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對立中的心靈恐懼

2016-12-02 12:58呂美嘉王紅簫
文藝爭鳴 2016年9期
關鍵詞:哥特雪兒亞瑟

呂美嘉+王紅簫

引言

哥特小說以暴力、血腥、死亡等元素營造神秘和恐怖的氣氛,自產生之日起就展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頑強生命力,它的魅力源于它呼應人類心理需求的特點。人類是一個矛盾體,當意識與無意識發生沖突時,壓抑會造成精神的焦慮和不滿,哥特小說中的神秘和恐怖正是這種焦慮和不滿的外化。它呈現正反兩種并存的感情:秩序與混亂、理性與瘋狂、熟悉與陌生、文明與欲望。引起恐懼的并非是故事中的怪誕意象,而是正面形象持續散發出的反面氣質。哥特小說的審美趣味不是通過陌生或混亂等單一展現的,相反,它來自于二元對立的張力。兩個看似矛盾的對立面需共同發展進而達到某個平衡,任何一個元素過于強大都會打破這種平衡,使小說缺乏真實性和典型性。讀者在審美過程中體驗熟悉與陌生、秩序與混亂的同時,也同樣會產生一分為二的情感反應,釋放恐怖與憐憫、著迷和反感兩種情感。門羅用其女性敏感和細膩洞悉人類心靈的恐懼,并深知人們對這種恐懼的無助無奈。她的作品注重現實主義特征,善于通過塑造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探討復雜的人性。本文通過對短篇小說《我想告訴你的事》的文本細讀討論人物、情節和敘事等呈現的二元對立,強調給個體帶來恐懼和焦慮的“幽靈”并非來自非人的神秘力量,而是來自現實生活中,來自道德、心理等主觀世界。

一、從對未知自然的恐懼到心靈的恐懼

“哥特”一詞,最早來源于日耳曼族的一個部落名稱。哥特人彪悍善戰,曾經攻陷過羅馬城,因此在西方文化中“哥特”作為文明的顛覆者被打上了“野蠻”和“血腥”的烙印。12世紀哥特被應用于教堂等建筑領域,與傳統羅馬式教堂的樸素和凝重不同,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聳的尖頂和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而聞名。直到18世紀后半葉,哥特才作為一種小說體裁與文學聯系到一起。英國小說家霍勒斯-沃波爾的《奧特蘭托城堡》被視為哥特小說的開山鼻祖,1764年小說一經問世就成為眾多作家效仿的對象,并迅速從英國擴展到歐美。加拿大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南鄰文化強大的美國,她特有的地域特點和文化特征為文學中的哥特主義傳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發展經歷了殖民地時期對新大陸未知自然的恐懼、聯邦政府成立后對國家身份的困惑和現代加拿大人的心靈恐懼。

(一)對未知自然的恐懼

加拿大聯邦政府成立之前,來自英法移民離開了他們的家鄉來到加拿大這片遼闊卻又粗獷的土地上定居。雖然加拿大地域廣闊,山川壯美,但也是一個充滿著未知災難和神秘不測的新世界。蘇珊娜·穆迪在她的頗具哥特風格的自傳《叢林里的艱苦生活》把加拿大廣袤的土地描繪成“僅適合野獸生存的陌生恐怖地域?!?832年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的小說《瓦庫斯塔》可以說是加拿大最早的哥特小說。小說中不但出現了復仇、暴力和血腥的場面,作家也致力于加拿大自然風光的描畫,并極力渲染這片未知土地的神秘感。他把尼亞加拉瀑布描寫成“旅途中危險的障礙”,把歐洲的文明秩序同加拿大的蠻荒無序相隔開來,宣泄早期殖民者對加拿大自然風光既熱愛又恐懼的矛盾心理。

(二)國家身份困惑的恐懼

1876年加拿大聯邦政府成立。她通過同宗主國協商和平取得獨立自主,沒有兵戎相見。作為一個后殖民國家,加拿大始終被身份危機所困擾。雖然已經獲得國家獨立,卻始終沒有擺脫宗主國對它的影響,內心仍然無法切斷與文化和經濟上更為發達的母國的感情,這種心理歸屬上無所依靠在小說中具體表現為“家”的陌生化。弗洛伊德認為當人們體驗一種熟悉的陌生感時,恐懼就產生了。辛克萊·羅斯在《油漆過的門》對于暴風雪后主人公安的家是這樣描繪的:“廣闊白色大草原看上去很陌生,遠處她(安)能看到的農莊也僅僅加重了陌生感?!比藗冊凇凹摇迸c“非家”之間掙扎,因對主體性可困惑而恐懼。

