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政課融合探究

2016-05-30 10:48詹義清李曉娥胡紅
關鍵詞:社會熱點思政課高校

詹義清 李曉娥 胡紅

摘 ? 要:社會熱點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結合意義重大。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要正確認識社會熱點的內涵和特征,根據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劃分類型,并以此為基礎尋求其與思政課融合的不同途徑,探索兩者有效融合的原則。

關鍵詞:社會熱點;高校;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G64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2-0036-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學過程的進行不僅僅是對知識和理論的傳授,更應該是對社會和現實的解讀,困惑和疑慮的消解,理想和信念的堅定。脫離社會和現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絕不會憑借其枯燥的理論和空洞的說教受到大學生的歡迎,也就更談不上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了。因此,關注社會熱點,并將其合理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僅是有意義的,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社會熱點解析

(一)社會熱點的內涵及特征

社會熱點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目前我國正處于體制創新和社會變革的全面轉型時期,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利益群體和利益關系出現矛盾和沖突,導致社會熱點層出不窮。這些熱點一方面體現出當下社會的發展變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關問題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的復雜影響。對于社會熱點一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說的社會熱點,主要是指傳播迅速且范圍廣泛、為社會大眾所高度關注、對社會生活有著廣泛影響和滲透,并對社會成員價值觀和道德認知產生深刻影響的社會現象及社會問題,其源自于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但是只有那些傳播迅速且范圍廣泛、關注度高且深度足夠、影響深刻且力度大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才能成為社會熱點。

社會熱點作為一種現實的社會存在,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一是時間性,即社會熱點總是發生在一定時間內, 其影響總是在一定時期內存在,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退。二是廣泛性,即社會熱點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和變革中廣泛存在,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三是復雜性,社會熱點問題所涉及的領域較多,產生的原因較多,往往由很多矛盾交織而成。四是可導性,基于不同社會群體和個人的不同人生閱歷和社會認知,以及其利益和情感,社會熱點在不同的社會群體和個人中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同的,即社會熱點并不具有特定的影響力和作用,而是容易被引導,摻雜主觀的情緒和判斷。

(二)社會熱點的類型

社會熱點根據其產生和發生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社會熱點事件(現象)、社會熱點問題和學術熱點問題。

1.社會熱點事件(現象)。社會熱點事件(現象)是指在特定的時期內,引起眾多社會成員密切關注、好奇、評論甚至爭論的社會事件或者現象,如“兩會”的召開、諾貝爾獎的揭曉、蘇格蘭公投、香港“占中”事件、“啃老”現象等,這種類型的社會熱點在社會熱點的三種類型中屬于第一層次,即最淺顯的層次,一般會定期或突然發生,最容易因為時間的變化而不同,具有很強的時間性,也會對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

2.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是指在一定時期和較大范圍內引起社會公眾廣泛關注,并受到媒體輿論集中報道,產生強烈社會反響和共鳴的社會事件及行為,如收入差距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環境保護問題、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反腐倡廉問題、科技創新問題、就業問題、臺灣問題、中日關系等,其屬于社會熱點的第二層次,較為深刻,一般是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比較典型的問題,比較廣泛和復雜,會讓大學生產生較大的困惑。

3.學術熱點。學術熱點問題是指受到社會大眾密切關注、對社會生活有著廣泛滲透、對其價值判斷或道德認知有著深刻影響的學術爭鳴及其因之形成的文化解析力量[1],如民族復興與中國夢、馬克思主義與分配正義、網絡時代與虛擬社會治理、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大國關系”的意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國家發展戰略轉型、中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等,其屬于社會熱點的第三層次,最為深刻,是在社會發展中遇到或出現的新問題,非常廣泛和復雜,同時學術色彩非常濃厚,容易讓理論素養欠缺的大學生產生疑惑和不解。

二、高校思政課與社會熱點融合的意義

社會熱點是現實社會的寫真,也是思政課教學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有著重大意義。

(一)有助于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

社會熱點是社會發展的寫實,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因而成為認識社會的切入點。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本身就必須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實踐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關注并科學解答社會熱點。而且,結合社會熱點進行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將枯燥的理論用鮮活的社會生活詮釋出來,將抽象的問題用生動的社會實例揭示出來,對于充實和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

大學生群體是剛剛步入成年、還不太成熟的一個特殊群體,在其年齡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一群體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高,興趣強烈,再加上比較強烈的自我意識,使得其愿意對社會熱點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結合社會熱點進行思政課教學,能夠激發大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討論,真正投入到思政課學習中,主動地接受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擺脫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三)有助于提升思政課的解惑能力

目前,思政課教學主要依靠課堂的理論講授來進行,即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也難以將其運用到社會現實中,造成學生“學習思政課無用”的錯覺。而且在社會全面轉型期也出現了一些現實與理論不太一致的情況,容易使學生產生困惑,對理論的認同和接受產生質疑。而社會熱點往往是現實社會各種矛盾的集中反映,通過有針對性地把社會熱點引入思政課教學,并結合思政課的相關理論去分析,有助于引導學生將理論與社會現實聯系起來,培養用所學理論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新認識思政課的意義,而且通過這樣的環節,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消解困惑,實現在理論傳輸基礎上解惑的目的。

