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肖邦黑鍵練習曲的音樂風格及演奏技巧

2016-05-14 08:43鄧蕓蕓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練習曲音樂風格演奏技巧

[摘 要]1830年,肖邦創作了降G大調鋼琴練習曲,俗稱《黑鍵練習曲》。本文嘗試從《黑鍵練習曲》的音樂風格、演奏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結合自身練習的體會,總結與解決技術難題,多角度詮釋肖邦黑鍵練習曲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練習曲 音樂風格 演奏技巧

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各國的民族運動風起云涌。在這種動蕩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為激勵與鼓舞波蘭人民,喚醒波蘭人民的斗志,毅然拿起手中的筆,以他對音樂的獨到見解,用音符這一“精神武器”,創作了這首著名的降G大調鋼琴練習曲,俗稱《黑鍵練習曲》,顧名思義,因右手幾乎都在黑鍵上彈奏(只有第66小節有一個白鍵F音)而得名,僅有85小節,卻隱藏著對“精神”與“靈魂”的贊美和歌頌,使其生生不息、充滿活力。

一、音樂風格

該曲采用單三部曲式(A、B、A′)降G大調、4/4拍、急板。該曲A部分(第1-16小節)是陳述主題的方整性樂段,4+4+4+4;B部分(第17-32小節)是開放性的中段,4+4+8;第33-48小節是再現前的屬功能過渡;A′部分(第49-66小節)是主題的再現,4+4+10;第67-85小節是全曲的尾聲。帶有諧謔感的二拍子,活潑、輕快、節奏感強是《黑鍵練習曲》的音樂風格特點。整首樂曲由連續的三連音一氣呵成,就像一串晶瑩的珍珠在輕盈地跳躍和滾動,如珍珠般晶瑩剔透,輕盈流暢,給人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顆粒感很強。

二、演奏技巧

肖邦練習曲在鋼琴練習曲史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義,為練習曲這一體裁開創了浪漫主義先河。業余鋼琴考級的十級曲目中就曾多次選用《黑鍵練習曲》作為考試曲目之一,此曲中肖邦首度嘗試性讓右手彈奏練習音型,左手彈奏旋律和主題,演奏難度較大,接下來本文將具體分析其演奏難點與技巧。

該曲集中訓練黑鍵技巧,連大拇指和5指都運用上,如果觸鍵位置不恰當的話,手指很容易從黑鍵上滑下來,從而出現漏音、滑指、指尖站不住琴鍵、彈虛等現象。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耐心地慢練且掌握正確的觸鍵方法,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觸鍵方式:(1)用指尖盡量的貼鍵演奏,所謂貼鍵彈奏并不是手指完全不離開鍵盤,而是要注意抬指的距離。越快越清晰的跑動,就越需要小幅度的抬手指,主要依靠的是手指的觸鍵力度,而不應該過多的使用手臂的重量。這樣彈奏出的聲音效果才能透明圓潤、干凈清晰、質地均勻。例如第1至4小節:

(2)另一種觸鍵方式是手指伸張開,用指腹觸鍵,觸鍵時不要彈得太厚重,下鍵的感覺要輕巧些。然而用這種觸鍵方式不適合用于密集型音型的跑動的彈奏,其缺點是音色容易過于粘,強弱的變化很難做到位。針對此曲的技術難點,右手需要單獨的慢速練習。建議采用貼鍵練習和連奏練習兩種練習方法相結合。采取貼鍵練習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強指尖快速觸鍵的感覺。連奏也是一個很有必要的練習,注意用心去感受臂力重心的轉移,大臂始終保持放松的狀態,這樣才能從肩部把力量送到指尖,并從一個手指轉移到下一個手指。就像肩部是吊橋一端的一個支點,只有中間的部分保持通暢,才能把力量運到指尖。兩種練習方法相結合練習,將指尖與臂力相結合,才能發出既堅實圓潤又干凈清晰的聲音,聲音才不會“虛”。

此外,在運用大拇指時應對其力量加以控制,大拇指轉指時要輕柔、自然,不要依靠手腕或手臂上下移動來給拇指讓位,彈奏者的手腕和手臂應松弛,拇指主動地在其他手指下穿越。

A段的左手部分雖是給予和聲支持,但也是樂曲的旋律聲部。第一小節的三個和弦的音色既要彈得響亮有力,又要保持和弦的彈性和輕巧。彈下去的一剎那需用大力“抓”鍵的感覺彈奏,這樣四個手指在彈奏瞬間將力量往手心聚攏,“抓”完之后盡快收起,不能按得死死的,要迅速放松彈下一個和弦。不僅是兩只手需要分出層次,左手的和弦音響效果也要分出層次來。這段左手的跳音是舞蹈性節奏,第一個和弦應彈奏的堅實有力,隨后的和弦應彈奏的輕巧靈活,帶有諧謔、調皮的感覺。兩只手協作時始終能聽到兩個不一樣的聲音,且按照音樂流動的方向不斷的變化。

該曲中,右手連續的三連音跑動不僅需要手指的獨立性,而且要注意手腕的運用。隨著一個音接下一個音的力量轉移的同時,手腕做橫向移動,且位置要稍低。手指低幅度的抬指觸鍵用手腕帶動手指快速的移動,手腕須左右調節位置,以使手指處于最有利彈奏的位置,保持平衡??缍容^大的樂句,如第23至26小節:

