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湯湯童話中的

2016-12-02 12:47黃江蘇
文藝爭鳴 2016年9期
關鍵詞:湯湯童話兒童

黃江蘇

童話的發展擁有著一程一程的輝煌,也跨過一個一個的誤區,這似乎是所有歷史的必然。在人們的觀念中,童話好不容易擺脫了只是講述“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虛幻面貌,又一度陷入了“小狗小貓教我們講衛生”的狹隘教化的成規。到今天,中國兒童文學則面臨過于娛樂化、快餐化的巨大危機,這是我閱讀幾本童話近作的強烈感受。許多作品僅僅是把流行的生活趣味,尤其是網絡上反復傳播的滑稽片段,移植到虛擬的童話形象上,熱鬧一番,像一次性消費產品般,再無回味。在這些作家筆下,只見對世俗生存態度的張揚,對迎合兒童的笑料的展現,而看不到對童年精神的美學思考,對童話尊嚴的敬畏呵護。長此以往,童話在他們手里將變成何樣事物呢,這是很讓人憂心的。這樣的童話寫作,當然也可以說它來源于某種生活形態,但是卻談不上現實關懷的精神,因為作家完全無心于對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尖銳問題的探究,對兒童與作家自我所共同置身的人生境遇、社會狀況的思考,不知道這曾經是童話史上偉大的作家作品所構建起來的優良傳統,自然與童話發展的歷史傳承完全絕緣。

在這樣的背景下,湯湯童話顯示出更加珍貴的意義。在2015年底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的感言中,湯湯說:“寫好作品永遠是一個寫作者贏得尊嚴的,最優美和雅致的方式……對每一個作品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寫到窮盡處,寫到自己每一次所能抵達的最高處,我們的文字才是有價值的吧?!边@里體現了湯湯迥異于商業化追求的敬畏文學的態度。而湯湯童話藝術上的成功,除了這種可貴的態度以外,還在于她對現實人生、對童年生存的熱切關懷。她以敏感的詩心,深摯的同情,在童話中對一系列嚴峻尖銳的現實問題,做出藝術回應。她的筆觸,不僅伸及兒童成長心理和成長環境的方方面面,也指向兒童與成人共同置身的時代境遇,在童話這樣一種突出創造性想象的藝術門類中,卻始終緊扣著現實人生的重要問題。這是她的童話震撼心靈、發人深思的深層原因。她也以此接續上了中外童話史上偉大作家開創的優良傳統,對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童年關懷:平凡人,愛與陪伴,療治精神創傷

湯湯對“兒童問題”的關懷,首先體現在對“平凡人”“普通學生”的關注。在中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傳統中,在當今社會應試教育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在生存競爭空前劇烈的背景下,作為成人的父母、老師,常常不自主地對兒童提出過高的期待,加增超額的壓力與負擔,在不自知當中,失去了對普通人的尊重,以及平等的意識。湯湯的《睡塵湖》等作品觸及了這一現實。在《哪怕是只丑丑豬》里,單親媽媽蘇小棉,從女兒三歲時起,就常拿她跟樓上的同齡孩子對比,結果是萬事不如人,蘇小棉急得左一個笨豬右一個笨豬地罵,結果在女兒11歲那年,罵的次數達到11111次的時候,女兒真的變成了一頭小笨豬,蘇小棉嚇得暈了過去。這一童話想象在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深有所思。它用一種夸張變形的方式,來警示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當然,父母有時候只是方法的問題,他們的內心是深愛孩子的。蘇小棉在孩子變成豬以后,追悔莫及,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來補救自己的過失。這篇童話帶有一點點教育成人的意味,讓人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恰當。