(四)有助于實現思政課育人的教學目的

在大學生群體中,一些大學生由于受社會環境和自身成長過程中諸多因素的影響,人生追求呈現出自我性和功利化的傾向,社會責任感缺失,甚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扭曲。而社會熱點教育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為大學生提供了了解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平臺。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研討,可以加深對社會現象、社會職責的了解,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樹立起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增強社會政治責任感[2],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實現思政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學目的。

三、高校思政課與社會熱點融合的方式

在將社會熱點融合到思政課教學中時,要考慮到社會熱點的不同類型,從而尋求不同的融合途徑和方式。

(一)導入式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一定要把導入的環節做好,這是一節課的“開局”,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最重要的一環。從效果來說,做好了這一點就能夠引人入勝。采用導入式教學,的確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比一開始上課就采用開門見山方式 的效果要好得多,能達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3]?;诖髮W生對社會熱點較高的關注度,可以將其作為思政課特定內容的導入部分。尤其是社會熱點事件(現象),由于其比較淺顯,理論性不太強,在與思政課融合時,采取導入式是最合適的。思政課教師可以在社會熱點事件(現象)剛發生時,就給予關注,將其以視頻、PPT、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判斷。在實際教學中,將社會熱點事件(現象)作為思政課課程內容的導入既可以由教師來進行,也可以由學生來進行,教師給予分析和引導。另外,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社會熱點事件(現象),比如一些重要的紀念日、國際上的一些重大節日和兩會召開等,將其適時地作為導入內容融合進思政課教學中,喚起學生的關注。

(二)內化式

社會熱點問題在融入思政課教學時,可以采取內化的方式,即將其與相應的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把教材內容作為主體,把社會熱點問題作為重點,在講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拓寬和延伸教學內容,并將其內化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比如收入分配差距是目前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中也從理論上說明了我國當前的分配制度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但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表述難免于乏味和枯燥的困擾,只有結合社會現實才能使該問題更加易于為大學生所接受,由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入最新且權威的有關貧富懸殊拉大的觀點、原因和應對措施的分析,和教材上的內容相呼應,使大學生們的思想不僅僅停留在該問題的表象,而是發現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實現對該問題借助于社會熱點形成的感性認識和借助于教材內容形成的理性認識的統一。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反腐倡廉問題,可以將其內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的組成部分,環境保護問題可以內化在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中,中日關系、南海爭端可以內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中。

(三)延伸式

學術熱點理論性強,涉及面廣,將其融合進思政課教學中可以采取延伸的方式,即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通過學術熱點對其進行延伸、拓展和深化,同時注意介紹相關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動態、信息,不僅使學生對這一類社會熱點形成深刻認識,而且能夠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興趣,尤其是對于文科學生來說。為此,在理論講授中,可以嘗試結合課程內容將某一學術熱點以專題的方式來講授,實現課程內容的延伸,也可以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開設學術熱點講座的方式,將社會熱點與思政課的融合延伸到課外,作為課堂講授的補充和深化。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4]。因此,學術熱點與思政課的融合也可以延伸到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去,借助于社團活動、社會考察、社會調研以及社區服務等來進行。比如,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可以在講授理論的基礎上,組織大學生進行以“我身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加深對于理論的理解。

四、高校思政課與社會熱點融合的原則

在高校的思政課教學中可以融入一些社會熱點,但是這種融合必須是在思政課正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在這個過程之中,社會熱點與思政課的融合應當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一)及時將社會熱點融入思政課教學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重視、學習和研究一切成為或可能潛在成為社會熱點的問題,梳理出一些與思政課緊密結合的社會熱點,并探索其與思政課結合的具體形式,在相類似的社會熱點發生時,趁熱打鐵,做出及時的回應,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社會熱點進行解讀和分析,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現實性,也在各學科圍繞社會熱點進行的激烈的解釋權和話語權的爭奪過程中, 占領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始終圍繞教學活動進行

首先,要選擇與思政課程或學科關系密切的社會熱點,即所選擇的社會熱點, 應該基于思政課的學科背景,應該屬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或者本學科的研究對象,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思政課程及馬克思主義學科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其次,融合社會熱點不能影響思政課正常教學的進行。一方面,社會熱點的引入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充實,不能因其而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主體地位造成影響;另一方面,社會熱點只是對思政課理論的具體化和生動化,不能占用過多的時間來分析,不能用對社會熱點的介紹來代替思政課的正常教學內容。

(三)注重辯證的分析評價

社會熱點具有可導性,但大學生群體在社會熱點的思想態度和傳播行為上卻存在著隨意性和非理性,單純靠自己的情感和心情來進行判斷及評論,隨意將社會熱點進行更廣范圍的傳播,如果不及時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社會熱點中的正確思想和正面作用就不能及時地被大學生感知,所以對社會熱點進行分析評價非常重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政課引入社會熱點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對所引入內容的科學分析和評價,最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在對社會熱點進行分析評價時,要注意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提升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為目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治學態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講臺,統領思政課教學過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進行認識與分析,以弘揚正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核心。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革命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在對學術熱點的分析批判中,更需要體現出其中豐富的科學方法論內涵[5]。

參考文獻:

[1][5]王建光.做好思政課教學對學術熱點的引入與評價

[J].中國高等教育,2012,(18).

[2]陳志遠.利用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芻

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5).

[3]李寶玉.試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

系概論”課的幾個教學方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版,2011,(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10-15.

猜你喜歡
社會熱點思政課高校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社會熱點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應對研究
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應對研究
引入社會熱點豐富歷史課堂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