右手分別是二度與七度、三度與六度的交替,手掌重復著打開──收攏──打開的動作。仔細讀譜時,就會看到在節拍重音上的大指和小指的音符上有短斷音記號“▼”,這種斷音奏法要短促并富有彈性。大指和小指正好是一高一低兩個支點,彈奏時要牢牢地盯住這兩端,大指和小指始終是處于準備狀態,盡可能地縮短跳動的行程和時間,才能保證觸鍵的準確性。

在第27至28小節:

高音旋律音Si、La、Sol,此時的小指彈奏的準確性也是一個技術難題,很多人彈到這里就亂了,尤其對于小手的彈奏者來說,難度更大了,需抽出來單獨練習。練習時,手掌需始終保持打開的狀態,彈奏過程中不要松懈,手掌也需稍稍放平一些,這樣有利于小指的準確性。下鍵時,通過手腕的帶動,巧妙地把5指“甩”到高八度的音上,但手掌連著5指的那塊肌肉動作不能太用力,小指尖用“勾一下”的感覺快速觸鍵,才能彈出清晰明亮的音色。

B段左手部分,從第23小節處起,左手連續的小二度級進的八度音上行與跳音和弦之間的音色和音區的對比,弱拍起帶連線的音巧妙地避開節拍重音位置,從而造成切分的效果,這是典型的諧謔曲的特征。彈奏時,左手的低音線條要很好地連接起來,應強調大拇指的歌唱旋律線條,不能太突兀,并彈出漸強。第23小節到第32小節中表情術語“Poco a poco cresc”,特別注意“Poco a poco”,不要突然強而導致彈得太生硬,應層層遞進,猶如洪峰一樣進入33小節開始的過渡段。右手部分可分為兩個樂句,采用高音強奏和低音弱奏,且適當地運用手腕帶動的方法奏出強弱對比。第二個樂句左手的和弦應加以控制,與第一個樂句形成對比,凸顯樂曲高潮(第41—45小節)的到來。

另外,在第29-32小節以及第43-46小節都出現了同音換指的技巧。

第57-64小節是連續的伸展手指的技巧訓練:

其中有1、5指彈九度,1、4指彈八度,每拍的節奏點上有一個(>)重音記號,大拇指需彈出每一拍的重音,讓力量隨著旋律流動起來,避免手在連續伸展彈奏中產生僵硬感。

第79小節至結尾的這一串音:

注意手指3、5指固定支架,手小的彈奏者彈起來比較吃力,可以用整個手掌用“拍”的感覺去彈奏,保證音符的準確性且有力量。

樂曲最后的反八度下行也是一個技術難點,對于手小的演奏者而言較為吃力。其實,不同技術能力的人可以從不同的途徑來解決這個難點,一般有兩種彈奏方法:(1)第一種奏法是用手腕來彈奏,適合手腕彈性非常好的人。彈奏前需將手掌張開,將大拇指和小指固定成八度的架子,手腕要絕對的放松,整體動作是靠手腕的爆發力來向上蹦跳,發出的聲音很清脆且有彈性。(2)第二種奏法是用小臂動作來彈奏,同樣大拇指和小指需要伸展成八度,手臂放松,這樣手指、手掌和手腕形成一個穩固的架子。彈奏時要把整個手臂的力量組織好,將力量集中到指尖,用小臂的整體動作一齊下鍵,靠手肘反彈力迅速下壓琴鍵。這一串反八度下行的音階,最好用漸強的方式來練習,以便保證彈到最后不會漏音或聲音“虛”。

最后加上踏板來練習,踏板己成為演奏肖邦音樂的一種不可忽視而微妙的重要表情手段。此曲可采用三種踩踏板的方式:(1)對于和弦比較厚實的地方用全踏板,要求將踏板踩到底,起來的時候全部放干凈,如在左手第一個和弦處。(2)對于需要聲音圓潤且干凈的片段,采用半踏板,只需踩到一半,這對腳的控制非常敏感,需要通過敏銳的耳朵來分辨與控制的,所以練習的時候應該分手加踏板來練。(3)連奏的地方可以采用音后踏板,要正好踩出共鳴,不要踩得太深,以避免將相鄰的兩個音“踩臟”。

結 語

波蘭音樂學家塔代烏什·席林斯基曾寫道:“肖邦練習曲不僅成了鋼琴音樂新的風格及其具有格式的井井有條地展現, 而且是這一風格的藝術升格”。①肖邦的黑鍵練習曲是其練習曲的代表作之一,巧借“練習曲”這一體裁,融入個人感情、對祖國的贊美以及革命性的英雄氣概等于其中,將音樂性、思想性、技巧性完美地融合。黑鍵練習曲兼有技術與藝術雙重價值的魅力,增加了其練習意義與練習樂趣。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塔代烏什·席林斯基.肖邦:生活和創作道路[M].克拉科夫,1993.

〔3〕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鄧蕓蕓(1987年--),女,碩士,現任職廣東省文化館。

猜你喜歡
練習曲音樂風格演奏技巧
福寶高腔山歌音樂藝術特征分析
淺談陜西箏曲《云裳訴》的特色音樂風格
簡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鋼琴技巧練習曲部分作品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淺析蒙古長調的音樂風格及形式
肖邦練習曲的音樂特征
肖邦和李斯特所有練習曲介紹(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