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2016-12-19 01:46梅煜楊明
西部學刊 2016年19期
關鍵詞:專用陜西省標志

梅煜?楊明

摘要:地理標志產品是重要的經濟和社會資源,對于發展對外貿易、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推廣地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文章在總結地理標志產品現有研究的基礎上,以陜西省為例,在“一帶一路”背景之下對地理標志產品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指出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存在多種保護模式并存、政府部門職能交叉、宣傳推廣不到位、地理標志認知度低、專用標志使用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并提出了明確部門職能、加大宣傳力度、改進生產模式、實施品牌戰略、建立統一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等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D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11-0071-04

地理標志是標示產品質量、信譽等特征與其地理來源相關聯的一種新型工業知識產權,它既表明產品的地域來源,更代表產品的特定品質,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價值。參照國家質量監督和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所謂地理標志產品,主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相關行政部門審核并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是對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進行知識產權和專屬擁有權的有效保護。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分散的小農經營模式仍占較大比重,同時農業區域結構雷同問題依然存在,資源和區位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1]為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本世紀初我國開始重視農村中地理標志產品的發掘和保護。

2014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思想,強調“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為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打開了新的機遇之窗。地理標志產品作為農耕文明的優秀遺產,以原產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為約束條件,和文化、旅游、環保、高端食品加工等行業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其具有很強的產業延展性,也為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開拓對外貿易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優勢資源。

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有些自然產物,必須有特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即使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土地都用上,也不能滿足有效需求。所以,這種商品可以賣給愿意出特殊高價的人,這一價格大大高于自然價格,這種高價往往可以持續幾個世紀?!盵2]106充分挖掘、積極培育各地富有特色的地理標志產品,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陜西省所富含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優勢,并且可以調整農業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二)有利于本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地理標志蘊涵的經濟價值是在產地長期的歷史傳統上發展起來的,不僅使其具有經濟價值,更能代表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陜西省悠久的歷史、獨特的人文地理資源,使每個地理標志產品都飽含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比如全國知名的西鳳酒產自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和蘇軾詠酒等諸多典故,在產品享譽各地的同時也把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播到了全國。

(三)有利于提升本地區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地理標志在其產地范圍內是一種“公共資源”,這種不可復制的產地來源,可以幫助地理標志產品突破非關稅壁壘,為產品的對外貿易提供天然的競爭力。發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便有利于充分發揮陜西省自然資源的這種比較優勢,提升當地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比如,已獲得與歐盟27個國家互認的“陜西蘋果”,出口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僅2013年,出口就達到34.13萬噸,貨值3.1億美元,2015年“陜西蘋果”獲得中歐“10+10”地理標志國際互認產品的正式授牌,目前已成為陜西省農產品出口的亮點。因此,發掘和保護我國豐富的地理標志產品資源對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現狀

(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框架

目前,全國各省都根據地方實際制定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或者細則,作為當地發展地理標志產品的基礎。在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之后,陜西省結合地方實際在2006年制訂出臺了《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地方規章。之后針對專用標志的使用制訂了《陜西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辦法和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試行)》,2016年5月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又通過了《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申報保護細則》,為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地理標志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已對1992個地理標志產品實施了保護,其中在華保護的國外地理標志產品16個,核準6107家企業和組織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產品類別涉及白酒、葡萄酒、黃酒、茶葉、水果、花卉、工藝品、調味品、中藥材、水產品、肉制品以及其他加工食品等多個領域。

截至2016年2月,在陜西省質監局注冊的地理標志產品共60種,產品種類豐富,陜南、陜北、關中均有分布,產品涉及農產品、中藥材、礦產品、酒類產品、加工類食品和手工藝加工品。其中,陜西蘋果、西鳳酒、耀州瓷、漢中仙毫、紫陽富硒茶等都是享譽全國、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和喜愛的知名產品。

