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為本的習作評改的實踐與探索

2016-05-30 15:33徐芳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習作兒童作文

徐芳

眾所周知,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當下小學作文評改中存在著問題。老師改得辛苦,一個班60多位學生,每周要評改60多篇作文,教師每天都要“埋”在作文中,而學生卻毫不領情,對老師的評改不感興趣,有的甚至對老師的評語不明白,老師辛苦的工作,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卻毫無幫助。仔細分析,深入研究,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

1、我們老師總是認為學生的能力有限,不敢放手讓學生參與評改,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參與愿望;

2、老師總是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喜好來評判學生的習作,忽視了學生獨特地體驗與內心世界的感受;

3、老師總是以大眾化的、成人化、模式化的評語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忽視了閱讀的對象的認知與基礎。

總之,老師試圖以“精批細改”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了事倍功半的“一廂情愿”。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一文中所說:“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的習作本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刻的體會:徒勞無功?!?/p>

痛定思痛。如何改變“高投入,低產出”的現狀?我們必須走出傳統的習作評改的藩籬,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基于兒童成長的需求,自評互改,讓兒童生命在習作評改中拔節向上。

一、明確評改意義,激發評改的激情

有一位教學大師告訴我們,要讓學生明確習作的評改的意義,要使學生樂此不疲地參與習作的評改,必須激活學生參與的熱情,誘發評改的激情。我給孩子們講作家評改的故事。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的來歷,賈島“推敲”的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這些關于評改的格言、故事的誦讀,孩子們明白了這些作家雖然不在一個國度,不在一個時期,但對文章修改的重視程度卻是一樣的,可見認真修改對于寫好文章是極其重要的。。

二、教師耐心指導,學生拾級而上

(一)閱讀滲透,習得方法

閱讀文本就是一種評改訓練,評改也是一個特殊的閱讀。平時的閱讀要引向寫作,關注表達,讓學生習得相關的寫作知識和技能。為了豐富孩子們的閱讀積累,為成長奠基,組織開展“讀書長跑活動”,引導孩子大量閱讀,好詞積累,佳句賞析,片段摘抄等。老師不僅指導學生摘抄,還引導學生寫寫批注,并且利用每天語文課前幾分鐘選派學生交流,全班同學互動參與評點,通過摘抄、賞析、交流等途徑,遷移評改訓練。

(二)循序漸進,拾級而上

引導學生習作評改時,重點培養他們基本技能,可以先從遣詞造句入手,引導學生找找錯別字,找找病句,找找好詞佳句,對這些詞句進行簡單的評改。漸漸地可以引導學生擴大的范圍,可以從題目、開頭結尾、銜接過渡、材料選擇、情感表達、習作態度等方面給予評改。最后再指導學生寫眉批與總評。

三、實施多方聯動,創新評改方式

傳統的習作評改追求的是統一化、標準化。主題先行,過分強調政治色彩;選材過嚴,致使學生胡編亂造;熱衷技巧,妨礙束縛了學生的自由表達;抑多揚少,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老師主角,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權力。孩子們感受不到習作的快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習作從來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鼓勵。他們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的一篇習作,唯一的讀者就是老師。老師將每一個孩子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文字不是陳列在最醒目的位置進行展示,而是放置在一個言語的“手術臺”上進行條分縷析,進行苛刻的解剖,一篇對于兒童來說竭盡心智完成的習作,在教師的“手術刀”下變得滿目瘡痍,傷痕累累。漸漸的,孩子們談寫色變,筆下流淌的不是屬于自己本真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思維,缺失了童年生命的活潑與靈動。

(一)自主評改,修正創造

最后再讀文章,找出自己最滿意的句子或段落,做好記號,可以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好段、標點,乃至自己認為用得好一個修辭手法、一個開頭或結尾等,并寫一寫自己的理由。這個環節為的是讓學生發掘自己作文中的亮點,增強自己作文的信心,同時練習寫眉批的方法。實踐證明,提升兒童習作能力最好的辦法是為他們創設“會意靜改”的情境,給足孩子反思的時空,讓學生自主梳理、融合、融會貫通,既避免“積食傷胃”,學得積極扎實,又能在這一“靜”的休息中再填補、再創造。換而言之,即讓童心安靜下來,潛入客觀世界中,讓感官與心靈真正與世界親密接觸;讓文字安靜下來,回到真實的兒童世界中,去細細描摹,用文字為自我創造出精彩絢爛的精神世界。

(二)同伴評改,分享互惠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在兒童的個性社會化和智力發展上有著特殊的作用。因為同伴交往,地位平等,心理上不受威脅,思維自由活躍,促使創造性思維達到激發狀態。

當學生局限于同桌評改、好友互評時,我們應鼓勵學生超越同桌、好友的評改范圍,根據共同愛好、基礎差異、成長需求等組成各種形式的習作評改小組。

幾乎每一個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都有閃光點。這閃光點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詞、一處標點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跡等等。只要學生經過努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哪怕從一個很小的方面接近或達到他的“最近發展區”,這個“閃光亮”就會顯現。同伴評改時,要引導學生鍛煉自己擁有一雙慧眼,及時捕捉與發現“閃光點”,懂得肯定與欣賞,如此,就能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激發習作的動力與興趣,不斷促使學生向著新的“最近發展區”邁進。

(三)全班評改,共同提高

習作教學的重要使命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言語。兒童是習作的主體,教師應該調動所有的力量,引導兒童互動、個性化、創造性地評改習作。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信心,經過互射互激,便能成倍遞增;學生的習作評改能力,通過互啟互動,同樣會突變式倍增,實現習作水平的大提高。課堂上,我們充分發揮習作評改中集體交流環節的作用,營造民主、和諧、輕松的氣氛,讓孩子們與大家分享見解、收獲、賞析和贊美,并且求教、試問、評判甚至思辨等,讓學生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當“所有的孩子都坐在池塘邊,看著自己和他人的倒影,欣賞著動人的姿態”時,營造的習作評改環境,就體現著一種生態凝聚力,給每個學生以評改輔導與成長期待,使“每一塊云彩都下雨”成為可能。

總之,基于以人為本的習作評改,要遵循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遵循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要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地位,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在自評互改的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激起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與創作動力。

猜你喜歡
習作兒童作文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習作展示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