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教學形式創新策略

2016-05-30 16:39韋海英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形式新課改探究

韋海英

【摘 要】為了能讓課堂教學組織更加和諧,能夠更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空間和各種教學資源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形式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新課改下的教學形式應推陳出新,打破單一模式,應更加人性化、多樣化和專業化,應更關注學生的能力提高和個人發展,使學生主動的,創造性的進行有效學習。本文就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做深入探究,提出當前教學形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決策略,幫助教師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

【關鍵詞】課堂教學形式 創新策略

一、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的現狀

(1)教學形式單一:在目前的學校課堂教學過程中,“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雖然成熟,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也可以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解決了師資短缺的問題,但是其中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不僅會極大的降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形式模式雷同,缺乏理論指導和創新:教學形式模式雷同是新課改不斷深入下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雖然有不少教師參加了新的教學形式的培訓,但是要在課堂上運用自如,一是缺乏基礎的理論指導,二是缺乏相關的實戰經驗,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科目、知識機械化的套用進流程中,沒有辦法做到因材施教,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形式應用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3)課堂氣氛表面活躍,內在沉悶:活躍課堂氣氛的真正方法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帶動起自己的思維,積極的投入到課堂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從而可以進行創新實踐,舉一反三。而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還是課堂的“獨裁者”,通常要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去走,教師的問題有時固然有趣,但沒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則會造成課堂氣氛表面活躍而內在沉悶的情況,老師的提問效果很低,學生則更不愿意去探究和發現。

(4)現代化教學過程中隱藏的填鴨式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中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引入無疑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減少了老師板書、制作課程相關紙質資料等繁重的工作,但是,由于老師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利用不當,使得教師把所有的教材內容和知識都復制到同樣的課件上,不管重不重要的幻燈片都統一用相同的格式,在課堂教學中也只是走馬燈似的一張一張展示,這樣就使得學生不知道本節課重要的知識點是什么,即使知道,也來不及看,更談不上記筆記和思考感悟了,同時,老師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利用不當,也極大的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無法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策略

(1)教學形式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構建: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預期,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一堂課,無論教學形式如何,無論教學手段如何,始終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設計,否則一堂課中所有的努力都將成為“無用功”。而要達成教學目標,教學形式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中,教學形式帶有綜合、凝練的性質,處于真正的具體落腳點的地位,例如一節課上安排了很多活動,學生也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整節課似乎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很多的知識,但是,由于教學形式在選擇上的偏差,使學生在課堂上過于“活躍”,思維過于“發散”,導致舍本逐末,對本節課的知識重點一知半解,甚至模糊不清。因此,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重視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課后總結等環節,還要清楚的知道學生所學知識的學科含義,教學形式的選擇也要圍繞教學目標有條不紊的展開,做到“收放自如”,只有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教學目標不脫節,才能在根本上保證課堂的有效教學。

(2)教學形式要靈活多變,多種多樣:目前在我國,單一的講授法仍舊占據著課堂教學過程的主要地位,即使有一些新的教學形式,教師在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也只能生搬硬套,不成章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過程已經對教師的教學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單一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教育發展需要,即使是同一學科的同一知識點,用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講授,效果也是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形式的理解和總結,盡量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授課,同時,教師在配合教學形式,在教學思想上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中心,將課堂還給學生,可以實行討論、演講、調查、談話、做項目、考察參觀、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來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和知識創新,以最有效果的形式培養了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

(3)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教學必須將課堂教學與生產、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不但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工作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利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學生進入社會后幫助他們盡快的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安排一些實踐分析活動,例如游戲、實驗、實際操作實物等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手腦并用能力,還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協同作業的能力,真正的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手段,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三、結束語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注重教學形式的優化,科學合理的教學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的進行探究式的有效學習,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形式創新時,應以學生為中心,緊扣學科特點,豐富教學內容,引導知識的遷移應用,使學生能在豐富多彩而又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中有效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宋玉梅雇教學實踐中初步感知‘徽學內容與形式的優化?[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

[2]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形式新課改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搞定語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發現“形式” 踐行“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