另一本近作《伊扣回來》,也是對相近問題的思考,但行動的主體,完全從成人轉移到了兒童身上?!兑量刍貋怼分械膵寢?,開明通達,對孩子滿了慈愛。但要強的女兒歡天,卻不能接受自己“中不溜秋”的成績,不能接受自己資質平平,她甚至覺得,上天賦予人不同智商的腦袋是很不公平的。她想要成為尖子生,想要得到老師賞識的目光和同學崇拜的眼神。每次考試沒有達到理想成績,她就要悶悶不樂一段時間。終于有一天,當她偶然地闖入到高科技的“漠世界”以后,她不惜以自己全部的感情(伊扣)去換取“漠世界”的智商(艾扣)。此后,她變成了天才,卻再沒有喜怒哀樂,成了一個乖戾的“空心人”,她的冷漠無情讓人不寒而栗。她在學習上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和榮譽,卻沒有給媽媽、弟弟和她自己帶來一丁點快樂,反而大家都在懷念那個成績平平卻讓人覺得溫暖的小姑娘。最后,她終于決定放棄天才,把自己的伊扣換回來。童話里說了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見花的美麗,要知道這也是一種天分?!痹谶@篇童話里,湯湯將視角內隱到兒童自身的愿望中,讓他們自己來表述內心的壓力,做出成長中的抉擇。湯湯想讓兒童自己來獲得這個經驗:每一種形態的人生都很可貴,不可替代,值得珍惜。同時,對“漠世界”的描述,無疑是在傳達一個更深沉的警示:人類社會的未來會怎樣?會不會變得充滿了科技理性的統治,卻失去了生的多彩與樂趣?人類的當下狀況又已怎樣?是否正在為追逐某些利益而不惜犧牲和損傷人心該有的很多情感?《哪怕是只丑丑豬》倡導的是尊重平凡的現代觀念,《伊扣回來》則提供了另一種看待平凡的視角,警惕一種過度發展帶來的危害。

湯湯童話對兒童的關懷,還體現在對親子關系中的愛與陪伴的倡導上。人類在所有動物中擁有較長的嬰幼兒期,人生的童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相對較為脆弱,對愛和陪伴的需求較為突出和強烈。然而,在現代社會中,愛與陪伴卻并不容易實現。中西部農村的留守兒童,城市父母迫于工作壓力的忙碌,人情的冷漠和異化,都是問題。湯湯童話在這方面做了杰出的表現?!断驳氐难馈废胂笠粋€離奇、艱難的換牙過程,來象征兒童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陣痛,某種驚天動地、不由理智掌控的惡魔性沖動,同時也借這個艱難的過程,凸顯出堅韌深厚、綿綿不盡的親情。在童話中,喜地換牙之后的破壞力一次比一次強大,怪相一次比一次恐怖,但姐姐和媽媽的包容力和同情心也一次比一次深廣,甚至在兔子人宣稱這個孩子“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他只是個累贅”之后,媽媽和姐姐也沒有絲毫念頭想要放棄。讀到這里,我們這些做老師、家長的成人,能不反思我們平時是多么容易對一個不如意的孩子心灰意冷、失去關愛嗎?這篇童話深刻的現實意義由此凸顯出來。此外,尤能給我們鼓舞的是,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之后,喜地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收獲了成長,姐姐在照顧弟弟的過程中學習上獲得了長進,一家人的心靈也靠得更緊密了。這就是愛與陪伴的力量。

在這個主題上,湯湯還有一篇杰作《抱抱》。這是個幾千字的短篇童話,卻交織著三重的需要與三重的漠視:它的開頭寫到“我”因為心情不佳,想念住在鄉下的媽媽,想念小時候媽媽溫暖的懷抱,可“我”卻漠視行動;然后是“我”院子里的冬青樹突然變成了會跳舞的樹,按照后來小去的說法,這是因為樹渴望擁抱,但是聞訊趕來的記者、植物學家們卻無視這樣的想法,只會用理性的頭腦去分析環境、地質的原因;最后是“我”找到懂得樹的秘密的小去,他是孤兒院收留的棄兒,也常坐在地上大哭,想要擁抱,可是護理的阿姨出于職業性的倦怠,根本就不理會。這篇童話活畫出現代人的生存境遇。作品中有句話很能說明問題,它說:“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童話世界,那么壓根兒不值得一提。但是它發生在了充滿鋼筋水泥的再現實不過的城市里?!边@意味著,我們生活的是與童話相對的,放逐了詩情、想象力、柔情的世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例如遷徙、忙碌、職業病,等等,我們一點點丟棄了感情的領土,讓“抱抱”這么個行為變得可望不可即。童話安排一個小孩子來看懂樹的秘密,打破僵局,促使我有所反思和領悟,從而接來了母親,領養了這個孩子,時時擁抱跳舞的樹,解決了所有的難題。這啟示著,我們應該注意接收童年向我們發出的警示與信號,汲取童年提供的智慧,破解“現代病”,才能回到理想的生活。

