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內陸地區口岸發展現狀、成效與途徑

2016-12-22 14:47王海燕焦知岳張文國
對外經貿實務 2016年12期
關鍵詞:發展途徑對外貿易

王海燕++焦知岳++張文國

摘 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內自由貿易園區的進一步擴展,我國除了加快發展沿海、沿邊地區的口岸外,內陸地區的口岸建設也正在蓬勃興起。內陸口岸作為沿海、沿邊口岸的延伸,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對外貿易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國內陸地區口岸發展的現狀及成效,并提出了加快內陸地區口岸發展的主要路徑,希望能夠為內陸地區的進一步開放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內陸口岸;對外貿易;發展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向型經濟由沿海逐步向沿邊和內地輻射,助推了內陸口岸的建設與發展。國務院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16號)中提到,要擴大內陸地區口岸對外開放,支持地方依托口岸發展經濟,推進內陸與沿海沿邊之間的物流合作和聯動發展,并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增設特定商品進口口岸,支持有條件的口岸建設檢驗檢疫指定口岸。內陸口岸對外貿發展的促進作用和為其所輻射的腹地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受到矚目。因此,研究內陸地區口岸發展成效及建設路徑,使內陸口岸能夠更好地帶動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內陸地區口岸發展的基本現狀與趨勢

(一)起步發展相對滯后

我國內陸口岸發展與沿海沿邊口岸相比起步較晚,1996年9月國務院批準的哈爾濱鐵路貨運口岸和1997年10月獲批的河南鄭州鐵路貨運口岸可視為內陸地區陸港口岸的肇始,標志著口岸由傳統的沿海水運港口口岸、沿邊界河水運口岸和邊境鐵路、公路口岸向陸港的延伸。截止到2015年2月底,全國經國務院批準的各類口岸共有293個,其中沿海地區口岸148個、沿邊地區口岸116個、內陸地區口岸只有29個,只將近占到十分之一。

(二) 航空口岸發展勢頭強勁

內陸地區不靠海不沿邊的自然區位,限制了內陸地區口岸的發展形式和口岸體系建設。內陸地區口岸主要以航空口岸為主,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四省各擁有2個航空口岸,北京、山西、陜西、寧夏、青海、江西、重慶、貴州、四川內陸省份、地區均有1個航空口岸。航空口岸發展對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例如鄭州航空口岸,據民航總局統計顯示,2011年以來,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以年均37.8%的增速發展,連續3年增速全國第一,2015年全年貨郵吞吐量達到40.3萬噸。截止2015年底,鄭州已開通國際航線29條,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樞紐網絡。據海關統計,2015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中,超過六成是以航空運輸方式實現的。

(三) 鐵路口岸發展潛力巨大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我國重慶、鄭州、成都等內陸地區陸續開通了發往歐洲的貨運班列。目前,我國已構建3條中歐鐵路物流通道,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的西部通道、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入境的中部通道和經滿洲里口岸出入境的東部通道。中歐班列的開通為鐵路口岸的發展創造了便利的條件。此外,鐵路運輸費用比空運低,貨運速度比海運快,越來越多的物流方、銷售商選擇鐵路運輸方式,讓貨物在中國與亞歐國家之間快速、經濟地運輸,這些有利因素都將激發鐵路口岸的發展潛力,更好地帶動內陸地區與亞歐國家的貿易往來,創造內陸地區與亞歐合作新路徑。

(四) 內陸指定口岸蓬勃發展

內陸指定口岸是特定貨物進境的對外開放口岸。為了適應我國全方位開放格局的需要,建設更多“門到門”、“直通式”的內陸口岸,延伸海港和邊境陸路口岸功能的內陸指定口岸蓬勃發展,例如:贛州木材指定口岸、成都肉類指定口岸、重慶汽車整車指定口岸。指定口岸發展最好的內陸地區是河南省,目前,河南已經擁有肉類、汽車、澳大利亞供宰活牛等進口內陸指定口岸,是指定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內陸省份。內陸指定口岸的發展使內陸地區成為汽車、水果、糧食、肉類等重點商品國際集散中心,為內陸口岸建設和開放創造了條件。

