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供應鏈管理前沿問題

2016-12-01 14:16張晴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張晴

【摘 要】本文介紹了供應鏈管理產生的背景,闡述了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供應鏈管理研究的前沿問題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牛鞭效應;前沿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給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及相關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供應鏈管理理論正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生產制造技術的推動下,在縱向一體化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為適應市場需求多樣化的需要發展演化而來的現代管理思想。在經歷了企業獨立經營、縱向一體化管理階段之后,1980年以來,以快速響應市場、增加企業柔性、降低成本為目的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已經被接受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一、供應鏈管理提出的背景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職能部分都相互獨立的進行生產和管理,只注重本部門內部的利益最大化,缺少有效的信息集成。由此就會產生這樣的一種現象,即市場上微小的需求波動可能會造成廠商生產計劃方面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現象在沈厚才的文章中提到,由Lee H. L.定義為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即“向供應商訂貨量的波動程度(方差)會大于向其顧客銷售量的波動程度(方差),并且這種波動程度沿著供應鏈向上游不斷擴大(如圖1)。

這種現象將給企業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庫存積壓嚴重、服務水平不高、產品成本過高等等問題,這種將導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然而當今企業之間比的不僅僅是生產速度,更是供貨速度,供應鏈管理就應運而生了。

圖1 牛鞭效應:訂貨量的波動程度沿供應鏈不斷擴大

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與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之后,企業業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企業的各項資源,如人力資源、財務資源,都是通過業務流程來形成競爭優勢的。1980年,哈佛商學院M Porter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到,價值鏈模型作為一種業務流程模型,把企業中為顧客以及企業自身造的價值聯系在了一起。美國Willian C. Copacino 將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定義為“The art of managing the flow of materials and products from source to user”。Felix將供應鏈描述成為一個網絡,這個網絡服務于根據消費者意愿來進行產品分配。

盡管對于供應鏈管理目前尚且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能從上述定義中總結出供應鏈的幾大要素:1)參與者: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以及運輸商等。2)供應鏈活動:原材料采購、運輸、加工制造、送達顧客等。3)供應鏈涉及的三種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作者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廠商根據消費者需求,從原材料采購一直到產品的最終分銷到消費者手中,對所有資源的整合與管理過程,通過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實現顧客滿意度最大化。

供應鏈管理理論是在近20年來,企業在管理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形成的,其發展過程可以概括如下:1)從采購管理到供應鏈管理。企業與其原材料供應商不再是單純的買賣交易關系,而是緊密的合作關系,具體體現在與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關系和供應商數目的少量化。2)QR、ECR的發展:流通配送領域的大變革。QR和ECR的出現使得各行各業的企業面臨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市場營銷和流通配送顯得越來越重要。但隨著買方市場中需求的多樣化,企業一方面面臨產品積壓,另一方面顧客想要的東西沒有,造成機會浪費。3)組織重構給SCM帶來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促使供應商相繼進行組織重構,從原來單一注重產品質量與產量轉向優化整個供應鏈改進提供給“最終顧客”(ultimate customer)的產品與服務的質量。4)BPR與IT對SCM的促進。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業務流程再造(BPR)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了企業的工作方式,大幅度的改善質量、成本、服務等現代企業績效的衡量標準。這種變革思想對供應鏈管理的改進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5)SCM對TOC理論的吸收。TOC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約束理論)的中心思想是:一個系統的產出速度和產出量取決于系統的瓶頸環節,管理的目標應該放在尋找并消除這樣的瓶頸環節上,在其他的環節致力于改進并無多大意義。SCM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TOC理論,充分考慮生產線的制造能力,零部件的供應能力,流通配送環節的運輸能力等約束條件,提供全面的優化計劃方案。6)全球經濟一體化對SCM的促進??鐕镜漠a品開發、物料采購、加工裝配以及最后的產品銷售,往往在不同國家的不同地區,這意味著企業的供應鏈變得更長、更復雜,更需要強有力的管理手段。7)網絡基礎上的SCM。隨著IT的迅速發展和價格的迅速低廉,基于WEB的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在SCM中的可用手段大大增加,這些信息技術也使企業的SCM更為有效和高效。

三、供應鏈管理實踐中的問題

問題主要有:1、標準化問題,標準化是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高效運作的關鍵措施之一,但目前我國的狀況是,各行業紛紛制定自己的行業標準,但缺乏與國際接軌的全國統一標準;2、企業間沒有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3、產品不規范;4、信息共享程度低;5、缺乏供應鏈整體評價系統;6、人才問題,我國供應鏈管理發展時間不長,目前國內缺乏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養。

