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薄皶r?!敝~化與辨析

2016-11-14 21:49陳全靜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0期

摘 要:“經?!薄皶r?!辈皇墙浻删浞ńY構或跨層結構詞匯化而來,未經歷短語到詞的演變過程,而是在漢語詞匯雙音化、同義并列構詞的類推作用、同義聯想等因素驅動下,通過詞法途徑把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同的單音詞并列在一起復合而成,這兩個詞具有相似的意義、內部結構,但在現代漢語使用中卻存在細微差異。

關鍵詞:同義并列 間接虛化 差異辨析

一、引言

“經?!薄皶r?!笔乾F代漢語中比較活躍的一組近義頻度副詞,是表示情狀在時間軸上重復的一對慣常體算子,目前學界對這兩個詞的認識還僅限于各種詞典的釋義和說明,至于二者是何時形成的、歷經怎樣的演變、使用上有無差異等問題少有探討,因此筆者將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以期獲得更全面的認識。

二、“經”“時”“?!北眍l度義的衍生

“經”“時”“?!弊畛醵际敲~,并且均為多義詞,那么其各義項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衍生關系?表頻度義是如何衍生的?我們首先將與研究相關的義項進行梳理。

《說文》曰:經,織從絲也。本義是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如:

(1)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文心雕龍·情采》)

凡織作,經線不動而緯線動,故引申為“恒常義”?!稄V雅·釋詁》:“經,常也?!毕惹貢r期,由于相似性引申出“常道”義,“指常行的義理、準則、法制”,如:

(2)昔歲入陳。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春秋左氏傳·宣公十二年》)

杜預注:經,常也?!罢谐t民不恨,故國君無人怨,無人謗?!?/p>

副詞“經”大約產生于漢代,表示“常常、經?!敝x,如:

(3)其語不經見,搢紳者不道。(《史記·卷二八·書第六》)

例(3)為社科院古漢研究室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所援引用例,“經,謂常?!边@種用法歷經魏晉南北朝沿用至元代,如:

(4)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嵇康集·與山巨源絕交書》)

(5)帝乃令祝融殺鯀于羽郊,其言不經見。(《柳河東集·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6)想必你不經出外,早難道慣曾為旅。(《全元雜劇·楊顯之·臨江驛瀟湘秋夜雨·第四折》)

例(4)李善注:“言常怪足下何從而便得吾之此意也?!崩?)中的“經見”與例(3)同,例(6)中“經”也表示“經?!绷x,以上(3)——(6)中“經”均用于動詞前,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和一貫性。不過“后來副詞‘經只沿用于文言中,在現代漢語里,已演變為復合詞‘經常?!盵1](P309)

接下來看“時”的演變:

《說文》曰:時,四時也。段玉裁注:“本春秋冬夏之稱。引申之為凡歲月日刻之用?!比纾?/p>

(7)春夏先,秋冬后,四時之序也。(《莊子·天道》)

(8)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尚書·堯典》)

上兩例中“時”是時間名詞,例(7)中“時”指“春夏秋冬四季”,例(8)蔡沉集傳:“民時,謂耕獲之候”,這里的“時”也相當于“季節”。

漢代,“時”發展出“經常、時?!敝x,如:

(9)呂祿信酈寄,時與出游獵。過其姑呂媭,媭大怒曰:“若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史記卷九·本紀第九》)

這種用法一直沿襲至今,如:

(10)請君時憶關外客,行到關西多致書。(《岑參集·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

(11)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老學庵筆記·卷六》)

(12)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不足為怪。(北大語料庫)

例(10)中“時”與“多”對照,表示希望動作行為經常出現,例(11)援引自《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句中“時”亦指“時常、經?!?。

“?!笔恰皶r?!薄敖洺!惫餐臉嬙~語素,其語義又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呢?

