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創新道路的新農村改造規劃

2016-05-30 13:48侯挺宇
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生態環保建筑風格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本文力證將政府部門的工作態度及農村村民的普遍訴求有機科學的融合,將會為新農村改造鋪就一條具有環保、綠化、建筑風格的古色古香的新道路。

【關鍵詞】新農村改造;生態環保;綠化開放;建筑風格

1新農村改造規劃的原則

新農村的改造整治是一項頗具系統性的工程,而其中需要堅守的改造原則有如下三個:第一,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以科學規劃是第一要務為指導方針;第二則是強化各部門間協調配合,對相關部門力量進行整合,并明確責任到部門制度,確保整治改造工作能夠可持續蓬勃發展;第三則是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根據每個村莊所處的自然條件及社會資源情況進行特色規劃,竭力建設富有村莊特色的新型農村。改造之后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如何才能在改造的過程中保證環保、綠化、建筑風格的原滋原味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2保持生態環境的原滋原味

生態環境是助力人類生存、繁衍及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所以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合理保護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在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生態環境也是決定農業生存及發展的一個基礎因素,制約著農業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政府對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但是我國在重點規劃改造新農村的當口,并沒有深入探索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設中出現了很多破壞生態土壤、農田植被、河流水質、山體樹林以及生態圈落的可持續性的舉措,這種急功近利的生態建設活動有違自然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對生態破壞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因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以可持續發展觀為理念指導,以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總體目標,讓新農村改造在正確的放心遠航:

(1)制定科學的集約化的生態環境規劃。

在建設新農村的環境保護過程中,我們必須將高標準嚴規劃作為工作切入點,為環保筑好新的防線,確保新農村建設不要重蹈覆轍。第一要務是規劃層次,要加強區域內的環境規劃,通過強化區域內環境規劃來間接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第二則體現在規劃內容,要確保規劃中的環??己酥笜巳?、客觀公正且可達成。最后則是將生態規劃作為一個管理手段,嚴格把控城市的建設用地占比調配區域內空間規劃以求達到土地利用的科學合理化。

(2)強化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及主人翁意識,形成社會合力。

加大生態環保宣傳力度,從思想上調動農民的關注度,極力動員社會全員參與形成社會合力,不定期向廣大農民宣揚公益環保的益處,加強對農民的素質教育,在全社會營造出人人為環境、環境靠人人的氛圍,號召每個人都能以身作則,形成保護環境良好新風尚。

(3)完善生態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社會保障制度。

其實從影響效果來看,限制過度開采資源及治理環境污染不單單是農村常住人員的責任,還是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全體人員的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最根本的途徑是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以此構建生態環保的最重要的屏障基礎。

(4)財政加大對農村生態環保方面的投入

長久以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城市問題,國家的大多數環保資源也是傾向于大城市投入,而農村長期以來的環保投入不足,勢必會造成環保設施的不完善及環保人員的匱乏。而借著新農村建設的改革春風,我們必須要在資源上加大投入,將環保技術提高與清潔生產技術作為財務投入的重點方向。

(5)多樣化環境管理手段。

環境管理手段的運用效果好壞決定著新農村生態環保的實際效果好壞,政府需要根據全國農村的復雜性及特殊性,采取多樣化環境管理手段結合的方式,對生態環境進行合理的保護,當然也可以適當運用信息手段或人力協商手法來尋求生態環境的合理保護。

(6)尋求技術突破來解決現存環境問題。

現存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含如下方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垃圾污染、生物種群圈落的破壞、山體植被的破壞等,我們需要做的則是尋求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盡力將破壞程度降至最低并盡力將環保局面向良性轉化。

3保持綠化的原滋原味

保持新農村綠化狀態可從如下五方面展開:

(1)新農村綠化空間的開放程度應遵循人口城市化規劃進程

綠化空間的開放應該充分考慮人口的因素,根據人口遷出遷入對比情況、人口來源的復雜性及人口素質幅度的變化等方面全面考慮

(2)尊重新農村綠化空間的獨立特殊性

多變的自然條件會造就多樣化的居住模式,如平原和山地彼此不同;各地區產業結構和經濟模式的不同也會對空間產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引起的居住場所需求也是千差萬別。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尊重特殊性制定不同類型的綠化空間規劃方法,切不可一視同仁千篇一律,扼殺地域特殊性。

(3)遵循空間合理性進行布局

根據綠化空間具有功能不同性需對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如離住宅區距離較近的中央村落位置適合設置休閑健身場所,而集中停車場根據人車分流的特性適合設置在村落組團的單側。

