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研究與分析

2016-12-05 08:05鄭文爭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鄭文爭

摘 要:本文從校企合作辦學的動機與模式出發,研究分析了校企合作辦學的狀況和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校企合作辦學的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校企合作 模式 分析

所謂校企合作辦學,通俗理解就是學校和企業合作,企業參與到學校的教學過程當中來,共同完成學生的培養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將企業的各種優勢資源,如專業技能,工作實景等,為學校培養學生所利用,培養的學生能夠被企業所接受,適應社會現實需要。

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1]

為達到此目的,《綱要》確定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制定了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

所以校企合作辦學的意義以及愿望都是美好的,為此各高職院校也在積極探索和踐行校企合作教學之路,各學校積極建設訂單班、校中廠、廠中校、校外實訓基地以及頂崗實習等等多種校企合作教學模式。[2]

那么這些教學模式到底如何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校企合作辦學的動機分析

我們說做任何事要有動機,合作需要雙方的熱情參與,我們來看一下合作雙方有沒有什么內外動力來參與校企合作辦學。

1.企業方面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企業有什么:人才,資金,設備,場地,技術,管理,文化,產品和服務,信息。

企業想什么:盈利,創新,壓縮成本,減少流通環節,質優價廉的產品。

從以上看出,企業基本上沒有合作辦學的興趣和內在動力。

合作辦學的對象是人,企業需人才,學校培養人才,這是企業唯一和學校有交叉的共同點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有這個共同點就一定會激起校企合作辦學的興趣呢?答案是肯定的。據我們幾年的實踐感受大部分企業有這個興趣,希望能和院校合作培養出滿足公司企業需要的人才。但是真正付諸實踐不多,甚至有興趣的企業做過一兩次之后也會沒興趣了。

典型案例如用友公司,設有專門的院校合作部門,希望開拓校企合作辦學,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該部門已停止運轉了。該公司首先是贈送給學校ERP軟件,培訓學校教師認證為用友公司的培訓師,由教師給學生上課,將用友軟件融入到教學當中,學生可申請用友公司的ERP軟件認證考試,該認證考試是收費的,一學期下來,學生想取得認證的人并不多,于是用友公司改變策略,將期末考試與認證結合,考試認證均不收費,想要證書才收費,于是經過一學期實踐,取證率有提升,但因為認證考試是有一定成本,取證的收入仍然無法達到企業的收支平衡,更別奢望有盈利收入了,幾年下來,該公司逐漸沒有了興趣,院校合作部門也被裁減了。

我們分析該合作不能持續的主要原因:一是該部門不僅不賺錢,還要公司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二是該合作沒為公司起到培養潛在客戶的廣告效應。

第二個典型案例是康師傅集團公司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該公司與校方合作辦了康師傅班,招收機電專業在校學生進行培訓,其目的是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康師傅工作,其實質就是把公司的崗前培訓前移到了學校,學生的培訓內容及實踐操作完全由公司方負責,在公司實操期間包交通和午餐費用,并且還給予學生一定的補貼和獎勵。首次開班有30多人參加,但最后畢業進入公司工作的學生只有2人,康師傅也就不再有興趣開這樣的班了。

分析其不再持續的原因:公司方出力不討好,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自己想要的經過培訓的人都沒有留住,培訓的學生大部分去了其他企業,甚至為競爭對手培養了人才,替他人做了嫁衣。

還有的公司在合作辦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經驗閱歷等原因,導致公司生產線中斷,或者公司要安排更多員工加班來指導學生實踐,從而既影響了公司的生產,公司又要多付出加班費,所以企業不再愿意承接學生的實習指導工作。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的內因和外因都與校企合作辦學的初衷相差甚遠,校企合作辦學中的企業方即不看好也不熱衷于此。

2.學校方面的內因和外因

學校有什么:教師,教室,實驗室。

學校想什么: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學生就業。

從以上看出,學校方對校企合作辦學有很大的內在動力和興趣。學校方希望能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實操能力,適應社會工作的能力,這些興趣點和企業關注的興趣點大部分是不吻合的,即使合作了也會因人、財、物等問題最后無法持續。比如我們就遇到過,企業派人來學校指導,那他的交通食宿課酬,由誰來負擔?企業?還是學校?企業說不該他們出,學校說沒有這方面的經費。另一方面講,這樣的合作與外聘企業導師有何區別呢。

我們說,合作要創造雙贏,合作雙方才有意愿持久深入地合作,如果只是單贏的局面,此種合作必不長久,而校企合作辦學恰恰無法達到雙贏的局面,所以我們觀察的案例無一不是短暫的,短命的,或是有形式無實質的狀態。我們拜訪的國內幾所高校和高職院校均是如此。

3.產生的結果

從以上的案例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校企合作辦學一個必然的結果,那就是學校有心,企業無意;或者企業有意,學校有心,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也是很多院校面臨尷尬問題,不少研究者也得到相同的結論。

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分析

現有校企合作的辦學中有哪些模式,他們發展的過程中有何值得我們借鑒呢?

