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輔助性課中活動的探索與思考

2016-05-30 22:21許可新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10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

許可新

摘要:為了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對其中每一種活動形式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單就輔助性課中活動這一形式作一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輔助性課中活動;做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078

一、基本認識

在大力提倡語文教學改革的今天,隨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與方案的實施,如何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科學而藝術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面臨的中心任務。語文教學活動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有著豐富的內容。

為了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對其中每一種活動形式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單就輔助性課中活動這一形式作一探討。輔助性課中活動主要是指利用課首時間,安排學生進行自我訓練,以日積月累、共同提高為目的的課堂活動形式。許多教師多年來已摸索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開展這一活動:如課前三分鐘練字、朗讀、背誦,五分鐘說話、演講,每日讀報、摘抄、名句欣賞等。開展好課中輔助性活動,除具有所有教學活動的共性特征外,由于它一般安排在課前,在課程與課程之間,起到了緩沖與過渡的作用。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優化課堂結構,打破教師一上講臺就講,且一講到底的沉悶局面;針對個性各異、層次不一的學生群體,特別是那些起始年級的同學,長期地、有目的地開展這一活動,能夠培養他們的膽識,豐富他們的知識,訓練他們的能力,使得他們在互相帶動中共同促進,日漸成熟。為此,我們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具有個性、切實可行的做法來。

二、做法探討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在開展輔助性課中活動中,筆者總結出八個字:“不拘一格,重要積累”?!安痪幸桓瘛?,是針對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而言,“重在積累”,是就活動的目的和特性而論。換言之,就是凡能達到積累目的的內容和形式都可采用。

1. 具體操作

(1)學生一人上臺演說:在每節課開課前3-5分鐘,以座位號為序輪流安排一個學生走上講臺演說(如有寫的東西,可利課間抄在黑板上,如一道習題,一首古詩等)。內容要求要緊扣教材,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實際,實用新穎,有創造性。學生在遵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自由選擇演說內容,據其材料的性質可分為三大類若干小類:

①介紹型:知識窗口:字詞知識、修辭知識、語法知識、文學常識、文化常識,寫作知識的某一點介紹。方法信息:談談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經驗體會,發布有關語文教學與考試的信息。佳作推薦:把自己認為好的作品推薦給大家,并簡介其內容。

②編創型:習作園地:將自己的習作(小詩、散文等),讀給同學聽。精彩賞析:對自己認為精美的詩文或其中精彩片斷進行賞析。習題解答:選擇典型例題對其題型特點,考查的知識點,解題思路、方法逐一講解,做到觸類旁通。

③演藝型:才藝表演:即興演講、詩歌朗誦、口頭作文、單口相聲、講故事,講笑語等。

課內主持:學生以主持人的角色就學習生活中的某個問題引發討論,互相質疑,可采用趣味問答。知識競猜等多種形式。

(2)學生三人評議,其中一人發言點評:每節課指定三個座位相鄰的同學作評委。從演說者的姿態是否大方、自然,語言是否準確、流利,內容是否確切、實際、有創新三個方面進行評判。按照其選材的難易程度及性質區分打分:介紹型滿分5分;編創型5-8分-10分。然后評委中一人站起來代表發言,對演說者在不同方面的是非優劣進行點評。

(3)教師點撥總結:教師就學生的演說和評論情況進行總結,肯定其長處,指出其不足及發展方向等。

(4)課代表記錄結果作為評獎依據:課代表當堂記下演說者的得分情況(對演說內容及所用時間,評論情況均可作簡要記錄),作為平時成績累計積分,一學期進行完后據情況評選出“最佳活動選手”,進行獎勵。

(5)學生四——五人課后辦報以供評獎:要求一周內活動過的那四、五個同學在周末將自己的演說內容編排組合,插圖補充,以手抄報的形式辦成一份《語文小報》,張貼在教室里的墻報欄內,供同學們平時翻閱。每進行完一輪后,評出班級優秀小報進行獎勵。

2. 可行性分析

以上作法是否可行,表面上看,是比較雜亂的、無序的,缺乏層次性與集中性。但事實上只要按要求去做(因為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均有階段性和層次性,如高三學生和高一學生選取內容的側重點就不一樣),問題是不存在的。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如下特性:

