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在我國預科教育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6-10-18 02:52馮建新郭彥青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可行性翻轉課堂

馮建新+郭彥青

"

摘 要:文章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對預科教學的限制以及預科學生層次復雜、學習興趣匱乏等問題,闡述了將翻轉課堂引入到我國預科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通過與傳統課堂對比,介紹了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習自由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需求等方面的優勢特點。最后對我國預科教育院校的教師、學生、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等逐一分析研究后,概述了將翻轉課堂運用于我國預科教育的可行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預科教育;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8-0044-03

民族預科教育作為一種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是培養少數民族高等專業人才,發展少數民族教育而采取的一項特殊措施,也是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處和階梯。[1]

我國預科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把學生培養成:(1)黨的民族政策的宣傳者。(2)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者。(3)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建設者。(4)民族團結進步的執行者。

如何實現以上培養目標已經成為我國預科教育的一個關鍵課題。然而,在我國的大多數預科教育院校中,傳統的預科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不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目前,翻轉課堂備受關注,并且在許多教學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對于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到我國預科教育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是本世紀初從國外引進的,又稱“反轉課堂”或“顛倒教室”,是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進行重新建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2]翻轉課堂實施過程的實質就是將傳統教學模式的“先教后學”反轉成“先學后教”,將知識傳遞的實施過程從課堂上轉移至課堂下,知識內化的過程從課下轉移至課堂之上,實現了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于學習過程的完整翻轉。[3]

筆者在概念理解的基礎上設計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圖,如圖1。

二、“翻轉課堂”在我國預科教育中運用的現實意義

1.基于研究現狀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預科教育的現實意義

筆者曾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在國內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文獻不少,其中大多數集中于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上,涉及高校教學的研究并不多,特別是有關高校預科教育教學研究及實證研究還相對較少。所以筆者認為,將“翻轉課堂”引入到高等院校的預科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

2.基于預科教育教學現狀看“翻轉課堂”引入預科教育的現實意義

我國預科教育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根據查閱相關資料,我國少數民族預科教育仍存在以下問題:招生情況偏離國家政策初衷;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材建設、課程設置不夠完善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是困擾預科教師教學改革的難題。

“翻轉課堂”的出現,為預科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先教后學”的核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及電腦、手機等信息化設備,將知識學習和傳授提到上課前,而把知識的理解、消化及應用放在課堂上。[4]

從預科學生的角度舉個具體例子:少數民族學生雖然學過很多年的基礎課程,但由于師資匱乏,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原因導致這些學生基礎課打的底子并不牢固,學習感到比較吃力,同時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早已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國預科教育的授課對象存在著層次復雜、水平較低、學習方法不當、學習不積極等情況。如果我們在預科教育中引入“翻轉課堂”模式,用網上互動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寓教于樂,將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三、“翻轉課堂”在我國預科教育運用的優勢性分析

1.預科教育現有的教學模式

我國預科教育院校實踐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利用多媒體集中授課式和實驗操作式。

(1)多媒體集中授課式

該模式是指任課教師將自己要講的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一般指PPT),通過教學多媒體(電腦及投影儀)的輔助進行教學,預科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達到知識掌握的一種教學模式。

利用多媒體集中授課式的優點在于使教學內容及其活動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同時寓各種知識、技能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鍛煉預科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思維能力,激發預科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同時,利用多媒體集中授課也有很多缺點:其一,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時頁面的跳轉很快,就跟演電影一樣,重要的知識點沒有特別突出,有時候學生在下面做筆記的同時老師在播放課件,導致有些知識點沒有看到,造成知識學習的不完整。嚴重者會造成對該門課程失去信心,所以老師的課件一定要注意到這些細節。其二,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教師播放課件也卡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學生看課件的時候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所以預科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將知識內化。翻轉課堂中觀看視頻的過程可以進行多次,就不會存在學生跟不上、看不清楚等問題。

(2)實驗操作式

該模式是指在任課教師及實驗室管理員的指導下,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借助實驗儀器,在一定的控制條件基礎上進行操作,觀看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而驗證知識或者獲得新知識,并提高預科學生實驗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

實驗操作式的優點在于能夠使學生了解事物的具體運動過程,加強理論和實際的聯系,有助于理解和鞏固知識,有效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5]等。

實驗操作式的缺點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由于同時做實驗的一般都是以班為單位,由于學生多且時間有限,教師難以保證對每位學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其二,實驗室的設備不可能隨時讓學生使用,這就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而且申請做實驗的過程比較繁瑣,所以好多學生不管學會沒學會,都幾乎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實驗上。

