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散畫家淺議

2016-12-02 13:05李新昌
文藝爭鳴 2016年9期
關鍵詞:趙無極朱德身份

李新昌

海外華裔流散畫家的藝術創作,由于其獨特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使他們得以在全球性多元文化的社會中發出獨特之聲,很多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并逐步躋身海外主流藝術圈。流散畫家的藝術創造是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文化和藝術現象,目前仍然處于不斷地發展、演化之中。雖然一些藝術家在海外受到關注并取得認可,但是其作品的意義仍然處在不斷的爭議和認識過程中,從理論的角度對之進行分析并將其納入全球性藝術發展的大環境下加以考察、探討是可能和有益的。

朱德群和趙無極兩位都是當代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自20世紀中期在法國嶄露頭角后就在國際畫壇引起廣泛的關注,得到中西方學界的贊譽和認同。他們獨特的文化身份內涵和創造出來瑰麗的作品豐富了藝術世界。其作品盡顯東方文化思想與審美趣味,這種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其時代背景和自身的素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他們二人文化身份和藝術風格成因的研究可促進中西方藝術的對話和交流,也可獲得有價值的創作經驗和觀察視角從而得以萌發新的藝術表現構思,這對東西方藝術都是大有裨益的。

不同的透視視角會有不同理解,從流散角度來分析前兩位旅居海外藝術家的作品,有助于理解和評價為數眾多的海外藝術家其作品風格、價值與身份認同等一系列藝術問題。

一、流散畫家

“‘流散的英文為diaspora,又翻譯成離散、飛散、流亡等詞語。這個詞最初詞義指植物借花粉的飛散和種子的傳播繁衍生長。作為一個明確的術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3世紀時譯自希伯來圣經的希臘文《舊約》中《申命記》,特指猶太人的流散處境”。在當代文化研究領域中,diaspora常被用來指“后殖民時代”里逾越單一民族文化范疇,形成的跨文化現象,并涉及由此引發的美學和文化上的變化。流散的這些特性可以給文化藝術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式,開闊人們看待海外藝術創作的視野,更好的理解其藝術語言產生的歷史和文化因素。

朱德群(1920-2014)和趙無極(1921-2013)兩人是同鄉均為江蘇人,1935年同年進入國立杭州藝專學習,受老師林風眠、吳大羽、潘天壽等老師教誨。趙無極1948年赴法,朱德群1955年赴法。朱趙二人可說是同齡、同鄉、同校、同師、同壽,同在法國長期生活,同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相同的生活、生長、教育環境使二人具有了極為相似的文化儲備和故國文化背景。法國的文化又給他們造成了相似的文化沖突、文化失語、身份焦慮。反思、翻譯這兩種文化之間的張力成了促成二者藝術風格形成的一種原動力。在幾乎同樣長的藝術生涯中二者采用了同樣的藝術手法——抽象繪畫,來消解負載于內心的兩種文化張力。他們的作品在法國得到了藝術界的高度認可和贊許,雙雙成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他們的人生經歷和作品可以看作流散畫家群中具有代表性的。

二、流散畫家的身份認同

研究華裔流散畫家就要面臨如何看待他們身份的問題,畫家的身份問題不是一個實際意義的身份。在后殖民狀態語境下,“族裔散居者的身份是一種混合身份,他的本質特征是一種異體合成、混合,以及在漫長歲月中逐漸形成的不純文化形式?!痹诖怂接懙牧魃嫾业纳矸葜攸c就是“不純”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能夠建構的,它既是一種既定的客觀存在又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一種開放的、立體的“文化身份”。

