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洪《隨函錄》之《續高僧傳》“所引”舉例

2016-12-19 01:26王顯勇
西部學刊 2016年19期
關鍵詞:音義

摘要:《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是五代時期可洪輯錄佛教典籍之字詞意義的著作,于文字學、訓詁學、??睂W等有著重要價值,但其中也有不少錯謬之處,本文試舉《隨函錄·續高僧傳》“回軒”、“身踞”、“不慭”、“肹響”等為例,以求正方家。

關鍵詞:可洪;隨函錄;音義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11-0043-04

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①廣泛引用古代典籍,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比如鄭賢章、韓小荊等學者都有過精彩論述。本文試從《可洪音義·續高僧傳》所引之“川音”、《說文》及《玉篇》三部分來分析,這其中的引文及引“川音”部分或者是引文有錯謬之處,或者是“所引”超出了原來的釋義范圍,或者是有隨意刪減之處等,這些不同情況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一、《可洪音義·續高僧傳》引“川音”舉例

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續高僧傳》共引“川音”54例,我們舉有疑問之處以解之:

1.回軒

《可洪音義》卷二七:“回軒:許言反,孫愐云:軒,檐也。又川音作,孫愐韻作,唐韻作,同烏活反,,轉也。上句云日輪馳騖,下句云月鏡回軒是也。今宜取軒字正?!?/p>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第十七“釋智顗”:“日輪馳騖,義和之轡不停;月鏡回干,恒娥之景難駐?!保?0∕564∕a)②“義和”出自《離騷經》,李善注《文選》卷三二《離騷經》:“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義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追?!弊⒃唬骸傲x和,日御也?!保?60頁)“回干”之“干”字,諸本寫法不同?!洞笳亍繁咀鞲?,《永樂北藏》、《乾隆大藏經》本作斡,《中華大藏經》本作,《磧砂藏》本作。按俗寫中斗、升不分,《磧砂藏》本亦為斡,又如:《隋唐五代墓志匯編》河南卷之《趙留四墓志》:“天地運,日月居諸。梁木斯壞,哲人其殂。靈隨造化,神游太虛。金軀雖歿,芳聲其余?!保?1頁)而《中華大藏經》本則是斡之偏旁省略;《大正藏》本作干,誤。斗作升之例,敦煌卷子法Pel.chin.2555V°《詩文集》之《詠拗籠籌》“莫恠相向,還將正自持”之句,斜作。斡為運轉義,《廣雅·釋詁四》:“斡,轉也?!薄墩f文·斗部》:“斡,蠡柄也?!倍斡癫米ⅲ骸皳P雄曰:‘瓢也。郭云:‘瓠勺也。判瓠為瓢以為勺,必執其柄而后可以挹物,執其柄則運旋在我,故謂之斡,引申之,凡執柄樞轉運皆謂之斡?!边\斡常用,如南朝宋謝惠蓮《七月七日夜詠牛女》:“傾河易回斡,款顏難久悰?!闭勺C“月鏡回斡”。所以,“回斡”義為回環運轉,與前“日輪馳騖”相對應。故,可洪以為“宜取軒字正”,實為“取軒字偽”也。

“回軒”為“回車”義,如晉盧諶《覽古》:“屈節邯鄲中,俛首忍回軒?!蹦铣熙U照《翫月城西門廨中》:“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p>

2.身踞

《可洪音義》卷二七:“身踞:居去反,蹲也,又踑踞,大坐也,然義不相稱,宜作踣,蒲北反,倒也,川音亦作踣,宜取踣呼?!?/p>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第二十七“釋僧崖”:“先所積柴,迭以為樓,高數丈許,上作干麻小室,以油潤之。崖緩步至樓,繞旋三匝,禮拜四門,便登其上。馮欄下望,令念般若。有施主王撰懼曰:‘我若放火,便燒圣人,將獲重罪。崖陰知之,告撰上樓,臂摩頂曰:‘汝莫憂造樓得罪,乃大福也。促令下火,皆畏之,置炬著地,崖以臂挾炬,先燒西北,次及西南,麻燥油濃,赫然熾合,于盛火中放火設禮,比第二拜,身面焦炘,重復一禮,身踣炭上。及薪盡火滅,骨肉皆化,惟心尚存,赤而且濕,肝腸脾胃猶自相連?!保?0∕678∕b)根據文意,此處應為“身踣炭上”,即身體仆倒在炭火上面?!按ㄒ粢嘧黪邸笔钦_的。

