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認同理論的社工大學生專業認同研究

2016-09-22 09:27李建紅
邢臺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社工樣本同學

李建紅,王 乾

(1.邢臺學院社科部,河北邢臺 054001;2.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系,河北保定 07100)

基于社會認同理論的社工大學生專業認同研究

李建紅,王乾

(1.邢臺學院社科部,河北邢臺054001;2.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系,河北保定07100)

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是指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接受和認可,依照社會心理學社會認同理論可解釋為專業價值認同、專業學習認同和專業角色認同三個維度的和諧統一。通過對河北省三所高校部分社工專業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在專業認同上總體表現偏低,但在價值認同、學習認同和角色認同三個層面上又存在一定差異。針對這些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做到揚長避短,是提到社工專業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社工專業;價值認同;角色認同;學習認同

一、社會認同及相關概念

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認同是“個人通過自己(或他人)在某社群的成員資格把自己(或他人)與其他人區分開來,并將該社群內典型成員的特征冠于自己(或他人)身上,讓自己(或他人) 的特性等同于社群內典型成員的特性?!保?]社會認同使得個人的思想行為與社會規范或社會期待相一致,是個人獲得社會身份與群體歸屬的重要途徑。社會認同的內涵,一般包括價值認同、角色認同、認同學習三個方面。價值認同是對群體共有的核心價值的認可與接納,角色認同是指個人能夠贊同社會為某個角色設定的標準,并按照這個標準行事。認同學習,指通過學習了解群體的規范,贊同規范體現者并在行動上與之趨同。依據以上理論,大學生對所屬專業群體的認同也可視為社會認同的一種表現,專業認同的內涵可劃分為:專業價值認同、專業角色認同與專業學習認同。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據此可以理解為:認可本專業以利他主義為核心的工作價值觀,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本專業相關課程,學業成績良好,對于將來成為專業社會工作者或從事與社會工作相關職業有堅定的信念和期許。社工專業價值認同、角色認同、學習認同,是導向、標準與行動的三位一體。當三種因素和諧一致時,表現為專業認同良好,當三要素出現不平衡時,專業認同度會降低,學習積極性下降。

二、研究設計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調查的總體是河北省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社會工作本科生。樣本范圍為邢臺學院、廊坊師范學院、石家莊學院社工專業大學生,以問卷星為主要工具,采用偶遇調查方式,通過網絡在班級群中發放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7份,有效應答率為87.2%。邢臺學院樣本較為集中,有76人,占總樣本數的48.4%,;石家莊學院 40人,占樣本總數的25.5%;廊坊師范學院 41人,占樣本總數的26.1%。從年級分布來看,四年級學生有76人,占總樣本的48.4%;三年級28人,占17.8%;二年級29人,占18.5%;一年級24人,占15.3%。另外,被調查的同學中高中時期學理科的有29人,占樣本總數的18.5%;文科的有128人,占樣本總數的81.5%。男生49人,占總樣本的31.2%;女生108人,占總樣本的68.8%。調查結果通過SPSS軟件整理、分析,得出相關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樣本中女生多于男生,這并非偶遇中的失誤,而是因為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中女生數量均高于男生,樣本性別比基本反應了實際的性別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男女兩性在助人行為中的心理特點不同,一般情況下女性更擅長對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長期照顧,而男性更擅長于危機時刻的緊急援助。社會工作是對弱勢群體常態化地實施幫扶或救助的工作,因此會吸引更多女性從事,該專業中的女生占比也較男生多。

三、利他主義專業價值認同良好

每個專業類別都有自己的專業價值觀和專業價值評價標準,每個學生也都有基于個人長期生活經驗形成的人生價值觀,當個人價值和專業價值一致時,就會因共鳴而產生“專業價值認同”。由于“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保?]因此,其核心價值是以尊重人、關心人并致力于人的發展為宗旨的利他主義。調查顯示,對這一價值觀非常贊同的學生有45人,比較贊同的有94人,共占樣本總數的88.5%;8.9%的同學持不確定態度??梢?,大多數學生對人道主義的專業價值是認同的。

