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學生反思,提高課堂效率

2016-05-30 10:48耿德亞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麋鹿司馬遷詞語

耿德亞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各地對課堂教學都進行了有益的實驗,“學講課堂”教學模式便是其中之一,教師通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讓學生把知識學進去,在交流環節講出來,教師通過“小結與反思”環節引領學生深化知識的理解,領悟學習成果;引領學生概括、小結課堂上學習內容,領悟學習方法,這是一個增強學習習慣養成的環節;是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回顧,談收獲、談感想,對知識進行再梳理的環節。下面談談一己之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引導學生進行過程性反思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小結反思。涂榮豹教授曾說過“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雹诘拇_,一個人對解決問題的體驗是有時效的,如果不及時總結,這種經驗就會消退,從而也就失去了一次思維訓練的寶貴機會,這是教學上的一種最大浪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及時讓學生進行“小結反思”,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鼓勵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小結反思。在學完《麋鹿》一課后,我問:“課文學完了,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嗎?”出乎我的意料,竟有一位學生說:“老師,我想知道課文插圖的兩只小鳥在干什么?”原來,課文插圖中的麋鹿的肚子底下有兩只象鳥的動物(這兩只小動物文中沒有提到,到底是不是小鳥,沒有考證。)沒想到這個問題大大激發了許多學生的興趣,我順勢引導,看看能有什么新發現。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的說兩只小鳥在吃奶,可馬上又被另一些同學否定了,因為那是兩只雄麋鹿(文中已介紹,頭上有角的為雄麋鹿)有的說,那是動物的“互惠互助”,兩只小鳥在為麋鹿捉蚊蠅(文中介紹,麋鹿生活在沼澤地,常有蚊蠅);還有的說這是千鳥……就這樣,在爭論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潛能,調動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總結反思中產生閃光。在爭論中學會更好地、仔細地讀課文,更主動的思考,調用所有的知識與語言,去爭論從而贏得勝利。

2.在品讀文章內容中總結反思。學習《游天然動物園》一課,我引導學生品讀作者描寫動物的部分時,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

師:我覺得同學們對課文的了解還不夠,就想了解一個人,只見一面,是不會全面了解他的,要想全面了解,就得和他多次接觸。所以,我們要想全面了解課文內容,就得多次“接觸”課文。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劃、邊注,劃出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并注明原因。(即品讀課文)

(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細細揣摩)

(學生呈現自主閱讀成果)

生:我從“一動不動、蹦來蹦去、一只老母猴跳到了一只長頸鹿的背上”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動物們都成了好朋友。

生:我從“朝我們擠眉弄眼、圍著車子奔來跑去”等此句中可以看出動物們把我們也當成了好朋友。

生:我從“我們來到離它們不到50米的地方,它們竟沒有察覺?!边@句話也可以看出動物們把我們當成了好朋友。

……

(閱讀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體現,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有滋有味的品讀,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特點的體現,要充分地讓他們去讀、去思、去得。)

師: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這樣一幅和諧共存的圖畫,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自由讀、盡情的朗讀2、3兩節。)

(個別生讀)

通過反思可以提升學生的意識。

3.及時引導學生小結反思,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反思,可以是知識的獲得、方法的歸納;也可以是不解和疑問。有的學生往往不求甚解,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在教學《司馬遷發奮寫<史記>》一課后,師述:課文我們學完了,你對司馬遷如何寫《史記》的過程也一定有所理解,但我覺得對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還不夠,還應針對課文中的不解之處,不當之處,不全之處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回顧課文,看有什么問題。學生提出了諸如:“司馬遷是為哪位將軍辯護才得罪漢武帝的?”“他為什么要為這位將軍辯護?”“司馬遷寫完《史記》后是怎樣保存下來的?”等問題。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后的反思

在某一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后的反思,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了解,增強師生間感情,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例如在教學《廣玉蘭》一課的課后反思中,有學生問:為什么我們實際看到的廣玉蘭沒有文中寫的那么漂亮呢?”我沒有冒然給出答案,而是抓住這個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學生討論的很熱烈,有的說,那是因為作者用了優美的詞語和句子;有的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向作者那樣去用心觀察;有的說,那是作者運用了修辭手法;還有的說,那是因為作者不光寫了看到的,還寫了想到的……此時,我乘機寫下了關鍵詞語“用心觀察、優美的詞語和句子、想象、修辭”,并做了總結:只要我們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事事皆可入文,用上平時積累的詞語和句子,并進行大膽的想象,適當運用修辭手法,你們寫出的文章也一定會非常精彩。

通過學習后的小結反思,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建構能力的提升,建構主義認為一切知識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得以完成,所以學習者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檢查,以診斷和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的學習目的,通過反思,讓學生把問題的思維過程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定的認識策略。我們不應該停留在將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過程看作是對書本知識的直接接受,而應該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看作是對所要學習的能動選擇。

實踐證明,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提供學生小結反思的機會,教師“緩一步”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思,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概括,并進入理性認識階段。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反思的習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學生用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對學生來說終身受益。確實,在小結反思中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成果,積極主動的構建知識,增加了文化底蘊,提高了閱讀理解、欣賞和表達能力,進而移人性情,涵養人格,使學生既有底氣,又有靈氣;既張揚了個性,又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和諧均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第116頁

[2]涂榮約,《喻平建構主義觀下的數學教學觀》,南京師大學報,2001

[3]陳佑清,《輪學生學習過程的發現性質》,教學研究,2000.5

猜你喜歡
麋鹿司馬遷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找詞語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專家學者為“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三十周年題詞
人故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馬遷沒有《史記》
一枚詞語一門靜
司馬遷的軍事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