二、內陸地區口岸促進外貿發展的成效

(一)開辟進出境通道,加速貨物國際流動

內陸口岸作為進出境貨物通道,可以為內地非口岸地域進出境貨物提供機會,其經濟腹地可以借助口岸提供的服務把生產的產品遠銷世界各國,同時,國外產品通過口岸進入內陸地區。流通功能是口岸開放的直接功能,內陸口岸流通功能的發揮主要受交通狀況的影響,便捷的交通能夠促進內陸口岸進出境人員和貨物的流動。如河南鄭州作為不沿海、不沿邊的內陸地區,憑借其交通樞紐優勢,形成了“一區三圈八軸帶”(大鄭州都市區,半小時圈,1小時圈,1個半小時圈,米字形高鐵的八個方向)的發展格局,鄭州口岸可以大范圍地集聚國內物資,進口貨物也可以通過鐵路、公路運到國內各經濟區。2015年,鄭州口岸共監管進出境航班15942架次、進出境人員129.85萬人次、進出境貨郵量23.76萬噸,同比增長12.6%、33.5%和28.7%。

(二)加快通關速度,助推貿易便利化

內陸口岸作為海港功能的延伸,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可以為內陸地區進出口貨物提供更為便利的通關環境。進口貨物可以從港口直接運抵內陸口岸辦理報關、報檢等手續,避免在港口長時間滯留;出口貨物在內陸口岸完成報關報檢手續后,直接在任何口岸出境,無須再開箱查驗,實現多式聯運一次申報、指運地(出境地)一次查驗,為進出口企業節約了時間和開支,為外貿提供了便利的通關環境。例如,國家質檢總局將成都鐵路口岸列入國家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查驗場名單,歐洲各國肉類產品將直抵成都,運輸時間10天左右,改變了以往肉類產品多從沿海城市轉運到內陸的歷史,同時借助成都中心城市輻射能力和完善的交通樞紐功能,通過成都鐵路口岸進口肉類可以在一天內快速發往西南各地,進一步繁榮西南地區進口肉類市場。

(三)實現口岸直通,降低進出口物流成本

內陸地區口岸的設立為進出口貨物口岸直通放行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內陸地區企業的進口貨物抵海港后,不需立即實施檢驗檢疫,而是運抵目的地時由目的地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并在當地海關辦理所有進口手續;另一方面出口貨物也可經產地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并在當地海關完成所有出口通關手續,不需要檢驗檢疫即可離港出境。進出口貨物口岸直通放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內地企業頻繁往返的時間,大大節省業務費用和港口操作費用,為進出口企業節省了大量成本。如經珠海出口到澳門的四川食品農產品,在沒有實行“產地檢驗檢疫、口岸直通放行”模式前,出口企業需要到珠??诎渡陥髾z驗,達到澳門檢驗要求后,方可進入澳門市場;實行口岸直通放行模式后,四川經珠海出口到澳門的食品農產品由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檢驗后,直接在珠海核查貨證放行,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供貨效率。

(四)依托口岸園區,擴展了內陸地區的對外開放

內陸地區依托口岸而建立的口岸各類園區作為內陸地區口岸經濟的重要載體,進一步提升了內陸地區對資本和要素的聚集能力,為商品生產制造、開展國際貿易、展覽展銷等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外知名物流企業和進出口加工貿易企業落戶,為內陸口岸提供了更豐富的貨源。在口岸設立的口岸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物流園區、自由貿易區等,使口岸成為我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路徑。重慶西部物流園依托整車進口口岸,構建“三平臺一中心”的整車產業鏈,2015年進口整車278輛,進口總值約2000萬美元,整車數量同比增長約1.9倍,數量居全國新批整車口岸第一。目前,重慶西部物流園已實現16家汽車平行進口貿易商簽約入駐,2016年截止4月底,已實現190輛整車進口,數量同比大幅增長,重慶西部物流園搭建了亞歐貿易合作新平臺。

三、加快內陸地區口岸建設的主要途徑

(一)重點發展點對點高效化的航空口岸

航空口岸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有條件的內陸地區應重點發展航空口岸,建設競爭力強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在口岸設立營運基地或分撥中心,積極開展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航空運輸合作,大力引進國際貨運航空公司。鄭州航空口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美國UPS、德國DHL、俄羅斯空橋等國際航運巨頭紛紛在鄭州航空港區安營扎寨。此外,大力培育臨空產業集群,支持外向型臨空產業集群建設。美國在孟菲斯建立制造、物流、醫療等服務性行業為主的臨空產業集群,巨大的貨運吞吐量為該地區帶來了高達195億美元的產值。