(三)靈魂的恐懼

20世紀隨著西方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化進程使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觀念、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方式為人們打開了看待世界的一扇窗,但同時又往往給人們造成了新的困境。人對于社會種種荒誕的現象感到迷惑不解。處在一個充滿危機的社會中,個人倍感壓抑、沉悶,變得冷漠疏離,彼此防范。門羅的小說雖然沒有曲折的情節,崇高的人物,但她卻以細膩的筆觸把這生活中的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矛盾困惑勾勒得津津有味?!芭c西方世界的變化、混亂、矛盾和危機相適應的各種思潮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也浸潤到文學領域”。(趙慧珍:75)。門羅故事里的哥特風格重在刻畫人物內心,強調恐懼來自內心的主觀世界。1973年門羅在接受哈里·博耶采訪時坦言:“我的小說來源于現實?!睂τ谒齺碚f小鎮的一切都是“鮮活的、神秘的”,是一個極具哥特風格的地方。小鎮的居民、環境、文化和歷史都是門羅作品的創作來源。門羅不僅要讓讀者了解發生了什么,更要讓他們弄清楚是怎么發生的。她筆下的小鎮如哥特古堡一般既陽光明媚,又陰暗骯臟。女主角也同樣具有哥特式的雙重性格。她們在公眾視野中行為端莊、性格溫順,但內心卻隱藏著無法言說的欲望,甚至連她們最親近的人也無從得知。門羅的創作回應了20世紀初的人與身份,文明與欲望、焦慮和恐懼等問題。

二、門羅小說呈現的二元對立

——以《我想告訴你的事》為例

《我想告訴你的事》講述的是妹妹埃特和姐姐雪兒的故事。兩姐妹雖然一母所生,但長相差別很大。姐姐是個冷美人,容貌姣好,高貴優雅。妹妹雖然長相平庸,但跟姐姐比起來為人隨和。姐姐曾經交過一個男朋友布萊基,雪兒對這段感情全身心投入,可是布菜基拋棄雪兒,娶了一個比自己大得多的老女人。雪兒萬念俱灰,一度想喝漂白劑自殺,卻沒能成功。從此以后雪兒對感情徹底失望,草草嫁給了當地學校的一名教師亞瑟。亞瑟對雪兒無條件地愛慕,為之傾倒,對于他來說雪兒就像女神一樣神圣而又高不可攀,他永遠以仰視的目光欣賞著她,在他眼里,無論雪兒什么樣子都是美艷不可方物的。但夫妻兩人總有一種疏離感,相敬如賓卻沒有任何心靈上的交流。雪兒的心里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初戀情人,她總是用彈鋼琴甚至暴飲暴食來發泄自己內心的痛苦。這一切埃特雖然都看在眼里,卻從沒對亞瑟提過一個字。三十年后,布萊基重回小鎮,在小鎮待了一段時間后又無故地離開。埃特趁機對雪兒撒了一個謊,說他又跟別的老女人跑了。這樣的話顯然刺激了內心已經飽受創傷的雪兒,她什么話也沒說,安靜地彈了一首鋼琴曲后選擇用老鼠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姐姐死后,埃特搬過來同亞瑟一起住,照顧他的起居生活,但他們并沒有重新組成一個家庭。雖然周圍的人都認為如果他們結婚了,會生活得很幸福。

(一)外表的平靜與內心的焦慮

小說中的姐姐雪兒是一個外表平靜冰冷、內心焦慮痛苦的哥特式人物。小說開篇對雪兒的刻畫是“她的頭發全白了,像個幽靈一樣,但是她仍然很美,無論什么時候她都一樣美?!闭缢拿忠粯?,門羅塑造了一個冰冷的、無法觸碰的人物。生活一向順遂的雪兒被拋棄之后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這種短時間內無法愈合的傷痛開啟了她精神上的防御機制,自殺未遂后變得更加少言寡語,表現得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試圖掩蓋自己的真實感情。她無法打破自己心理上的障礙,不能走出心靈的困擾,也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再被人接受,最后選擇把自己冰封在一具軀殼里。她對現實加以否定,不再相信他人,拒絕與任何人有任何交流,誰都無法走入她的思想深處,即使是她的丈夫也只能像欣賞一尊雕像一樣仰望著她?!把﹥菏莻€謎,你無法用普通人的思維來看待她。沒人能懂她,只能凝視著她?!彼纳衩貋碜运哪吧?、孤獨感和無生命感,只有小說中時而響起的她黯然的鋼琴聲成為她僅有的生命表征。

