平、漂洗、染色,然后方可編織,草席以細密均勻無駁接芏者為上品,而高要草席更是以色澤鮮艷、質地柔軟、織花美觀、蟲蟻不蛀、席不粘身、冬暖夏涼而馳名。

高要“金渡花席”曾盛極一時,高要各鎮均有草席購銷場所,如70至80年代的日雜公司、90年代的工業品公司,產品主要銷往珠三角洲一帶及周邊省份,在當時廣州的十七大公司,如東山公司、新大新公司、華廈公司等均可見高要花席的身影。據金渡的一位從事花席銷售的村民介紹,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花席的售價比較平穩,1.5米的花席四五天織完,售價一般為45-60元,人工約20多元。各種大小不同的花席共計每年的銷售額約四百多萬元,約140000張。至目前,金渡花席的產量已經嚴重萎縮,在金渡當地,從事編織的人員不足100人。

二、保護與傳承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渡花席編織工藝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但從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紀始,由于市場經濟的強勁沖擊,花席的編織已明顯呈現出衰亡的跡象。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三個方面:

(一)編織材料嚴重供應不足。隨著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工業向農村發展,金渡周邊紛紛建起了染廠、陶瓷廠,作為草席重要的原材料蒲芏的種植,被周圍的工業環境嚴重污染,土壤、水源等條件非常不利于蒲芏的生長,據介紹,現在蒲芏的種植只有金渡、蓮塘等幾個鎮的田地里稀稀疏疏可見幾小塊,1500畝的田地,種植浦芏的不超過150畝,十分之一都達不到,還有浦芏的生長,基本上都只長到包芏的長度,芏尾就開始發黃,長到頂高的長度已經很少有,到收成時,算為上品的蒲芏當然就少之又少。提供不到優質的原材料,做出來的成品價值就更加低,嚴重打擊的農民的積極性。

有些不甘手藝如此荒廢的村民曾試過到湛江、越南等地采購材料,但不堪運輸成本的負荷,以及材料在運輸途中在車廂里的堆壓,使上好的材料變成次品,將他們的希望徹底打壓了下來。還有因為新農副產品種植的引入,進入90年后期,高要蜆崗、蛟塘等鎮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先后把原先蒲芏的種植改為其他各種瓜果蔬菜種植,蒲芏的種植面積大大減少,材料的供給嚴重不足,導致有市無貨。

(二)編織隊伍嚴重流失且老齡化?!敖鸲苫ㄏ迸d旺時,金渡鎮有花席廠十幾家,90年代后期,只剩下一兩間花席廠在慘淡經營。

隨著各大城市勞動力需求的增多,各種手工作業的興起,周邊廠礦的進駐,年輕一輩的人他們不甘困于自家的農田里都外出打工了,如一張1米5寬的花席,每天編織七八個鐘,需三四天才編好,每個月只能賺500多元,外出打工最少有1000多元,而且織花席工序多又辛苦,他們都不愿學習,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又無能力應付如此多工序的工作,所以現在70年代后出生的青壯年基本上都不會這門手工藝,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境地。

(三)花席原材料難求,經濟價值不高,利潤低。對比其他作業的經濟市場價值,種植浦芏及編織花席的經濟價值已大不如前。溫貫村委唐主任說,一年半收割一次的浦芏,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稻谷已有三次的收成,約3500元,這個數相信誰都會算。據金渡一位還在兼營花席供銷的莫生介紹,最輝煌的花席時期是80年代,當時20-30元一扎的花席,一年就可以銷售400多萬,曾經也是金渡鎮的納稅大戶,到2003年至現在,過了20年才賣到40—50元一扎,一年的銷售額就滑落到只有10萬元左右?,F在市場上各種材質的時尚床席、床墊用品推陳出新,價格低廉,對比現在的金渡花席,除了傳統的編織工藝外,創新出的“保健席”,由于好的材料難求,售價稍為偏高,1.5米寬的批發價就要去到420元,這種花席一般七天才能完工,人工約280元,除開日常正常的工商稅、銷售提成外,利潤也就二十塊一張,基本按照現在材料的供給,都是一年銷售500張左右,以這個計算,一年的凈利潤才1萬元,根本沒人愿意做。

