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借貸的風險管理與借鑒意義

2016-11-05 19:16郝強
企業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民間金融民間借貸

郝強

摘 要:由于長期存在的信貸配給問題,農村信貸市場失靈,中國的農村民間金融制度尚不健全?;ヂ摼W金融行業發展無序,受困于信息不對稱問題,P2P平臺和小額貸款公司經營風險偏高,倒閉和跑路事件屢見不鮮。社交金融為屬于人情社會的中國農村民間金融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途徑,目前比較典型的社交金融領域有眾籌、社交證券投資、互助保險和社交借貸(熟人借貸)等。本文從社交借貸的基本概念出發,介紹社交借貸的風險管理,探討它對創新農村民間金融模式、解決農村地區的金融排斥、實現普惠金融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社交借貸;民間借貸;民間金融

一、社交借貸的概念

社交借貸是社交金融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基于社交環境下的信貸金融體系,在社交信任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建立用戶之間的金融關系,充分發揮社交網絡高效、便捷、即時等優勢,并利用社會網絡進行風險管理,實現普惠金融。社交借貸不限于人與人個體之間的短期借款,也包括企業間的借款,企業間合作融資等。社交借貸與傳統民間金融、互聯網P2P借貸在借貸行為上有諸多不同,所以社交借貸有其獨特的運行機理。通過違約的社會懲罰和還款激勵機制,社交借貸可以管理借貸前后的風險。

二、社會網絡控制借款人違約風險

在單純中介型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上借款人為成功獲得貸款,借款人在按照平臺的要求,提供收入、身份、資產情況以及借款用途等公開信息的同時,有動機在敘述中過分突出他們的“質量”,比如自身的還款的意愿、能力以及項目未來穩定收益等。由于借款人沒有抵押品,出借方只能通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來判斷其違約可能并做出投資決策。為降低信息不對稱,互聯網社交借貸平臺可通過引入不同的風險控制設計,提高借款人的社會網絡,增加其可信度。

社會網絡能夠幫助出借人做出投資決策,并最終能夠在一定程度降低借款人的違約風險。在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社交借貸中,社會網絡在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逆向選擇,事前道德風險和事后道德風險??尚诺慕杩钊四軌蛲ㄟ^小組的審核或出借人的橫向選擇,此時社會網絡發揮的是甄別作用,出借人選擇違約概率較低的借款人,防止逆向選擇。借款人獲得款項投資后,會受到小組或出借人們的監督,迫使借款人努力工作,按時還息,防止事前道德風險,此時社會網絡發揮的是監督作用。特別是在貸款到期時,通過小組或出借人施加監督以及社會懲罰,迫使借款人及時還款,控制借款人的違約風險,防止事后道德風險,此時社會網絡發揮的是懲罰作用。從最初篩選借款人到最后還款,社會網絡能夠一步一步地迫使借款人嚴格規范地借款、投資、還款,并最終降低違約風險。(見圖1)

三、出借人社會監督下的違約風險模型

出借方中有借款人的出借人及社交網絡延伸產生的其他出借人。如果出借人擁有更多有關借款人的私人信息(軟信息),在借款人投資項目過程中,出借人可以進行監督,及時觀測到借款人是否降低努力水平、改變資金用途等自利行為,并選擇監督強度為m(m>0),還能及時觀察到借款人的違約行為。當項目成功、收益實現,借款人選擇違約,則將會受到出借人施加的社會懲罰W(W>0),無法再次獲得出借人的信任和下一期貸款,友情也隨之斷裂;當借款人履約,可以獲得社會網絡價值V。借款人進行還款的預期事后收益是:

四、社交借貸對于創新農村民間金融模式的借鑒意義

(一)正視民間金融對正規金融的補充作用,使民間金融公開合法化,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排斥。民間金融對于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排斥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和個人融資難,并不是農村地區沒有富裕資金,而是資金因為信貸約束等問題,沒能到真正有需求的企業和個人手中,社交借貸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線下社會資本的結合,擴大農村金融市場交易可能性。

(二)政府應該鼓勵發展社交金融,創新民間金融新形式,也應加強對社交金融的監管。結合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根據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尋找社交借貸與農村消費金融的結合點,開展社交金融營銷。支持小微型金融服務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創新社交金融新模式,積極鼓勵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的活力。

社交金融也存在和互聯網金融相似的監管問題,比如社交借貸平臺的集資法律風險,社交借貸的平臺安全性和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落實和審核等等,政府應該監督社區和互聯網社交借貸平臺建設。除此之外,社交金融還存在互聯網金融沒有的問題,比如平臺或出借人而因借款人違約而擴散借款人個人信息的行為是否違法等等。這一切都需要政府完善自己的監管機制。

(三)應積極規范引導民間金融發展,如社區型農村金融互助組織等。在我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農村地區,正規信貸市場發展比較落后,農村金融抑制和金融排斥問題一直比較突出。隨著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金融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但是農村富余資金外流缺愈加嚴重。正規金融機構出于盈利性的考慮,發展農業及農村的業務成為在尋求政策補貼的被迫行為。在農村信用社改革成為農商行之后,支農力度進一步縮減。中國的微型金融機構應該借鑒互聯網平臺的社交借貸技術,依托獨特運行機制管理風險、開展關系借貸。

參考文獻:

[1] 陳熹.社會資本視角下的農戶借貸行為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12

[2] 楊汝岱.陳斌開.朱詩娥.基于社會網絡視角的農戶民間借貸需求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11.12

[3] 馬九杰.社會資本與農戶經濟:信貸融資、風險處置、產業選擇、合作行動(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4] 曹旭斌.P2P在線借貸平臺社會資本測量及作用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4

[5] 繆蓮英.社會網絡視角的P2P平臺機制設計研究——以Prosper為例[J].金融論壇.2014.3

[6] 朱浩.社會資本對網絡借貸行為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4.4

猜你喜歡
民間金融民間借貸
民間金融與經濟發展
左手民間借貸右手不當得利
民間借貸類公證初探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