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支持下數學教學應處理好的三個關系

2016-06-20 16:04唐慧羽
廣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解決對策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

【摘 要】分析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必要性,闡述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提出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應用中應處理好數學教學主體與信息技術客體之間的關系、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理論聯系實際的關系、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與學生身份角色關系。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教學 關系處理 解決對策 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C-0152-03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極大地顛覆了傳統教學理念和傳統學習模式,甚至推動了教學環境的變化。數學是一門常識性學科,掌握基礎的數學思想、邏輯方法等是展開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如化學、物理、地理等,無論是數字運算還是幾何分析,或者更高深的空間概念、數組概念、線性理論等,都表現出了數學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特征。

長期以來,我國的數學教學活動較為單一、枯燥,教學方法落后,教學質量不佳;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多媒體工具的應用,也包括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技能、理念等。由于長期的教育習慣以及思想認知等原因,許多數學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教學存在認識誤區,這是亟待改變的現狀。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先進技術應用的必然性。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應用理念作用于教育領域,是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大量向社會各類行業重視滲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工作、學習方式。而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任,必須做到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相適應;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味地把學生困在課堂中是不符合教育本質的。尤其是針對數學教育而言,作為一種基礎學科或基礎理論思想,更應該體現出它的實踐性特征。數學本身就是從現實生活應用中分離出來的學科,要讓它通過更有效地方式回歸本質,而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演示工具,更能夠發揮情感激勵、情境創設等作用,從而促進傳統教育觀念的徹底轉變。

其次,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性。我國教育部門在2000年左右開始“新課標、新課改”的落實,從改變教師觀念入手,著手進行教育形式轉變。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數學由于其知識體系的特殊性,教師是課堂的絕對權威。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知識全部傳達出去,教師不斷地講、學生拼命地記,基本不存在任何互動和吸引點;單靠粉筆和黑板的教學方式已經落后于時代,我們要讓數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形象,讓學生眼前一亮,認識到數學的美感。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體現的優勢

(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在其潛意識中對知識傳播的判斷,如果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生動有趣,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潛意識中就會產生積極因素,反之,則會產生抵觸心理。

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比其他學科要強,要求學習者具有嚴謹的態度,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很多學生都會感到乏味、枯燥。同時,我國的數學教育往往忽略了數學思想的培養和實踐性功能,過于重視“成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通過引入信息技術,教學信息可以立體化、多層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借助三維動畫、圖片等形式,展現出知識要點、難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形象化;如“異面直線”的概念學習中就可以通過立體三維效果來展示。

(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數學是人們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知識體系,對數學問題的研究也應該建立在探索、實踐方面,繼而進行拓展創新。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以及提供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決定了學生成功感的獲取能力。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查閱各種資料,主動思索、探索,使空間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技能。就目前來說,中學及以下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主要強調數字運算和空間關系,表現出強烈的邏輯性、精確性和嚴密性,雖然從數學領域來說有局限特征,但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是很有好處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多地為學生揭示數學規律,促進學生思考。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手段,可以對于公式、定理等內容展開有效說明和解釋,如針對勾股定理,可以利用動畫演示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邊、角、面積之間的聯系,進而自己歸納出相關的技能,并積累經驗。

(四)減少教師教學工作量。一根粉筆、一塊黑板是傳統教學過程中的主要道具,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教師進行講解。而抽象的數學理論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需要消耗掉教師大量的時間。除此之外,在課后教師需要尋找大量的資料,為備課做準備。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師要獲取數學教學知識更加便捷,網絡上有很多專門針對教育工作開設的網站,其不僅有海量的資源,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使教師收獲大量的教學經驗,這些直接獲取的方式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使他們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過去。

(五)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顯而易見,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改善原有的課堂氛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更多更頻繁;即便在課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如通信軟件),學生和教師可以構建成一個團體,方便指導功課、互助學習,使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不僅僅出現在課堂上,也融入日常的生活中,這樣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

三、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應處理好的三大關系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程度越來越深,所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數學教學的方法、模式、功能以及環境,并對當前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體系、能力技能和專業水平產生了影響。另一方面,新課標下數學教育目標改革也要求信息技術的應用產生適應性。簡單地說,雙方都需要改變自身的形態,在結合、融入、發展中組建一種全新的數學教育模式。

但結合現狀來說,由于我們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之間的一些關系缺乏把握,要實現二者盡善盡美融合還有一定的難度。以下針對信息技術支持下數學教學的關系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數學教學主體與信息技術客體之間的關系。信息技術發展不斷地滲透到各行各業中,相對而言,教育領域被視為信息技術理所當然的應用領域。數學作為教育體系的一個分支,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有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方面是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獲得教學(學習)資源,便于對知識重點、難點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造成數學教師的工作困惑。

