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肱指數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短期影響研究

2016-12-14 05:27李寶柱
河北醫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踝肱組間神經功能

李寶柱, 楊 敏, 劉 穎

(1.北京市和平里醫院神經內科, 北京 東城區 100013

2.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和平里保健科, 北京 東城區 100013

3.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門診, 北京 朝陽區 100102)

踝肱指數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短期影響研究

李寶柱1, 楊 敏2, 劉 穎3

(1.北京市和平里醫院神經內科, 北京 東城區 100013

2.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和平里保健科, 北京 東城區 100013

3.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門診, 北京 朝陽區 100102)

目的:探究踝肱指數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短期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初次發病的12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法通過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END組(39例)與非END組(81例)的臨床資料,探究影響腦梗死患者END與踝肱指數的相關性。結果:120例腦梗死患者中發生END共計37例,發生率為30.83%。END組患者中,ABI≤0.9的共19人,占比51.35%,高于非END組的25.30%(21例),構成比高于非EN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其他臨床指標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ABI≤0.9是EN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ABI不同指數組間END的發生率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0.9<ABI≤1.0與患者發生END不具有相關性(P>0.05),而ABI≤0.9與患者發生END相關(P<0.05)。結論:低踝肱指數與腦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具有相關性。

踝肱指數; 腦梗死; 神經功能; 短 期

本文通過采用回顧性分析法法,采集入院腦梗死患者的ABI數據,進一步分析ABI與END之間的相關關系,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初次發病的120例腦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齡:49~84歲,平均年齡(54. 1±2.9)歲。納入標準:①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的標準;②發病72h內入院,并經頭顱CT或MRI檢測確診,美國NIHSS評分增加≥3分;③患者及其家屬自愿配合研究,并簽署紙質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生命體征不穩定難以配合研究進行的患者;②伴有其他嚴重臟器功能異常的患者;③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損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意識障礙不能配合檢查及神經功能評估的患者;④因各種原因踝肱指數無法測量,曾接受過再血管化治療的患者。

1.2方 法

1.2.1臨床資料統計方法:由責任護士負責,收集患者入院時的各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基線血壓、飲酒史、吸煙史;是否患有心房顫動、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頸動脈狹窄、TIA史、高血壓病史;以及NIHSS評分、TOAST分型、C反應蛋白水平、白細胞計數、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標。

1.2.2影像學檢查方法:在患者發病入院的24h內進行心常規頭顱MRI或CT檢查,早期低密度灶為發病24h內頭顱CT出現低密度改變;發病24h后行頭顱MRI檢查,包括T1WI,T2WI、彌散甲醛成像(DWI)。DWI使用Functool 2000軟件進行處理,梗死容積等于DWI上各層面高信號區的面積與層厚的乘積。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計數資料對比n(%)

性別(男/女)23/1455/283.3690.498飲酒史19(51.35)39(46.99)0.9520.752吸煙史15(40.54)33(39.76)0.2080.835缺血性心臟病5(13.51)9(10.84)0.1810.670高血壓27(62.79)49(59.04)0.5920.442糖尿病11(29.73)19(22.89)0.1180.170高血脂癥6(16.22)12(14.46)1.9380.163冠心病18(48.65)39(46.99)0.5730.641 TIA史26(70.27)51(61.45)0.2510.936 TOAST分型病因明確性卒中7(18.92)15(18.07)1.4420.082病因不明性卒中8(21.62)15(18.07)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9(24.32)15(18.07)小動脈閉塞性卒中6(16.22)11(13.25)踝肱指數≤0.919(51.35)21(25.30)2.3650.020