(三)地理標志產品管理部門

陜西省實行的地理標志產品管理體制在全國較為普遍,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職責主要集中在質監系統科技部門,同時,工商局和農業廳相關部門也承擔一定的監督管理職能。但這三個平行部門的職能又各有不同。各部門職能比較見表1。

表1 各部門職能比較表

部門名稱 陜西省質監局 陜西省工商局 陜西省農業廳

產品類型 各種產品 各種產品 初級農業品

保護內容 保護地理標志產品,規范地理標志產品名稱和專用標志的使用,保證、監督產品質量 證明產品具有某種品質或特征,包括特定地理來源 規范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使用,保證產品的品質和特色

標志 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證明商標專用標志 農產品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如表1所示,目前陜西省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現狀是兩種模式、三足鼎立。[3]一種為商標保護模式,是國家工商總局通過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來實現對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在陜西歸屬于陜西省工商局管理,這種模式注重對商標的私權保護,著重地理標志及其使用的管理;第二種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模式,是國家質檢總局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對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這種模式注重于對產品質量、技術、品質的監督和控制以及對專用標志使用的管理,在陜西省歸屬于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管理;第三種類似于第二種模式,是國家農業部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實施的管理及保護,在陜西歸屬陜西省農業廳管理。

(四)推進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的舉措

1.積極挖掘、發展當地地理標志產品

為了使地理標志產品實現可持續發展,陜西省各地方政府充分發掘當地地理標志產品資源,實施“一縣一品”、“一村一品”戰略,在生產中促進產品產業結構的升級,創新產業化經營模式,將原來分散的小農戶組織起來,整合農業資源,利用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提供的市場信息、技術、生產等方面的服務,改變無組織的農戶簡單粗放式的生產局面。漢中市洋縣利用其“有機示范縣”的優勢,把“地理標志產品”、“有機農業”、“知名品牌”三大要素相結合,創建有機工業園,生態示范區,扶持當地龍頭企業,打造當地知名品牌,開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用有機方式生產地理標志產品的農業產業化道路,推出的高端“洋縣黑米”系列,產品在北京市場上售價99/斤,高出同類產品一倍之多,產品出口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廣受消費者的歡迎。

2.大力打造地理標志產品品牌

首先,由于地理標志的“公共性”,使其對特定區域內的所有企業是共享的,任何生產企業及其產品都不具有絕對壟斷性。所以企業需要加強產品的品牌建設,加強技術與營銷的支持,才能在這種“公共產品”中打造自身的獨特優勢。其次,因為地理標志產品產地的局限性,使其有限的產量制約了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水平和產業鏈的擴展規模,要想實現地理標志產品的持續盈利,就需要改變單純依靠自然資源的盈利模式,通過品牌授權和品牌延伸,增加地理標志產品的內含價值,實現產品的外延式增長。第三,對于地理標志產品這種“非必需農業品”,品牌建設還可以實現一種外部刺激,使產品具有情感利益,使消費者獲得共鳴的情感,增大購買的動機。

陜西省各地方政府為了推進地理標志產品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大力為當地地理標志產品進行品牌建設。不僅為產品申請地理標志,而且還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產地政府還牽頭組織行業協會,建設、推廣品牌,重點扶持當地龍頭企業,帶動行業發展。安康市紫陽縣早在2005年就取得了“紫陽富硒茶”證明商標的使用權,并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多個相關部門為成員的“紫陽茶葉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對茶葉標志的申請、印刷、使用統一登記備案、統一管理,制訂相應的使用許可制度、產品包裝年審備案制度、銷售門店分級管理制度,共同對市場上紫陽富硒茶的經銷、標識的使用進行監管,有力地保證了市場上紫陽富硒茶的優良品質,極大提高了富硒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價值。2013年紫陽縣種植茶葉達18.7萬畝,茶葉年產量4188噸,產值7億元,“紫陽富硒茶”公共品牌價值已達到13.52億元。

3.提高地理標志產品生產標準化水平

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及品質,是靠原產地域特定的傳統工藝技術支持保證的?!对a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明確提出,“對原產地域產品的通用技術要求和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識以及各種原產地域產品的質量、特性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對原產地域產品的原材料地域及原材料標準、生產工藝、產品技術提出了明確要求。[4]102把標準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并能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5]