身份問題是每個流散畫家在一段時期甚至長時期的困擾,是畫家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在以西方為文化藝術中心和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強大壓力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對于自我文化身份建構的流散者,造成強烈的思想震蕩和巨大的精神磨礪。這其中存在焦慮與欣悅、迷失與慰藉等多種復雜的心理感受,困擾著日益增多的流散畫家。他們雖然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群體,但是通過個人作品在海外藝術沙龍、展覽中的不斷展出,來傳達自己的文化價值和藝術觀念,并構建自我的文化身份。這種文化身份的認知也不是一個單一的、不變的,而是多樣性、混雜性的。由于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們的作品呈現獨特的風格和藝術視角,使其在以追求藝術風格多樣化、差異化的歐洲藝術中心綻放出絢爛的色彩,并得到關注和認可。

以朱、趙二人為例,他們遠離了自己的文化家園,生活和創作于異國他鄉,在“中國之外”去審視“中國”,從而重新發現和認識中國。這種“之外”的狀況,同時也是一種“居間”的狀況,在于脫離傳統的、固定的類別如階級、種族等來重新尋找自我主體位置,把對身份的訴求放在各種差異里,這些差異里面充滿了各種不可能被解決的矛盾,只有不斷地進行協商。因此,藝術家的文化身份可以看作是對一個時期特定條件進行認同的結果,是異源多樣性的集合體,它并不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在歷史、文化、環境等眾多因素中被建構出來的。

三、流散畫家藝術語言和風格的多樣性

“巴巴成功地將‘混雜性這一術語引入了文化研究領域,并使之流行起來,成為后殖民批評術語詞典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甚至導致建立起了一個復雜的思想體系?!崩L畫藝術語言本身就具有的含混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在表達某種想法和理念時總會出現多種的解釋和審美感受,尤其當這種不確定的表現方式與多文化混雜結合在一起時,必然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造成藝術語言的雜糅性、多指向性的特點?;祀s化的藝術作品在表達不同的觀念、意識時,作品中表現出的那種混雜性、多樣化的情景會產生新的一種“意義”,呈現不同的審美感受,體現邊緣性的協商和交流關系?;祀s性使這類藝術作品處在一種潛在的轉換狀態,使得諸多元素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形式層面都保持開放式的理解,為新意義的產生提供了空間。

藝術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它所置身的客觀物質環境、時代特點及文化源流,朱、趙二人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又汲取西方藝術,從而在特定的時代背景、雙重藝術源流的影響下,鍛造出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如朱德群重視畫筆在作畫中的運動軌跡和過程中產生的痕跡,將中國書法、國畫的基本藝術手段,頓挫、皴擦的筆墨韻味,應用于抽象繪畫中,使意境變得抒情而深遠。例如其作品《心想事成》,作者張弛有度,勁健灑脫的用筆,清新雋雅的敷色,都顯示出深厚的中國傳統藝術造詣。

而在西方藝術文化和表現形式的沖擊下,他又深入研習西方藝術文化。俄裔畫家斯塔爾的作品啟示了他,使他認為抽象繪畫“遠在其他派別之上”。他也曾多次提到塞尚、倫勃朗等西方大師作品內涵與形式風格的影響,這些文化源流融匯于他的繪畫藝術之中,增加了他的畫面空間感、構成感,使作品更顯深刻與雄厚。如作品《詩情》中濃郁絢爛的色彩、點面之間的構成、變換的空間,顯示了西方藝術對作者的影響?!鞍阎斓氯旱淖髌放c巴黎、紐約抽象畫家的作品加以比較,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確實是中國文化趣味與歐洲繪畫形式結合的產物。畫面上流淌的神秘的歡欣和優雅的狂放,顯然是東西兩種異質文化交流激蕩的結果。朱德群對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貢獻,在于加入既優雅舒楊又迅捷灑脫的筆致,這是一種看似漫不經意,實際上是經由反復磨煉獲取的自由?!?/p>

同樣在趙無極的藝術歷程中可以發現,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崇,其名字就深深烙有中國文化的印記。中國的青銅器、書法、繪畫等藝術給他造成深刻的影響,他把這種優秀的傳統融匯于自己的藝術語言中,在他早期抽象風格的作品中時常采用類似甲骨文或鐘鼎文一類的抽象符號,用平面化的虛幻空間和豐富的色彩表達東方神韻。早期作品《綠色花瓶》中,可以看出如同甲骨文、鐘鼎文般剛勁、鈍銼的線條和古雅的用色。

