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初探

2016-10-21 15:17王曉鳴王旭吳晶霞趙國超
中國房地產·學術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建設模式伙伴關系

王曉鳴 王旭 吳晶霞 趙國超

摘要:綠色農房是當代農房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成本、合作方式等問題,在分析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參與方和構成要素的基礎上,提出了由農戶、施工隊、村委會、農民組織等內部參與方和政府、企業、NGO、金融機構等外部參與方共同構成的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以湖北省堰河村為案例,分析了當地綠色農房建設的兩種典型模式——NGO引導模式和村委會引導模式。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當前綠色農房推廣和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綠色農房,伙伴關系,建設模式,參與方,堰河村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38-(2016)07-0036-42 收稿日期:2016-04-21

1 引言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中國的村鎮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必須堅持走綠色農房發展道路。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綠色農房建設的通知》,提出了“安全實用、節能減廢、經濟美觀、健康舒適”的綠色農房建設要求和“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的綠色建材使用要求。由于綠色農房建設涉及眾多新建造模式、新技術應用和新管理方法,具有很強的社會參與性特征,必須建立新型的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才能支撐綠色農房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綠色建筑、綠色住宅投入了較多關注,然而,大部分研究都是針對城市建筑和住宅,關于綠色農房的研究較少。在對綠色農房的研究中,綠色農房建造評價標準和建造技術成為了研究熱點,而對綠色農房建設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嘗試基于參與方的視角,將伙伴關系模式引入到綠色農房建設中,并結合湖北省堰河村的實際案例,探索切實可行的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

2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的提出

2.1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的基本概念

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房一般由農戶自建或集體合作建造。與城市綠色建筑推廣相比,在農村建設綠色農房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建設伙伴關系是一種新型的建設模式,其參與性、協調性和柔性合作的方式,十分適合我國綠色農房建設特點和推廣需求。

伙伴關系(Partnering)模式的定義是美國建筑業協會(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CII)在1991年提出的: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之間為了獲取特定的商業利益,最大化地利用各組織的資源而作出的一種長期承諾。這種長期承諾要求各組織之間形成一種相互融合、資源共享、利益共生的融洽關系。

建設工程的伙伴關系是指,在建設活動實施過程中,業主、承包商、供應商、設計單位、咨詢單位、監理單位、投資方、銀行、保險公司、政府部門等各個參與方之間圍繞共同的目標,以信任、承諾、合作為基礎,促進各參與方相互溝通與協調,減少參與方之間的沖突,最終使各參與方的利益得以實現的一種新型項目管理模式。

結合中國農村地區建房特點,本文定義的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是指,在農房建設過程中,通過農戶、施工隊、村委會、農民組織、政府、非政府組織(NGO)、企業、金融機構等的參與,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密切協作、良好溝通的融洽關系,共同打造“安全實用、節能減廢、經濟美觀、健康舒適”的綠色農房。

2.2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的發展需求

綠色農房對新型建設伙伴關系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柔性合作的需求。自建模式是我國農房建設最基本的模式,其特點為:農戶作為建房主體,自籌資金,自請施工隊,自己組織建筑材料,并完成從宅基地申請、資金籌集、房屋設計、施工建造、竣工驗收、使用維護等全部管理工作。在當前條件下,由于綠色農房建設對理念普及、技術應用、組織管理等的特殊要求,需要突破傳統的自建模式,通過外界的干預和引導,建立一種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建設模式?;锇殛P系模式特有的柔性合作方式區別于傳統的建設合同關系,要求各參與方之間互相信任、理解、溝通和協調,可以極大促進綠色農房的建設發展。

(2)技術應用的需求。綠色農房建設除了需要傳統的建設技術之外,對節能減排、資源集約利用等相關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農戶、施工隊、村委會等當地參與方對這些技術并不熟悉,因而需要政府、NGO、企業等外部參與方的協助和支持。通過加強多方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互相溝通和協作,共同促進綠色建造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3)責任共擔的需求。綠色農房的建設要求各參與方除了關注自身利益外,還要兼顧農房的安全性、節能性、經濟性、舒適性及美觀性。各參與方需要根據自身建設行為的特點承擔相應的建設責任,如施工隊負責綠色施工、村委會負責建設活動監管、NGO負責綠色理念和技術引進、政府負責提供相關政策支持等,任何一方違背了自身責任都會造成綠色農房建設的失敗。因此,建立一種參與方之間互相信任、互相監督、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伙伴關系,可大大提高綠色農房建設的實施效率。

3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構建

3.1 綠色農房建設的參與方分析

綠色農房建設的主要參與方包括:農戶、施工隊、村委會、農民組織、政府、NGO、企業和金融機構。各方的參與行為分析如下:

(1)農戶。農戶是農房建設的基本主體。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包括:選擇愿意開展綠色施工的施工隊;監督施工隊的綠色施工行為,積極地與其溝通和協作;選擇節能環保的建筑材料和設備,減少空調和采暖設備的使用,降低建筑能耗等。

