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師范生排演課本劇的“五步法”

2016-11-14 21:44苗蘇莉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0期
關鍵詞:五步法課本劇師范生

摘 要:課本劇是語文學習活動的形式之一,師范生在校期間開展課本劇學習活動既符合語文學習的需要,又符合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需求,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師范生排演課本劇的“五步法”。

關鍵詞:師范生 課本劇 排演 五步法

課本劇在語文課堂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語文能力、語文情感,提高語文素養等,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藝術的審美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語文學習活動。師范生作為未來的教師,在校期間排演課本劇,既是提升師范生語文素養的需要,更是一種適應職業需求的教育教學能力。在課本劇學習活動中,多數同學普遍比較喜歡排演的過程,因為在排演中能夠挖掘自己的潛力,表現一個與生活中不同的自己,獲得意想不到的情感體驗。但是對于師范生而言,既是課本劇活動的實踐者,更是課本劇活動的學習者,通過實踐活動,他們必須要獲取經驗,為今后的職業發展鋪墊。因此,教師在指導師范生開展排演時,應讓師范生準確地掌握課本劇排演的幾個步驟,在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定、選、練、排、演”的“五步法”,用于指導師范生開展課本劇排演。

一、定:確定劇本,博采眾長

正式排演之前,要最終確定劇本。如果排演的群體中,每位同學都創作了一個劇本,那么該采用誰的更合適?這將考驗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同時也將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每個劇本,大家都要進行討論衡量,從演出的實際出發,如演員、道具、服裝的限制等選擇最適合演出的,如果不能確定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鼓勵博采眾長,把相同劇本中的精華薈萃,重新修改,確定劇本。劇本一旦確定后,師生還要進行再次討論,明確劇本中的矛盾沖突、主題中心、結構情節、人物關系,研究人物特征、場景設計、舞臺調度、服飾動作等,統一認識,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二、選:選擇演員,挖掘個性

“戲劇藝術的中心要素和根本要素,是演員的表演藝術”[1],課本劇的排演中,演員的挑選十分重要。學生來演課本劇,自然演員就是自己,而師范生之前有過課本劇表演經驗的人很少,就連有過舞臺表演經驗的人也很少。而且,師范生劇本中有很多是改編自小學課文,許多角色是小學生。因此,在選擇演員和分派角色時,誰來出演更合適?這一環節的基本原則首先是尊重學生,建議不要指定,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如果遇到多個人選擇同一角色的情況,除了安排AB角的方式外,還可以通過初期角色會演的方式最終確定。

學生排練時,可以分組進行,該小組既可以是老師指定,也可以由同學們自由組合,每組可以選擇一位組長,負責統籌安排。要發揮組長的作用,讓其根據本組同學在表演、化妝、形象、朗誦等方面的不同特長,溝通協調本組演員的具體安排。如果組內有“性格演員”固然很好,但在實際排演中,學生周圍更多的是“本色演員”。筆者在組織學生排演《紅樓夢》片斷時,有一位學生外貌上小臉,尖下巴,外型上有些象林黛玉,但實際性格卻是個“假小子”,很多人都認為她肯定不能演好,但是該組同學斟酌再三,還是請其出演林黛玉的角色,沒想到,這個學生排演中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最后演出時,連聲音都變了腔調,酷似柔弱的嬌小姐,讓所有同學刮目相看。其實,選擇演員正是對學生個性潛力挖掘的過程。

課本劇一般不長,多則幾個或十幾個演員,少則只有一二個演員,但更多的同學還是想展示自己的。因此,最后的演出成功并不是主要目的,應更著重于鼓勵學生的全員參與,在排演中提升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練:訓練語言,塑造角色

課本劇作為戲劇,是語言的藝術,因此,訓練戲劇語言的要求對于師范生來說也同樣重要。盡管每天師范生都要進行三字一畫的訓練。但是,對于戲劇中如何“說話”的藝術要求卻知之甚少,因此演員確定后不要急于進入表演,要教會學生區分日常說話與臺詞語言的拿捏,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表意傳情,如何將聲音清晰地送入觀眾耳中。因此演員要首先進行語言及臺詞訓練,教師此時要起到更好的示范和指導作用,也可以請有專長的同學協助指導。教師指導的重點,應放在速度、語調、節奏、語氣的掌握上,對于能夠推動情節,表現人物特征的人物對話,要斟酌揣摩,最大程度地發揮語言的魅力。師范生演小孩子或小動物時難度比較大,既有年齡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但是表演時一定要避免孩子腔、故作天真腔。