(1)整體性與綜合性——活動著眼于全體學生:每節課一人演說,三人評議,其他同學聽記,一周內四——五人辦報,全班受益;內容上從知識的點點滴滴到能力的方方面面都會涉及到,呈現出語文學科綜合性極強的特點。

(2)靈活性與激勵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或易或難,或解說或表演,自由選材,并分等級評分,分段獎勵,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3)延伸性與鞏固性——臺上幾分鐘,臺下幾天功。講臺上短時間的演說,學生要在課前準備好長時間,并能在課后作出反思與改進;讓學生在課堂上聽評,課后辦報無疑是最好的鞏固性作法,防止學生的演說成果成了耳旁風,成了過眼煙云。

(4)訓練性與積累性——活動著眼于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自我訓練,在訓練中提高語言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其中的積累性,是最重要的一條,“積累”是整個活動的目的與重心。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積累”對于語文學習最為迫切的需要。具體來說,長期開展此項活動,可進行如下幾方面的積累:①知識性語言性積累——各種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對精彩名段、文章等語言材料的讀背識記。②思維性技能性積累——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辨別思考,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生發聯想,思維發式向好的方向發展;對學生進行介紹點評、講解賞析,創作表演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進行訓練。③品質性情感性積累——學生從不敢講到敢講,到放膽講,培養了他們勇敢堅定的品質;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中相互感染、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3. 實踐心得

以上只是筆者的一些粗淺的做法。這樣做,是基于如下幾點考慮的:

(1)語文教改步履艱難,得找個突破口:語文教改喊了這么多年,但“少、慢、差、費”的現狀并未多大改變,教師為傳統的、陳舊的教法所累,為考試所累,為各種流于形式的教學檢查所累。筆者所處的是內地一所縣城的重點中學,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班額大,學生習慣于知識的灌輸,缺乏能力訓練,以開展好輔助性課中活動作為教改的突破口尤為必要。而在活動中單純地讓學生作知識性介紹或演講,缺乏鞏固與激勵方式且流于形式的作法是必須改進的。

(2)有感于大獎賽的形式:近年來一些電視臺相繼創辦了一些大獎賽活動,讓選手們登臺亮相,進行才藝表演和素質考核,評比選拔,發現和培養了大批新人。在教學中我們不妨一試;教師好比是大獎賽的總導演,設計師或策劃者,學生是選手,是演員,是評委,是觀眾。一節課45分鐘給出3-5分鐘讓學生練一練,把三尺講臺給學生站一站。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3)活動異彩紛呈,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成績是喜人的:就某一學年來說,筆者上半學期所帶的高三級學生在進入高考復習階段后,活動中他們側重于交流高考信息,應試方法及心態等,并作了大量的習題講解,學生普遍受益匪淺;下半期所帶的高一新生剛進校時側重于談他們想家的感受,對新生活的向往,在感情的交流中常常引起共鳴。如其中一個班有個同學作了題為《永遠不要放棄》的演講,針對性強,富有感染力,不少同學為此打動,紛紛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感受,表示在學習生活中永不氣餒,奮發向上。還有一個班的同學連續一周對熱門話題——環境保護展開討論,達到了鑄魂啟智的效果。過去的三年中,筆者堅持這樣做(盡管一開始的做法并沒有這樣完善),所帶班在當年的會考和高考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4)能更好地適應新教材的編排特點及教學要求: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專門編排了“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而開展輔助性課中活動讓學生登臺演說,正好能把這一訓練內容滲透其中,相得益彰。

(5)教師能從中獲得新的東西和心理上的滿足感:學生的思想是鮮活的,他們的活動能給教師的身心注入新鮮的血液;當看著一個個走上講臺的學生,動作或笨拙或自然,見解或膚淺或深刻,并且一天天走向成熟,教師的心里那時就會裝滿喜悅,就像一個守望著莊稼的老農望著拔節而長的禾苗期待豐收一樣。

總之,從中得到的啟示是很多的。最為關鍵的是:開展好語文教學活動,我們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最后,筆者想套用清代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一句詩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我勸同仁重抖擻,不拘一格重積累,不拘一格動學生!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 730600)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
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語文教學中對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打造務實、創新、高效的語文課堂
綻放詩意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滲透德育探究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