四、供應鏈管理前沿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向

(一)綠色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的研究始于綠色采購,建議通過環境標準來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同時注重再生利用。綠色化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制造問題;二是環境影響問題;三是資源優化問題。1996年由美國國家自然科學資助的密歇根州立大學制造研究會進行“環境負責制造”研究,首先提出綠色供應鏈的概念。環境惡化、資源短缺、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是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高水平的電子商務應用,它要求企業具備:1)強大的網絡設施,高水平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完善的電子商務系統;2)強大的核心能力。

(三)供應鏈信息化

供應鏈信息化可以提高商務活動的敏感性,對市場變化做出更快反應,更好的為客戶提供服務。企業之間可以通過電子形式將關鍵的商務處理構成連結起來,形成一個虛擬企業。信息的暢通有利于合作伙伴之間高度信息共享,共同為整體供應鏈提供增值服務。通過電子商務使客戶與企業提供雙向交互通信息,節省了客戶和企業雙方的時間和空間,提高了交易效率。

(四)供應鏈敏捷化

供應鏈信息個性化、實時性的要求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敏捷性要求,供應鏈系統必須做出快速靈活的反應,因此敏捷化的供應鏈系統要支持分布、異構環境下應用系統“即插即用”的敏捷性要求,也就是說支持企業內部已有系統和新系統的快速集成,同時也要支持參與供應鏈動態聯盟的企業間不同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信息集成要求。

除了上述講到的問題之外,關于供應鏈管理的前沿問題還有以下這些:1、供應鏈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問題是伴隨著萬維網的產生而一直存在的,供應鏈網絡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網絡欺詐行為,如何做到對公司和客戶的網絡安全的保護是今后值得研究的問題。2、供應鏈網絡的全球化。供應鏈網絡的全球化問題是公司指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創建各類合作型供應共同體,以形成全球化的供應鏈網絡。供應鏈網絡全球化發展將成為供應鏈發展的一個前沿。3、需求鏈。需求鏈試著隨著消費者在供應鏈中主導地位日益突出,消費者需求將成為供應鏈發展的導向,這時供應鏈就將向需求鏈發展轉變。4、虛擬供應鏈。如耐克公司和戴爾公司那樣,虛擬供應鏈是指那些基于全球化的虛擬企業以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持和服務為基礎而組建的動態供應鏈,而這都將成為未來關于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Dailun SHI. A Review of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04,13(2):219-244

[2] Felix T. S. Chan, H. K. Chan. Simulation Modeling for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J]. Int J Adv Manuf Technol,2005,(25):998-1006

[3] Forrester JW (1958) Industrial dynamics—a major breakthrough for decision makers. Harv Bus Rev 36(4):37-66

[4] Hans-Otto Günther, Herbert Meyr. Supply Chain Planning and Advanced Planning Systems[J]. OR Spectrum,2009,(31):1-3

[5] Lennart Soderberg, Lars Bengtsson. Supply Chain Matur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Es[J]. 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2010,(3):90-97

[6] Maria Isabel Gomes Salema, Ana Paula Barbosa Póvoa, Augusto Q. Novais. A Strategic and Tactical Model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J]. OR Spectrum,2009,(31):573-599

[7] Porter M E. 競爭優勢[M]. 陳小悅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33-53

[8] Ranjan Bhattacharya, Susmita Bandyopadhyay. A Review of the Causes of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J]. Int J Adv Manuf Technol,2011,(54):1245-1261

[9] Richard G. Mathieu, Raktim Pal. The Selec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jects: A Case Study Approach[J]. 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2011,(4):164-181

[10] Robert H. Lowson, Nicola J. Bergess. Supply Network Strategie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e-Business[J].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2(1):55-70

[11]陳安,劉魯.供應鏈管理問題的研究現狀及挑戰[J].系統工程學報,2000,15(2):179-186

[12]陳志祥,馬士華.供應鏈中的企業合作關系[J].南開管理評論,2001,(2):56-590

[13]董安邦,廖志英.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綜述[J].工業工程,2002,5(5):16-20

[14]金立印.服務供應鏈管理、顧客滿意與企業績效[J].中國管理科學,2006,14(2):100-106

[15]劉麗文.供應鏈管理思想及其理論和方法的發展過程[J].管理科學學報,2003,6(2):81-87

[16]沈厚才,陶青,陳煜波.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0,8(1):1-9

[17]吳軍,李健,汪壽陽.供應鏈風險管理里的幾個重要問題[J].管理科學學報,2006,9(6):1-9

[18]趙先德,謝金星.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幾個基本概念[J].南開管理評論,1999,2(1):62-66

猜你喜歡
供應鏈管理
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協調管理的策略研究
醫院精益化供應鏈管理探索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第四方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
淺析大數據環境下的企業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導向下電力企業物資供應問題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