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性開發:搭建課程意識到課程行為的橋梁

2016-12-01 03:13曹加明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擬題文本資源

曹加明

在教學一線,教師增強課程意識,對實際教學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即使具備了一些課程意識也并不意味著教者必然會將之轉化為課程行為,因此,一線教師極有必要搭建課程意識轉化為課程行為的橋梁——對語文文本資源進行語用性開發。

圖片式文本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所占比重雖然不大,但新聞、視頻、影片、宣傳展覽圖片、廣告圖片等等卻是學生日常生活繞不過去的重要存在。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圖片文本資源,充分感知利用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圖片存在,對其進行語用性開發,切實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題中應有之義?,F以蘇教版必修二教材中的《圖片兩組》為例,淺談圖片文本資源的語用性開發,以期從微觀層面實現課程意識向課程行為的轉化。

針對圖片文本的特點,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開發圖片式文本資源:

一、觀察

對圖片文本,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總體感知圖片的大體內容,同時抓住細節,突出圖片所展示的主旨內容和感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如對第一組圖片中第一張王小亭拍的照片,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感知上?;疖嚹险颈蝗哲娹Z炸機轟炸后一片狼藉的慘狀,更要突出在轟炸中坐在血泊中嚎啕大哭的幼兒,這是極其震撼人心的鏡頭——是一個被蹂躪的民族在孤獨無助中的哭泣!以學生細致充分的觀察,來為深入挖掘圖片文本資源作語言內容和思想情感的雙重準備。

二、搜集

要想較為全面地感知圖片文本資源的豐富內容,除了仔細觀察圖片,還需要發動學生積極自主地搜集相關的資料。例如對于第一組圖片中的第四張照片,可以引導學生搜集整理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關押屠殺猶太人及被占領國其他民族人民的集中營的相關資料、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南京人民的“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資料,加深對文本中圖片的認識和感受,并且以此對文本內的圖片資源作豐富和補充。

三、討論

探討能夠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秷D片兩組》這樣的文本,以照片、圖片為主,文字為輔,能夠直接傳情達意的文字極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話,例如第一組圖片中的第三張照片,文字部分只有“1945年4月25日,德國,被俘的德軍第11裝甲師士兵,這些少年在幾天前被強令穿上軍裝”,文字部分相當簡短,教師可以發動學生對這些少年士兵的表情、年齡、生存狀態等展開討論,以互相觸發對圖片的認知和思考。

四、聯想

對于圖文俱簡的圖片文本,可以鼓勵學生展開聯想,將那些圖片、文字之外的豐富的相關內容補充出來。如第二組圖片中的第三張照片,文字介紹部分相當簡短、圖片內容又看似簡潔,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聯想鏡頭之外的家園是怎樣的、聯想戰場生活的情況、也可以聯想戰前的家園和家中甜蜜溫馨的生活場景,揣摩這個士兵戰前、戰時、戰后可能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通過聯想,把圖片之外的信息補充出來,完善圖片資源。

五、反思

反思不是為了沉溺于過去,而是為了更好地總結過去、把握現在。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睂Φ诙M圖片中的第一張照片,應該啟發學生在感受圖片所展示的經過堅苦卓絕的努力終于打敗侵略者的中國民眾的喜悅之余,思考人們是否遺忘了那艱難的抗戰歲月——人們應該以何種方式記住那些傷亡的戰友甚至只是那些普通的民眾、國家層面該如何協調與那些并肩戰斗的盟國的關系、戰后的安排中是否有必要將日本歸還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正式添寫在歸還臺灣、澎湖之后,列入《開羅宣言》和《雅爾塔公告》等正式的文件,要引導學生深入反思圖片所表達的得與失,用反思去挖掘圖片文本資源的深刻內涵和歷史、現實意義。

六、展望

人類不僅僅需要總結過去、把握現在的反思,更需要對未來的展望。正如即使在寒冬里,如果還有對春天的渴盼,就會依然把日子憧憬得有滋有味。例如對第二組圖片中的第四張照片——勃蘭特總理下跪,既要引導學生關注:在勃蘭特總理的驚人一跪中,能夠看到勃蘭特本人反思的行動和他所代表的德國對待歷史的態度,更要激發學生思考——勃蘭特和德國對未來的展望以及這種展望對這個世界的現實的啟示意義。因為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和民族是沒有未來的,那些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個人和民族才是更有希望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圖片,展望圖片所隱藏的未來和方向;這樣,既拓展了圖片文本資源,又啟示了人生。

如果說上述只是大體闡述了圖片文本資源的開發方式的話,那么,學生語文課堂的語用的落實無疑還需要可操作的具體形式。

從切實易操作的角度來看,筆者以為,可以采取如下具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一、擬題

