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化州文化館建設及發展

2016-05-14 08:43吳鋒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群眾文化

[摘 要]縣級文化館的建設和發展,是直接影響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做好群眾文化活動就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更好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了解中國以后的發展,為群眾文化增添光彩。

[關鍵詞]群眾文化 公共文化 多元化服務

縣文化館是縣級政府向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組織、輔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而設立的綜合性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如何充分行使職能,發揮主動地協助政府去組織人民群眾開展好各項群眾文化活動,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是我們每一個文化館的首要工作任務。群眾文化是一個集合概念,它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和群眾文化隊伍等具體概念,涉及到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宣傳、教育、娛樂、群眾體育等人民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菔形幕^在過去幾年中,大力發展挖掘宣傳“橘州文化”、“橘紅文化”、“非遺文化”、“洗太文化”等。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實踐送戲三下鄉的政策,更好地把公共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群眾文化工作拓展一種新的思路,為群眾文化事業的科學發展尋求橫向聯合的更大平臺。筆者作為基層文化館的工作者,常常密切關注黨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把握好時代的脈博,做到與時俱進,更新觀念,繼承和吸收傳統的精華,同時,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運用一些新的活功形式,使更多的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各項活動中,切實享受到文化活動給身心帶來的愉悅與放松。

因此,作為基層文化館的一員,筆者為文化館建設及發展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一、確立主導發展思路,統一思想認識,爭當領頭羊

縣級文化館,是基層的從事群眾文化輔導、傳播先進文化、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單位,是當地群眾文化藝術的活動中心和輔導中心機構。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各個領域都取得豐碩的成果。但隨著社會多元化的進一步發展,文化館由于體制的原因,受經費,人才、設備、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加之市場經濟和大眾娛樂文化的沖擊,不但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困難重重,政府和人民群眾對文化館的認同感也越來越低。因此只有改變舊觀念,統一思想認識,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才能制定出適應現時工作計劃和文化發展建設及發展的規劃。

首先,各級政府必須嚴格執行中央要求,確立文化館是純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地位,才能充分發揮文化館職能,確認文化館的指導地位。隨著時代的前進,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則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需求下,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應運而生,其中以廣場舞最為突出,成為了群眾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的亮點和風景線?;菸幕^也根據地方的特點,充分發揮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人力和物力資源,幫助建立社區文化,把先進的文化滲透到群眾性文體活動中,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以點帶面,成立了“中老年藝術培訓基地”、“少兒舞蹈藝術培訓基地”、“口才演講培訓基地”、“非遺培訓基地”等等。這些基地活動的開展,將為鞏固群眾文化陣地,抵制社會不良之風,倡導社會新風,起到主導作用;特別是“非遺培訓基地”,使國寶民間舞蹈“跳花棚”得傳承和推廣。

其次,由于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單一傳統的文化難符合群眾的需求,文化館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陣地和精神文明傳播的重要窗口,就必須肩負新歷史使命,把黨的政策融入到各種群眾文化活動中去,特別是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中李克強總理政府報告提出:“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擴大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在中央高度反腐的情況下,我館編排反腐小品小戲《胡老板送禮》、《福嫂士多》等劇目送戲下鄉到全市各鎮區、農場、村委會演出,每年演出三十多場次,深受人民群眾和當地政府領導的好評。

因此,在人民群眾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同時,我館也注重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大對文化精品比重,通過文化館開展各種有益于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陶治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老百姓對文化館認識,文化館不但是社區文化活動的領頭羊,對構建和諧社會發展也起著重大作用。

二、關注重點,特色鮮明,與時俱進

抓住群眾文化活動的特色,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參與,使工作獲得最大的收益。群眾文化具有社會性和普遍性,不受行業、單位的限制,同時也不受性別、年齡的限制,他們都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和參與者。 “中老年藝術培訓基地”、“非遺培訓基地”為化州文化增添新的亮點,在文化館的正確引導下,把老中青人組織起來,開展適合老中青人的文娛活動,根據他們的需要和愿望,從實際出發,積極織組開展多樣化、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通過舉辦“激情廣場舞大家跳”、“大家唱”,真正讓他們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夢想。同時成立“夕陽紅”歌舞團,編排豐富多彩的節目,到高州、信宜、陽江巡回演出,深受當地群眾的好評。特別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民間舞蹈“跳花棚”、“橘紅傳奇”,更是文化館送戲下鄉的中堅力量。