兩組患者的臨床計量資料對比

1.2.3ABI測量與計算方法:對所有患者采用血管多普勒超聲測量儀(英國Vascular Assist System,型號ACC113)檢測ABI值,ABI值=踝動脈收縮壓值/肱動脈收縮壓較大值,ABI取雙側較小值。選擇環境適宜的房間,要求患者采取放松姿勢呈仰臥位靜息10~15min后,測量患者兩側前臂血壓;取高值作為肱動脈壓(兩側血壓差值<10mmHg),取雙側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收縮壓中較高值為踝動脈壓。與測量肱動脈血壓類似,在測量踝部血壓時,袖帶使用平行纏繞法包裹在踝部附近。袖帶下緣在內踝上2cm左右,多普勒探頭調整至8~10MHz,涂抹超聲凝膠在探頭表面,探測時探頭應位于脈搏搏動明顯區域,與皮膚表面約呈45度角,移動探頭直到捕獲最佳信號,袖帶逐漸充氣直到壓力較血流信號消失時高出20mmHg,再緩慢放氣,以檢測血流信號重新出現時的血壓水平。

1.3評價指標:ABI參考值指標[1]:采用國際通用的ABI統計指標①ABI結果顯示大于1.3時,判定為高值異常,結果不可靠;②ABI在1.0~1.3時,判定數值正常;③ABI在0.9~1.0時,判定為臨界值;④ABI小于0.9時,判定低值異常;ABI0.7~0.9時為輕度異常;ABI在0.4~0.7時為中度異常;ABI在小于0.4時為重度異常。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腦梗死患者END的獨立危險因子,P<0.05即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120例腦梗死患者中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共計37例,發生率為30.83%。END組患者中,ABI≤0.9的共19人,占比51.35%,顯著高于非END組的25.30%(21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其他臨床指標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ABI與END發生的相關性:將表1單因素分析結果中P<0.05的ABI當做自變量,以患者是否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當做因變量(發生=1,未發生=0),納入標準=0.05,提出標準=0. 10,通過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ABI≤0.9是EN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根據ABI分組表明,ABI不同指數組間END的發生率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0.9<ABI≤1.0與患者發生END不具有相關性(P>0.05),而ABI≤0.9與患者發生END相關(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ABI與END發生的相關性n(%)

3 討 論

腦梗死患者本身患有的基礎疾病多,并伴有許多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導致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導致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上升。據研究表明[2],約60%的腦梗死患者END在發病24h內顯性為階梯式或漸進式END。目前,在國外腦梗死患者發生END的概率為11%~43%,而在我國的發生率為25%左右。因此,對腦梗死患者END的發病機制研究及預防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本文通過對近年來腦梗死患者的END診治經驗總結,進一步探究ABI與腦梗死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相關關系,揭示END的發病機制,以起到預防END、改善患者預后水平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120例腦梗死患者中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共計37例,發生率為30. 83%。END組患者中,ABI≤0.9的共19人,占比51. 35%,高于非END組的25.30%(21例),構成比高于非EN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其他臨床指標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腦梗死患者ABI≤0.9是EN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根據ABI分組表明[3],ABI不同指數組間END的發生率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Logistics多因素分析:0.9<ABI≤1.0與患者發生END不具有相關性(P>0.05),而ABI≤0.9與患者發生END相關(P<0.05)。綜上所述,低踝肱指數與腦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具有相關性。由于本次研究病例數不豐富,數據結論可能存在疏漏,臨床醫生在對腦梗死患者診治時還需要全面謹慎的考核患者的各項指標,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觀察評估病人,發現病情變化及時給予積極的干預措施,以阻止腦梗死END的發生;幫助改善患者預后水平、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

[1] 周國強,曾進勝,黃宗青,等.腦卒中不同亞型踝肱指數測量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6): 614~620.

[2] 劉紅.血清CRP、TNF-α含量檢測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情況判斷的臨床價值[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 (11):1545~1547,1550.

[3] Korkmaz L,Adar A,Erkan H,et al.Ankle-brachial index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 complex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ngiology,2012,63:495~499.

1006-6233(2016)11-1866-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4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672238)

猜你喜歡
踝肱組間神經功能
達格列凈對預混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數據組間平均數、方差關系的探究
要背溝,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踝肱指數與冠心病發病率研究
高壓氧輔助治療對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踝肱血壓測量專用扇形雙袖帶的研制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活血化瘀中藥足浴對糖尿病踝肱指數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