(二)加大力度建設點暨線覆蓋化的鐵路口岸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鐵路口岸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重要地位,并由此建立起連接東南亞、東盟、東北亞等國家之間的鐵路運輸動脈,尤其是我國中西部內陸地區更需要依賴鐵路向中亞、西亞運輸以及輻射至歐洲,此路的開通可以讓我國和歐洲之間的運輸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例如歐洲汽車通過“渝新歐”鐵路運到重慶最快只需要13天時間;歐洲各國肉類產品通過鐵路直抵成都的運輸時間只需10天左右。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勝強表示,“十三五”期間(2016年至2020年)中國將通過口岸立法改革,擴大內陸地區口岸開放,進一步加快內陸地區鐵路口岸建設。

(三)依托地區產業優勢設立特殊商品指定口岸

檢驗檢疫部門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特定貨物必須從特定對外開放口岸進出境。實施檢驗檢疫指定口岸管理的進境貨物主要包括:繁殖性材料、糧食、水果、活動物、肉類、汽車整車、木材、藥品等。通過實施檢驗檢疫指定口岸管理,有利于完善口岸檢驗檢疫監管條件,節約檢驗檢疫監管資源;也有利于提升和擴大內陸地區口岸功能,實現內陸、沿??诎吨g優勢互補;還有利于促使相關產業結構調整與集聚化發展,進而形成規模效應。例如:江西贛州木材消耗量巨大,僅南康的木材消耗量每年就達400萬立方米,75%木材需要從非洲、俄羅斯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進口。內陸地區的贛州因為設立了進境木材檢驗檢疫監管區指定口岸,基本具備了一般沿??诎兜娜抗δ?,進口木材從沿海港口直接轉檢至國檢監管區,在區內完成口岸通關全流程。同時,也因為沿??诎栋岬絻鹊?,也將最大限度促進了內陸地區進出口貿易和物流的便利化。

(四)完善與海港無縫對接的內陸口岸

內陸口岸設立一方面可以方便貨主在本地辦理報關、報檢手續,避免貨主在內地與港口之間的奔波,節省時間和費用;另一方面也可緩解港口的過貨壓力。但由于內陸口岸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許多貨主不惜增加成本到沿??诎吨苯愚k理通關手續,因此,必須擴大內陸口岸功能、改善口岸配套設施,真正實現與海港的無縫對接。例如,馬來西亞怡保港作為亞洲第一個內陸港,雖然沒有水、沒有船、不靠海,但怡保港擁有先進的查驗設施、優質快捷的服務,依托有高速公路、鐵路與之相連的巴生港(250公里)和濱城港(160公里),憑借其完善的口岸功能,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只有內陸口岸具備了完善的配套設施和齊全的口岸功能,才能更好地實現與海港的對接,為外貿發展構建一個更和諧、安全、便捷的通關環境。

(五)加快發展我國內陸口岸自貿園區建設

我國目前已獲批建設上海、福建、廣東和天津四個自由貿易園區,尚沒有一個服務于中部內陸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自貿試驗區。從國際上看,自由貿易園區除了建在沿海港口和沿邊地區外,也可以建在國際機場口岸甚至鐵路交通樞紐,例如巴西瑪瑙斯和韓國仁川機場自由貿易園區就是內陸地區自貿區成功的案例。我國亦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在重慶、成都、河南等口岸發展成熟的內陸開放高地設立自由貿易園區,利用自貿園區商品集散中心地位、國際投資中心地位、國際物流中心地位,搭建內陸開放型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平臺,進一步提升內陸地區要素集聚能力,更好地發揮內陸口岸對經濟腹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我國內陸地區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體系,探索外向型經濟發展新路徑。

參考文獻:

[1]郝玉柱,王明正.我國內陸口岸布局實證研究[J].物流技術,2014(6):236-239.

[2]蒙少東,陳立飛.我國口岸管理的國際借鑒[J].中國市場,2014(15):28-31.

[3]劉志友.陸路口岸產業發展與布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4]王博.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推進中的口岸建設問題[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2):42-47.

[5]劉惟藍,金世斌.以口岸信息化推進貿易便利化[J].國際商務,2012(10):110-112.

猜你喜歡
發展途徑對外貿易
新媒體時代我國動畫發展途徑探究
少林武術發展途徑及建議
探析校園體育文化發展途徑
農民發展致富途徑
山東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當前經濟背景下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貴州布依儺戲傳承發展研究
產學研相結合:新建本科院校發展途徑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