(4)合理布置安全性綠化空間

綠化空間的布置還應該考慮到自然災害地影響,具備防災避災、緊急避險的功能,同時也要肩負起涵養水源、保護水源地的大任,當然,對于有工礦型企業的村落還需要兼顧到提高環境質量、隔離氣體污染、保障生態安全的功能。

(5)順應生態環境的進行合理規劃

我國農村廣泛分布在城市周邊,是生態系統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綠化空間規劃應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則是適地適樹,多樣化物種選擇,且盡量選擇易于進行養護管理且抗病抗蟲害能力強的植物,充分考慮到當地自然條件如植被分布、氣候土壤等的特征,充分發揮植物的功能多樣性及觀賞特質。

4保持建筑風格的原滋原味

我國農村住宅有著普遍共性,為此我們提出“提高土地使用率降低容積率”

的獨特的設計理念,在住宅的功能布局中致力降低購房成本,將“降低農民房屋生活支出”為設計目標,規劃主要房間的明廚明衛、幽水收集、太陽能和房屋朝向等的設計,以資降低住宅使用后的水電、采暖等方面的生活支出。此處分析以北方八達嶺領域為例。

4.1北方村莊有著規整的建筑肌理、傳統的街巷空間特色

建筑布局方面北方村莊有很明顯的兩大特點,其一是規整的建筑布局,北方農村傳統上多成團片狀,朝向多以南北向為主,主要是出于隔熱、保溫及通風的考慮。其二則是規整之中富有街巷空間特色,街巷尺度適宜,是人們日常交往的主要空間提供者。在規劃時,我們需要考慮充分吸取八達嶺地域的布局特征,將住宅進行南北向規整布置,以求日照通風的最大化。

另外,設立村莊街巷式的步行系統,達到體現傳統村落最佳風貌的景觀效果,可以在村莊出入口局部放大街巷的交匯轉折處,將其規劃成可以交談、停留小憩的休閑場所,并且可以布置牌坊、水井等小物件來加大空間氛圍感,也可以加入住宅墻、院落墻等多樣化變化處理手段,上述這些手段可以幫助營造傳統北方村落的街巷特征,提升住宅體驗和幸福指數。

4.2八達嶺地域文化以建筑的形體、色彩塑造著稱

八達嶺長城及北方居民特征體現著八達嶺的文化特色,其建筑設計風格多是通過建筑形體的變化、色彩的選擇及與周邊場所的融合來標榜。

(1)采取層層退臺的形體設計手法,此舉會讓建筑形似大地生長出來的建筑物一樣,與周邊的群山、長城相互協調交相輝映,而且這種退臺式的建筑形體能讓建筑體量有效削減,讓建筑更合適地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

(2)從當地民居特色及長城特征總汲取特色,并將其融合到細部建筑設計之中,在建筑材料的選取、屋頂的坡度控制、局部建筑外墻的斜度控制等方面,充分展示出長城之下的北方民居的鮮明的文化特征。同時,可以在院落、門窗等處運用現代化設計手法,助力提升居住舒適感,將新農村和新時代的特點緊密結合。

(3)建筑色彩搭配上主調為長城的灰色城墻,輔助顏色稍微淺度的淺灰、白灰以及長城周邊山體的黃灰,整個色彩搭配需和長城及其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映襯。

5結語

新農村改造必須從實際出發,在不斷探索中形成符合當地發展的可行性策略,為最大化提高人民生產生活水平有著實質性的現實意義。在發展中需要借鑒成功之精華,剔除失敗之糟粕,如湛江市的某個鄉村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及“生態文明”兩者結合的新型農村,在村口搭建了小型游樂園,規劃布局錯落有致,至今都是一道讓人嘖嘖稱贊的亮麗風景線,不僅發展了當地的經濟也提高了人文居住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摸著石頭過河的新農村建設定然會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回報豐厚的精神報酬,營造宜居自然環境和人文素養,讓全國為之艷羨。

參考文獻:

[1]陳威著.景觀新農村:鄉村景觀規劃理論.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方明,劉軍編著.新農村建設政策理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侯挺宇(1981—),男,漢族,福建漳州市人,學歷:本科,畢業于漳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生態環保建筑風格
張銘:向全球傳遞家鄉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風格
淺談新農村以天然氣為氣源的供熱方式
佛教善書的生態環保優勢
我國建筑節能減排的難點與對策
淺析云陽彭氏宗祠的建筑風格和文物保護
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區佛塔建筑風格的異同
中式建筑風格設計中傳統窗花的應用研究
教師教育生態環保課程在幼兒行為形成中的影響分析
淺談綠色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