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課堂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2016-12-02 09:23莊志遷
地理教學 2016年21期
關鍵詞:城市化結論事物

莊志遷

(上海市嘉定區中光高級中學, 上海 嘉定 201800)

地理課堂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莊志遷

(上海市嘉定區中光高級中學, 上海 嘉定 201800)

地理思維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地理素養之一,有助于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地理學科的特征之一是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性和整體性,學生的認識活動通過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以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方法從具體上升到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聯系。

地理思維能力;概念;判斷;推理;歸納;演繹;分析;綜合

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始終被列為教學目標,可見地理思維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地理素養,有助于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

邏輯思維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以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方法從具體上升到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聯系。

一、概念、判斷和推理

概念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判斷思維是指人們基于概念并根據新獲取的信息,通過自己擁有的知識、思維進行判定、推斷,對事物得出自己的結論。推理則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導出未知結論的思維過程。下面是“城市化”復習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據統計,按測量目標劃分,每年高考試卷中地理基礎知識與技能約占45%,地理思維約占55%。近年來高考試題具有思維量大的特點,特別關注對考生地理思維水平的考查,而學生在這方面能力相當欠缺。

高中地理下冊人文地理部分,“人口”“產業”“文化”的內容主要是相對單一的人文地理要素,而“城市”內容綜合性強。將“城市”置于“人口”之后復習,置于“產業”“文化”之前復習,邏輯關系明確。城市化核心是人口的城市化,城市作為人口集中、經濟集聚的區域,為后續的產業區位與分布、地域文化的復習搭建了空間平臺。尤其是工業、商業、城郊農業等內容的復習,都是建立在對城市地理空間復習的基礎上。

城市又是區域文化的集中體現,對地域文化的特征與分布的理解也要建立在對城市的復習之上。

課程標準對“城市化”的要求分三個層次,一是識記:城市化的特點、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及郊區化與逆城市化的含義;二是理解:“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進程的差異,城市問題的主要表現及其產生原因;三是應用:分析某地城市化進程及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筆者在教學中分模塊進行復習。

[案例描述]

模塊一:復習城市化概念

圖1

利用ppt給出上海城市用地變化和人口變化圖片,通過形象思維歸納掌握城市化概念(見圖1)。地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源于學生對圖像表述內容的邏輯解讀。

利用已有的地理概念“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經濟活動高度集中,產業結構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業發達。學生通過推理,從產業結構變化的角度闡述城市化的本質,城市化的本質是居民由從事第一產業轉為第二和第三產業并向城市集中的過程,也就是說生產力的發展是城市化進程的根本動力。

二、歸納和演繹

所謂歸納,是指通過對特例的分析來引出普遍結論的一種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結論兩部分構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個別事實,是個別或特殊的判斷、陳述,結論是從前提中通過推理而獲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陳述、判斷。歸納是對經驗事實的概括。演繹是從一般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的結論,它是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必然聯系的推理。演繹是對一般性原理的應用。

[案例描述]

模塊二:復習當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點。

步驟一,通過讀“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個數”圖填表后,歸納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變化,獲得城市化發展的三個共同特點(見圖2)。

時間1800年1900年1950年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3% 47%特大城市1 83

圖2

這一教學過程就是通過對圖片所給的特例分析,從中通過推理而獲得猜想,引出普遍結論,“當前世界城市化的共同特點是: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出現城市群”。這種演繹推理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力和學習力的提升。

步驟二,給出表1“1990年與2005年世界十大城市排序”,通過閱讀表1,完成表2“1990年與2005年世界十大城市的分布變化”,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差異,理解“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表1 1990年與2005年世界十大城市排序

表2 1990年與2005年世界十大城市的分布變化

在分析比較后,又可以歸納演繹出“世界城市化主流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一結論。

地理學科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性和整體性,學生在認識城市化的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以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具體上升到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聯系。揭示城市化本質是居民由從事第一產業轉為第二和第三產業并向城市集中,揭示城市化的根本動力——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又體現在農業發展上,促使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得農村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同理生產力的發展也同樣體現在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上,能安排大量勞動力就業,加快城市化進程。演繹是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必然聯系的推理,通過演繹推理使學生知道各要素之間是互為因果的。

三、分析和綜合

所謂分析,是思維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分別加以研究的方法,是認識事物整體性的必要階段;綜合是思維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按內在聯系有機地統一為一個整體,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方法。分析和綜合是地理課堂中常用的整理地理概念、原理的基本方法。在城市化的復習中,將各模塊分別加以研究,以生產力的發展為關鍵詞,按他們內在邏輯關系統一為一個整體。比如筆者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先給出初步框架(見圖3)。

圖3

由學生把各模塊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用線條聯系起來,并條理清晰地表達(見圖4)。

圖4

整堂復習課,把城市及城市化所有內容都能緊湊復習到位,并通過最后的總結達到高潮,使學生構建有關城市和城市化的知識體系,并在復習中起到承前啟后的效果。

四、關于運用邏輯思維復習的幾點思考

1.邏輯思維與其他思維的綜合

地理思維不只是地理邏輯思維,還有地理形象思維、地理動作思維和地理創新思維等,組織學生活動時應綜合進行。比如“城市化概念”案例,就是結合地理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要求學生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地理概念。

2.邏輯思維形式與過程的融合

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密切相關,概念是邏輯思維的前提,判斷、推理則存在于邏輯思維過程中,存在于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中。比如本文的兩個課堂案例,其實都是圍繞地理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與邏輯思維的某一過程或幾個過程(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融合進行。

3.邏輯思維與學生已有能力的結合

學生已有能力是進一步開展后續邏輯思維的基礎,組織學生進行邏輯思維宜與學生已有的地理能力和本身的綜合素質結合進行。比如復習中國區域地理時,曾經布置學生把中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用框架圖表達出來,但效果不好,脫離學生實際,脫離學生已有的地理能力,注定是失敗的。在老師給了下面的邏輯框架圖后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知識的復習(見圖5)。

圖5

因此在“城市化”復習中,采取給出邏輯關系的初步框架圖,只要學生連線表達,要求降低,增強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當然,如何能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力,還需要繼續思考和實踐。

猜你喜歡
城市化結論事物
由一個簡單結論聯想到的數論題
立體幾何中的一個有用結論
美好的事物
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研究
奇妙事物用心看
結論
中國早期城市化的動力機制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來啦(2則)
驚人結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