1.“訂單式”培訓模式。以上案例中的康師傅即是這種模式,該模式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不僅是康師傅,其他公司的訂單班均是如此,無一例外。某名車維修企業,希望與院校合作培養維修人才,就是因為培養成本及費用問題,最終合作半途而廢。

在這種模式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制約學生經過培訓后能確保到企業上崗,在我們觀察的案例中校方和企業方均拿不出有效的方法來應對;有企業曾提出訂單班收費培訓,學生到企業上班一個月后再返還培訓費用,如果學生不到企業上班則不退回所收費用;這種方式聽起來不錯,實踐中又涉及到對學生的亂收費問題,企業又涉嫌打著訂單班的旗號干著收費培訓的實質。

2.N+1模式。所謂N+1模式就是指學生在全部學習周期內拿出1年的時間到企業中去學習,完全交由企業去管理。目前有很多高職院校采取了這種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產生了很多問題,這種模式被詬病最多的是學生成為廉價的勞動力,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甚至出現老師買賣學生的現象;我們收集的案例中就有學生因勞動強度過大而罷工的情況;這種模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這一年如何對學生進行考核,激勵以及事故處理等;企業方認為學生不是正式員工,而校方認為學生在企業方應當由企業方負責,一旦發生問題必然互相扯皮。據我們觀察,私立院校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比較接受這種模式。

3.引進企業工作室模式。該模式下,學校免費出場地,企業在校方建立工作室,工作室承擔該專業的指導實訓功能;但在運作中常常有名無實,我們說過企業要盈利,工作室也是一樣需要盈利,如果天天圍著學生轉,工作室如何生存?另外,工作室模式下,學生的受益面不廣,工作室能帶的學生畢竟有限,一個班30-40人,一個專業兩三個班就接近100人,工作室是完成不了這么大的工作量的,工作室模式適合帶研究生,而不是本科或大專學生。

4.實訓實踐基地模式。這種模式類似于N+1模式,但又有所不同,這種模式下學生在實踐教學基地的時間比較短,通常利用假期實踐教學1-2周或者1-2個月時間。這種模式是現在大量存在并開展得較多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很容易變成企業的暑期短工;我們也曾了解過學生的反映,在企業根本沒人帶,或者無所事事,或者想學到更多的東西,學生必須另外付費。企業卻反映學生根本做不了事,偷懶怕吃苦等等。

三、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能

在校企合作辦學中要找到雙方共同興趣點,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雖然困難重重,但不是不可能做到,以下幾點是創新合作模式的前提。

1.政府層面,在政策上和經濟上要有所扶持。參與合作辦學的企業要投入人財物,而收益很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所補貼有所扶持,自然會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辦學中來。作為校方,有這方面的經費補貼,也自然能選擇到優質企業合作辦學。

2.合作雙方要建立利益共同體。合作雙方錙銖必較,一方的資源另一方要付費才能使用,又或者一方的資源被另一方過度免費使用等等導致不愉快之事時有發生,這就需要雙方建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合作雙方都是為共同體而工作,明晰雙方在共同體中的責權利,必然就會減少很多合作中的糾紛,使合作能夠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這種利益共同體的建立需要合作雙方深入協商探討,創新性地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某種利益共同體。

3.合作雙方要有社會責任感。校企合作辦學不能總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思考問題,而是雙方都要具備一定的長遠目光,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本著對學生對社會有利的層面來看待合作辦學的問題,舍小利而為社會謀大利,這也正是現代文明社會對一個學校和企業精神的基本要求。

結語

目前校企合作辦學要取得良好效果是不容易的,實踐中遇到的障礙很多,如空間上的障礙,學生路途往返交通問題安全問題;雙方目標上的障礙,一方要盈利,一方要學習,完全是兩條路上的人;時間上的障礙,學生學習有其一定的規律性,而企業的生產和研發的節拍不一定和學校吻合,從而導致時間錯位;體制和制度上的障礙,雖然出臺了一些鼓勵校企合作辦學的文件,但很多無法落到實處,又或者文件與實際愿望相差甚遠;所有這些都造成了目前校企合作辦學的困局,而此困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江駿,曹靜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研究》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2] 黃巖 淺談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 《今日湖北旬刊》, 2014(11)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永續債券探析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