《說文》曰:常,下裙也。即本義指古人穿的下衣,其基本義是恒定,固定不變的,如:

(13)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對。(《逸周書集訓校釋五》)

(14)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例(13)“?!敝浮跋氯埂?。例(14)“言未始有?!?,郭象注:“彼此言之,故是非無定?!?句中“?!睉獮楣潭ú蛔冎x。

至于時間副詞“?!钡膩碓?,《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2](P20),下裙也。釋名曰:上曰衣,下曰裳。裳障也,以自障蔽也?!褡稚研卸U矣。從巾尚聲,從巾者取其方福也,引申為經常字,市羊切,十部。我們認為“?!北硎尽敖洺!笔怯伞肮潭ú蛔?、恒常義”引申而來的。先秦時期,“?!北憧捎糜趧釉~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不斷發生,相當于“經?!薄俺3!?,如:

(15)常生?;?,無時不生,無時不化。(《列子·天端》)

這種用法一直沿襲至今,如:

(16)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17)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18) 從小在府里,合家見我喜。相公常使喚,凡事知就里。(《全元南戲·無名氏·宦門子弟錯立身 第二出》)

(19)公公常說要娶個晚婆婆,我每勸公公納了他,豈不兩便?(《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張溜兒熟布迷魂局 陸蕙娘立決到頭緣》)

(20)從前妙玉住著,那個人不好低搭的,往后倒可以常來了。(《紅樓真夢·第五回·弟讓兄赦老寵新銜 奴欺主璉兒支窘局》)

(21)我除了原來出差去外面去以外,一般沒常在外面住過。(北大語料庫)

魏晉南北朝時期,“?!边€引申出“日?!绷x,其理據在于“?!笔侨粘4┑南乱?,由具體向抽象投射,隱喻引申出時間義,如:

(22)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邪?”(《世說新語·卷上之下·政事第三》)

此例援引自《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句中“常務”應理解為“日常事務”。此外,“?!边€是“嘗”的通假字,表示行為、事態曾經發生,相當于“曾”“曾經”,如:

(23)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論》)

前小句“黨”通“儻”,意為“偶然”,相應地后句“?!睉觥霸?、曾”解讀。

綜上所述,可將這三個詞的詞義演變歷程簡單概括如下:

經:織物縱線 常常、經常(漢代)

時:四時 經常、時常(漢代)

固定不變(先秦) 經常(先秦)

常:下裙 日常(南北朝)

曾經、曾(先秦)

三、“經?!薄皶r?!钡拈g接虛化成詞

(一)“經?!?/p>

“經?!痹谙惹丶纫堰B用,但均表“常道、常法”,如:

(24)后鄉四極,令守法之官日行,度必明,無失經常。(《管子·問第二十四》)

(25)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傷寒論·下編》)

上兩例“經?!倍际敲~,充當賓語,都可今譯為“常道、常法”。

到了魏晉時期,通過《漢籍全文檢索》窮盡檢索到5例“經?!?,均為“經常+之+N”格式,如:

(26)靖以為“經常之大法,莫善于守防,使民夷有別”。(《三國志·卷一五·魏書·一五》)

(27)蓋矯枉而過正,非經常之永訓也。(《抱樸子·外篇·卷之十六》)

這兩例中的“經?!倍际切稳菰~,充當定語修飾后面的名詞性成分,不過語義偏向“?!?,相當于“日常、平?!?,是偏義復詞,因此可斷定魏晉時期形容詞“經?!币呀浶纬?。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經常+V”格式,如:

(28)今張紆失信,眾羌大動。經常屯兵,不下二萬,轉運之費,空竭府帑,涼州吏人,命縣絲發。(《后漢書·卷一六·列傳·第六》)

(29)頻婆娑羅王,已得見諦,數至佛所,禮拜問訊。時宮中婦女,不得日日來到佛邊。王以佛法,宮中起塔,宮中之人,經常供養。(北朝《雜寶藏經》)

盡管上兩例中的“經?!毙揎椫^語動詞,作狀語,但仍是形容詞,意為“日?!?。例(28)因為日常屯兵不少于二萬,耗費眾多,府帑空竭,例(29)由于宮中婦女不能每天到佛邊,因此王在宮中建塔以便宮人日常供養。

在唐、宋、元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經?!苯^大多數作為形容詞出現,修飾名詞,基本上都是有標的,需要帶上“之”,偶爾也可直接修飾名詞性成分,另外“常道、常法”之義在這段時間也一直延續下來。

直到明代《剪燈新話》《剪燈余話》中才出現時間副詞“經?!?,見例:

(30)你作為一方的神祗,受到大家的供奉,為什么經常用武力禍害恐嚇人,以求他們的祭祀。(《剪燈新話·卷三·富貴發跡司志》)

(31)于是他查訪到一個穿珠工匠的妻子王媽媽,此人經常出入趙家,與趙氏夫婦非常熟悉,趙氏夫婦對她從來是言聽計從。(《剪燈余話·卷二·連理樹記》)