湯湯童話中有部分是表達對特殊兒童的關注的。例如《我很藍》的主人公,是一個生下來就長著藍色的臉的小女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離棄了她,只有外婆與她相依為命。周圍的人都躲著她,一個被嚇尿了褲子的小男孩甚至暗中向她扔石塊。她為此而傷心??墒钱斔`入了一趟“紫天堂”再回來以后,一切都變了。這篇童話的啟示意義是雙向的:一方面,我們應該反思該怎樣對待這樣特殊的孩子。毫無疑問,應該一視同仁,應該愛。外婆因為有著善良的心,深厚的愛,因而毫不介意外孫女藍色的臉,甚至覺得無論她的臉是什么顏色,都會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顏色。因為愛而包容一切,讓所遇之物皆有愛的色彩,這是何等偉大的境界。但是其他的親人卻不做到,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頭腦里的桎梏太多,總習慣把事物分成三六九等,而自居上等;把世界劃分為正宗旁門,而自居正統、中心、權威,缺乏平等意識,缺乏設身處地之心,因而常生狹隘、排斥之心。藍藍誤入“紫天堂”的時候,一開始也被他們的紫臉嚇到,但轉瞬卻想到人世也是這樣看自己的藍臉,是不對的?!白咸焯谩钡娜藳]有這樣的頭腦桎梏,因而不把藍藍視為異物,反而真摯喜歡,視為天使。這是對我們巨大的啟示。人類真應該放下傲慢與成見,學習謙卑、包容。另一方面,童話也在跟特殊的孩子們對話,詢問他們內心該如何自處。在童話里,藍藍做出了很棒的回應。她銘記外婆的教誨,不恨離棄她的家人、鄰居,在“紫天堂”里,真誠地為他們祈福。在遇到考驗,必須要傷害其中一個的時候,她甚至不惜以自我犧牲來代替。這是多么美麗的心靈。在“紫天堂”遇到的考驗,讓她掂量出人世的可愛與可貴,領悟到任何一個人都是不該被遺棄的。她內心被激發出了更大的愛。同時,在“紫天堂”收獲的被尊重與被愛,解脫了她內心的自卑?;貋硪院?,面對一樣的生活,一樣的環境,可是她內心已不再會有悲傷。多么美好的成長!

湯湯的另一篇童話《藍鳥》,不完全屬于這種情況,可是因為與當下生活熱點關切重大,也值得一說。它寫的是習慣了獨生子女角色,獨享父母寵愛的糖糖,擔心新到來的弟弟分走父母對自己的愛,因而暗地里咒罵弟弟,在弟弟出生后嫉妒父母對他的喜歡,偷偷掐他的屁股。因著姐姐的咒罵與怨氣,弟弟患上了孤獨癥,失去了與這個世界對話的興趣。后來在藍鳥——弟弟體內的傷心能量凝聚而成的精靈——的提醒下,姐姐知道了弟弟的病因,竭力關愛弟弟,挽救自己的過失,并最終在藍鳥的幫助下,爬到天上摘下一顆星星,徹底醫好了弟弟的孤獨癥,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藍鳥也隨之消失。這個作品出版于2014年,當時全面二胎政策還未提出,湯湯即敏銳地觸及到了這一問題。它不是為自閉癥兒童,倒是為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群體,像是一次促膝談心,探討如何面對角色改變。當時的社會上,確實不斷有“獨生子女”為媽媽肚子里的弟弟妹妹而鬧脾氣的新聞,這篇童話的現實意義不言自明。