充分調動學生,嘗試著為每張圖片擬題,以此來提高學生觀察圖片的針對性和專注度,學會更準確地提取圖片的基本內容,養成語言梳理和概括的習慣,在擬題中培養學生推敲語言的意識,在斟酌比較中切實提高語言概括能力。如對第一組圖片中第一張照片,可以激發學生基于文本,聯系背景及文字簡介進行擬題,在擬出的諸如《哭泣的幼兒》、《血泊中的無助兒童》、《大轟炸的血泊中嚎啕大哭的中國幼兒》等題目中進行甄別、比較、選取、修改完善。借助圖片文本,進行類似的擬題或是概括主要內容、提取關鍵詞等語言訓練,提高的將不僅僅是學生的語言概括力。

二、推介

立足于文本中的圖片,發動學生收集與該圖片相關的視頻、圖片、書籍、博客等等資料,然后鼓勵學生個人或是學習小組進行甄別、整理、分類、歸納,然后整合出以文本中的圖片為核心內容和主題的班級或年級推介會。如第一組圖片中的第二張照片,即可指導學生收集文字、其他相關圖片或是視頻材料,然后制作成PPT或是主題視頻材料,在班級中召開以《抗戰中的中國勞工》為主題的推介會,進行播放、介紹?;顒又?,由同學自己收集整理材料、自己主持推介會。推介會之后,還可以組織同學談談活動感受和收獲。亦可以鼓勵學生將相關文字材料整理之后油印出來,在校內分發傳閱;或是將整理好的《抗戰中的中國勞工》的材料發在個人、班級的博客上,也可以鼓勵學生向相關報刊投稿。

三、點評

如果說,召開推介會,只是收集利用已有資料的話,那么對文本中的圖片進行點評,則是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引擎。如對第一組圖片中第一張王小亭拍的照片,可以引導學生從照片作者王小亭拍攝照片的選材角度、照片的背景、捕捉重要瞬間的意識等角度點評,還可以從照片發表在美國之后產生的世界性的重大影響的角度進行點評,也可以從戰爭中的宣傳工作角度點評,還可以從戰爭中的普通人甚至是兒童、老人的命運的角度進行點評,或是從反對侵略戰爭的人性角度點評,更要從圖文轉換即照片、圖片等所蘊含的豐富的語言內容的角度進行點評。

四、演講

點評啟動了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演講則會將這種觀點更動情地、更撼人心魄地表達出來。激發學生以《圖片兩組》一文中的單幅圖片或是全文的圖片為主題,撰寫演講稿,修改之后,在小組內部先進行試講,小組成員提出修改文稿的意見或是提出有關演講的語速、語氣、體態語言等完善建議,集思廣益,修改完善之后,在班級內部的展示中或是學校的演講比賽中演講,展現個人風采和對圖片文本的理解,也展現小組成員的智慧。通過演講,挖掘圖片資源,訓練學生的文稿寫作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辯論

演講只是個人或者小組觀點的單方演說,辯論則是雙方或多方觀點的激烈交鋒。如針對第一組圖片中第三張以及第二組圖片中第三、四張,組織學生分組以《勃蘭特下跪可以替納粹贖罪》和《勃蘭特下跪難以替納粹贖罪》兩個觀點展開辯論。辯論之前,指導各個小組成員廣泛收集選取相關資料,提煉語言,整理思路;辯論中,請班級同學和老師擔任評委和主持,指導學生評委從語言表達、體態、例證、服飾、思維邏輯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辯論最終的勝負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充分開發利用了文本中的圖片資源,從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等方面歷練了學生。真理越辯越明,語言越辯越豐,學生對文本中的圖片資源的關注和開發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六、觀訪

參觀采訪可以更為直觀地感觸現實,剝除歷史與當下之間的一些隔膜,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文本中的圖片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有條件的學校和地方,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與文中的圖片相關的紀念場所,如和二戰相關的一些紀念遺址或是紀念館;也可以采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或是抗戰老兵,傾聽親歷者的真實心聲;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參觀采訪活動,加深對文中圖片的理解和感悟,鼓勵學生在參觀咨詢、訪談主持或是采訪互動交流中,搭建文本圖片與現實生活、語言表達之間的橋梁。

總之,如果我們一線語文教師能夠帶著一點課程建構的意識,增強課程意識向課程行為的轉化的自覺意識,著眼于學生的語言運用,積極挖掘《圖片兩組》這樣的圖片文本資源,在教學中適時開展擬題、推介、點評、演講、辯論、觀訪等具體可行的語言訓練活動,來豐富、拓展圖片文本資源,圖片文本資源的語用性開發也許可以走上一條切實可行的探索之路。由此,包括圖片式文本在內的各式文本資源的語用性開發,庶幾可以成為課程意識轉化為課程行為的實用的橋梁。

[作者通聯:江蘇灌南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擬題文本資源
擬題的四把金鑰匙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資源回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畫外音大蝸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擬題不可小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