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學后教”讓課堂更靈動

2016-11-24 13:47吳曉平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教學主體靈動課堂先學后教

吳曉平

摘 要: 在提倡“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時代,教師要跳出傳統思維,更新教學觀念,把學生擺在第一位,真正在“學”字上下足工夫。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目標參與學習,通過學生自學、討論,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樂學、愿學,讓課堂充滿質疑、討論,讓課堂更互動、更靈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先學后教 靈動課堂 教學主體

“教師講,學生聽”是小學教學的基本模式。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占用大部分時間,教師的教學設計大多著眼于將問題一講到底,學生在課上只是被動接受,很少有提出問題和困惑的機會。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不僅教學質量不高,還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提倡“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時代,教師應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等活動發現問題,讓學生帶著目標和問題參與到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將被動學習化轉為主動學習,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生成性?!跋葘W后教”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正是適應了這種轉變?!跋葘W”,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和態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學習方式,建構課堂教學平臺;“后教”,則需要教師轉變課堂角色,以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中,打破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

一、課前“先學”,交給學生打開課堂的“鑰匙”

“先學”不僅要求學生預習教材,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因此課前準備一份“導學案”尤為重要?!皩W案”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獲得答案,更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發現問題,使其成為學生進入課堂的“鑰匙”。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內角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份“導學案”,內容如下:

1.復習反饋

(1)三角形有( )條邊,( )個角。

(2)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 )個直角、( )個鈍角。

(3)動手量一量,算一算,每塊三角尺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都是( )。

2.探究學習

(1)猜想:其他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也都是180°嗎?

(2)準備:剪下教材第113頁的3個三角形;準備好剪刀、量角器等工具。

(3)操作驗證:

我是這樣驗證的:

我覺得還可以這樣驗證:

我的發現:

我的困惑: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可以通過測量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然后計算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也可以把三角形三個內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從而得到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是180°。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結果驗證了猜想,經歷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探究過程,最后匯報探究結果和發現,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學生在交流小組驗證結果時,閃現出了很多思維的火花:“我們組量出來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不到180°?!薄拔覀兘M量出來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和要比180°大一些?!薄拔覀兘M是把三個內角剪下來拼成一個角,這個角的度數也超過了180°?!边@些都是孩子們的驗證結果,也是他們的困惑。學生在“導學案”中呈現的想法和困惑,我們應該及時收集和反饋信息,讓學生意識到測量數據的誤差,剪拼時操作不當都會影響最終的驗證結果。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的想法和困惑,才能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導學案”要把例題生活化、細化,使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起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并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問題?!跋葘W”可以是復習舊知,滲透新知;可以是搜集整理相關材料;還可以是學生自己探究遇到的困惑。讓學生通過“先學”提出質疑,形成相應的問題,并嘗試找尋解決方法,得到適合自己的策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探究興趣,讓孩子體會到“有價值”的數學。

二、課上“后教”,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

“導學案”客觀呈現了學生探究成果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從中收集有代表性的信息,將其整合成有價值的材料,然后把這些生成性材料轉換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資源。

如三年級的一道練習題:把一根木條鋸成4段,每鋸一段用時3分鐘,多少分鐘可以鋸完這根木條?學生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4×3=12(分);(4-1)×3=9(分),我讓學生把兩種答案都寫在黑板上,并提問:“你認為哪種結果是正確的,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自己判斷,嘗試著將兩種算法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錯誤。通過畫圖和擺小棒的方法很快就有學生發現“一根木條鋸成4段,只要鋸3次就能得到4段,因此這道題目正確答案是(4-1)×3=9(分鐘)。學生從操作過程中知道“鋸的次數等于鋸成的段數減1”。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結合小組間交流討論,產生思維碰撞,明確正確的結果,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收集學生的“先學”資源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正確的結果,而且要明晰學生不同的思維過程,更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只有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信息,才能把握好課堂教學的中心點,教學中預設的活動才能得到落實;只有明確學生的不足和所需,課堂教學才能貼近學生,教學內容才更具有針對性,學生才能更好地得到發展。

三、交流釋疑,“教學相長”

“通過自己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又有哪些困惑?”這是“導學案”的最后環節,目的是掌握學生真實的學情,調整教學預設,使其更有針對性。雖然學生的收獲、困惑可能是零碎的,但將其梳理整合起來就能成為新的課堂教學資源。

例如,教學五年級《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我收集了學生“導學案”中的這些問題:“什么是方程?”“方程怎么寫?”“方程能解決什么問題?”“方程是怎么計算的?”這些都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教師要根據學生學情和課堂實際適時介入;也可以將其作為課前交流資源,讓學生自行收集資料,交流和展示學習成果,使其困惑在循序漸進中得到解答。對于有爭議的問題,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對這些難點和重點進行點撥和釋疑。通過解決學生的困惑,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真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師要跳出傳統思維的圈子,更新教學觀念,把學生擺在第一位,真正在“學”字上下足工夫,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樂學、愿學,讓課堂充滿質疑、討論,讓課堂更互動、更靈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猜你喜歡
教學主體靈動課堂先學后教
適時等待,靈動數學課堂的催化劑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打造“靈動課堂”
淺談數學課堂魅力的提升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中學體育先學后教模式探討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正視“先學后教”教育理論的弊端
提升教學智慧,鑄造靈動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