(2)施工隊。指承接農房建設任務的當地施工隊伍或工匠。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包括:積極學習綠色施工技術,如新型節能環保建材的施工技術等;在建設活動中節約資源和成本,充分利用當地建材;注重環境保護,減少施工過程對環境的污染等。

(3)村委會。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主要包括:向村民宣傳綠色農房理念,鼓勵農戶和當地施工隊開展綠色施工建造;積極引入外部參與方支持綠色農房建設,如政府、NGO、企業和金融機構;協調內外部參與方之間的關系等。

(4)農民組織。指由農民組成的民間社團,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村自治組織等。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主要包括:為綠色農房建設提供相應的資金、人力、技術支持;引導農民集資建房等。

(5)政府。主要包括鄉鎮政府、縣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主要包括:為農戶建設綠色農房提供相應的政策引導和資金補助;引導農戶集體開發建設綠色住宅小區等。

(6)NGO。包括各種社會組織、科研院校、專家學者等。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主要包括:向村民和村委會宣傳綠色農房理念;為綠色農房建設提供相關技術支持;開展綠色施工技術推廣與培訓等。

(7)企業。包括開發商、設備建材供應商、施工企業等。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其參與行為主要包括:投入資金,開發農村綠色住宅小區;供應綠色建材和設備,如墻體、門窗隔熱保溫節能材料、建筑智能遮陽材料等;參與綠色農房的施工建造等。

(8)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業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在綠色農房建設過程中,金融機構為建房活動提供資金支持。

3.2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的構成要素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信任、合作、協調、溝通、激勵和約束。這些要素共同配合,保證了伙伴關系的順利實施。

(1)信任與合作。信任是伙伴關系的堅實基礎。由于建設綠色農房會帶來部分參與方的經濟利益損失(如增加農戶的投資,延長施工隊的工期等),如果沒有信任,各方會將自身的經濟利益擺在第一位,而忽略伙伴關系的共同目標。合作是基于信任的積極合作。實現建設綠色農房的共同目標需要各方的配合與合作,從而保證建設活動的順利實施,實現多方共贏。

(2)溝通和協調。在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中,各參與方通過溝通來明確彼此的責任和義務,互相監督,同時也互相理解和寬容,增強伙伴關系的凝聚性、包容性和公開性。協調是各參與方通過協商達成妥協的過程。由于各參與方除了要考慮自身利益,還要關注建筑的綠色效益,通過各方之間的相互協調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沖突,從而達到兩者的均衡。

(3)激勵和約束。如前所述,進行綠色農房建設必然會犧牲部分參與方的利益,因而采取相關的激勵和約束措施來規范和引導相關參與方的行為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來刺激、誘導和促進各方達成建設綠色農房的共同意愿;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標準或懲罰措施來限制各參與方的行為,引導其開展綠色農房建設。

3.3 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構建

通過以上對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參與方和構成要素的分析,本文構建了由農戶、施工隊、農民組織、村委會等內部參與方和企業、政府、NGO、金融機構等外部參與方共同構成的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如圖1所示。

結合實際情況,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具體可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政府引導、NGO引導、企業引導和村委會引導模式,如表1所示。

4 堰河村綠色農房建設實證分析

堰河村位于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五山鎮西部百日山麓,版圖面積12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303戶,1050人。近幾年,堰河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單位”和國家AAA級景區、湖北省旅游名村、全省第一也是唯一掛牌的“綠色幸福村”。華中科技大學王曉鳴教授課題組依托其承擔的三個省級和國家級課題,從2006年至今多次深入堰河村進行實地調研,獲得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和基礎數據。

4.1 NGO引導型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

位于“堰河新村”住宅小區的12號樓農民住宅是一棟典型的綠色農房,其建設過程突破了傳統農房建設的局限,各個參與方之間建立了融洽的合作伙伴關系,對綠色農房建設發展極具參考價值。12號樓為二層混合砌體結構,宅基地12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1平方米。由戶主楊世全自籌資金建設,圖2為12號樓實景。

通過各方合作,該住宅建成之后有著良好的建筑節能效果。建筑節能率達到57.78%,且節能成本較低,其熱舒適性明顯優于同類未進行節能設計和施工的參照建筑。

12號樓農民住宅建設活動的參與方包括:NGO、村委會、農戶、當地施工隊和相關企業。其建設伙伴關系組織模式如圖3所示。各參與方的行為分析如下:

(1)NGO。包括華中科技大學和民間環保組織北京綠十字。華中科技大學的王曉鳴教授課題組依托其承擔的課題向戶主楊世全宣傳綠色農房理念,進行綠色施工技術指導,并引進了部分企業。北京綠十字創始人孫君在堰河村做了大量的規劃設計工作,為12號樓提供了初步設計方案。