雪兒喪失主體覺悟的另一個表現是暴飲暴食。被拋棄的命運使雪兒感到自卑,內心空虛焦慮,缺少安全感,只能通過食物來填補,一直吃到吐,然后病倒在床上,一連幾天看都不看食物一眼。她無法處理和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大吃大吐就成為她獲得安慰,控制感情的一種方式。她把痛苦的經驗轉移到另一個代替物上,食物就成了她減輕精神負擔和心理焦慮的最佳選擇。雪兒不僅對外界表現得無知無覺,對妹妹埃特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和侵害也逆來順受,毫無反應。創傷性的經驗在雪兒的精神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記憶痕”,盡管雪兒竭力地壓抑不堪回首的過去,但埃特有意無意地提起布菜基,使她的內心就像一道沒有愈合的傷口,一次又一次地被撕裂。雖然她選擇平靜地承受著痛苦,但是那段記憶卻保留了產生有效行為的能力,在某個外部事件的影響下終于發揮了作用。最后埃特的謊言終于徹底地摧毀了雪兒生存的欲望,她安靜地回房,在演奏了一首鋼琴曲之后,結束了自己孤獨、痛苦的生命。

(二)被認同的欲望和道德的規約

埃特從小生活在姐姐美麗的容貌和高貴的舉止的光環之下,成年后即使是心如死灰的雪兒也輕而易舉地俘獲了自己的意中人,在姐姐面前她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弱小的,這種痛苦的情緒體驗使埃特產生了對外部世界潛在危險的恐懼,提醒她要始終保持警惕,積極主動地采取行動防止自己受到傷害。外來裁縫的成衣店吸引小鎮居民蜂擁而至,威脅著埃特的生意。當埃特意識到這一危險信號,毫不猶豫地采取了反擊行動。她先是隱忍不發,因為她看到了這個外來裁縫的一個致命傷:她的衣服雖然很時髦,卻不合身。果然,很快其他的人也發現了“設計師”的缺陷,去那兒的人也越來越少。最后,她只好關門大吉,灰溜溜地離開了小鎮。問題看似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埃特也重新贏回了自己的顧客,但是對于埃特來說,她的回擊才剛剛開始。她在對付敵手時也是頗有手段,先是以“設計師”的朋友自居,適時地把話題引向“設計師”做的衣服上,然后再非常隱晦地提醒顧客衣服不僅從前面看不合身,要是從后面看就更糟糕?!霸O計師”已經離開小鎮,可是埃特仍然不肯放過她,她落井下石,在對方最凄慘的時候再給她致命一擊,絲毫沒有仁慈可言。

即便是對自己的家人,埃特也是用盡手段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雪兒同亞瑟結婚后,埃特并沒有把她和布萊基的事以及雪兒被拋棄后企圖自殺向亞瑟透漏一個字,并不是因為她希望雪兒過得幸福,而是她深知雪兒在亞瑟心中的地位,即便亞瑟知道了這些也不會絲毫降低他對雪兒情感。相反的,他還會認為有過這樣經歷的雪兒更加的華麗動人,像“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女主角一樣具有吸引力”。每當雪兒暴飲暴食,臥床不起時,埃特就會到姐姐家來,為亞瑟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后兩人坐在飯桌旁享受美食。當亞瑟表現出對姐姐的擔心時,埃特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姐姐是為了減肥,任由姐姐在一旁絕望痛苦,而她自己跟心愛的人吃得開心,雪兒的痛不欲生使她極大程度上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

雪兒自殺后埃特一直處在善惡的掙扎之中:為什么她要對姐姐說謊?是她無心間接造成了姐姐的死亡還是本就是故意想要置姐姐于死地?她也一直糾結苦惱要不要把姐姐自殺的真相告訴亞瑟。埃特很矛盾,她一方面因血肉親情而同情姐姐,一方面卻又因姐姐處處強過自己而嫉恨她;她一方面因為自己的謊言導致姐姐的死而內疚,一方面又因處處勝過自己的姐姐的死而心里悄悄滑過一絲竊喜。她的良心受到譴責,內心極度焦慮不安,超我把道德標準施加給自我,她的內疚就源于自我和超我之間的緊張狀態,“靈魂中的暗影隨時等待突破文明與主流話語的枷鎖,分身而出?!保愰牛?02)良心的威脅和內心的沖突使她感到恐懼,無法靠逃避來消除罪惡感,這也許就是她最終沒有與亞瑟結婚的原因。終身不嫁,默默地照顧亞瑟,任由自己飽受心靈的煎熬是她為自己贖罪的方式。門羅并沒有把女性置于傳統的父權制社會文化中反抗男性的占有和父權中心話語,她更醉心于剖析女性內心掙扎,將她們置于“女性一惡魔”這一對立關系中?!拔拿鞑粌H壓制了人的社會生存,還壓制了人的生物生存,不僅壓制了人的一般方面,還壓制了人的本能結構,但這樣的壓制恰恰是進步的前提?!保ê詹亍ゑR爾庫塞:3)