塑造人物角色,進入角色的世界往往是學生最難實現的。有些同學排演了很長一段時間還無法沉入角色,表演時甚至會自己“笑場”。筆者認為塑造人物角色應當堅持“背—煉—靜—演”四個步驟,“背”即熟背臺詞,不講究臺詞的抑揚頓挫,先讓學生把所有的臺詞記得鬼瓜爛熟,本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煉”即煉鑄臺詞,不僅僅是練習臺詞,而且要逐字逐句地分析臺詞的處理,根據課文的主旨要求,人物的性格特點恰當地處理聲音;“靜”即靜心靜聽,不發聲音地想象演出情景,在安靜的環境中傾聽自己臺詞的表現力;“演”即內心情緒外化,服從整體調度,將角色的內心情緒用自身的肢體語言自然地呈現。課本劇的排練,不像戲劇表演,沒有以導演為中心,更沒有專家的指導,更多地要發揮學生的自我作用,只有學生主動地理解劇情,分析潛臺詞,才能使角色具有神韻。

排演課本劇雖然沒有話劇那么細致、復雜,看起來只要把內容演出來即可,實際上,如果認真揣摩,細致排練,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就能拓展師范生知識外延,真正發揮課本劇的內涵作用。

四、排:分節排練,凝練細節

課本劇由于劇目時間一般不長,可以采取先粗排,再細排的方式。首先演員們進行粗線條連排,明確整個戲劇過程,在連排中如果發現大的情節上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及時進行調整,先把情節脈絡理清后再進行細排。細排應建立在學生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拿捏比較到位的基礎上進行,采取分節排練的方式,將劇本分成段,然后集中排練涉及到人物交叉、人物關系、角色發展及人員調度等部分,要注意在細節上體現人物的性格。

如《半截蠟燭》中有一段情節:德國軍官圍著藏有情報的蠟燭下看著地圖,媽媽、哥哥兩次借口都沒有能把蠟燭拿走,眼看著蠟燭快要燃盡,情報有可能泄露,小主人公杰奎琳勇敢而又平靜地走到德國軍官面前,可愛地索要燭臺上樓睡覺。學生排練時,大多處理成杰奎琳對著臺口說話,說明內心的緊張,然后再去索要蠟燭,每個演員的性格未能充分展示。但是有一組同學卻給演員設計了一組動作,先是拿起身邊的玩具小熊,輕輕地哼起當地民謠,輔以背景音樂,德國軍官被音樂聲吸引了,緩緩地注視著小杰奎琳,媽媽和哥哥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緊張地盯著蠟燭,小杰奎琳哼著歌自然地走到軍官面前,要求拿著蠟燭上樓睡覺。一切顯得緊張又自然,而且由于背景音樂的加入,時間似乎一下子停頓,更帶來一種緊張的壓迫感。細節的處理使矛盾沖突異常明顯,也讓觀眾似乎看到了德國軍官內心情緒的轉化。

由此可見,課本劇雖短,但是細節是其成功的關鍵,教師指導時要讓學生精心設計細節動作,大膽地處理角色,讓每個劇目因為細節而生動起來。

五、演:制作道具 正式演出

師范生多才多藝,很多都是能工巧匠,要發揮師范生的這一特長,鼓勵學生準備道具時盡可能費用低廉,發揮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如將飲料瓶截斷后裹上一層黑紙,拴上兩根細繩就成了古代人的發髻;將廢舊的綠色地墊剪一剪,黏在板凳上,豎起來就代表了草地;扯一塊黃色的布,幾筆描畫就成了皇帝的龍袍……在服裝道具的準備上,教師基本不需要過問,學生幾乎都可以完成,也為他們今后指導小學生排演課本劇提供了鍛煉機會。

課本劇正式表演的時間可能只是十幾分鐘,但是整個排演過程卻讓學生真正提升了語文素養。演出者通過實際參演切身感悟著語文的魅力,觀眾通過欣賞課本劇,發現了課文中所未曾體味的真實之美,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注釋:

[1]譚霈生,路海波:《話劇藝術概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年版,第234頁。

(苗蘇莉 江蘇徐州 徐州高等師范學校 221116)

猜你喜歡
五步法課本劇師范生
巧用課本劇演評發展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中職語文課堂課本劇運用現狀的調查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演出來的精彩不一樣的風情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談寫字教學“五步法”
“五步法”戰勝公開發言恐慌癥
IFRS15對通信行業收入處理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