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SC模式研究

2016-05-30 04:05陳子麗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應用型改革

摘 要: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但縱觀中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存在諸多弊病,前景不太樂觀,尤其是各方面處于劣勢的地方院校,其教學改革起步晚,硬件與軟件均較薄弱,成效低。筆者旨在通過梳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及局限、SC模式的起源及國內的接受情況、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相關核心議題,以期針對應用型地方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出良方。SC(student-centered)模式是更新理念、突破僵局的關鍵。

關鍵詞:應用型 大學英語 改革 SC模式

一、引言

英語作為全球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過學習和使用英語,直接可以了解國外前沿的科技進展、管理經驗和思想理念,學習和了解世界優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國家語言實力,有效傳播中華文化,促進與各國人民的廣泛交往,提升國家軟實力。高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一方面是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是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大學英語是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縱觀中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前景不太樂觀,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費時低效、高分低能、聾啞英語”等顯著問題。大多數高校大學英語朝“考研是目標,四、六級是關鍵,分是硬道理”的方向發展,普遍存在教學思想相對滯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和陳舊,應試教學傾向依然存在,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薄弱,鑒于上述的種種問題,本文擬探討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背景下,應用型地方高校的SC(student-centered)課堂教學模式可行路徑,以期構建滿足本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培養機制。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及局限

自1982年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改革,目標都是圍繞扎實語言基礎。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要求》的指導下,各高等院校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全國多數高校普遍開展了以分級分層教學為改革重點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效果比較明顯,相關的教學研究成果也頗豐富。如王守仁(2011)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使命和任務、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等做了細致的分析。但是隨著經濟和文化全球化形勢的深化,語言知識的傳授不再能適應時代的社會需求和學生水平。在此形勢下,蔡基剛(2010)認為大學英語改革進入后大學英語時代,并提出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總目標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具體來說是學術英語而不是基礎英語。學術英語是與某種特定職業和學科相關的英語,是以教授學術英語所需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語言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然而,學術英語也只在清華、復旦等生源層次較高的重點大學實行。生源較好的重點及一本院校僅占本科院校的30%左右,70%的本科院校是二本、三本。學生層次較低,對于一般大學的英語教學應該如何改革無疑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毫無疑問,處于轉型發展的應用型地方高校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三、SC模式的起源及國內的接受情況

和傳授模式相對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訓練大腦而非制造水桶,用科學的方式培養未來的學生”,反映了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ness, SC)本科教學改革的基本精神。在英文文獻中,SC模式有很多不同名稱,如“學習范式”(learning paradigm)、“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student-centered learning)、“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ness)等。SC本科教學改革運動始于二十世紀80年代,席卷了美國所有高校,這場運動目前仍在繼續。它提出了新的教學范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改善了美國的本科教育,為美國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并使美國成為很多國家本科教育改革的榜樣。1998年,美國國家理事會出版了一份研究報告:《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這是首次把腦科學、心理學、教學經驗、學校教育四個主題放在一起,研究“人是如何學習的”這個基本問題。這本書是美國SC改革的一個里程碑。但當2002年此書被翻譯成中文出版時,幾乎沒引起注意。當時全國高校都在忙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教學根本就排不上日程,哪里還管什么SC改革。2005年教育部開展本科教學評估,通過評估促使高校關注教學質量。評估中出現了兩種教學質量觀:境內專家比較注意教學條件和教學過程管理規范性,而境外專家比較注意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評估中境外專家不約而同地建議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SC模式。目前很多中國高校也希望開展類似美國的SC本科教學改革,希望了解美國這場改革的情況。

四、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應用型地方院校多為新建本科院校轉型而來,本科辦學時間不長,辦學經驗不足。升本后的大學英語教學側重于一、二年級階段的語言知識講授,教學方式多以教師為中心、應試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沒有過多的考慮學生英語學習的延續性,在高年級階段為學生開設的英語選修課也不能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普遍較弱。筆者所在學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一所應用型地方院校,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2015年獲教育部批準由綜合性大學轉型為應用型大學)。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方面我校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普遍較差且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學生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觀念及教學內容上依然較多的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習者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我校大學英語課程課時所占比例雖然不少,但應用課程開設的種類及質量沒有很好的服務于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與實踐脫節,原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能夠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的應用型和知識型人才。根據學校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地方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了順應改革的浪潮,本校以2014級的本科生作為試點,打破單一的行政教學班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新生入校后,按照“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入學診斷性考試,并參考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將學生分為A級、B級、C級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即教學對象分級分層教學,各層次學生,使用難度不同的英語教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校2015級學生在2014級分級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教學內容模塊教學的嘗試,打破由一位老師負責組織各項技能教學訓練模式,大學英語課程由兩位教師按讀寫和視聽說模塊負責實施一個教學班的教學。這系列改革措施遵循了教育教學規律和語言學習規律,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結構,豐富了課程體系,創新了教學模式,改革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評價體系,從傳統的終止性評估漸漸加大形成性評估。該舉措提高了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事實證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改革任重而道遠。沈祖蕓認為:“今天任何一所不進行課堂教學變革的學校都無法真正逼近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帶,也不可能走向真正的優質;另一方面,今天的學校組織形態變化必然“驚動”課堂,而課堂變革越縱深也必然“撼動”學校結構之變。

五、SC模式是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

1.更新英語教學理念,確定“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而言,更新觀念值得是在新環境下重新定義課堂、教師和教學。重新定義課堂:從基于知識的課堂轉向基于關系的課堂。意義在于重新定義后的課堂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和創造專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重新定義教師:從不僅掌握教學技能轉向更多擁有學生知識。意義在于重新定義后的教師,需要教師回歸真實本性,并且擁有促進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發展的有效方法;重新定義教學:從有限的教學時段轉向無邊界的流程再造。意義在于重新定義后的教學,讓時間和空間得到延展,以移動、鏈接、創造為特征的個性化學習開始成為現實?!耙詫W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意味著必須把學生放在中心。其關鍵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趙炬明總結了SC模式的三個基本特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本文限于篇幅,此處不做進一步拓展。

2.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爸黧w/主導論”中指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今后的課堂教學應該照顧到學生的不同起點,充分體現個性化。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起點較高的學生有發展的空間;既能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由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的專業和個人發展需要。兼顧課堂教學的同時,應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建立與不同課程類型和不同需求級別相適應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此外,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重視在線網絡課程建設,把相關課程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使課堂與基于網絡學習無縫對接,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網絡帶給個人學習的變革。

六、結語

本文梳理了與主題相關的大學英語改革及局限、SC模式的起源及國內的接受情況和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以期針對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存在顯著的疑難問題對癥下藥。大學英語改革不是時髦詞匯,也不是新鮮事物。但是我國所經歷的以打語言基礎的三次大規模改革的成果已經漸漸呈現出不能適應經濟與文化全球化的趨勢。其中處于邊緣地位的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若想在改革浪潮中爭一立足之地,順應時運,必須從根本上認識現階段最急迫最有效的動力因素就是更新英語教學理念,確定“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此同時,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學生為中心,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實踐SC模式可以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勾勒富有遠景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

[3]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時代的精讀課程走向研究[J]. 外語研究, 2010(5).

[4][美]約翰.D. 布蘭斯思福特著,程可拉,孫亞玲,王旭卿譯.《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5]趙炬明.論新三中心:概念與歷史—美國SC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一[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

作者簡介:陳子麗(1983- ),女,云南建水人,碩士,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英語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應用型改革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改革之路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改革備忘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改革創新(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