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水平

2016-07-30 16:04楊忠鴻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性教學

楊忠鴻

摘 要: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學教學目標的落實,降低了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改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從教師思想和課堂教學入手,切實保證課堂教學有效實施。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

小學科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钡壳靶W科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的科學課堂教學即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經歷探究活動的過程,掌握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精神、培養科學態度。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性教學,這就要對其進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對策,以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水平。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要實現高效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前提和保障,科學教師要真正從思想層面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把學生真正當做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目標,在授課方式切忌采用灌鴨式,而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知識體系,教師要善于創建一種情境,在這種情境中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進而表達自己對科學知識的想法和觀點,此外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從建構主義的觀點出發,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經驗出發,以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獲得的起點,長此以往,學生頭腦中就慢慢建構起科學知識的體系。

二、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科學的發現來源于生活,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興趣,就必須把科學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向學生多提問、多布置一些更貼近生活的作業和任務,比如請同學們課下觀察北極星,并描述出它們與其它星星的不同,還可請同學們觀察各種小生物,比如在草叢中蹦跳的蟋蟀、蝗蟲等,在池塘里的小魚、小蝦,在泥土中的蚯蚓、青蛙、蝸牛等,并要求他們寫出觀察寫得,匯總出這些小生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相信這些作業一定會引起正處于天真爛漫階段小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不但鍛煉和提高了自身的觀察能力,還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三、倡導小組合作,凝聚集體情愫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養成與同學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陳述自己意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組合作,能更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助于形成尊重差異、共同生存的積極人生觀。當前各地各學科都涌現小組合作學習熱潮。有些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三四個人圍坐一起,就某個人人皆知并沒有太大探究價值的問題討論一番,就算是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這種為了合作而合作的小組學習,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意義和效果。我們在科學教學中應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需要,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如,在教學《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因素》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在學生認識電磁鐵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我只是為各組學生準備了一根導線、大小不同的兩枚鐵釘、三節電池、大頭針若干等研究材料,其余自主權都交由學生,讓他們自行研討提出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各自分工、共同合作探究。我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一旁觀察并適當指點。發現他們在小組學習中分工明確,有的動手操作、有的動眼監督、有的動筆記錄,在這個小集體中各自找準自己的定位,有分工有合作,有爭議有統一。小組合作讓孩子們的個性靈動飛舞,個人價值彰顯,同時人與人之間更加融洽和諧,集體情愫得以凝聚。

四、講究規范操作,養成精細習慣

學生特別喜歡上科學實驗課,因為他們知道實驗課上可以自己動手。有些學生一進實驗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往會迫不及待地這兒摸摸,那兒摸摸,將老師的要求和實驗目標、實驗步驟拋到九霄云外,結果既耽擱了學習時間,又耽誤了實驗進程。有的學生雖然聽清了實驗要求,但是具體操作時隨意性較強,不講究科學規范,同樣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開放、創造性地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規范化操作。例如,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時,要求學生輕拿輕放溫度計,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讀數時溫度計不要拿出來,眼睛要平視液柱頂端刻度。使用天平時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碼,以免沾污了砝碼,影響測量的精確度。實驗操作中時時講究規范操作,注重細節到位,養成追求精細完美的科學習慣。又如,有的對比實驗需要規范控制變量。我在教學研究擺球的擺動時,首先讓學生搞清楚擺球擺動過程中涉及的變量(擺線長短、擺球輕重、擺角大小、擺球擺動快慢),然后讓各小組自主選擇一個變量進行探究。若考察擺線長短對擺動快慢的影響,則保持擺球輕重、擺角大小不變,改變擺長,測量擺動周期。在選擇好確定好一個變量后,其他的量要嚴格控制保持一致,否則會影響到實驗結果。規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實驗時,通過規范化操作和準確的觀察,能使學生獲得最典型、最真實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思維活動順利地形成概念,總結出規律。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方法上少走了彎路,而且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最簡捷、最有效的鍛煉,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和諧的培養和發展。通過平常的規范化操作,更好地培養了學生認真做事的態度和熱情,養成精細習慣,讓學生懂得細節決定成敗。

五、從教會學生科學觀察的方法入手,培養直覺思維

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主動地去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學生確定觀察的目的,教會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細致深入地觀察。如學習5植物的花6一課時,學生通過對花的直接觀察,掌握花的基本形態,在觀察中讓學生了解花瓣是由等片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花蕊,花蕊分雌蕊和雄蕊。按照這個觀察程序,要求學生看、想,調動他們大腦思維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觀察中掌握花的組成。除了在課堂上,也要注意在課外養成學生勤于觀察的習慣,經常布置一些觀察作業,讓學生在大量常見的現象中,捕捉信息,培養直覺思維。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實科學知識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擴充課堂信息量,節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節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及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時間內顯示大量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學生了解的一些知識和內容。通過使用多媒體真正達到“小課堂、大社會”的最優化效果。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刺激,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在擴充課堂容量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微小世界和我們》一課,學生對這個課題所知甚少,所查的資料也不全面,討論也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果。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人類在食品農作物、醫學衛生、環境保護、克隆技術等多個微小世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去思考、創造性的去設計、藝術性的去實施。相信我們在不斷摸索中總結經驗不斷前進,“讓學生出彩,讓課堂精彩?!?/p>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有效性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