進一步分析專業價值認同的差異性發現,性別對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贊同沒有影響。而當把年級和社會工作專業價值態度做交叉分析,發現年級越高贊同度也越高。調查結果見表1。把對社工專業了解程度和對社工專業價值態度做交叉分析,也同樣得出正相關結論。

表1 年級和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贊同情況交叉表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社會認同不是預先設定的,而是行動者在情境中逐步建構的。認同是一種趨向、一個過程。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對社工價值觀的了解較少,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漸豐富和深化利他主義觀念,認同感也隨之增強。

除了互動實踐對利他主義認同的影響之外,從根本上來講,助人是人類社會生存的本能要求。一是因為人類進化的自然選擇,那些團結互助的群體比自私自利的群體更能抵抗自然和社會的災害而得以延續。二是社會進化的結果,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會形成并傳承有利于社會發展的道德規范,如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等,是各個民族與國家維持公共生活秩序的普遍性規范。三是基于對弱勢群體的同情或同理心,感同身受的體會促使人們愿意為處境困難的人提供幫助。由于這些原因,利他、助人在人類社會中成為廣受尊敬的行為。中國社會尤其注重群體性生活,講究人際關系和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儒家倫理和社會主義道德均提倡的行為,這與社工的利他主義價值觀正相吻合,受人類普遍助人基因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學生對社會工作核心價值觀的認可與贊同是較高的。

四、社工專業角色認同較低

社會角色是與人們在社會關系體系中所處位置相適應的一套行為規范,它指出處于社會某一位置上的人應該如何去做,反映了處于相應地位的社會成員的責任、權利、義務和行為方式。社會工作者在助人行為中擔當的角色包括:服務提供者、支持者、倡導者、管理者、資源獲取者、政策影響人等。社工角色認同即是對這些行為要求和工作標準的認可。我們采用就業意向來觀測這一指標。調查中發現,對于本科畢業后的去向,57%的同學準備直接就業,其中想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相關工作的有27%;73%的人不打算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相關工作。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的同學不愿意進入社工崗位。另外,有41.4%的人打算報考社會工作或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有3人表示要報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通過進一步的訪談得知,報考研究生的同學,無論是本專業和還是轉專業,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提高自身學歷水平,提高就業競爭力,并不打算從事社工類工作。從已經畢業的三所學校的社工研究生入職情況來看,從事社工職業的人數也較少。如邢臺學院2006級有17名同學考上研究生,但碩士畢業后從事社工工作的只有兩人。加上一次畢業后進入社工機構的一名同學,全班39人中,只有3名同學從事專業對口工作,占全部畢業生的7.6%。較低的就業意愿說明學生對社會工作角色認同情況并不樂觀。

為什么會造成專業角色認同度低?角色認同理論認為,“個體對某一角色認同感越強,其參與角色行為的動機就越強。特定的角色認同,一方面取決于與角色特性相關的自我評價,另一方面受到與角色相關的社會聯系的影響”。[3]專業角色認同中的自我評價表現為專業工作規范與自我興趣、愛好、能力相吻合,進而產生效能感和心理上的愉悅感,也可以概括為專業自尊,以提到自己為該專業學生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來測量;專業角色認同中的社會聯系表現為社會認可,借鑒態度形成中的有計劃行為理論,“人們有意識的行為受到自身的主觀規范的影響,主觀規范是指一個人對來自他人的社會壓力的知覺,即該不該做出這樣行為的考慮,它由兩個方面決定:一是感受到的重要他人的期望,二是遵從這些期望的動機”。[4]家人或朋友是社工大學生的重要他人,在校大學生沒有完全獨立,一般對家人朋友的看法也比較在意,因此他們對社工行業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本人對這一專業角色的態度。調查中問及“您愿意和別人聊您自己的專業嗎”,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的有59人,共占樣本總數的44.6%;38.2%的人持無所謂態度;17.2%的人表示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結果顯示,不到一半的人愿意和別人聊自己的專業,而大部分人提到社工專業時的內心體驗不是愉快的,被調查者的專業自我評價或者專業自尊較低。在“您家人或朋友對您專業滿意度”問題中,持較不滿意態度的有72人,很不滿意的有12人,共占總樣本的53.5%;對本專業表示非常滿意的有0人。社工專業的社會評價也較低。