湯湯童話對兒童問題的關心,還表現在對失去親人的孩子,如何療治他們內心的創傷;對犯下過失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陰影等問題上面。前者較典型地體現在《琶蕊黛鷥花》《穿茉莉花風衣的鬼》《流螢谷》等作品里。但它們也有不同的視角,前兩部著重在成人如何守護兒童,《流螢谷》里兒童卻成了行動的主體,幫助媽媽走出家庭變故的悲傷。它們共通的思想是,逝去的親人并未遠離我們,他們就在我們心里,并且一如既往希望我們幸福。這與講述幫助犯下過失的孩子的作品《楓香樹上小路的眼》,也是款曲相通的。這個童話講述的是因為“我”硬要小路去買糖葫蘆,導致小路遇到致命車禍,而在當時的壓力下,“我”對小路的父母撒謊說是她自己一定要去買的。此后,“我”一直生活在苦痛和悔恨之中。直到一年后小路的魂靈來找“我”,告訴我車禍只是個意外,與買糖葫蘆并沒有必然聯系,而撒謊的事,換了自己也會在巨大的壓力下一樣做的。最重要的是,小路告訴我,只有看到我開心了,她才能放心地離開這個孤單冰涼、籠罩著白茫茫的霧的魂靈世界,跨過彩虹橋,去往天堂。在小路這番話后,我才徹底走出了悲傷和悔恨,用更大的勇氣,去擔負起我和小路本應該有的生活。這個童話啟示我們,在犯了錯誤的孩子面前,如何反躬自省,跟他們一起擔負人性的軟弱,開脫他們的壓力,用寬容和鼓勵來幫助他們繼續新的生活。湯湯還有個童話《無歡》,觸及的也是類似的主題。

二、時代關切:義利之爭,“城市病”,信念之根

湯湯是有過人的天賦和豐富的內在世界的作家,她并沒有將自己局限在兒童文學的視野之內,有的時候,她是在借用童話的形式,表達成人心靈的況味,或者澆自我心中的塊壘。這方面最典型的是《凌晨四點的薔薇花》。它寫的是“我”有一次很偶然地在凌晨四點醒來,看到窗臺上的薔薇花蕾變成了粉嫩驚艷的娃娃,原來每個凌晨四點,薔薇花蕾都會化成人形,而這些可人兒也在逐日變化?!拔摇贝饝齻?,要用相機留下她們美麗的倩影??墒?,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不是忘了買膠卷,就是忘了買電池,或者就是昏睡過了頭,等到我終于痛下決心,萬事俱備,守候到了那個點,要按下快門的時候,嬌艷的可人兒已變成白發老嫗,并且轉瞬就在寒風中凋零而去,留給我無法彌補的嘆惋。這里面寫的,可能不僅是湯湯,也是很多都市人都遭遇的“忙碌綜合征”,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為了什么,甚至不知道忙了什么,但就是疲于奔命、暈頭轉向,眼見得時間如飛而去,而無暇享受生命的美好與詩情,徒然把雛菊珍藏成灰。

由此也可見出,湯湯童話對現實的關懷,是在童年問題與成人生存兩個層面上雙向展開的。而當下對中國人心靈沖擊最大的力量,無疑來自于金錢,人性面臨的最大破壞力,是經濟利益及由此決定的物質和感官享受所帶來的瘋狂。正是這股腐蝕力,造成了人心的貪婪、爭競和敗壞,所有的社會誠信危機、人情冷漠,無不與此相關。湯湯童話也不可能避開這個社會現實的觸動,不可能不對此有所觸及。她有的作品表現的是因為生存的窘迫與艱難,有時候不得不將人們逼到“義利之爭”這個問題上。例如《老樹精婆婆的七彩頭發》中的大風,《木疙瘩山的巖》中的父母,《到你心里躲一躲》中的木零,都是迫于生計的壓力,不得不想做損害別人的事情。另一些童話,則是直接針砭人心的貪婪,甚至是見利忘義、薄情寡恩。例如《睡塵湖》里,藍朵朵的失蹤,就是因為她的爸爸偷了陶陶山上那口有幾百年歷史的紅瓷碗,而《住著嘆息的青瓷花瓶》里,癡情最終敵不過現實利益,對佳話的珍愛最終輸給了現實欲望,所以最終導致青瓷花瓶破裂的結局。湯湯感知到現實世界里這股魔力,但作為一個有情懷的作家,她不愿輕易繳械投降,束手就擒。所以在《老樹精婆婆的七彩頭發》里,她讓大風在義利之爭中最終持守了道義的立場,塑造了一個君子形象。這方面尤其典型的是《妖精的豐厚酬謝》。這個作品既表現了人在物質誘惑面前的抉擇,也觸及到了當今社會的誠信危機。當妖精貼出告示求助的時候,誰都不敢去幫她。不得已再貼告示,許以重酬之后,人們更懷疑其中有詐。這像極了我們在社會新聞里看到的,老人倒在地上誰也不敢去扶的情景。后來的事實證明,妖精并無害人之心,她所要求于人們的,不過是舉手之勞。這不足以讓冷漠的圍觀人群愧怍嗎?《最后一個魔鬼在雕花木床下》《變成一顆南瓜籽》《鐲子,娉娉婷婷》也都觸及對社會信任危機的反思。