“身踞”為身體坐在某處,如《大正藏》本《法苑珠林》卷第十九:“晉廬山七嶺,同會于東,共成峯崿,其崖窮絕,莫有升者。晉太元中,豫章太守范寧將起學館,遣人伐材其山見人著沙門服,凌虛直上,既至則回,身踞其峰,良久乃與云氣俱滅?!保?3∕428∕b)

3.不慭

《可洪音義》卷二七:“不:下丑力反,從也,正作愸也。川音作,魚覲反,又似,音吏,并非?!保?0∕467∕a)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第五“釋智藏”:“是旦遘疾,至于大漸,帝及儲君,中使相望,四部白黑,日夜參候,勅為建齊(齋),手制愿文,并繼以醫藥,而天子不整,唯增不降。臨終詞色詳正,遺言唯在弘法?!保?0∕465∕c)“整”字,??庇洠骸秾m》本作“慭”,《元》本作“愁”?!疤熳硬徽?,《高麗藏》作“天子不慭”,非;《磧砂藏》、《永樂北藏》作“天乎不慭”,是。

“慭”字有多種寫法,以碑別字為例,魏《候剛墓志》作“愸”、齊《竇泰墓志》作“”、隋《梁坦墓志》作“”等,[1]348與“整”容易相混;而敦煌卷子中“整”、“慭”也容易相混,如“整”有“愸”、“”、“愸”等寫法,而“愁”字俗寫作“”,[1]550概抄手在抄寫時將“慭”字誤寫所致。又有誤解為“釐”者,參曾良《隋唐出土墓志文字研究及整理》“釐”字條(38頁)。而“釐”、“整”有時又相混,如磧沙藏本《續高僧傳》卷第二“阇那崛多”:“比有大興善寺沙門洪慶者,識度明達,為國監寫藏經,更整改就所合者,名題前后,甚得理致?!薄罢弊?,郭紹林據《趙城金藏》、《高麗藏》校改為“釐”,是。

“不慭”在先秦文獻中常見,如《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标懙旅麽屛模骸皯\,《爾雅》云:‘愿也,強也?!薄皯\”有愿之義。周祖謨《方言校箋·輏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第一》:“悼、惄、悴、慭,傷也。(《詩》曰‘不慭遺一老,亦恨傷之言也。慭,魚吝反。)”[2]3“恨傷之言也”即恨傷“天不愿遺一老”?!洞呵镒髠骷狻肪淼谌Ч拢骸跋乃脑录撼?,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倍蓬A注:“慭,且也?!保?818頁)后世又如《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顏真卿《銀青光祿大夫海濮饒房睦臺六州刺史上柱國汲郡開國公康使君神道碑銘》:“天乎不憗,其恨若何?”

川音作“魚覲反”是正確的,可洪以之為非,誤矣。作“丑力反”的原因,概與“敕”有關,“敕”字有作“”、“”、“勑”等寫法者(黃征《敦煌俗字典》54頁),所以,作“丑力反”之“”、“愸”概由“敕”字而來。

二、《可洪音義·續高僧傳》引《玉篇》舉例

《可洪音義·續高僧傳》音義共引《玉篇》13例,以下擇要舉之:

1.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二“釋彥琮”:“至于十歲,方許出家,改名道江,以慧聲洋溢如江河之望也。聽《十地論》,榮譽流振,州邑所推。十二在巏嵍山誦法華經,不久尋究,便游鄴下,因循講席?!保?0∕436∕b)

