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賞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應用

2016-09-20 06:19朱綺紋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欣賞教學小學美術策略

朱綺紋

摘 要: 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F如今小學美術教學不再是傳統的傳授式教學,而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作為首要考慮因素,以學生興趣為前提,逐漸滲透問題意識,培養學生一邊思考一遍欣賞的良好習慣,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闡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欣賞教學的作用,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一些研究性策略,希望對小學美術教育作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 小學美術 欣賞教學 策略

欣賞環節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所謂欣賞,就是把平時所學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課程,在欣賞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能力,最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特別小學階段是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開展欣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傳統美術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師直接把有關理論知識告訴學生,阻礙學生獨立思考,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不講解的情況下,讓學生獨自欣賞美術作品,學生覺得無話可說,不知道說些什么,或者所說內容與欣賞作品完全不相關,使課堂教學效率降低。當然,學校開設美術欣賞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美術欣賞只是單純的技能傳授課。傳統美術教學只是單純培養學生的畫畫技巧,并不強調美育的重要性。美術教育不但指基本的美術知識講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啟發學生對美的感知。所以,如今美術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美術技能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美術素質綜合培養,特別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對學生傳授簡單美術技能,狠抓美術基本技能教學,完全忽視美術欣賞教學。比如,講解三年級美術課中的《清明上河圖》時,一味給學生傳授作品中線條的描繪、色彩的比較,不注重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感悟整個作品,學生不能從中體會出作者這幅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即奮勇向前、生生不息的精神。所以,美術欣賞課就失去了原有意義和目的。

2.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師生間缺乏互動。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準備了很多知識講給學生,但是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只是聽老師講,接受老師灌輸,課堂枯燥無味,師生間缺乏交流和互動。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所以對事物的理解會帶有自己的觀點。教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學生身上,學生無法說出自己的想法,使整個課堂枯燥無味,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該有的溝通與交流。所以,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

3.教學選材脫離學生實際。一般來說,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講授課本知識外,相應的還會穿插一些課外內容,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但是,有的時候因為教師選材不當,可能引起相反效果。比如,教師不會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只是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選擇教材內容。這種脫離學生實際水平的欣賞教學會使學生更迷茫,無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使課堂效率降低。比如,給低年級學生呈現一些抽象派的名作,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教師再把內容講得有多生動,學生還是無法體會到要表達的意思,制約課堂教學效率。

4.教學方法單一,只注重結果,忽略學習過程。小學美術課堂實踐中,很多教師只是為了學生學會畫畫,所以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只讓學生學習如何畫畫,而忽視學生在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審美體驗。即使欣賞美術作品,也只是粗略地讓學生看一眼,并沒有很大作用。

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作用

1.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美術學科學習中存在很多知識,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小學美術的重要性,并重視欣賞教學在小學美術中的作用。中國歷史悠久,歷來很多名家作品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欣賞。美術欣賞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油畫、雕塑、水墨畫等,讓學生充分領悟到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增長知識。如《彩墨游戲》一課中,可以多欣賞吳冠中先生的中國畫,感受作品中點線面的美。

2.陶冶學生的思想感情,豐富學生情感。美術是對藝術的欣賞,是藝術的外在表現形式,在藝術學習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欣賞藝術過程就是一種獲得文化體驗的過程。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可以獲得美好的精神體驗,與作者進行對話與交流,產生思想共鳴,從而使學生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滿足??偠灾?,學生可以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提高自身思想文化、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學生還可以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提高自身道德素養,在情感上獲得升華,從而豐富自身情感。

三、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策略

1.結合學生實際,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和素養。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學生習慣于把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欣賞的作品聯系到一起。所以,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欣賞美術作品,不能只欣賞個別作品,應帶領學生在更多實踐生活中感受作品。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實踐,帶領學生在課外感受美,特別欣賞一些花草類作品時,更能在具體實踐中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和情感。通過學生真切的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和素養。

2.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擁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激發學生源源不斷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美術教學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可以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提高自身修養,特別欣賞美術作品時,美術作品的強大魅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綜合學生興趣進行美術教學,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3.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欣賞教學進行完善。欣賞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審美體驗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利用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提高課堂質量,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平臺。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發言,對美術作品有自己的解釋,與學生多互動。一方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

4.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內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美術欣賞課一般分為視覺感受、意象體會、審美心理和情感共鳴。具體來說,先通過色彩、形狀、材質等刺激學生的視覺,使他們獲得視覺上的快感,之后引導學生體驗作品中的意象,使他們經過自己的評價、體會產生相應審美心理,進而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并與創作者產生共鳴。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要引起他們的審美感受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而教學情境就是最好的因素。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應善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受到情境感染,獲得豐富的藝術感受,從而提高審美能力。比如,帶領學生欣賞中國畫時,可以提前在教室中張貼有關中國畫的圖片,還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樂渲染氣氛。通過視覺、聽覺的結合,營造符合的情景,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教師要根據小學美術的特點,重視美術與欣賞教學整合,正確選擇和運用適當方法,有始有終地堅持欣賞教學,在教學點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升華,成為真正美育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朱燁斌.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施教措施.教師博覽,2011.

[2]瞿麗君.讓美術欣賞課成為學生的樂園.教研新干線,2010.

[3]夏愛娟.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國校外教育,2014.

猜你喜歡
欣賞教學小學美術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