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

2016-05-30 06:55李雨晴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有效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李雨晴

語文教學以“閱讀”為主是時下普遍被認同的語文教學觀點,教材中的文本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字詞句等的教學應該是為閱讀教學服務的,可以說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核心的部分,有專家學者提出,以后的高考、中考只要考閱讀和寫作就行了,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能力不強,寫作水平也不會太高,可以說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具有現實意義,下面從加強學生預習、進行情境創設等方面談談體會。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現實意義

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也需要進行閱讀從而獲取相關的信息。例如,翻看雜志、閱讀新聞、查閱報刊、閱讀名著、與他人簽訂合同等,都需要我們在閱讀之后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我們想要的信息。閱讀不是像個呆子一般機械的接受書本上的信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應該是主動地如饑似渴的汲取營養的過程。閱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對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不同的個體具有差異性,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相同內容的認知和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作為教授語文的老師一定要做到一點,那就是放開手中那根牽制學生的線,讓他們在已有的認知能力基礎上自學,從而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明白文章的主旨大意,通過自己的認知去感受和領悟文章作者想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們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問他們從文章中知道了哪些東西,學生們的回答可能不著邊際,五花八門,也可能與文章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但是,這樣做遠比規范死板的讀課文,然后老師概括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學生不動腦筋的聽著老師的講解并記在書上的做法好的多。前面的做法讓學生們認真研讀課文,并且給予他們開動腦筋,認真思考的空間。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處在被動的地位上的知識灌輸,而是自由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自己研讀課文,推敲琢磨文章的內容,即使理解上有偏差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畢竟學會了自主去感悟。

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要求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很多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主要介紹的學習方法之一便是進行課前預習。但是,有很多的學生是比較容易忽視這一關鍵環節的,他們經常搞不清楚究竟要預習什么,感覺預習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也比較空泛。除此之外,教師要想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也是比較困難的。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上課之前直接放棄了預習這一重要的環節。但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若是沒有進行有效的預習,那么在聽講時便難以跟上教師的節奏,對于很多知識點都會比較生疏,難以理解與接受,更無法積極的進行學習。高效的預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養成有效預習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文章之后寫一篇觀后感來檢查學生的預習狀況,從而保證學生確實進行了預習。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濟南的冬天》一文時,可以先詢問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的哪一個段落,并且說出喜歡這個段落的原因。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預習閱讀的積極性,久而久之,還能夠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從而大力的提高學生對于文字處理以及文字表達的能力。

2、情境設置,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

在學習的道路上,教師應該盡早的放開對學生的攙扶,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先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們能夠有時間獨立的思考,然后再進行講解,這時學生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作比較,發現自己有點和不足之處。每位老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課堂的聽眾轉變為課堂的主角,并帶領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字里行間的情感。與此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朋友、老師,并對他們做合理的評價并從中得到有意義的反饋信息,從而豐富自己的理解能力,使自己觀察事物的視角更加全面。例如,教師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要想讓學生可以更加理解作者在看到自己父親背影時的心情,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情境的設置。比如,教師可以自己向學生創設一個父親送孩子離家去外地上學,然后孩子在學校門口目送父親離開時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去體會看著自己父親離開時背影的心情,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心理感受,去了解作者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體會父愛的深沉以及偉大,明白作者為什么最不能忘記的便是父親的背影。通過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準確、快速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提高自己教學的質量。

3、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加強閱讀情感與成果的分享

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與分享,能夠更好的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尤其是對于一些獨生子女來說,在友好的關系中學習,與同學之間溝通合作,更容易產生對于學校的歸屬感。比如說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中,很多文言詞匯是很難理解的。而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之間合作以及小組外的競爭,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例如,在教授《論語》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選出代表來朗讀以及表演,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比,讓學生也產生一種競爭意識,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將閱讀學習成果進行分享,從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4、閱讀主體意識的確立

潘新和教授在閱讀主體的問題上,談到應從這個角度上來判定閱讀教學的價值,我覺得很有見地。思維遠比知識重要,做知識的容器,哪怕成為一本字典、百科全書又有何種意義呢?人的存在是以創造性為標志的,而主體地位的確立則是必不可少的。

當前的閱讀教學基本是“無我”的狀態,自然也就談不上閱讀主體的突顯。老師們大多傳遞的是教參上的內容,人家對文本怎么解讀,我們就怎么教,簡直成了搬運工。也有些老師連教參也不看,是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灌輸給學生,工作的性質與前者也沒有本質的區別。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強調文本的單一理解。閱讀教學中有了教師,有了作者,有了編者,唯獨沒有學生,他們是被動地接受的,一時接受不了,那老師就會使出殺手锏——背,背課文也許還可以理解,在有些老師那兒連問答題的答案也難逃厄運了,這實在是匪夷所思,這樣的答案沒有任何的生長性,學生背下來,目的只有一個,因為老師把透了考試的脈,一定會考到,背下來了,就能考出好分數,學校的教學質量就會提到提升,家長的認可度就會得到提高。說學生是知識的容器,還是算客氣的,我覺得是學習的奴隸似乎更為恰當些。

總而言之,知識是在積累之中不斷增長的,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與教師不斷的努力與堅持。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教師一定要進行因材施教,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為學生制定一個有效的閱讀目標,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有效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