例(30)、(31)中的“經?!背洚敔钫Z,修飾謂語,表示動作行為反復發生,與現代漢語中的用法基本一致。由此可見“經?!币彩情g接虛化的結果,是實詞“經”“?!毕忍摶癁闀r間副詞,然后結合成詞的,其詞義的虛化是在語素層面實現的,在詞的層面沒有虛化過程。

不過盡管明代時間副詞“經?!碑a生,但是直到清代,其使用頻率都不高,在清代有:

(32)袁猷的父母見他夫妻經??赋?,勸說不聽,氣悶在心。(《風月夢·第十九回·倒醬罐姑侄參商 潑醋瓶夫妻反目》)

(33)少華曰:“劉爵主經常與我比箭,原來是不分甲乙,方才第三箭實是失手,怪不得他發惱?!保ā洱堷P再生緣·第四回·劉奎璧貪色誤事 蘇映雪憐才相思》)

這一時期,就見次率而言還是形容詞“經?!闭純瀯?,如:

(34)那總帳分經常、臨時兩項,凡是經常用款,如各房月錢等類,自這回起,都按定期支發。(《紅樓真夢·第十六回·催妝得句貴姊迎妝 尋夢留香仙妃通夢》)

(二)“時?!?/p>

由上節可知“?!痹缭谙惹丶纫岩瓿鲱l度義,表“常常、經?!?,而“時”在漢代才獲得此義,那么這兩個時間副詞同義連用應該不早于漢代,文獻檢索也驗證了此結論,唐代始見“時?!庇美?。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魏晉時期有很多“時”“?!本€性同現的用例,但不是副詞的同義并用,二者沒有直接的句法關系,如:

(35)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三國志·卷一八·魏書·一八》)

句中“時”位于句首,意為“當時、那時”,“?!蓖ā皣L”,意為“曾經”,“時?!睂儆诳鐚咏Y構,不是時間副詞“時?!钡脑唇Y構。

真正的時間副詞“時?!笔莾蓚€同義詞“時”“?!遍g接虛化的結果,唐代始見,如下:

(36)戴若思弟邈,則譚女婿也。譚平生時常抑若思而進邈,若思每銜之。(《晉書·卷五二·列傳·第二二》)

(37)此去勤書札,時常中路傳。(《全唐詩·第五八八卷·李頻·送友人游太原》)

例(36)中“時?!庇糜谥^詞性成分前充當狀語,例(37)中“時?!迸c“勤”相對舉,都表示動作行為反復進行。

不過直到宋代,“時?!钡氖褂妙l率都很低,唐代僅發現2例,宋代發現7例,并且其后接多為簡單二字謂語,到了元代,“時?!钡氖褂妙l率逐漸提高,基本上都是副詞用法,如:

(38)只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時常與這虔婆合氣,尋死覓活,無非是為俺家的緣故。(《全元雜劇·關漢卿·杜蕊娘智賞金線池·第二折》)

此時“時?!焙蠼映煞謹U展到復雜謂語甚或小句,其時間副詞地位才穩定鞏固。

綜上所述,“經?!薄皶r?!钡脑~化可圖示如下:

常道(名詞)(秦漢)

經常 日常、平常(形容詞)(魏晉)

常常(副詞)(明代)

時常(副詞):唐代萌芽 元代成熟

四、“經?!薄皶r?!辈町惐嫖?/p>

“經?!薄皶r?!弊鳛橐唤M近義詞,可以互相通用,但是在句法、語義、語用上還是存在一些細微差異。

1.隨著語言的發展變化,副詞“經?!痹诂F代發生了句法功能擴張,不再局限于充當狀語,還可以充當定語、謂語、補語,而“時?!敝荒艹洚敔钫Z。如:

(39)他率先在西安同行中引入CIM管理,將所有顧客的資料集中管理,與客戶建立長期經常的聯系。(北大語料庫)

(40)他說,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越兩國保持經常的接觸和交往,溝通情況、相互學習、發展傳統友誼是十分重要的。(北大語料庫)

(41)競技場上,隊友、朋友之間的較量是經常的。(北大語料庫)

(42)他埋怨說,雇傭勞動的供給不經常,不規則,不充足,不僅總是過少,而且沒有保證。(北大語料庫)