根據調查,專門提供青少年進行文化學習活動的場所太少。因此我們文化館發揮自己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眾性青少年文化活動,舉辦各種青少年感興趣的培訓班,如“街舞”、“交誼舞”、“口才與演講”等培訓興趣班;也發揮教育陣地的作用,積極主動地為未成年人開展活動而創造條件。

由于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積極引導、保護、挖掘、整理、傳承優秀民間傳統文化,是文化館工作的一個重點任務。在民間舞蹈“跳花棚”傳承中,注入時代新的元素,編排原始表演、舞臺表演、廣場表演三個版本,從而使廣大群眾參與,使其得到有效傳承和推廣,特色鮮明,與時俱進,行之有效地開展群眾喜歡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動。

三、互動聯合,利用資源,確保群眾文化健康發展

有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需要增加設備和工作人員,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專業技術人員,化州文化館采用“借雞生蛋”辦法,特別是送戲下鄉,我們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組織一批舞蹈、歌唱愛好者及各培訓基地的精英,全館人員和他們組成團隊送戲下鄉演出,形式多種多樣,有舞蹈、小品、粵曲對唱、民間舞蹈、小戲曲等二十多節目,以詼諧小品、廉政反腐的小戲曲為內容,吸引觀眾的眼球。每年多達三十多場次,觀眾達二十多萬人,演員以精湛的演藝獲得一致好評。演出團隊還到廠礦、學校、社區等區域進行輔導,通過他們的資源聯合舉辦一些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操,鍛煉了能力,提高了本領,增強了競爭意識,促進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把他們培養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

四、積極創新,打造化州文化品牌

充分發揮文化館和政府的橋粱,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主陣地的建設,利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廣大群眾,以群眾積極踴躍的參與面,擴大文化館的知名度,發揮文化館的社會功能,使文化館成為名副其實的政府好幫手,群眾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文化館開展一系列面向社會的、不以盈利為目的文化藝術培訓,提高群眾文化藝術的修養,打造化州文化的品牌,如:獲得省級的非遺保護項目《化州橘紅》,屬于民間制作技藝,民間藝人運用雕刻壓制的手法,在橘紅果上刻上精致的龍、鳳凰或其他好意頭的圖案;方言小歌劇《橘紅傳奇》,是文化館創作人員根據化州橘紅民間傳說,以方言小歌劇的形式,演繹橘紅止咳化痰,濟世康民的傳奇故事,不僅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化橘紅”文化底蘊,同時也引起了全國人民關注,這就是打造文化產鏈和適應社會的變化,化州人民群眾現著力種植橘紅,大力發展橘紅產業。我市人民政府舉辦了中國(化州) 化橘紅文化節,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達到招商引資的目的。因此,只有抓住群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創作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群眾才會接受,才會喜歡,群眾在經濟上、思想上受益,打造出化州文化品牌。

結束語

文化館當前的工作,是科學引進人才、有利有節培養人才,合理有效使用人才及發現人才。事實證明,文化館必須有一批善歌能舞、琴棋書畫、創作及編導的一門精、樣樣通的專而全的文化復合型人才,大力開展和群眾有益相關的群眾文化,繼續挖掘化州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繼承非遺保護項目,使化州文化館真正成為化州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輔導中心和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中共廣東省宣傳部文藝處,廣東省文化廳社文化處編.廣東省群眾文化工作常識.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12);

〔2〕李克強.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報告,2014年3月5日;

〔3〕吳鋒.淺談化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年6月。

作者簡介:吳鋒(1973--),男,館員,現任職化州市文化館。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群眾文化
基層群文隊伍人才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文化館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的設計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設的農村大眾傳播效果管窺
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公共文化服務路徑探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才隊伍建設
芻議墨江縣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