“巏嵍”二字,《中華大藏經》本《可洪音義》卷二七《續高僧傳》第二卷作“”,注曰:“上奉灌二音,出《玉篇》。下毛務二音,正作嵍也,山名也?!保?0∕463∕b)“”字為“嵍”之俗,此無異議?!犊珊橐袅x》“巏”出《玉篇》,我們對照《宋本玉篇》:“巏,古亂反?!保?05)可見,可洪將“巏”字之“吅”省掉了,變為“”,難認。案:巏嵍,又名“巏務”、“務”,山名,在今河北隆堯。又《集韻·仙韻》:“巏,巏務,山名,在柏人城東北?!?/p>

又如:《可洪音義》卷二七:“檐雷:上羊廉反,下流右反?!睆姆辞锌梢钥闯觥袄住弊之?為“溜”之誤,“溜”為屋檐之流水,或“古者復穴,是以名室為溜”。[3]110根據“留”字俗寫作“”,“溜”俗寫作可能為“”字,《可洪音義》改為“雷”,可認為與上同為刪掉漢字中的“吅”例,也是不對的?!犊珊橐袅x》同卷:“雷:上羊廉反,下力古反,正作也?!薄啊奔础伴芰铩?,可證。所以,此處屬于《可洪音義》中隨意變更漢字偏旁導致的訛誤之列。

2.肹響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第三“釋慧凈”:“若夫盧舍那佛坐普光法堂,靈相葳蕤,神變肹響,以今方古,暗與冥符?!保?0∕441∕c)“肹響”此處為“流布”之義。

《可洪音義》卷二七《續高僧傳》第三卷:“響:上許乙反,也?!队衿吩疲骸碚褚??!督髌吩疲骸畡幼鞑话惨??!蹲謽印芳啊杜f韻》并作、二形?!缎马崱纷??!队衿纷?、二形也。又詣、系二音,非也?!薄犊珊橐袅x》引《玉篇》釋作“身振也”。(60∕464∕c)對于“盻”字的理解,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義秩反,《孟子》:‘使民然。劉熙曰:‘,猶,動作不安也?!渡狭仲x》:‘肸蠁布寫。野王案:亦聲響也。春秋羊字叔響?!墩f文》為肸字,在十部?!保?54)顧野王認為除了表動作之外,還表聲響。案:《中華大藏經》本慧琳《一切經音義》卷第八十一《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上:“響:上忻乙反,俗字也,正作?!墩f文》作,血脈在肉中而動,故從肉;從八八者,分別也;從十者,響遍十方,后人移八于十上作肸,又變為兮,作肹。下鄉兩反,應聲也,會意字也?!薄墩f文·肉部》:“,振肸也?!倍斡癫米ⅲ骸罢衩Z依《玉篇》。今本《玉篇》肸訛眸。十部曰:‘肸蠁,布也。然則振肸者,謂振動布寫也,以疊韻為訓也。鍇本云振也,鉉本云振也,皆非是?!抖Y樂志》曰:‘鸞路龍鱗,罔不肸飾。師古曰:‘肸,振也。謂皆振整而飾之也?!渡狭仲x》:‘肸蠁布寫。師古曰:‘肸蠁,盛作也?!陡嗜x》:‘薌呹肸以掍根。師古曰:‘言風之動樹,聲響振起。此皆與說文合。葢與肸音義皆同,許無八佾字。今按作作肸皆可?!蹲髠鳌费哉袢f舞者,必振動也。尸部曰:,動作切切也。此從會意也?!倍斡癫靡詾椤啊敝罢駝硬紝憽绷x與慧琳音義“血脈在肉中而動”暗合,故“肸”之最初為“振動”義可知。

