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曲藝術的傳承及其創新研究お

2016-05-30 10:48陳秋紅?オオ?
當代音樂(下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粵曲傳承創新

陳秋紅?オオ?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我國的文化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我國文化事業不斷繁榮發展,人們對藝術文化的追求不斷提高。然而,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卻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瓶頸?;浨?,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的今天,如何提高其吸引力,彰顯其特色,讓藝術家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并得到更多人們的認可和喜愛,又如何能更好地將粵曲這一藝術文化傳承和創新,這給了我們新的挑戰。下面主要論析如何傳承粵曲以及創新發展方式,使粵曲藝術更具生命力。

[關鍵詞]粵曲;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5-0039-02

在我們的認知中,我們對粵劇對于較為熟悉,但對于粵曲則知之甚少。實際上,粵曲的歷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年間,廣東的八音班樂工就以粵曲清唱為業,辛亥革命時期,也有女伶演唱粵曲,各個時期都有杰出的人才產生。80年代以來,著力培養一大批青年演員和樂師,積極推動群眾性的粵曲活動,直至今日,粵曲在嶺南文化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經過長期的演變發展,今天它呈現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更加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粵曲的發展。因為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門藝術,更是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正是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才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我國很多極具特色的藝術瑰寶,都由于沒有有效地傳承和發展,慢慢淹沒在歷史的軌跡中。為了使粵曲這一藝術文化不再重演歷史的悲劇,我們應該做好它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但是,在粵曲的發展過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使得粵曲藝術得以傳承,并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融入與時代相符合的文化元素,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用心感受現實生活,尋找藝術創作靈感,創作要適合時代的發展和需求

藝術來源于生活。對于粵曲藝術來說,想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跟上發展的步伐,就更應該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相結合,發現人民群眾在生活中的智慧,與當代的藝術發展相結合,使大家感受到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契合。同時也要在題材和內容上創新,過去的粵曲,在初期發展時經歷了種種困境和曲折,后來由于思想上的禁錮,題材上的局限,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緊密。當然,經典值得我們尊重,也是我們創作的動力,我們應該汲取經典粵曲中的積極成分,學習它的好的表現手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主題已經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我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一味沉迷在過去的成就中,而不做任何努力跟上時代的變化,那么終究要被人們遺忘,甚至拋棄。

二、把握好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研究粵曲的藝術特征及其藝術價值

起初,粵曲原為粵劇的曲調,后形成獨立的劇種。它的音樂性強,曲調優美動聽,注重聲腔藝術,有獨特的風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屬于皮黃系統的板腔體,與粵劇在唱腔上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曲調和板式基本相同,大致分為梆子、民間說唱、小曲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粵曲拓寬了唱腔音樂,開始將粵劇的“梆、簧”,廣東的曲藝龍舟、南音、木魚歌,乃至小調或器樂曲均拿來填詞演唱。伴奏除高胡、揚琴為主奏樂器外,還加入了薩克管、小提琴、電子琴等等。唱腔也由原沿用戲曲的小生、武生、花旦、花臉、正旦、丑生等,歸為大喉、平喉、子喉等三大主要喉腔。這些都使得粵曲更具有獨特性,在繼承傳統粵劇的基礎上發展成自己的特色?;浨芯艂€聲調,每個音調的側重點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高音間的起承轉合。盡管音調不同,但是經過組合之后就變成了相似的曲調。曲調一旦形成,就不可以隨意調換,有的僅僅是音節變化,影響上下句之間的銜接,有的會導致整個曲風發生很大的變化。由于粵曲有很強的地域性,因此受眾人群也是在廣東方言一帶,直白的方言,使粵曲對粵語地區更有親和力,更能融入尋常人家的生活中,而粵語獨有的平仄韻部,也使得粵曲更富有韻味,長短句相接,平仄的自然切換,上下句之間的回味,這些都使得粵曲獨具風味?;浨陌l展不僅要繼承傳統的藝術特征,也要和現代的藝術形式結合,創新發展,切不可不顧傳統文化,為了創新而創新。這樣,粵曲就會失去原有的特色,與其他的表現形式無異,長此以往,就會失去原有的觀眾,它就會漸漸沒落。而僅僅追求對傳統的守護,將無法適應現在的發展,并與觀眾產生距離感,盡管有忠實的觀眾群,但范圍不廣,多數青年人對粵曲的了解甚少,因為這一藝術還未被他們認識和接受,因此粵曲的傳承和發揚將無從談起,只有得以傳承和發揚,才能有創新;同時也只有創新,粵曲藝術才能更好地發揚和傳承,二者相輔相成。因此,要把握好傳統與創新的關系,掌握好兩者間的度。

三、向藝術家學習,挖掘更高的藝術價值,讓粵曲藝術被更多的人認可和喜愛

事實上,我們的前輩藝術家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也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賀的成績,如果我們能多向他們請教,那么對于粵曲發展將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多年來,粵曲發展的局限性,很多老藝術家退出舞臺后,再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和機會將他們對粵曲藝術的研究與人們分享。例如:演唱者與撰曲者的關系尤為尷尬,由于不清楚創作人的心境和時代背景,演唱者只能憑借自己對于曲目的理解去詮釋,而不能很好地把握真實的情感,這使得整體呈現的舞臺效果大打折扣?;浨兄v究“因人而異”,說的正是此意。表演者根據自己對作品的了解的同時,如果能與創作者進行直接交流的話,會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創作的背景和表達情感。經過研究和探索,創作出符合當代風格的作品就不再會是紙上談兵,同時才能更好地挖掘粵曲中的藝術價值,使其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更多被人們喜愛的粵曲,才能夠推動粵曲文化藝術的不斷發展。眾多老藝術家在表演和創作上有很多經驗,也希望有堅定的傳承者能夠繼承老一輩留下來的財富,年輕的粵曲表演者應該認真揣摩經典的精妙之處,對前輩的指導銘記于心,并分析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夠取得進步,才能真正完成傳承及創新的使命。

結語

粵曲藝術的過去、現在、乃至未來都是藝術文化中的瑰寶,是值得我們共同珍惜和發揚的一種文化藝術。對于粵曲的傳承,我們義不容辭。但是,僅僅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還要根據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具體落實。我國現在對于文化產業大力扶植,也加強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努力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是粵曲發展的機遇,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們應該利用有利的政策扶持,從生活中創造喜聞樂見的藝術;同時,尊重傳統,保護傳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汲取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不輕易否定任何表演形式,應該辯證地看待我們在繼承和創新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尋找有借鑒意義的音樂元素,去做好我們該做的。當然,年輕人一定要虛心向老藝術家們學習,畢竟他們對于粵曲藝術有更深的見解和造詣,除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外,他們對于人生的理解和藝術的追求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參 考 文 獻]

[1]李靜,駱春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省港粵曲女伶“走四鄉”與“寇穗”芻議[J].文化遺產, 2011(02) .

[2]黃政致,梁啟,馮德根,余少歡,吳小蘭. 粵曲新作一輯[J]. 南國紅豆,2010(02) .

[3]楊子靜,潘邦榛,駱紹勛,秦中英,嚴燕郎. 粵曲作品一輯(四首)[J]. 南國紅豆,2010(05) .

[4]徐燕琳.論移民、遺民、逸民精神及其對嶺南文化的塑造和影響[J].文化遺產,2016(01).

[5]馬茂軍.南宋古文運動者對北宋古文運動的反思與超越——以葉適為中心考察[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15(06).

猜你喜歡
粵曲傳承創新
粵曲藝術的傳承及創新探究
談當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傳統粵曲——以《昭君出塞》為例
粵曲《回歸頌》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粵曲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