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的文本情與意品讀探析

2016-10-31 17:54王玲巧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關鍵詞:品讀體驗文本

王玲巧

摘 要:要讀透文章、讀懂作者、讀懂人生,達到文道合一的境界,就要引導學生通過吟誦,感受文字之美;通過揣摩,研究語義之別;通過咀嚼,品味情感之真;通過體驗,感受生活之美。

關鍵詞:文本;品讀;揣摩;咀嚼;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58-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闭Z文教學要拋棄功利化思想,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感悟情意,在潛移默化中產生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熏陶感染、春風化雨的作用,達到文道合一的境界。

一、吟誦感受文字之美

通過對文章的反復吟誦,讓學生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真、善、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教會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且去感受、欣賞、創造美,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果每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都能讓學生感受、領悟,就會給他們的情感發育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竇桂梅也說過:“就這樣吟誦著、傳習著,不需要更多煩瑣、低效的分析,只悄悄地在孩子心里注入信仰和幸福?!痹趨⒓尤珔^優質課評比的時候,教者選擇了余光中的《鄉愁》一文。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充分考慮到這首詩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把課堂近一半的時間放在閱讀詩歌上,就設計了這樣的閱讀流程:聽范讀,感受朗讀的語調和節奏;自由朗讀,試著標出節奏和重音;討論劃好的節奏重音,請兩位同學試讀;在以上兩次聽讀的基礎上,請同學個別朗讀,注意把握語調,讀出節奏和重音;學生齊讀。這種閱讀的鋪墊為后面的教學環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后面的“理解意象”“升華情感”“想象構圖”三個環節中,學生都有精彩的見解。

二、揣摩研究語義之別

漢語博大精深,語義非常豐富。由于時間、空間、人物、地點以及場景的不同,語言所承載的語意、蘊含的思想、表達的方式和展現的效果是深刻豐富而又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所傳達的信息都不盡相同,即使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意思也會有所不同。所以閱讀中不能忽略具體語境。

(1)要緊扣文本解讀,不能游離于文本之外。要準確理解文字背后的味道,首要的就是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認真解讀文本,吃透文章精神。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和《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一口氣跑回了家。抱著火,烤了一陣,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兩句中都用了“哆嗦”一詞,想要準確地理解兩詞的意思和情感就必須充分考慮文章的語境。

(2)要聯系人物形象。詞語含義的理解通常和人物形象緊密相連。有的是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有的是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揭示……例如,《故鄉》中的“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學生抓住人物特點,很快明白這句話中“迎”“飛”兩個動詞分別刻畫出母親盼子心情的急切和侄兒的迫不及待、歡快活潑。

(3)要結合具體語境。詞語在一定的句子中,句子出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一定有它特殊的意義。準確理解詞語含義,就要結合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還是魯迅《故鄉》中的句子“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分明地叫道:‘老爺!”不聯系全文內容的話,很難品味出“終于”一詞的味道。

三、咀嚼品味情感之真

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是以精練的語言為載體表達出來的,這些語言往往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教學中讓學生反復咀嚼、品味,不僅能使學生有一定的言語積累,而且還能陶冶他們的性情,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例如,《背影》一文中,“我”回憶起父親的背影時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薄鞍?,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兩句話用了反語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當時不理解父愛的悔恨之情,并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感激和愛。這種情感,如果不讓學生細細咀嚼,憑他們的閱歷,是很難一下子感悟那么深的。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一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多層次品讀,感受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感知從心靈深處奔涌而出的情感。而情感的流動,情感的噴涌,都需要從文本咀嚼中加以理解。

四、體驗感受生活之美

在引導學生把握某些詞的含義時,不妨讓學生體驗一下。有了自己的體驗,分析文本的情與意時學生就會游刃有余了。在上《背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讀出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艱難,就請了一位身材微胖、個頭中等的男生把講臺當作月臺,模擬父親極具表現力的“探”“攀”“縮”“微傾”等動作,濃縮、提煉了父親人生的苦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父親的艱難。

五、結束語

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結晶,作者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追求等復雜的情感都寄托在看似普通的文字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讀透文章、讀懂作者、讀懂人生。通過吟誦、揣摩、咀嚼、體驗,帶領學生感受文字之美,揣摩語義之別,品味情感之真,感受生活之美。

參考文獻:

[1]許龍梅.語文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介紹的探究[J].現代語文,2014(07).

[2]吳益.主體主動主人——語文教育的理念與實現[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05).

[3]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白燕萍.閱讀教學與學生生活[J].賀州學院學報,2014(02).

猜你喜歡
品讀體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如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