陜西省很多產地通過制定產品標準、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等,對產品從原材料投入、生產過程到出廠檢測進行全程的標準化管理,實現“同一產地,同樣品質”。延安市洛川縣為了保證洛川蘋果的品質,制訂了高于陜西蘋果標準的16個洛川蘋果標準,并匯編成冊,當地農業質量安全辦還組建洛川蘋果信息中心,建立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的蘋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給每個蘋果粘貼二維碼來查詢所有生產信息,用標準化的流程保證產品的優良品質。

三、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種保護模式并存,政府部門職能交叉

目前全國普遍存在對地理標志產品“三架馬車”式的保護模式,由三個平級部門共同管理,存在許多矛盾。比如,工商局憑借的《商標法》雖然法律地位最高,但規定比較籠統,而且缺乏后續監督管理的人力、技術資源,對產品的保護和發展往往不到位。在實踐中,當事人多選擇向當地質監部門申請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由于地理標志產品大多數是農產品,一些地方也選擇在農業部門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但由于申請者對各部門的具體職能往往缺乏詳盡了解,使得有的申請者在農業部門申請了產品的保護之后又在質監局申請,而質監局和農業部門的保護職能又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造成了申請者申請的重復、成本的增加。同時,有一些主管部門對地理標志產品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夠透徹,尤其一些縣級工作人員專業水平有限,地標工作缺少專家,制約地理標志產品在受保護后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專用標志使用管理上也存在缺位的現象,許多地方政府沒有對當地貼標企業進行培訓和對標志的使用進行監督。有的地方專用標志比例、顏色不符合規定;有的地方在專用標志上沒有標出產品名稱;有的地方雖然標出了產品名稱,但字體字形不符合規定;甚至有的地方產品在沒有制定標準的情況下就亂用專用標志。擾亂了消費者對專用標志的統一認識,也影響了地理標志的社會認知度。

(二)宣傳推廣不到位,地理標志認知度低

由于農產品具有信息經濟學特征,使得在既定的制度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不對稱,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通過對產品的地理標志的認定,把產品的內在品質外在化,有助于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6]目前對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宣傳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門內部,國家對地理標志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也不高,對地理標志產品的宣傳方式主要依靠專用標志的使用,單一的宣傳途徑導致地理標志產品在社會中的認知度一直有限。目前,公眾對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識的了解和信任遠遠不及食品生產許可證QS標志、有機產品、綠色產品等。消費者對于地理標志產品的專用標志,要么不了解它的用途,要么不明白標志的內涵,對各種認證標志相互混淆。還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甚至沒有聽說過地理標志產品,或者把地理標志產品簡單理解成名優土特農產品。

(三)專用標志使用積極性不高

在目前地理標志“申報熱、使用冷”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地方的地理標志申請工作已經成為有關部門的政績工程,并不注重申請后的保護和發展。雖然專用標志是質監部門授權符合標準的企業免費使用,但很多農戶和加工企業在使用專用標志前后的經濟利益并不顯著,嚴重影響了生產者使用專用標志的積極性。能給他們帶來實惠的是產品的名聲而不是地理標志產品的身份,反而一些使用集體商標的企業能感受到經濟利益上的實惠,因此,出現了要么不積極使用專用標志,要么寧愿選擇集體商標而對專用標志置若罔聞的現象。比如鳳縣花椒的生產者就對專用標識的使用并不積極。

四、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一)明確部門職能,設立專門機構

為了解決目前工商、質監、農業三部門在地理標志保護工作中職能交叉的問題,應設立由質監、農業、工商、知識產權、科技、財政、宣傳等部門參加的地理標志管理機構??紤]到質監部門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技術條件良好的檢查機構和執法能力,可以把機構設在質監系統之內,整合各部門職能,設立各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委員會,研究制定有關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相關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集中負責所轄區域地理標志制度的制訂和修改、產品的申報、標準的制訂和推廣、專用標志的發放和管理、市場的監督檢查等工作。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知程度