(三)熟悉的小鎮與陌生的世界

門羅的小說里熟悉的世界與陌生的世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小鎮里的“惡魔”如影隨形,卻又隱藏得極為巧妙。德里達曾指出“延異”一旦被揭露出來,它的精華也就不復存在。門羅筆下的神秘小鎮又何嘗不是如此。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一天,布萊基帶著他的女性游者參觀他的旅店,周圍的環境卻令人毛骨悚然:幾座印第安人的墳頭上長著雜草,由灰白色的,奇形怪狀的陰郁石灰巖組成的圖案,一座鬧鬼的畸形房子,還有一個婦人毒死丈夫的兇殺故事。這是典型的現實生活中的哥特古堡形象,到處彌漫著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

小說中對于埃特的裁縫店的設定也是具有哥特意味的。埃特選擇拉緊窗簾,把整個屋子遮擋得密不透風,任何人都休想從外面撇進一眼,看不到一絲一毫,即使是離她最近的鄰居也根本不知道里面究竟發生了什么。在店里,有錢有權的貴婦們脫去了華美的服飾露出的是被禁錮在塑身衣中粗壯的大腿、下垂的胸部和滿是贅肉的肚皮,埃特看到的是褪去了華麗光鮮外表下的丑陋。威爾特認為“哥特環境是指一個神秘地方,這個地方開始改變,或者看上去開始改變,因此表現了物質世界的極度不穩定性?!笨謶植⒉辉从诳刹赖氖挛锉旧?,而是由于變化而帶來恐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它直指人物內心的恐懼和壓抑。家是女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題,本應是熟悉的、溫馨的、安全的,但在門羅筆下家在壓抑之后剎那間變得陌生而神秘。

(四)當下的掙扎與過去的記憶

門羅曾經這樣評價過小說:“小說不像一條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里面,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轉,觀察房間和走廊的關聯,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保ㄖ茆?81)。門羅的藝術思想體現在小說的碎片化敘事特征。為了避免敘事一覽無余,她使用現在與過去交替出現的敘事手法將故事情節打碎后重新拼貼。從小說中不斷的閃回使讀者了解了人物的過去,埃特十歲時就開始因姐姐的美貌而嫉妒;因為她的疏忽導致弟弟溺水身亡她卻毫不在乎;雪兒和布萊基的感情糾葛。過去和現在時空交錯,使非情節因素得到強化,讀者看到的是一個立體的豐滿的現實:每個人都被過去所困擾,無法掙脫。小說的情節跳躍于現在和過去之間,留下了空白給予讀者充分地想象空間,原本隱藏在靈魂深處的幽靈呼之欲出,在體會了直面內心的恐懼之后豁然頓悟。小說結尾門羅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埃特最后是否說出了她的秘密?她和亞瑟生活如何?為什么他們沒有結婚?它可以指向任何一種可能性,在模棱兩可中繼續保持神秘色彩。

結語

門羅是一位把生活融入寫作的偉大作家,她說:“我經常把我生長的地方作為寫作的素材,但是我沒想在作品中表現那些僅在某些地方才發生的事。這些事情發生在某些地方只是偶然?!遍T羅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刻描繪了加拿大安大略小鎮的風土人情,尤其是人類靈魂深處對社會、家庭、婚姻和自身的矛盾困惑。雖然門羅的故事帶有明顯的安大略特征,但是她的作品探討的問題卻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回應了20世紀困擾人心的對立矛盾:平靜與焦慮,文明與欲望,熟悉與陌生,現在和過去。正如作品的題目一樣,人人都有想說卻沒能說出口的事,門羅言所不能言之事,平靜之下充滿了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和智慧的思考。

猜你喜歡
哥特雪兒亞瑟
哥特蘭:不依賴空氣
鋒利少女
雪兒笑了
亞瑟·賈法的非線性敘事述略
亞瑟,收拾房間
亞瑟,收拾房間
ARTHUR'S HICCUPS
The Analysis from Literary Terms in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Conscience
An Analysis of Professions for Women1 A combat for women
Mrs.Dalloway:Exploration of life and death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