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信息技術中“活”出的英語校本資源

2016-05-30 23:09鄭林立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

鄭林立

【摘 要】本文主要講述信息技術在農村英語教學的靈活運用,并如何積累形成一套新的英語校本資源,形成有特色,針對強的英語學習資源庫。本文將從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等)分別講述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談論學生如何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總目標 校本資源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從有線廣播、校內電臺、錄音機,到投影儀、幻燈機,校園網的建設,經歷了多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學法、教材均有出現,給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教材編寫地無論如何完美,都不可能完全適應每一個具體的教育環境,因為教師和學生存在著多樣性和差異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針對具體情況運用信息技術對教材進行開發,實現信息技術與教材和教學情景運用的最大化。

一、多渠道尋找資源——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和“協作式學習”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币酝慕虒W都是教師備好課,然后帶著課件去上課。這就是潛意識的培養在學生被動式的接受學習態度。為什么不讓學生試著來上上一節完整的課呢?首先就是備課的資源,于是讓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6-7個人。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和方向去尋找和這個單元有關的資料和課件,進過商討后提供最好的資源。以八下第3單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第一課時為例子。學生提供了UFO的相關國內外文章,還有關alien的小作文,以及相關第一課時的有關詞匯places 的一張思維導圖。

這張圖讓我對學生無限的潛能感到無比的驚訝?!皡f作式學習”是網絡教學的最重要特點、也是最重要優點之一;協作式學習提倡討論、交流,學術民主,鼓勵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因此能集思廣益,便于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能在較短時間內使同一小組(或同一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對同一復雜問題,獲得多方面的較深入的認識,這對于了解事物的復雜性和培養辨證思維、發散思維,無疑大有好處?!鞍l現式學習”,強調通過網絡資源庫來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收集整理,歸類成檔案,為校本資源提供了資料。

二、單元課時目標的制定——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校本資源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在鄉村學校,要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把課程總目標融入我們校本教材里面,形成新的教科書材料。

(一)語言知識

八下第3單元的第一課時,分別有5個小組完成5個目標,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等。先來談談語言知識,它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就本課時的語法而言:能用過去進行時描述過去某一時刻正在發生的事情。我記得第一小組是這樣做:他們6個人,A通過網絡找了幾張相關圖片,B問:what are you doing? C個人做動作,D個人展示圖片并說:I am reading. E個人把句子寫在幻燈片上。然后B又問到:what were you doing this time yesterday? F回答:I was reading. 這樣讓全班學生跟讀,再學生找出不同,引出過去進行時態。

從這里我發現學生的教學能力與手段竟然和我有這么的相似,因此教師一切在無形中已經影響了學生的。學生能熟練和計算機與幻燈片的結合,讓教學顯出活力。

(二)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在一節課內,我們不可能都全面的訓練到學生,只能偏重某一技能。本課時要完成有關過去的對話和正確區分when和while的用法。幫助學生知道這節課就是注重學生的聽與說。第二小組在做聽力時候,沒拿現成的錄音材料,他們把對話改變簡單的問答,自己找了計算機教師幫他們錄制,全班同學都輕松的完成了相關的聽力練習。完成聽力后,他們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改編對話,并進行演繹,課堂氣氛頓時很活躍。聽說兩技巧得到了很好的練習與呈現。

學生能想到,錄制自己的對話,真比我們教師有時候還前衛或者更有想法。這些資料是很好的校本資源。

(三)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不在乎刻意的設計,能在上課時自然的流露,做到不言而喻的效果,才是我們想要的。本課時能通過談論UFO的知識,引導學生熱愛科學,養成積極探索的習慣。第三小組通過網絡找了很多有趣的圖片關于UFO和aliens,然后做了一個圖片幻燈片加入文字,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激發了學生無限的興趣與熱情。學生的情感在這個小故事中自然的流露出來了。

三、對信息技術與教材整合出來的校本資源的思考

(一)結合教學實際,發現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搜集和積累教學信息和資料密切相關。如果沒有相關的教學信息資料,那么,教學設施就成了擺設。這里有兩點值得考慮。一是教師和管理人員應當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可經常通過電臺、電視臺、電子出版物、網絡等多種途徑搜集。另一方面,教學行政部門特別是電教管理部門可多向學校提供電子出版物等信息,特別是與中學教學有關的信息。

(二)教師指導(或主導)作用的發揮的重要性。

如果課堂只有教師或只有學生,這樣的課堂是不成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學習,探索與研究,都是需要教師的主導和幫助,教師把握中心,學生才不會偏。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積極地利用其他資源,從路牌到廣告,從外文資料到影像制品,機動靈活地激發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兩個積極性。教師通過學生的學習和找到的資料,運用信息技術,久而久之積累與沉淀,成為有特色的校本資源,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達到共享和參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2011英語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惠永正主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2),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

[3]舒麗萍.英語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8).

[4]戴菁.2008.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英語[J]中小學外語教學(2).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