由于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歷時不長,要想擴大其知名度和認知度,就要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宣傳力度和推廣水平。這樣,有了市場需求,生產者才會有經濟利益,使用標志才會更加積極。首先,要充分利用電視、手機、網絡、報刊、廣告、展銷會、評獎會等各種資源,通過圖書資料、展銷展覽、咨詢服務、培訓研討等方式,大力開展地理標志保護知識的普及,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的宣傳力度,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建立示范推廣機制,加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所取得成效的宣傳。給予生產農戶和企業相應資助,重點幫助龍頭企業做好宣傳推廣、經驗傳授,增強帶動示范效應,擴大地理標志的社會影響力,讓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了解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對于保護提升農產品品牌、穩定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事業發展。

(三)改進生產模式,推進產業發展

科學的生產模式是地理標志產業發展的關鍵。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需要采用標準化的種植方式、規?;纳a方式和集約化的經營方式。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市場引導作用、企業帶動作用,將三者有力結合在一起:市場提供信息,引導消費;政府調整結構、轉變方式;企業研發產品、保證質量。多方結合,使農戶、企業真正從地理標志產品中獲益。同時,推廣“協會+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工農貿一體化”的生產格局,實現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穩定價位,提高品質。[7]

(四)實施品牌戰略,實現品牌效應

地理標志產品集中的產地,容易形成以產品生產加工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以及企業共享產地品牌的優勢,因此,實施品牌戰略能夠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增大產品市場需求,取得生產的規模效應。[8]

首先,要加強品牌策劃??梢栽谛袠I協會內部設立品牌職能部門,由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組成,進行品牌策劃、市場調研、營銷宣傳和品牌整合。其次、組織營銷推介。利用廣告、報紙、網絡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在保留大型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發天貓專營店、微店等新型網絡銷售渠道,擴大銷售平臺。最后,積極參加展銷會。由當地質監主管部門牽頭、資助,協會帶領,組織企業參加各種展銷會、博覽會、參加各種獎項的評比,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地理標志產品。

(五)建立統一質量標準,接軌國際產品水平

為了促進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的出口貿易和國際知名度的提升,應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相關技術要求制定強制性的國家標準,相關的標準甚至要達到國際標準,包括產品的質量和特性、通用技術要求、專用標志的規范使用等。[9]首先,規定原材料來源,產品地域范圍及其地理特征必須明確。其次,規定特定的生產工藝流程,包括衛生條件、設施設備及各種工藝要求。第三,規定產品質量標準與功能,包括采取的檢查檢驗方、設備。只有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監管,促進我國地理標志產品品質的標準化并達到國際標準,才能使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陶紅軍,陳體珠.農業區劃理論和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2).

[2](英)亞當·斯密.國富論[M].郭大力,王亞南譯.商務印書館,2015.

[3]李東文,胡海龍.芻論地理標志產品發展中的政府行為[J].北方經濟,2012(11).

[4]王笑冰.論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李慶江,廖超子,劉建華等.綠色生產視角下的“三品一標”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5).

[6]鄧少軍,樊紅平.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與農產品認證[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1).

[7]楊克濤.地理標志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

[8]曹琳.基于品牌延伸的地理標志產品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1).

[9]王莉.歐盟地理標志產品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

作者簡介:梅煜(1979-),女,湖北武漢人,博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專家庫專家成員,陜西省名牌產品評審專家組專家,研究方向為地方政府公關管理與決策。

楊明(1955-),男,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機械與農產品加工。

(責任編輯:李直)

猜你喜歡
專用陜西省標志
陜西省自強中等專業學校簡介
多功能標志桿的使用
體能測試專用鞋
體能測試專用鞋
認標志
陜西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實踐與思考
聚焦兩會
陜西省閱讀文化節
愛它就給它專用的設備
醫改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