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亭記》中“而”字用法淺析

2016-05-30 15:33陳復益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醉翁亭記虛詞用法

陳復益

【摘 要】文言文中虛詞“而”的主要用法是連詞,在《醉翁亭記》中出現25次,初中課本中出現頻率最高,由其是作為順承和修飾時,難度不小,有時會產生一定的分歧,應該引起我們足夠重視。

【關鍵詞】 《醉翁亭記》 虛詞“而” 用法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代表作品,是一篇經典的寫景散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擊的復雜感情。洪宗禮先生主編的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九年級上冊中選用了這篇文章。

《醉翁亭記》中虛詞運用是恰到恰到好處的,有21個“也“字和25個“而”字,讀來瑯瑯上口,娓娓動聽?!岸弊趾锰幍倪\用,使文章舒緩從容,把作者欣賞“山水之樂得之心”的閑情雅致充分表現出來了。如“朝而往,暮而歸”,若去掉“而”,成“朝往,暮歸”,就顯得緊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歸之感,插入兩個“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賞山水之樂的從容之態、歡樂之情、悠雅之興全表現出來了。

教學中,相對于表陳述或判斷語氣的也而言,學生對25個“而”字的意思記憶有些混亂,理解有些困難?!督處熡脮芬步榻B了,但是只是對字義進行解釋。按照詞性用法整理如下:

一、助詞

一般作為詞綴使用,嵌在某些時間詞后面,表時間短。如:

①已而夕陽在山(“不久”,副詞,表時間)

“已而”是過了不久的意思,“而”作為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后面,這樣的用法在古漢語里常見,如《口技》中“俄而,百千人大呼”,“俄”也是時間詞。另外,“之”字也有這樣的用法,如: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齡《狼》)

二、連詞

而作為連詞,表示前后兩個詞或詞組之間關系,有表并列、表順承、表修飾、表遞進和表轉折等關系。

1.表并列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

④溪深而魚肥

⑤泉香而酒冽

⑥起坐而喧嘩者

表示并列的時候,前后連接的一般都是同等性質和成份的詞語?!拔等弧昂汀鄙钚恪倍际切稳莶菽久⒌?,形容詞詞組;“得之心”和“寓之酒”都是動賓短語;“泉香”和“酒冽”是主謂短語;“起坐”而“喧嘩”都是動詞,放在“者”前,構成名詞性短語。判斷是否是并列短語,可以把二者調換位置,如果句意沒有問題,則為并列結構,如果句意不通或改變,則不是并列關系。

2.表順承

⑦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

⑧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⑨云歸而巖穴暝

⑩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水落而石出者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表示順承的時候,“而”這一詞前所敘述的人、事、物是一個條件,“而”后所敘述的人、事、物是由這一條件而產生的結果?!岸笨勺g為“就”“于是”“才”或不譯。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句,“而”前后的兩個詞均為動詞,且表示的動作是前后相繼的,也就是說,后一個動作發生的時候,前一個動作自動結束,如“野芳發而幽香”中,主語為野芳,“發”和“幽香”是兩個動作的連續,“佳木秀而繁陰”也是這種情況。

另一種是復句,連接有先后關系的兩件事或兩個動作。從語意上看,兩件事、兩個動作,雖然沒有關聯詞,但有先后的邏輯關系。兩個單句組成一個承接復句,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中,“日出”和“林霏開”、“云歸”和“巖穴暝”各是兩個小單句,存在邏輯關系,形成的順承關系。

3.表修飾

朝而往

暮而歸

往來而不絕者

臨溪而漁

雜然而前陳者

表修飾關系(或稱為偏正關系)的時候,前后兩句有修飾、限制和被修飾、限制的關系。

可分為三種情況:其一,“而”前的動作與“而”后的動作相伴而生,一輔一主,共始共終,那么這個“而”就表示修飾關系。如19中“往來”和“不絕”;20中“臨”和“漁”,就是這樣的例子。

其二,前者是名詞,后者是動詞,名詞如果不能做主語那么只能做狀語,如17中的“朝”和18中的“暮”都是這樣的情況。

其三,狀語由形容詞、副詞以及介詞短語充當,文言在這些狀語與謂語之間有時用“而”字來連接。如“雜然而前陳者”,“雜然”為形容詞短語,“陳”為動詞,形成修飾關系。

4.表遞進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連詞,表遞進)

表示遞進關系一般是由表及內,有著主次之分,位置不能顛倒.可翻譯為“且”。飲少輒醉,強調“醉”,年又最高強調“翁”,是為醉翁,但酒量和年齡是有關系的,所以理解為遞進。

5.表轉折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連詞,表轉折)

而不知人之樂(連詞,表轉折)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連詞,表轉折)

表示轉折時,前后詞語或句子形成一種對照或者反差,可以譯為“卻”。上面三句話是連在一起的,知與不知本身就是一種對照或者反差,所以理解為轉折關系。

總之,虛詞“而”的使用靈活多變,既可以作助詞,也可以作連詞;既能連接動詞、名詞、形容詞,也能連接各類詞組。雖然《醉翁亭記》沒有展示出“而”的全部的解釋,但中考的考點幾乎涵蓋,只要我們認真研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虛詞 “而”就能為我們掌握并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宛志文《漢語大字典袖珍版》湖北人民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9

[2]王力《古代漢語》(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 2009

[3]何樂士等《古代漢語虛詞通釋》北京出版社 1985

[4]韓美娜《《論語》中“而”字用法論析》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8年第五期

[5]張中行《文言常識》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猜你喜歡
醉翁亭記虛詞用法
address的高級用法你知道嗎?
教學內容是實現語文有效教學的基石——以《醉翁亭記》教學為例
“作”與“做”的用法
扣題而教——《醉翁亭記》教學創意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虛詞識別方法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特殊用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虛詞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虛詞功能的羨余及其修辭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