湯湯童話不僅指向對社會問題的針砭,還繼續向著哲理層面掘進。她的一些作品,表現人類普遍的、抽象的生存境遇,具有現代主義色彩。最典型的是《住在六十樓的土土土》。它寫的是現代的一種“城市病”。在現代都市里,高樓取代了樹林,水泥地隔離了泥土?;剂顺鞘胁〉娜?,瞳孔里會開出煙灰色的小花,有五個或六個小小的灰色花瓣。土土土的使命就是找到這樣的人,把他們變成蚯蚓,帶到自己露臺上的泥土里,讓他們呼吸地氣,接收營養。待到他們鉆出來再變回人的時候,便是煥然一新,神清氣爽。童話里說:“泥土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只是很多人還不知道,很多人已經忘卻?!闭驗榇?,眼睛里開出灰色小花的人才會越來越多。土土土自己,也因為隔離泥土太久,變得越來越衰弱和枯萎,外出找人時摔的跟頭越來越多,他也越來越頻繁地夢見大片大片的長著花草的泥土。終于有一天,一個人臨走前告訴他,他的眼睛里也有了煙灰色的小花,他疲憊得下不了樓了,他再也回不到大片大片的泥土之上,他也變成了蚯蚓,鉆到了露臺上那片泥土里。到最后,他才說出,原來他是一個有上千歲年紀的土地公公。這意味著,守護我們的土地公公也因為城市病睡去了,我們還有救嗎?在中外的創世神話里,無論是女媧造人,還是上帝造人,都是用泥土為原料,土壤原是我們的生命之本,然而現代都市卻隔離了土壤,讓現代人遠離自己的本原,變得越來越機械冰冷,失去元氣,就像童話里說的,“感到深深的迷茫與疲憊”。工業文明越來越深地改變了人與自然母親本有的依存關系,無疑會對人性造成一些異化。湯湯以其過人的藝術敏感,在童話里為人類敲響了警鐘。

《伊扣回來》中也有著對人類前途的憂思。那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漠世界”,全然不顧感情空間的喪失,最后竟然落得人們再也不懂得相愛,沒有人結婚,沒有新生命的到來。誰也意想不到,他們的衰亡竟是以如此的方式到來,科技偏執者的自我否定會以如此方式。最后他們不得不向孩子求助。這是一個意味深遠的藝術構思,成人社會的確應該放下成見和復雜的心思,像古人說的那樣,“復歸于嬰兒”,傾聽一下遙遠的童年所發出的隱秘的智慧之聲。

