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使用數學學具,提高課堂效率

2016-05-30 12:31丁敏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關注操作學具

丁敏

【摘 要】學具,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工具?!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跀祵W教學中,學具的應有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動動手”和“擺擺學具”,其中還有很多講究。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選取適當的學具,采取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學具 操作 關注 效率

學具,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工具?!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浺晃幻麕熢谥v座中說到“我聽了,很快就忘了;我看見了,可能記住了;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苯陙?,以學具操作為載體,主動建構數學知識成了課堂的亮點。但學生在操作的“熱鬧”之中,我們發現有以下幾種現象:

1.“濫選”材料。有位老師在教學三年級《可能性》摸球的活動:任意摸一個球,哪種顏色的球被摸到的可能性大。課前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盒子,盒子里裝有3個紅球和2個黃球。先讓學生預測。然后明確活動規則后,各組學生有秩序地摸球。小組匯報時對8個小組每組所摸20次球的情況統計時竟然發現,有5個小組摸到黃球的次數多,可能性大了。這樣的結果與預想的結論不相符??粗y計結果,教師面露難堪,心虛地說:“其實,應該是摸到紅球可能性大一些。當然,也會出現特殊的情況……”

2.“齊步走”的操作。教師為了急切地得到某一結論,所有學生在教師的指令下操作。出現得比較多的是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因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好動,為了避免學生的“不聽話”,老師說一步學生就動一步。如學生在猜測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后,就讓學生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標號后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從而揭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個操作學生確實能感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但整個操作是在老師的指令下完成的,這樣學生的智慧被泯滅,思維根本沒有被激發。這種只側重于結果的操作一定要杜絕。

一、關注使用學具前的準備工作

1.1 關注材料的選擇

少而精。小學生易受外界干擾,當提供的材料比較多時,就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如在一位老師在教學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中,讓學生準備兩捆棒。12-9+3,你是怎么想的?請孩子們用小棒來擺一擺自己的想法,再和同桌說一說。學生都很認真地擺弄小棒??纱蠖鄶低瑢W都是把兩捆小棒拆開,先先拿12根小棒,再數出9根,還剩3根。在匯報交流時,老師始終沒有等到“破十法”。第二次教學時,我提出將兩捆小棒改為1捆另加2根,結果是同樣的教學過程,出現了算法多樣化,達到教學預設目標。

大小適當。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容易受材料的影響。例如我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為學生讓學生準備了邊長是1cm的正方形。學生在課上操作時,由于學具太小,學生在操作時一會就不見了。后來我在另一班教學時,讓學生準備邊長為1dm的正方形。雖只經過這樣一個小小的改動,但最后的效果大不一樣。

講究實用。學具除了受材料的數量、大小影響外,還與材料的顏色、材質有關。比如前面說到的《可能性》教學中摸球游戲,如果把球的顏色改為5個紅球和1個黃球。數量相差懸殊,那么實現預想目標就保險多了。另外有些老師上課時喜歡選用小孩喜歡的卡通圖案作為卡片,殊不知學生的注意力也被這美麗的圖片所吸引,反而降低了操作的有效性。一般來說在顏色的選擇上不超過三種,同時還要考慮材質。

1.2 明確操作規則

在使用學具操作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操作的規則,以便學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操作。例如教學三年級《可能性》中的摸球游戲。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怎么抖動盒子,怎么將盒子里的球攪一攪再摸,摸完之后怎么放回去;同時還要及時記錄摸球情況,匯總摸到兩種顏色球的次數,進行核對。有了明確的規則,統計的結果才能保證有效性。

二、關注操作學具時的過程

2.1 關注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動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

2.2 關注學生數學思考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著名心理學家皮來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眱和闹腔墼谒氖种讣馍?。在學具的操作上,我們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2.3 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學具加強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擺、拼、剪、制作、測量、畫圖等,有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4 關注學生,給予幫助

在學生使用學具操作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巡視指導。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需要指導學生使用圓規畫圓時如何避免圓心移動,以及保持兩腳間距離恒定。對學具操作活動指導,將促進學生更清晰地認識直觀的數學活動過程,為抽象的數學思考打下基礎。

三、關注學具使用后的評價活動

3.1 關注操作方法的評價

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尋找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找到合理的操作方法。

3.2 關注操作過程的評價

學生在學具操作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你這樣操作的理由是什么?讓學生進行反思性回顧。學生通過對操作過程的再思考,可以對操作步驟、方法和順序重新審視,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3 關注操作結果的評價

由于個體的差異,學生操作的結果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學生很快完成,有的學生未能完成;有的操作結果能夠說明問題,有的則比較勉強。通過對操作結果的評價,引導學生關注如何提高操作過程的效率,獲得理想的操作結果。

在數學教學中,學具的應有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動動手”和“擺擺學具”,其中還有很多講究。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選取適當的學具,采取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猜你喜歡
關注操作學具
以低成本學具助力初中生物學教學
關于數控機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討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術及操作致輸尿管損傷臨床分析
利用學具構造一道幾何反例圖形
奧朗德“關注”錦江增持雅高
小學數學學具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創新應用
美國宗教自由報告“關注”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