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會計本科畢業生應具有的能力及其培養

2016-05-30 04:05唐亞娟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能力培養挑戰互聯網+

唐亞娟

摘 要:本屆政府提出的“互聯網+”的概念正在影響我國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IT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在“互聯網+”經濟的改革浪潮中,會計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會計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高校又應該如何進行培養呢?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 會計職業 挑戰 能力培養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由此可見,“互聯網+”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企業轉型和拓展國際市場有著深刻的影響?!盎ヂ摼W+”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2年11月易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

一、“互聯網+”時代會計職業面臨的挑戰

1.會計職業的發展歷程:手工做賬、會計電算化、云會計。1494年會計學之父盧卡帕喬利出版了《數學大全》后會計正式進入到了復式記賬的時代,此后的幾百年間,會計從業者用紙和筆進行記賬算賬出報表的工作。這種情況在上世紀50年代后發生了改變。1954年,通用電氣公司在計算機上運用了工資核算程序,原來一直由人工完成的工作歷史性地由計算機來完成。早期的電算化就是由計算機完成某些單項的會計核算工作。在我國“會計電算化”是1981年在“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研討會”上提出的。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在上世紀90年代會計電算化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此時的電算化軟件已經從單項的會計核算工作漸漸深入到對所有的會計業務事項進行深度整合,從而拓展成為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電算化的廣泛應用將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會計核算工作中解放了出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本世紀隨著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的興起企業的業務工作和企業的財務工作已經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傳統的會計數據分散收集分散處理的方式已轉變為集中收集,統一處理,數據共享的方式。近些年云技術、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更加開放,云會計成為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2.會計工作的核算職能可以完全交由計算機完成。進行業務核算是會計工作的一個基本職能。隨著IT技術的發展,會計的核算職能可以完全由計算機完成,手工做賬的時代終將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原來必須由會計人員來完成的工作現在已經由計算機來完成了,會計崗位的需求數量在大量減少,會計畢業生和會計人員之間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會計工作的非會計化所帶來的挑戰。原先會計人員是專業技術人員,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夠掌握會計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但隨著IT技術的發展,如果平臺搭建得合適,那么只需要掃碼即可完成會計分錄的編制,從而完成會計人員的工作。某些大型的跨國集團正在把這些變成事實。原來需要經過艱苦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能因為有計算機的幫助,已經不需要了。會計人員必須經過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才能夠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3.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在發生轉移。眾所周知,會計工作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反映過去,但在“互聯網+”時代會計工作的重心必將發生轉移。由原來的事后算賬轉移為企業的未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當會計工作的重心轉移為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時,企業的會計工作將會融入到企業的業務工作,業務和財務的融合將成為一種趨勢。

二“互聯網+”時代會計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

1.以專業知識為基礎而建立的專業能力。美國會計改革委員會1990年發表的《會計教育的目標:立場公告第1號》認為,會計本科生應當系統地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從事本專業相關的業務能力。毫無疑問會計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業務能力是以專業知識為基礎而構建的,所以專業知識是會計本科生在四年的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適應新的會計環境的能力。除了專業知識外,會計本科畢業生應具有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的能力。隨著IT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的會計業務也將層出不窮,現在的會計環境和會計業務在1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會計本科畢業生應具有根據已經改變的會計環境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領域的能力。如果學生不具備適應新的會計環境的能力,那只能是被環境淘汰。

3.創新能力。應該說現階段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階段,這是由大的經濟環境決定的。因為對企業來說,沒有創新就只有死路一條。近些年來破產的一些知名企業就是因為沒有注意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導致的。企業的創新能力來自哪里?自然是企業的員工,所以具有創新能力的畢業生才會獲得企業的青睞,更容易在企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梢哉f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整個大學生涯中的重點。

三、“互聯網+”時代會計本科畢業生的能力培養

1.減少課時,整合優化現有的課程體系。有從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曾統計過中國大學和國外大學學分,國內大學生一般畢業要求的學分在150左右,國外一般是在100-120學分。學分多,自然對應的課時就多。課時多帶來的后果是學生缺乏自己能夠支配的學習時間。這其實非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減少課時,給學生更多的可支配時間。曾有人說會計本科生的課程在過去的20年里基本沒有改變,這種說法盡管有些夸大其詞,但也是某種程度的真實反映。我國會計專業本科生的課程一般都會超過50門,而國外一般是24門。有些課程內容重復過多,有些課程開設的意義不大。所以高校應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刪除開設意義不大的課程,合并某些內容重復過多的課程,減少學生的負擔。

2.加強學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使學生能夠在企業進行深度實習?,F在的會計本科生在畢業時都會要求有實習學分,實習時間一般為幾個星期。盡管學生基本上都可以拿到蓋章的實習鑒定表,取得實習學分,但是否達到了實習目的,這其實存在著大大的問號。根據筆者了解到的情況,一般會計畢業生很難深入到企業的財務部門實習,因為財務部門是一個的企業的關鍵部門,陌生人想深入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盡管學生可能在財務部門實習但其實沒有接觸到業務,更不用說更深入的內容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高??衫米约涸谏鐣系挠绊懥?,和相關企業進行深度融合,使自己的學生能夠有機會進入到財務部門,接觸到實質性的業務,從而達到實習目的。高校也可以給學生足夠多的實習時間,比如一個學期,因為時間比較長,相對來說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企業的經濟業務。

3.給教師進入企業繼續學習的機會?,F在經濟環境的一日千里,不僅帶給企業壓力,也給高校教師帶來壓力。對于一般的高校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很難接觸到企業的經濟業務,教學工作難免會脫離實際的會計工作,也不容易感受到會計職業將來的發展趨勢。為了和實際的會計工作相聯系學校應鼓勵專職教師輪流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深入學習。在學習期間,不給教師安排教學工作,使得教師可以安心地在企業學習。

4.讓有實際經驗的企業人員進入校園講課。一般都認為請企業的高管進入校園講課對學生來講是非常有價值的,但筆者認為只要有實踐經驗的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進入校園講課,對學生來說都是有價值的。他們可以把會計工作的前沿動態帶給學生,這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也是專職教師無法完成的。高管畢竟工作繁忙,時間會受到限制。但一般的會計從業人員就不同了。高??梢哉須v屆畢業生的資料,從中挑選出比較優秀的進入校園講課。

猜你喜歡
能力培養挑戰互聯網+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