湯湯對時代精神境遇的關懷,持續在《凌潯的魚》《水妖喀喀莎》等作品里?!犊〉聂~》寫的是一個小女孩,掉到水里后,變成了一條魚,聽到一個聲音召喚她往上游去,原來那里是他們家譜上記載的家族發源地,是生命的源頭,需要有人守護在那里,水源才不會干涸,生命的記憶才會長存。這是一個象征意味特別濃厚的童話。因著現代文明的推動,我們在這個“地球村”里,遷徙變得越來越容易和常見,于是逐漸失去了生命之根,失去了獨特的生命印記。除此之外,內在的,我們也需要一個永恒不變的精神家園,精神源頭?!端ι防?,“噗嚕?!焙珊粤?,或許是表征著古老的自然喪失了,可是遷徙了的水妖們,還夢想著它能恢復,有一天可以回去。在長久的等待中,有一些水妖失去了信念,遺棄了自己的夢想、本性??ι莻€執著的守護者,她愿意承受痛苦,付出代價,也不愿放棄夢想,放棄對家園的思念。這讓我感動,也值得每個人思考。那個湖,可以看作是古老自然的象征,也可以理解為精神家園,還可以理解為某種精神品質。我們應該反省,我們是否有像喀喀莎那樣,堅守著它們?我們是否也像那些動搖了的水妖一樣,在時代的紛繁誘惑之中,遺忘了善良、正義、圣潔這些精神品質、真理碎片,而變得失去信念、心靈空虛?這樣的問題,超越于一切具體的情境之上,亙古常新,將我們引向對信仰的探尋,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對“熱鬧派”流風的反思,對“稻草人主義”的呼喚

湯湯寫過一些“創作手記”,從中可以看出,她的創作動力,有時候只是來源于一個簡單的玄想,例如《別去五厘米之外》《到你心里躲一躲》等,但這些作品的具體內容和最終旨歸,也是在現實社會人生的大關懷之上,這非常難得。而另一些作品,則直接根源于尖銳刺痛的現實問題。它們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是憑空幻想,不是游戲消遣,而是生長在最堅實的人間情懷上,因而枝繁葉茂,飽滿滋潤,引人注目。譬如《一只小雞去天國》的誕生,是源于湯湯一次去醫院探病,看到一個小姑娘在病床上蹦蹦跳跳,給外公打電話,說:“外公,我得白血病了,不用上幼兒園了,好開心啊?!痹谶@個讓人落淚的時刻,湯湯決定為這些孩子寫一篇童話。這個作品的結尾經歷過變動,湯湯也曾猶豫過,是否要讓死神把小雞帶走。在最近看到的版本中,是帶走了。湯湯說:“我還是狠下心來寫了現在的結尾,因為有時候命運真的很殘酷?!睖珳珱Q定不回避,而是在直面中找到合適的路:“活著的時候,要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美好而幸福地活著?!边@篇童話里真是這樣刻畫的,所以湯湯說:“謹以此文獻給那些來不及長大的孩子?!彼瑫r也是獻給所有人的生命贊歌,唱響一種向死而生的積極人生態度。類似的還有《琶蕊黛鷥花》,它是湯湯為班上一對失去了媽媽的雙胞胎孩子而寫的,當她寫完并恰好趕在畢業典禮上讀給孩子們聽以后,那對雙胞胎走過來感謝湯湯,說:“雖然媽媽遠在天堂,可她一直用愛在守護著我們,她就在身旁,現在,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了?!睖珳髞韺懙溃骸霸谀且豢?,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溫暖、真切的安慰,這就足夠了?!边@就是深厚博大的人道關懷,它不是一種姿態和說辭,而是落在具體的行動和個體之上,同時又擁有超越個體的普遍意義。這是湯湯提供的寶貴的藝術經驗,是整個中國兒童文學界的藝術財富,值得書寫與記取。

其實,放眼中外兒童文學史,那些偉大的作家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裝》里,展現了他對社會和人性深刻的洞察;《樹精》表達了他對親歷的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以及體現出來的時代發展風向的復雜思考,《鬼火進城了》是在1864年德國與丹麥的戰爭當中寫的一個諷刺性作品。當然,他還有《夏日癡》這樣的為生錯了時代的天才而作的抒情詩一般的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舉凡那些最值得關心的時代和個人事件,都有可能觸發他的寫作,讓他在童話中做出回應。所以,葉君健感嘆說:“充滿了幻想的偉大詩人和童話作家——但他同時又是一個現實主義大師……這是一種頗有意思的混合?!痹囅?,如果沒有這種直撲現實問題的藝術態度,安徒生童話就能享有如此崇高的歷史尊榮?