(2)村委會。村委會引導農戶集中建房,統一規劃和設計,打造了“堰河新村”新型住宅小區。村委會積極接受NGO的指導和建議,協調戶主楊世全和NGO之間的關系,為12號樓綠色農房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3)農戶。12號樓戶主楊世全積極接受村委會的規劃引導和NGO的技術支持,通過不斷地與華中科技大學和北京綠十字的專家進行交流溝通,積極接納相關的新技術和新材料,確定了建設綠色農房的目標。

(4)當地施工隊。當地施工隊在戶主楊世全的要求下積極進行綠色施工:墻體保溫施工、節能門窗安裝施工、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施工、節電節水設備安裝施工等。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成本。

(5)企業。華中科技大學在相關課題實施過程中,為12號樓引進了一些節能建材和設備供應企業,包括:武漢萊克利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外墻外保溫材料);武漢傳木門窗有限公司(提供保溫窗節能門窗);領輝(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太陽能供熱水設計和太陽能設備);節水節電器具供應商(提供節電節能型照明設施以及符合國家節水標準的水龍頭和衛生潔具)。

4.2 村委會引導型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模式

通過NGO的引導,堰河村村委會開始逐步接受并推廣綠色農房理念,開發出了一套適合堰河村綠色農房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措施,嚴格管理農房建設的全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農房選址嚴格規劃。宅基地嚴格審批管理,嚴控一戶多宅現象;引導村民沿村內道路建房,統一布局和規劃;引導三組和四組分散于山上的獨立和散居農戶集中建房,強化節約用地。

(2)綠色建材使用要求。初期,村委會要求村內房屋色調統一,禁止采用紅色瓦,提倡采用灰色瓷磚或不貼瓷磚。后來,村委會開始統一村內房屋建筑風格,青磚、灰瓦、木窗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堰河村新型綠色農房。

(3)采取相關激勵措施。從2012年開始,村委會給新建房屋的農戶補貼磚、瓦和水泥(每戶按建筑面積補貼2萬-4萬元不等),大大調動了村民建房的積極性。統一規格的磚瓦也促進了農房建筑風格的統一。

圖4總結了堰河村新型綠色農房建設伙伴關系的組織模式??梢钥吹?,這是一個完全由村莊內部參與方構成的建房模式,極具內生性和可持續性。在村委會的領導下,堰河村的新型綠色農房特色越來越顯著,成為周邊村莊爭相模仿的對象。圖5為堰河村新型綠色農房實景。

5 結語

當前,綠色農房的建設還需要政府、企業、NGO等外部參與方的引導和支持。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吸引企業投資和NGO的技術支持,共同打造綠色農房示范工程,普及綠色農房建造技術,從而鼓勵和帶動農戶、施工隊、村委會、農民組織等內部參與方自發開展綠色農房建設,形成真正可持續的綠色農房建設模式。

在堰河村的案例中,通過前期NGO的引導,村委會和村民逐步接受了綠色農房的理念,后期在村委會的嚴格管理下,堰河村的綠色農房建設開始走上正軌。然而,當前堰河村村委會采取的相關管制措施還遠遠不夠,除了在選址、選材方面的管制,村委會還可以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來促進綠色農房的建設發展,例如:向村民普及綠色農房建設理念和建設要求;加強對當地施工隊的監督,與NGO等外部組織合作開展綠色施工技術和方法的培訓指導;積極爭取上級政府部門對綠色農房建設的補助和支持;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地節能環保建材和設備廠商與村民合作等。

參考文獻:

1.劉志峰.以生態文明引領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國房地產.2015.32

2.劉卉穎 蘇義坤 公婷.基于灰色聚類的綠色農房建造標準評價.湖北農業科學.2015.6

3.Junyan Dong,Hong Jin.The Design Strategy of Green Rural Housing of Tibetan Areas in Yunnan,China.Renewable Energy.2013.49

4.Liu,W.,Spaargaren,G.,Mol,A.P.J.,Heerink, N.& Wang,C.,Low Carbon Rural Housing Provision in China:Particip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4.35

5.易繼偉.Partnering:一種新的建筑管理模式.建設監理.1998.4

6.王曉鳴 王旭.低碳建設伙伴關系模式初探.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作者簡介:

王曉鳴,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村鎮建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王旭,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村鎮建設與工程社會學。

吳晶霞,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可持續發展。

趙國超,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低碳建設。

基金項目: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綠色生態村鎮規劃建設評價監測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2014BAL04B03-3)。

猜你喜歡
建設模式伙伴關系
中國媒體在海灣打造“伙伴關系”
完善生態林建設模式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成都市中心城社區綜合體布局及建設標準探索
適應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設模式探討
土建類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研究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及路徑對我省的啟示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社會服務伙伴關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我國公共投資績效評價模型的理性選擇
本 期 導 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