在對西方藝術的學習中,趙無極在海外同樣迎對的是西方抽象繪畫大潮,他的作品從表現性的具象繪畫開始,在受到保羅·克利的影響后變為符號性的意象繪畫,后在美國接觸到那里的抽象繪畫后頗受震動,再進而轉向更加直接的精神表述方式,他用大筆自由涂抹、揮灑,變化不定的色彩、復雜多變的空間結構,在氣象、韻律、意境中描繪幻象。1959年后他有意以創作日期命名,就是為讓觀眾不受任何畫面以外因素的影響,而直接感受他作品的繪畫意境。

朱德群和趙無極兩位的藝術歷程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他們都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內涵與形式,但各自有著不同的吸取對象和理解,如朱德群崇拜北宋范寬的山水,趙無極傾心青銅器,但這都是中國文化的源流,使他們服膺于以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與形式,推動了以西方藝術技法與中國藝術的融合。在對西方藝術態度中,雖同處于抽象繪畫盛行的浪潮中,各自又能面對不同的藝術風格,融匯于他們的繪畫藝術,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藝術方向。朱德群先生的作品色彩幽暗與明麗對峙、沉著蘊藉與張揚跳動并存,畫面氣象萬千、濃郁渾厚。趙無極先生作品彌散中國傳統文化氣息,顯露東方藝術的流動之韻味,色彩變幻不拘、筆觸奔放靈動、動靜相得益彰。他們的作品形式多樣,藝術語匯兼具東西藝術的精華,鮮明地體現出雜糅性這一流散畫家藝術語言的特征。

不同民族的藝術要為不同的受眾所接受和欣賞,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多元化發展,既需要對不同民族藝術的認知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找到它們中的審美平衡點,讓不同的受眾從不同的審美角度去接受它。他們二人作品彰顯出的“跨民族性”正是潛心發掘不同民族藝術間的相通點或相似點,讓不同民族藝術在保留特色時也具備相互融合的前提和條件。這樣才能將“跨民族性”展現出來,讓不同受眾從審美中能找出“共通性”,才能促進音樂文化的不斷發展。朱、趙二人既有差異又有融合的作品,將差異的生產視為一種解構性的而將融合的看作是建構性的。作品風格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歷史、觀念的種種差異在不確定地翻譯中被消解和理解,建構出來一個新的包容性的藝術空間。

當然,流散畫家的風格是多樣性的,朱、趙二人恰恰是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藝術背景下結合了自身對藝術的感悟和理解,形成了具有明顯雜糅性藝術語言特征,走向了抽象主義。在他們之前和之后仍有大批流散在法國的華裔藝術家,如常玉、潘玉良早于他們二人,并沒有走向抽象主義。藝術家個人繪畫風格和藝術語言的形成即使在相同的背景下也千差萬別,更不用說在不同的背景和環境下表現出的藝術風格。

作為流散族裔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作畫,這些藝術家們都共同推動了東西方文化,他們從來沒有也無法拋棄自己族群屬性和文化背景,或許長期的離散生活會沖淡某些特質,然而在作品中,傳統文化的意識總是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當文化的多重性附加在具體的藝術實踐和藝術家個體身上時,藝術語言本身的不確定性、多義性再加上混雜性,無論在作品中表現的明顯還是含蓄,總是無法刻意模仿也無法擦去的,這形成流散畫家特有的藝術張力。

四、流散畫家的影響

“流亡知識分子回應的不是慣常的邏輯,而是大膽無畏;代表著改變、前進,而不是故步自封?!蹦壳皩τ谌A裔流散畫家在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之林進程中的作用還缺少深入的研究,流散畫家的身份特征、藝術視角與他們作品中的獨特性是處在怎樣的一種關系之中,他們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處理“我”與“他者”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值得人們思考和探討的。