為什么專業角色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較低?主要原因在于社會工作職業的現實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由于社工的職業化、本土化進展不快,社會認可度較低,工作的可替代性強,大學四年畢業,卻要面臨“經濟上無待遇、工作上無地位、社會上無聲望”的尷尬局面。人們認同某個群體是為了借助這一群體獲得自尊,當社工大學生把自己的“內群體”和其他專業學生的“外群體”相比較,發現自己所屬群體的社會性評價指標(待遇、地位等)比不上其他群體的時候,就會對內群體產生貶低或規避的想法。如前所述,雖然大多數學生對“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很認可,但價值取向是一個抽象概念,能否變成現實的態度與行動受諸多因素影響,客觀就業環境就是一個重要因素?!叭绻袡C會可以重新選擇,您是否會選擇社會工作專業”,8.9%的學生表示肯定會選,33.1%的學生表示應該會選,35.7%的學生不想選,10.8%的學生表示肯定不選,11.5%的人表示無所謂?!澳J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就業形勢如何”,63.1%的人認為社會工作專業就業難、形勢嚴峻,8.3%的人對就業形勢不了解;21%的人認為就業形勢正常,只有7.6%的人認為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容易、形勢較好。把兩個問題的數據相比較,可以發現二者是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對就業的迷茫降低了對社工專業角色的認同。

五、社工專業學習認同不良

專業學習認同是指個體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愿意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學習本專業的知識,主要表現為學習者對社會工作理論與技能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對優秀學生的崇拜和仰慕感,以及向優秀學生學習的傾向。在問題“您在學習本專業過程中能否積極主動學習,并完成專業課作業”中,78.4%的同學表示非常積極的和比較積極。12.7%的同學回答不積極。從調查數據看,大多數同學能夠積極主動學習,并完成專業課作業。但在后續的訪談中發現,一些同學遵守紀律、完成作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嚴格的紀律約束和規章制度(調查時邢臺學院與石家莊學院剛剛經歷教育部合格評估,各項教學紀律嚴明),如果不按時上下課或不完成作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并降低平時成績。用行為主義理論解釋,出于對懲罰的恐懼,擔心學期總評不及格、退級或拿不到學位的想法,使大多數學生都能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即便不喜歡某些課程也不敢擅自曠課,不喜歡做作業也會盡量按時完成指定作業,為了及時完成,有些同學會抄襲別的同學作業,或者偷工減料。這種看似達標的學習相當程度是被動的,并非主動自愿。這從同學們做作業的質量和水平上可以得到說明,在對一些社工專業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以課程論文形式留的作業,許多文章是從網上復制粘貼下來的。以調查報告留的作業,如果是以小組形式完成,除個別學生認真做調查外,部分組員是“搭便車”掛名,并不真的參與調查。這些現象說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上的確存在敷衍行為,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不足。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對專業學習認知不足。從心理規律來講,認同的前提是認知,也就是先有對一個事物內涵、特征、功能等方面情況的了解,才能對照事物特點與自身需求,在二者一致的基礎上,產生認同感。在訪談中發現,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相當一部分人對社工專業學習什么、怎么學習等信息了解不足,一般都是從網上查找相關介紹,而身邊學習社會工作的人極少,于是也無法獲得豐富完善的信息。調查發現,之所以選擇社會工作專業,38.9%的同學是調劑過來的,2.5%的人被他人要求填報,53.5%的同學是自愿填報(但沒有人是第一志愿填報)。有8.3%的同學在報考專業前了解本專業,絕大部分同學是在進入大學學習后才開始了解本專業,另有一些同學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仍然不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對一個未經檢驗、模糊混沌的事物,人們很難在內心產生認同感。這也導致進入大學后,相當部分社工學生存在轉專業意愿,以邢臺學院2013級學生為例,招生名額是90人,實際報到73人,報到率為81.1%。一年后5人轉到其他專業(更多人因為各種因素想轉而未能轉成),15人修學第二學位?!安涣私鈱е虏徽J同”也可以解釋調查中發現的另一個現象,即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認同度要高。這說明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習內容、社工職業的社會價值有了更多了解,對專業內涵的積極情感逐漸提升,專業態度逐漸從盲從或不認可轉向認可。

