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16-12-07 13:47張小嬌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31期
關鍵詞:習作教學新課程小學語文

張小嬌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其中小學高年級在習作上表現出的問題尤為嚴重。主要表現為:沒有內容可寫,寫的內容多為編造,沒有什么真情實感。對于學生來說,習作一直是比較頭疼的問題,隨著新課標的普及,這種困難似乎變得不可調和起來。其實,只要教師稍微改變一下,在習作課上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的小練筆,通過不斷的練習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量,加強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本文就通過簡要介紹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在習作中仍然存在的缺點,進而詳細談談解決方法,希望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相應的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在 20世紀 70年代,呂叔湘先生就曾經用“少、慢、差、費”這四個字概括當時小學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新課改進行這么長時間以來,呂先生的這四個字仍然可以用來形容現在小學階段高年級的習作表現出的問題。為什么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在新課改實施后,小學生的習作問題仍然沒有改進呢?下面,我們就從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相應的教學改進方法。

一、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習作缺乏興趣

習作是一種文字交流方式,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有時候通過文字更能表達出筆者的某種情感。習作在語文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有許多學生從心底里認識到習作的重要性,但是他們仍然對習作缺乏興趣。究其原因,學生普遍認為習作的題目枯燥、無聊,和生活相差很大,難度較大,而面對一個題目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是學生對習作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

(二)學生習作內容虛假、空洞

習作講究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然后引起讀者的共鳴。但是現在學生的作文內容缺乏真實性,對范文的抄襲情況尤其嚴重,這樣寫出的文章反映的根本不是學生的真實想法,文章不僅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反而會讓人覺得矯揉造作,不堪入目。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缺少觀察,不太愛讀書,沒有寫作素材,在面對寫作時就會出現不了解題目所需要的內容、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較為懶惰,經常借助網絡或者《作文選》等渠道進行參考寫作,這也導致教師在批改作文時經常發現內容雷同的現象。

(三)學生習作素材匱乏

習作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它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訓練,一篇上佳的習作還需要添加作者本身的思考和想法。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基本具備一些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但是由于學生平時不注重積累和觀察,不具備基本素材,所以就出現了沒有內容可寫,或者有內容不知道怎么表達的難題。習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習作的語言來源于積累,習作也是表現生活形態的昀基本方式,只有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多記錄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在寫的時候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四)教師習作教學搞錯重點

我們在對小學習作教學的調查中發現,教師往往在習作教學的重點把握上有失偏頗。首先,教師在對學生的習作技能訓練時,常常注重訓練學生的習作結構,而忽視了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情感表達。例如,對于《媽媽的愛》這個題目,教師只是在講授通過什么樣的寫作手法才能更好地表現出媽媽對家人的愛,卻沒有引導學生去關注、感受自己同母親之間的情感,這是當前習作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除此之外,教師也不注重對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特性,引導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用自己的視角來審視問題,寫出具有自己風格的東西。

二、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倡生活化的習作教學

學生在習作時首先要知道“寫什么”才能學習“怎么寫”,馬克思主義文學倡導“現實生活是文學的來源”,因此生活化的習作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習作是對生活的創造,也是生活的文學化反應,而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和靈感的所在。習作生活化就是將習作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生活成為習作中的一部分,使習作不僅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而是對生活的思考。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而積極地思考生活,在作文中表現生活,真正將習作融入生活,成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習作知識要精簡得當

新課標提倡習作的自由表達,因此,教師要注意,在寫作教學中要先放再收,先放開讓學生大膽去寫,在學生經過不斷的實踐,了解習作的道理之后再跟學生講解,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但是新課標的自由表達并不是天馬行空的亂寫,它也需要教師的參與和講解,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寫作技巧和必要的寫作知識,例如抑揚法、懸念法和抒情的手段,以此增強習作的表現力。

對于習作教學“先放后收”的教學方法,小學高年級的教師要做好“收”的步驟,要讓學生知文法,使自己的文章盡量做到精簡,學會選擇文體,實現從量到質的升華。還要注意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適當增加習作量

在之前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小學整個階段的習作量為三萬字左右,顯然這對于練習習作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我們也不是講寫得多一定能寫得好,但是沒有量的積累,質的飛躍是根本不能達到的。其實,我們現階段的語文教材的編排就非常不錯,教師完全可以在學完一課之后讓學生學著仿寫,學習名家名篇的寫作手法和句式表達。還可以讓學生改寫、續寫、擴寫等,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對學生想象力的發散、創造力的培養等有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總之,新課程下的習作教學要更加注意對學生思想感情訓練和文章獨特性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逐漸提高習作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王天馬.小學高年級活動作文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3.6.

[2]任云童.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6.

[3]廖海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5.

猜你喜歡
習作教學新課程小學語文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童心寫童言,童真映童趣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學生習作難題之解決策略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