三、金渡花席手工藝傳承與保護的思考

金渡花席不僅是一項傳統的手工藝,更是高要人的一種文化血脈,在一代代作品中傳遞著祖輩的歷史和情感,與現代市場的普通席子趨于簡化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相比,雖然金渡花席手工要求高,利潤低,在保護和傳承中,其傳統手工不再是單一的,自給自足的用品,而是成為了一幅幅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藝品,一部分制品更成為了當地人饋贈親友的佳品,在不斷的變化中獲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雖然高要區非遺保護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傳統的金渡花席再不及時搶救和保護,金渡花席的編織工藝將面臨失傳,退出歷史舞臺的危機,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承好這項手工藝,通過這次的調研,對這些非遺瀕危項目如何進行搶救和保護,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文博會活動對花席進行展示,加大該項目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群體認識和了解金渡花席。利用每年的文化遺產日等活動以傳承人在現場進行編織展示和產品展示的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擴大花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發揮幫教作用。目前,該項目有省級傳承人何冠醒和莫偉祥兩名。2014年8月,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已經在金渡鎮水邊村莫偉祥家庭作坊成立了花席編織技藝傳承基地并于2015年5月,被省文化廳授予省級非遺傳承基地,由傳承人莫偉祥在家中設置歷代花席產品展示、花席編織技藝展示、帶當地徒弟等;2014年11月,在肇慶市五中成立了“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傳習所,由該項目傳承人何冠醒在每學期的第一課堂定時舉辦“花席編織傳習活動”。隨著基地和傳習所的成立給金渡花席日后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帶來了希望和一線生機,也給我們的非遺保護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考驗。金渡花席編織技藝要發展一批傳承編織技藝的接班人,形成一種編織的氛圍,工藝傳承是編織技藝發展的必要條件。掌握這種技術的老一輩年齡會逐漸老去,所以,應該讓新一輩的人把他們的技藝傳承下來。建議由政府主導,與技校聯合起來開設相關教程,并讓有此特長的人加入到花席的編織隊列中,加大對花席編織工藝的扶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守護好這個傳統手工藝的特色,在教授技藝的同時,強調金渡花席的文化內涵,保護精神財富,這是守護之本,也是發展的根基。

(三)創新與市場拓展。國家鼓勵和支持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特殊優勢,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開展地方特色和市場潛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借助社會各界學者和媒體進一步提升金渡花席的社會認知度,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與有創新意識的傳承人合作,地方政府予以減免稅收等適度扶持政策,依托企業的運營優勢,開發符合現代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打造出金渡花席的品牌,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深入開發。

(四)非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時,加大個別項目的扶持力度。建議當地政府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首先建立花席原材料種植基地,對種植農戶進行一定的差額補貼。(現在很多由于工業化工所造成的空氣、土壤的污染,及農作物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少的土地已不適用于浦芏種植。)提供足夠及優質的原材料是編織技藝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重要保證。據高要區非遺中心調查,高要區金渡腰崗村委會后面大包山附近的梯田遠離污染,有部分的野生蒲芏長出,長勢還比較好,可考慮加大蒲芏人為種植,政府對種植蒲芏給予相對比例的補貼,提高農民種芏的積極性,從而降低花席的基礎成本。其次,通過各類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進行宣傳報道,讓金渡花席編織技藝走進千家萬戶,家喻戶曉。最后,希望政府加大重視,每年給予非遺保護中心下撥一筆業務經費,保證其跟蹤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的后續工作。

變遷,是傳統手工藝傳承中的一種必然。正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社會文化發展,有不同的時代性格和追求,所以,我們的手工藝才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就金渡花席的傳承與保護而言,“非遺中心”的作用無疑為其煥發生機創造了契機,也算是一種積極的作為。

參考文獻:

〔1〕周陰,葛建偉.地方性非遺項目的現狀調研——以江陰地區手工技藝類項目為例.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六期2014年12月出版 P252-253頁;

〔2〕網址:http://www.sxwh.gov.cn/bencandy.php?fid-102-id-3139-page-1.htm .與現代生活方式結合才有出路——山東傳統工藝美術類非遺項目發展觀察,2015年5月5日;

〔3〕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鄉調查記錄,2015年6月30日、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月5日。

作者簡介:陳言敏(1978--),女,本科,助理館員,現任職肇慶市高要區文化館。

猜你喜歡
手工藝
傳統手工藝與博物館
昂貴的手工藝
手工藝思維導向下的社區微更新模式探究
讓傳統手工藝變身搶手時髦尖貨
地方高校保護與傳承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策略分析
論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
舉辦國匠榮耀·手工藝創新盛會
開發工藝文化產品
世界工藝文化之旅
蘇州開展“新手工藝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