《說文·十部》:“肸:肸蠁,布也?!倍斡癫米ⅲ骸袄钌谱ⅰ渡狭仲x》、《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今據正?!渡狭仲x》曰:‘肸蠁布寫。彪注曰:‘肸,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陡嗜x》:‘薌呹肸以掍批。薌葢同蠁。按蟲部蠁,知聲蟲也。肸蠁者,葢如知聲之蟲一時云集?!妒穸假x》翕響義同。春秋晉羊舌肸,字叔向,向:《釋文》‘許切,卽蠁字,知肸蠁之語甚古?!薄段倪x》卷八《上林賦》:“郁郁菲菲,眾香發越;肸蠁布寫,薆咇茀?!保?25)“肸蠁”義為知聲之蟲振動云集,后引申至“流布”、“傳播”義,又如《大正藏》本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上:“夫三寶利見,其來久矣,但以信毀相競,故有感應之緣。自漢泊唐,年余六百,靈相肹向,群錄可尋?!保?2∕404∕a)

3.至那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第四“釋玄奘”:“又東至那仆底國,就調伏光法師學對法顯宗理門等論?!保?0∕448∕b)“至那仆底”,??庇洠簩m本、宋本、元本、明本均無“至”字。

《可洪音義》卷二七:“至那:布木反,正作也?!段饔蛴洝纷髦聊堑讎?,唐言漢村。又《玉篇》及萇筠和尚韻并音漢?!保?0∕465∕a)案:那仆底國名之由來,《西域記》有詳細敘述,《大正藏》本《大唐西域記》卷第四:“至那仆氐國,周二千余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穡滋茂,果木稀疏,編戶安業,國用豐贍,氣序溫暑,風俗怯弱,學綜真俗,信兼邪正,伽藍十所,天祠八所。昔迦膩色迦王之御宇也,聲振鄰國,威被殊俗,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賞遇隆厚,三時易館,四兵警衛,此國則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唐言漢封)。質子所居,因為國號?!保?1∕889∕b)宋法云編《翻譯名義集》三《諸國篇第二十八》:“至那仆底,《西域記》云:唐言漢封,河西蕃維質(音致)子所居,因為國號?!保?4∕1098∕b)故,《可洪音義》“漢村”概為“漢封”之訛誤?!爸聊瞧偷住?,梵文音Ci^nabhukti③,所以當為“布木反”為確,《可洪音義》引《玉篇》“音漢”也是受字形相近而導致的音讀訛誤。

三、《可洪音義·續高僧傳》引《說文》舉例

《可洪音義·續高僧傳》音義共引《說文》19例,以下擇要舉之:

1.彭殤

《中華大藏經》本《可洪音義》卷二七:“彭殤:音商,夭也。未成人死也,年十九至十六而死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墩f文》作傷,又尸亮反?!保?0∕464∕c)

《說文·人部》:“創也。從人,□省聲。少羊切?!倍斡癫米ⅲ骸皠撘?。刃部曰:刅,傷也。二字為轉注?!渡胶=洝分^木朿為傷。從人,□省聲。各本作殤省聲。殤下又云傷省聲,二字孰先后乎。今更正曰□省,與殤觴同,式羊切,十部?!薄墩f文·歺部》:“殤:不成人也。人年十九至十六死,為長殤;十五至十二死,為中殤;十一至八歲死,為下殤。從歺,傷省聲。式陽切?!?段玉裁注:“不成人也。不,喪服傳作未。人年十九至十六死為長殤,十五至十二死為中殤,十一至八歲死為下殤,見喪服傳。鄭曰:殤者,男女未冠筓而死,可傷者也。從□,傷省聲。式陽切。十部?!笨梢?,殤、傷兩字在《說文》中是兩個字,《說文》并無將“殤”作“傷”的寫法,屬《可洪音義》誤引《說文》之例。

2.淪滑

《可洪音義》卷二七《續高僧傳》第廿三卷:“淪滑:上力旬反,下相余反。淪,沒也;滑,沉也,《舊韻》作湑,《說文》‘沉也,《新韻》作,《說文》‘露皃也。下又古勿、胡八二反,并非也,悮也?!保?0∕487∕b)《說文》“沉也”,但查《說文》未見此義項,尚不知所出?!皽暋睙o“沉”義,但后世有“落”義,與之接近,《龍龕手鏡·水部》:“湑:相居反,落也,又露皃也?!?/p>