流散畫家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這種流散狀態不僅是跨越了國家實際地理邊界,更是對歷史和文化空間以及時間、族群、語言的穿越。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族群存在于異質文化之間,各種文化關系纏繞盤桓,其中有沖突、對抗但更多的是融合、借鑒,融合與借鑒的表現方式各具形態。在藝術實踐上借用異質文化的形態特征,是文化交流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在特定的歷史和文化環境下,群體或個人如何對待沖突,融合、借鑒不同對象的程度與方式上大相徑庭。藝術的外在形式要素上相對容易進行,而藝術的文化核心往往是隱晦且難以表現和理解的,甚至對抗且誤解甚深。

由于華裔流散畫家的不確定的身份認同和世界主義特征,對他們及其創作的考察應置于廣闊的世界藝術發展語境下,如此,才可能恰如其分地評價他們的藝術成就。他們作品的對象是全世界范圍內的,單一的從故國或宗主國去看都不能充分全面的評價其成就和價值,因為這種評價往往是管窺之說?!霸谠S多中國畫家眼里,朱德群的繪畫顯然屬于西方藝術體系。但在西方藝術家眼里,朱德群的繪畫表現著濃厚的中國情趣和中國精神。這種不同的觀感,反映了今天國內外藝術界不同的藝術觀念,也表現出我們至今仍然不能擺脫由技法、習規、程式主導的藝術價值系統。確實,以“筆墨”“丘壑”等概念來衡量,他似乎完全背離了中國繪畫傳統。但如果脫開這些價值標準來看朱德群的畫,不能不承認他為中國繪畫傳統所增添的活力。他是以另一種方式,闡釋了華夏民族的審美境界,并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提供了又一種可能性?!币虼宋覀儗⑺麄兊膭撟髦糜谑澜缢囆g的語境下來考察,既可以恰如其分地評價他們的藝術成就,也給多邊的文化交流帶來新的視角,體現他們潛在的文化價值。

朱德群、趙無極將中西文化形式與內涵別具匠心地融合在一起,詮釋了藝術創作如何立足于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又避開囿于其中,打破了中西方繪畫藝術非此即彼的桎梏,創作出抽象畫派獨特的藝術形態,成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這一藝術探索的成功經驗,給我們展現了兼容并蓄多元文化所帶來的藝術張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求索方式和高瞻的思想、開拓的勇氣對中國藝術的發展大有裨益。

結語

今天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很難說是純粹的,文化的“化”字就意味著文化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重要的是“化”;文化又是混雜的、多樣的,不同的文化之間彼此關聯、互為依存、互為影響,單一而純粹的文化是無法完成歷史的使命的。面對如此盤根錯節的文化交織,無法以任何精準的詞語向外科手術一樣劃分文化的歸屬性。在全球化大的時代背景下,認同自己的文化并與其他文化協調一致,是歷史的必然趨勢,炫耀自己的文化成就,以一種征服者的眼光看待所謂的文化勝利是一種狹隘的民粹思想,無論中西。

作為個體,所有人都毫無例外的屬于某個族裔社群,越過社群特有的思考習慣、文化積淀的邊界和藩籬幾乎是不可能的。流散畫家有著雙重視角,將新舊國度中的文化并置,創造一種調和、聯系、理解彼此文化的藝術表達方式,增進了知識傳播發展的自由度,豐富了藝術語言,拓寬了文化的視野。

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同階段出現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和觀念是自身發展進化的一種必然趨勢,流散畫家的作品既反映了藝術作品自身發展規律和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可以傳遞隱藏在其后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思想的碰撞等,其作品無論是對藝術形式而言還是族群發展及整個人類的文明演進都有著深刻的意義。

猜你喜歡
趙無極朱德身份
論趙無極作品中的傳統美學精神
濠河邊長大的旅法藝術家——趙無極
趙無極 《21.04.59》:墨龍騰天 甲骨巨獻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趙無極版畫展登陸故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