中國童話史上也有這樣一個關懷現實的優良傳統,自被魯迅稱贊為“給中國童話開辟了一條自己創作的道路”的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問世以來,薪火相傳,不絕如縷。那篇同名的童話,講述的是田間的稻草人,看到鄉間女子的種種悲痛哀苦,心急如焚,心碎倒地的故事。后來有研究者將這一傳統稱為“稻草人主義”。它指的是:“無論從創作者還是接受者來說,都不是從觀念出發,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即從客觀的實際出發,來實現作品的價值尺度——就創作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幫助小讀者認識社會,了解人生,洞悉現實世界的種種世相,在下一代身上發生實質性的作用和影響?!边@個傳統,在張天翼的作品中流淌著。如《大林與小林》,既是兒童讀者看來妙趣橫生、歡快生動的童話,在成人讀者,也不難感知出其中包含的作者對社會貧富分化懸殊、官僚政治腐敗的憤慨,以及悲生憫亂、憂國憂民之情。茅盾、巴金、老舍都曾創作過此類的作品。新時期以來,在整個兒童文學領域內,有不少這樣的力作,例如劉健屏的《我要我的雕刻刀》、董宏猷的《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等。在童話領域,葛翠琳、孫幼軍等人,都曾創作過對“十年動亂”、極“左”思潮進行批判的作品。前輩作家的藝術情懷與風骨,值得我們記取。

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熱鬧派”童話,因其切中了“十年動亂”后人們疲憊的心靈對快樂的渴求,切中了兒童天性中游戲的沖動,兒童的生命能量釋放的需要,風靡一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它的原初出發點來說,也有著極特殊的針對性與極強的現實關懷。但它的流風所及,后學者視童話越來越傾向于游戲、娛樂、搞笑,再加上市場逐利力量的推波助瀾,這種動向幾乎要成為主導型的面貌,從整體上改變中國童話的格局了。包括后來童話界倡導過的“大幻想文學”“幽默文學”也是這樣,其初衷有合理性、現實針對性,值得肯定。但其后來的發展,漸漸忘記了初衷,走向偏至,風格面貌越來越單一、貧瘠,對童話史上曾經有過的優良傳統越來越隔膜,漸至于遺忘。

這種情況的出現,跟市場化后的兒童文學大環境有關,也跟作家本人的藝術天賦與心靈品質有關,但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個看似不經意的因素,即跟當今的兒童文學作家不再愛學習有關系呢?在跟一些兒童文學工作者的交流中,我幾次聽到他們有幾分自嘲,實則是謙遜地說,兒童文學的“準入門檻”低,我認為實際上并不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實際上要有很高素質。他應該是善于學習的,不僅僅是學習經典作品中的技藝,也要善于體察整個兒童文學史里流貫著的精神傳統,只有把自己放到傳統的源與流中去,才能獲得有根基的藝術生命,那些輕率上陣、無的放矢、自昧于文學傳統的作家,很可能會轉眼風消云散,或者終究要被歷史遺忘。

班馬在談80年代初的兒童文學青年作家的創作情緒趨向時,幾次說到他們是帶著“拯救感”介入兒童文學事業的,這充分說明了那一代作家對文學史的深刻反思,對當下現實的深切關注。今天的兒童文學作家,豈可不提高追求?湯湯的作品無意中接續了這個傳統,可視為良好的示范。她讓我們看到,童話雖然取用非寫實的藝術形式,但它的骨子里是有現實精神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它在對各行各業的藝術家們發出召喚,這里面蘊含了廣博的藝術可能性與生命力。童話,可以自外于這個世界,閉目塞聽于這個召喚,失去最廣闊堅實的生長土壤嗎?茲事體大,同仁不可不思之。

猜你喜歡
湯湯童話兒童
小綠的櫻桃(下)
哪怕是只丑丑豬(中)
歌曲:龜山蒼蒼漢水湯湯
她就在我書架上
午夜童話鎮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