其次是學習基礎和課程設置導致專業學習認同不良。大學學習要建立在中學學習的基礎上,基礎對進一步學習有重要作用。社工專業知識偏重文科,理科起點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困難。把學生高中時期學習文理科的調查結果與學習興趣交叉分析發現,理科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本專業的興趣增加度明顯不如文科生。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理科生在高中時期養成了數理邏輯思維方式,而社會工作課程絕大多數是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理科大有不同,社工專業文理兼收,一些理科起點的學生如果不能很好轉變思路,及時轉變學習方法,會出現不會學、學不好的現象,這不僅影響他們的成績、更影響他們的信心和興趣,甚至導致對專業學習的抵觸心理。

另外,在課程設置上,社工專業是應用性實踐性的專業,所學知識大多和社會生活、專業技能直接相關,采用理論緊密結合實踐的形式更能讓學生學會、愛學。但目前受社工機構發展不足,缺乏實踐基地等因素影響,社工專業大多數課程都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課程嚴重不足,專業技能訓練少,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動力不足。調查顯示,4.5%的同學對專業課程設置很滿意,29.3%的同學對專業課程比較滿意,45.9%的同學感覺一般,20.3%的同學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較大比例的不滿情緒主要是針對課程實踐環節不足產生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的不足又進一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調查顯示,59.9%的同學表示自己專業技能一般,24.2%的人認為自己專業技能較弱或者很弱,只有15.9%的同學認為自身專業技能較強??傮w而言,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滿意度不高。只有30%的人認為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知識符合自己的期待,46.5%的人表示不明確,23.4%的同學認為自己現在所學專業知識不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個人期望?;谝陨显?,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難以激發,專業熱情和承諾難以實現,學習認同存在一定問題。

表2 “高中期間學習理科文科”和“進入本專業學習后學習興趣”交叉表

基于以上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三所大學在社工專業教學中應鞏固優勢,彌補短板。首先,要進一步提高社會工作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學生人文情懷,讓學生堅信社會工作專業對和諧社會營造、對個人自我實現的獨特價值。其次,高校在招生階段要加大社會工作專業宣傳力度,讓更多學生更深入了解社會工作專業相關內容。在校期間,要多組織學生開展社工性質的社團活動,利用現有條件加強實務鍛煉,體會專業社工的價值理念與工作技能。在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上加大改革力度,探索社會工作項目式教學方式,與廣州、深圳等社工組織發達地區建立實踐實習聯系,讓學生通過切身體驗增強角色認同與學習認同。

[1]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樓尊.專業角色認同對大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J].高教探索,2010,(8):83-87.

[4]侯玉波.社會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G642.0

A

1672-4658(2016)01-0170-04

2015-09-14

李建紅(1971-),女,邢臺學院社會科學教學部教授,主要從事公共政治理論課、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及研究.

猜你喜歡
社工樣本同學
青春社工
用樣本估計總體復習點撥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推動醫改的“直銷樣本”
隨機微分方程的樣本Lyapunov二次型估計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村企共贏的樣本
醫務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處境尷尬的醫務社工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