摘 要:近年來,非正式學習越來越受到教育學者的重視,而其中的一種——碎片化學習,也越來越被關注與研究,作者在介紹了碎片化學習的內涵與特征后,結合時下最火的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分析了它對碎片化學習的支持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定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微信公眾平臺;非正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8-0027-03

一、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新技術的支撐,出現了一種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它迎合人們的碎片化時間,滿足人們的隨時交互以及個性化需求,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對人們的閱讀方式、學習方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類開始逐步進入碎片化學習時代。

微信公眾平臺是在微信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功能板塊,它借助微信這個平臺,利用自己的優勢,成為目前很受歡迎的功能模塊。同時,調查表明,每天都會有高達90%的人會對其內容進行閱讀。同時,由于低成本的資源開發、高速率的信息傳播、廣泛的受眾影響面、多樣化的內容等特點,使其成為碎片化學習的有益形式,實現了隨時隨地的碎片化學習。

二、碎片化學習

1.基本內涵

與碎片化學習相關的有很多術語: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時代、碎片化思維、碎片化內容等等。但是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碎片化”,“碎片化”原意為將完整的東西破成許多碎塊?;诖?,筆者認為,碎片化學習可以體現在:

(1)學習內容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學習內容是相對于系統的知識,它是大數據時代下零散的、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習內容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書本上的知識,學習內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在各個地方,雖然它很難做到全面、完整,但是其借助快捷、及時的移動學習工具,使得學習者不斷獲得新的知識。

(2)學習時間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學習時間是指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之外,零散、不宜深度思考的時間。這些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讓學習者做完一道題、瀏覽完一個新聞、看完一個單詞等等。此外,這種處理碎片化時間的學習已經成為很多人在等公交、坐地鐵、餐桌旁的學習方式。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個性化、零散化、差異化,不具備固定的時間段等等特征,是進行碎片化學習的基礎。

(3)學習空間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學習空間是指學習空間不受時空的約束,不僅僅是傳統的教室,也可以是虛擬學習社區等等。它是一種零散于任何時空的碎片化學習和非正式的學習,對于學習者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有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碎片化學習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碎片化的空間對碎片化的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

2.特點

(1)靈活性:碎片化學習無論是將學習內容碎片化,還是學習時間碎片化,對于學習者而言,都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學習過程是可控的,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地進行學習,使其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可以很好地彌補正式學習的缺陷。

(2)個性化:碎片化學習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正式學習而言,它是一種個性化的非正式學習,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針對性的、有選擇的、個性化的進行學習。

(3)高效率:在分割學習內容之后,由于單個碎片內容的學習時間較短,在學習者的認知水平上,可以保障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其很快接受這些知識。因此在學習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微信公眾平臺對碎片化學習的支持

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推出的針對各類團體和個人的信息推送平臺,分為:公眾號和訂閱號。微信公眾平臺具有群發推送、自動回復、分享收藏等功能,可以實現資源內容的精準推送、關鍵詞回復和知識收藏分享,學習者無需下載便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中瀏覽并保存學習資源。

1.微信公眾平臺廣泛的影響力是碎片化學習的基礎

微信作為一個實時通訊軟件,其用戶量非常大。在2016年微信公布的業績報告中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其中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同時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超過800萬個。由此可見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很大的用戶基礎和影響力,這就為學習者碎片化學習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2.微信公眾平臺便捷的傳播是碎片化學習的載體

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便捷、快速的信息傳播功能。一方面,只要是有網絡的地方,學習者就可以對平臺內容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另一方面,學習者可以通過收藏和分享的功能,將學習內容進行傳播,以其達到與共同愛好者的交流互動。

3.微信公眾平臺個性化的推送是碎片化學習的關鍵

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添加相應的公眾號,公眾號則在后臺對用戶進行分組,對用戶進行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信息推送。這種個性化的推送也正是碎片化學習的特點。

4.微信公眾平臺多樣化的內容為碎片化學習提供了資源

微信是集圖片、文字、動畫、語言等為一體的傳播的。管理者可以將內容通過精心的設置,將內容多樣化的呈現給用戶,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興趣,而且可以便于學習者進行學習。

四、微信公眾平臺下碎片化學習存在的問題

1.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資源不易形成系統的知識

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的;它們往往大量簡化了推演過程;它們往往將多路徑簡化為單一路徑;它們往往不夠嚴謹、全面。簡而言之,碎片化的學習資源為了達到易于習得的目的,通常會顯著降低認知成本,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將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它們往往只說明事物表面的東西,導致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如果我們長期地接受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而不加思考,只會使我們僅僅沉浸在獲得了某一新知識的喜悅中,思維變得很狹隘,因此其不易形成系統的全面的知識。

猜你喜歡
可行性翻轉課堂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術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國設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PPP物有所值論證(VFM)的可行性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