造成數學教師工作困惑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過度地依賴信息技術手段。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課程而言,其在課堂學習中是主體,但作為一項輔助工具來說,其在數學教學中則是客體。如果過分依賴客體必然造成數學教師主觀能動性的弱化。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由于對新課標理解的偏差,很多數學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忽略了主體的展現,即針對數學知識的傳達失去了主體地位,單純地“為了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導致本末倒置。雖然信息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產品,并且具有嚴格的邏輯推理和模型建設功能,但它并不能實現主觀的知識傳達,只能根據人的設計來發揮功能。

第二,過度地強調教師教育功能。與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相反,過度強調教師教育功能將數學課堂教育推向另外一個極端。數學具有嚴謹性、邏輯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是一門相對而言門檻較高的學問。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地位,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很多老師認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浪費時間、毫無效果,即便是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也很難發揮效果。

由此可見,以上兩種極端、片面的思想都會導致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關系的惡化。結合筆者經驗來說,大部分數學教師都有“信息技術是工具”的觀點,等同于粉筆、黑板、三角板,不愿意深度挖掘信息技術的輔導功能。事實上,針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發揮課堂教學輔助功能僅僅是淺層面的,更重要的是輔助教師認識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形態,認識到教育的發展前景,認識到人才的培養需求;要促進融合而不是對立,并構建數學主體和信息技術客體的融洽關系。

(二)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理論聯系實際的關系。通過分析可知,信息技術不應該僅僅只是數學課程教學中的輔助工具,更應該是一種多方位的支持體系,能夠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啟發思想、自主探究、交流溝通、資源共享等。很顯然,這一概念的提出符合“知易行難”的教育規律,作為數學教師從心理認知上很清楚信息技術的功能,包括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等;但在實際的落實工程中卻并非如此,較為突出地表現為數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

第一,理論方面。為什么要進行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融合?融合后究竟該側重哪一個方面?這是很多數學教師在面對數學課程和信息技術融合理論時的疑問。這也就暴露了一個問題,即很多數學教師對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的融合背景、目的、本質等存在理解偏差,甚至從未去認真思考過,僅僅把這一行為當成流行的做法。

第二,實踐方面。新課標中雖然給出了數學課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原則、導向,但在具體的實踐方面,依然需要教師自己摸索?,F實情況是,多數老師對兩者之間的融合方法不理解,在執行中有很大的盲目性。如單純地利用投影儀播放PPT,本質上和黑板板書沒有區別。由于加大了在課堂上操作的復雜度,教師感到的勞累程度更明顯,必須投入更多的經歷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相對應減弱了對課堂學習節奏控制,整個課堂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

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體現出有效性,在操作中要關注以下幾點:其一,把基礎教育數學課程作為依據,結合相關案例展開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增強知識點的重要性。其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進行知識延伸,提高學生感知面,如針對“勾股定理”的學習中,可以加入一些古代數學史的內容。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與學生身份角色關系。課堂形式的轉變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和學生,而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是相當微妙的。在傳統教育理念中,學生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對象,要求學生“尊師重道”,這種思想的發展造成了教師絕對的權威和地位。但在現代社會中,這一理念明顯不符合時代精神。

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教師“壟斷”知識的局面也被逐漸打破。學生通過網絡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并把這些知識、方式和技能應用到現實的學習中去。教師如果缺乏對信息技術的關注,必然會落后于學生,如果繼續堅持傳統的“師道”,就必然會引發師生之間的矛盾。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應該體現出和諧性、親密性,例如,可以把信息技術的應用看作一個共同的話題。但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教師也不能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已經落后于時代,這種態度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惰性。

因此,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角色關系應該體現出三個層面:首先,樹立平等、民主、開放的班級教育觀念。數學學習中本身就有很大的爭議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情況,加以正確的引導。其次,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構建良好的互動關系,把交流從課堂延續到課下,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再次,通過和其他教師、專家的信息交流,實現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升。

綜上所述,正確處理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之間的關系,可以促進我國數學教育工作持續、良性、健康的發展。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兩者并不是獨立的,涉及數學教師思想的轉變、理念的認知和教學的實踐,影響因素內外部皆有。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教師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并非體現在課堂的掌控能力上,而是體現在課堂的引導能力上。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角,也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能夠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而且要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與信息技術表現結合起來,更好地為數學教育目標服務;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必須正確地處理好以上幾個關系,促使數學教學滿足新時期的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光明,楊蕊.融入信息技術的數學教學設計評價標準[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

[2]黃寬娜,劉徽,李木華.基于信息技術的高等數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

[3]章飛.基于信息技術的數學教學的思考與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1(5)

[4]王光生,何克抗.基于信息技術的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J].開放教育研究,2009(2)

[5]尚曉青.論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過程[J].電化教育研究,2013(1)

[6]孫名符,方勤華.關于信息技術環境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實效性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7(7)

[7]白瑞星.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整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4)

[8]許興業.“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探究”課題研究報告[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5)

[9]趙曄明.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

[10]代振業.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

【作者簡價】唐慧羽(1976— ),女,廣西都安人,研究生,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系講師,研究方向:基礎數學理論及應用。

(責編 盧 雯)

猜你喜歡
解決對策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動畫后期特效中的應用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