(43)黨內民主沒有因為黨的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開得不經常而受到嚴重的影響。(北大語料庫)

“經?!背洚敹ㄕZ既可以修飾名詞性成分,如例(39),也可以修飾指稱化了的謂詞性成分,如例(40),其存在原因是“定狀換位”,即“本來應該在狀語或定語位置上的詞語由于表達的需要被用到了定語或狀語的位置上”[3](P29)。因為兩句中的“經?!倍伎梢砸莆坏絼釉~(建立、保持)前充當狀語而語義不變。此外,副詞“經?!奔瓤梢赃M入“是……的”框架充當謂語,如例(41),也可以直接充當謂語,如例(42)。最后其還可位于謂詞后充當補語,如例(43),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以上句中“經?!倍疾荒軗Q成“時?!?。

2.“經?!钡姆穸ㄊ綖椤安唤洺!?,“時?!钡姆穸ㄊ綖椤安怀!?,并且“經?!笨尚揎椨谩安弧狈穸ǖ膭釉~,而“時?!背S闷淇隙ㄐ问?,一般不修飾用“不”否定的動詞。如:

(44)A:他經常來看你嗎?

B:不經常來,逢年過節會來。

A‘:他時常來看你嗎?

B‘:不常來,逢年過節會來。

(45)因此社民黨成員經常不支持什皮德拉的工作。(北大語料庫)

例(44)B‘“不常來”不能換成“不時?!?,例(45)中用“不”否定“支持”,因此“經?!币膊荒軗Q成“時?!?。

3.“經?!笨杉雍缶Y“化”“性”構成“經?;薄敖洺P浴?,而“時?!辈豢?。如:

(46)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們的經常性和根本性的任務。(北大語料庫)

(47)促進學雷鋒活動和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經?;_展。(北大語料庫)

4.語義側重點,語義輕重有別?!敖洺!薄皶r?!倍伎梢员硎緞幼餍袨榉磸瓦M行,但“經?!睆娬{一貫性、接連性,而“時?!睆娬{事情發生不止一次,而且時間相隔不久。[4](P493)此外“經?!钡恼Z義較“時?!敝?。如:

(48)何建國又道:“你究竟為什么要離開劉凱瑞?是,他不能跟你結婚,可你們女的不是經常說嗎,幸福就是真金白銀!”(《王海鷗作品集》)

此句中“經?!币部梢該Q成“時?!?,但是語義有別,用“經?!北硎尽靶腋>褪钦娼鸢足y”是女人一貫的、習慣性或者說常理性的看法,如果換成“時?!边@種一貫性減弱了,更傾向于強調多次,不間斷地。

通過上文“經”“時”的語義演變不難發現,“經?!迸c“時?!钡恼Z義差異主要在于“經”與“時”的差別,二者盡管均可表示頻度,但是“經”由“經線不動”引申出“恒常義”,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和一貫性,而“時”表示慣常,常常與“多”對照,強調多次。

5.就使用頻率而言,“時?!北取敖洺!鄙僭S多,北大現代漢語語料庫中“經?!庇屑s24000條,而“時?!眱H約4500條,這可能跟二者出現語體有關,“時?!币话愠霈F在書面語中,而“經?!睕]有這個限制。

五、結語

同義并列雙音詞的成詞途徑有兩種:一是由兩個本義相同的單音詞直接并連而成,這樣的情況很少。二是兩個單音詞本義不同,其中一個或兩個經過語義演變獲取了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和用法之后同義并列而成,這種途徑產生的同義并列雙音詞比較多。本文討論的“經常、時?!北阃ㄟ^第二種途徑復合而成,即兩個單音詞原本意義不同,但是經過詞義引申或實詞虛化或假借,具有了相同的意義和功能,然后因為經常在線性序列上共現,逐漸成為復合虛詞。也就是說這些時間副詞的虛化過程是在構詞語素的層面發生的,是“間接虛化”的結果。此外,“經?!薄皶r?!闭Z義上的差異亦可追根溯源,從歷時演變中尋找二者差異的根源,共時現象有其歷時淵源。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漢語并列式雙音時間副詞的詞匯化及相關問題研究”,項目編號:[ZZTH12007]。)

注釋: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教研室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張誼生:《說“永遠”——兼論漢語詞類研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2期。

[4]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陳全靜 上海電機學院 20024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