案:“滑”當為“湑”之俗寫“”的訛誤字,字形相近所致?!皽S湑”,起自《詩經·小雅·雨無正》:“若此無罪,淪胥以鋪?!北局浮跋嗷窟B”,后表示“淪喪”,《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淳風杪莽以永喪,縉紳淪胥而覆溺?!薄洞笳亍繁尽独m高僧傳》卷第二十三“釋靜藹”:“又曰:飡周之粟,飲周之水,食椹懷音,寧無酬德?又為佛弟子,豈可見此淪湑,坐此形骸,晏然自靜?!?(50∕625∕c)此處即“淪喪”義。所以,此條為因漢字俗寫相混導致的訛誤。

3.溺

《大正藏》本《續高僧傳》卷第八“釋慧遠”:“本住清化,祖習涅槃。寺眾百余,領徒者三十,并大唐之稱首也。而遠勇于法義,慈于救生,戒乘不緩,偏行拯溺,所得利養,并供學徒,衣盋之外,片無留惜?!保?0∕491∕b)

《可洪音義》卷二七《續高僧傳》第八卷:“溺:上之反,救也,正作拯也?!墩f文》云耳蒸字,上聲呼也。,而拯反?!彼?,“”為“拯”的俗字。而“拯”又為“抍”之俗,北圖宋本《集韻·拯韻》:“抍、承、撜、拯、丞:舊說無切語,音蒸之上聲,《說文》‘上舉也,引《易》‘抍馬牡古,或作承、撜、拯、丞文九?!保?23頁)述古堂影宋鈔本《集韻》引《易》應作“抍馬壯言”?!墩f文·手部》:“抍:上舉也,從手升聲?!兑住吩唬骸畳c馬,壯,吉。蒸上聲。,抍或從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拯,非是?!薄俺小北緸椤胺睢?、“受”之義,《說文·手部》:“承,奉也,受也?!庇捎谝艚P系,“承”又作“拯”、“氶”、“丞”。以“承”、“丞”相通為例,《韓國韓文燕行文獻選編》第一冊崔溥《錦南先生漂海錄》:“二十六日,陰,清早,三河知縣姓吳、縣承姓范、主簿姓楊具失其名,以飯米一盤、肉一斤、酒一瓶、菜一盤來問慰?!保?63頁)又“二十七日至漁陽驛,遇謝恩使臣。是日陰,夜大雨,過白澗鋪、二十里鋪、十里鋪,至漁陽驛,驛在薊州城南五里許,驛之南有南關遞運所,驛承乃曹鵬也?!保?63頁)“縣承”、“驛承”中“承”通“丞”。

注 釋:

①為行文方便,以下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皆簡稱《可洪音義》。

②50為冊數、564為頁數、a為欄數,《磧沙藏》等格式與之同。

③見《佛光大詞典》“至那仆底國”條。

參考文獻:

[1]秦公輯.碑別字新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周祖謨.方言校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3]錢玄.三禮名物通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4]大正新修大藏經[Z].佛陀教育基金會印,1934.

[5]中華大藏經編輯局編.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 六一)[Z].北京:中華書局,1993.

[6](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宋本玉篇[M].北京:中國書店,1983.

[8]黃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9]曾良.隋唐出土墓志文字研究及整理[M].齊魯書社,2007.

作者簡介:王顯勇(1981-),男,山東莘縣人,博士,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文字學、訓詁學及佛經詞匯研究。

(責任編輯:李直)

猜你喜歡
音義
《段注》所據《玄應音義》版本考
《希麟音義》對《玄應音義》《慧琳音義》的繼承與發展
“鄉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論東巴文對稱型字組的結構特征及音義功能
佛經音義同形字輯釋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日本《金光明最勝王經音義》與異體字研究
俄藏黑水城《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再考
敦煌佛經音義聲母演變的中古特色
《可洪音義》研究現狀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