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下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拓展

2016-12-27 23:06呂延昌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新媒體微信

呂延昌

摘要:以智能手機中的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在大學生中廣泛使用,怎樣將這種新媒體用于現代大學課堂教學是當前大學老師必須考慮的事情,本文論述了新媒體區別于傳統教學的特性,探討了新媒體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拓展應用。

關鍵詞:新媒體,微信,課堂教學拓展

當代大學生處于人生思維最活躍的時期,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給課堂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山東交通學院,幾乎每個上課的大學老師都埋怨學生上課玩手機不注意聽課的問題。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帶手機上課,是擺在每個大學老師面前的現實問題,必須正視并正確引導好學生上課使用手機。

1.新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

新媒體,是在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以后的新的技術支撐發展起來的媒體形態。它的種類很多,主要是與互聯網有關的有各類門戶網站、電子郵箱、公眾平臺、QQ號、微信號、虛擬社區、博客、播客、手機短信、網絡電視、手機娛樂雜志等等[1]。在高等院校教育層面,新媒體已經成為學生獲取信息、汲取知識、了解社會、關注社會動態最為便捷的渠道,深受大學生鐘情。老師和學生以文字、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通過互聯網實時交流,可以讓師生在輕松的聊天方式中,將知識和信息展現在不同媒體的界面上,達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國現行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受前蘇聯的影響較大。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提倡將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五個環節結合的教學模式[2]。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學過程中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學習,考試前老師出重點,學生背重點。這就造成了大學課堂上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學生平時不努力,上課看手機、玩游戲。到期末考試前臨時突擊復習重點、靠死記硬背來應付期末考試。按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于知識的領會和理解不深,創新能力較差。在期末試卷批改中發現:課堂上講過的內容而在期末復習中沒涉及到,結果有十分之九的同學都不會做,這種現象充分反映出填鴨式教學的弊端。

傳統教學過程主要表現在老師滿堂灌,往往造成學生聽覺疲勞。

理論的單向灌輸,不考慮接受者的實際情感與實際需求,把受教育者看成完全被動和理應服從的承受者,這種方法很容易造成受教育者的反感,甚至是抵制,直接導致教育效果的弱化。

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不能自主的,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愿,即使是主要以大學生為主要參與人群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中,他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也難以得到發揮,整個過程中老師都扮演著主角。嚴重影響了受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學生會將活動看做與自己毫不相干,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公式化的行為最終很難達到教育的目標、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新媒體區別于傳統教學的特性

利用新媒體建立師生互相交流的信息平臺,顯示出現代教學的顯著新特性,即創新型、先進性、貼近性、覆蓋性,以及實時性和互動性。

2.1創新性與先進性

把新媒體宣傳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具有創新性、先進性。新媒體傳播信息依托于網絡,呈現于手機或電腦終端,具有易接受、便于瀏覽的特點,與傳統課堂的滿堂灌教育模式對比,更加深入人心。同時,它所提供的平等開放的人際交往平臺恰恰契合大學生渴望交流、樂于自我展示價值的需要,這就為開展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機會。

2.2貼近性與覆蓋性

相比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新媒體依托微信平臺的強大支持,加上形式新穎、清新自然、實時、互動開放等特點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F代大學生已經進入了"觸屏"時代,利用手機、電腦等媒介,將信息交流和互動玩轉于手掌。

2.3互動性與實時性

以微信為主的信息交流方式,快捷方便,費用低。而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師生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交流。相比較課堂教學,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信息。新媒體營造了一個穩定安全的溝通環境,大學生可以自由地對教學內容發表自己有個性的言論或創新觀點。新媒體的實時性使大學生在第一時間在微信群中能獲得最新的咨詢答案。

3.運用新媒體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拓展

與課堂有關的新媒體的應用一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的網絡功能,圍繞一個目的建立一個微信群(或QQ群、網絡貼吧),群主對加入進來的人員進行審核。

3.1 課堂教學的創新

3.1.1教師在微信群里的任務[3]

教師在微信群中應起到主動的作用,要主導課堂教學工作,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設計。教師在備課中應熟悉教學內容,將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在微信群眾展現出來。

(2)教學資源發布。為了使同學們提前預習,可以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和應知應會的內容,通過PPT、教學視頻、課后復習題等教學資源發布在微信里。

(3)與學生在"微信群"互動。為了做好預習和復習,要督促學生利用空余時間主動看教學資料和PPT等,并發起學生就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在智能手機里查找并整理答案,上傳到微信群里,達到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的目的。

3.1.2學生在微信群的任務

因為老師要在課堂上提問,提問前需要學生觀看微信群里的內容,并參與討論,所以學生的任務也很艱巨。

(1)提前熟悉教學內容。學生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都能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有趣味地學習,還可以消磨時間,并與老師或其他同學互動。

(2)課堂中互動。老師在講完一段內容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查詢有關的概念,然后發表在微信群上。這樣,該群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可以看得到。在課堂討論中,不必點名叫某個同學起來回答問題,而是看微信里的發言就可以了,老師還可以以此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依據。

3.2 運用微信群進行課堂拓展

(1)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進程,及時提醒課程安排,例如實驗課、實踐課或臨時教室變化、臨時調課等,讓學生及時知曉本課程的動態。

(2)教學的評價和反饋。教師對表現好的學生在微信群里給予表揚和鼓勵。也可以針對同學們在微信群里提交的作業和論點進行點評。也可以針對某個問題發起討論。

(3)"微信群"交流。課后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中的文發布在微信群里,老師或其他同學都可以就此問題進行交流和解答,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學生還要完成老師在微信群里布置的作業。

4結語

微信作為一個全新的網絡平臺,為使用智能手機的現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娛樂,學習的新興平臺。通過新媒體大學生可以隨時與老師保持互動,其趣味性、新穎性皆是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其運用的范圍和深度是無止境的,大學老師想在教學中與學生保持互動運用新媒體可以創造出多彩繽紛的教學體驗。應用"微信群"即使學生畢業后,由于學生的聯系信息在網絡中長期存在,教師畢與業生還可以繼續交流有關畢業后的情況,還可以交流在校的體會和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便于及時改進課堂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2]張利民. 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應用[J]. 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 (1):115-120.

猜你喜歡
新媒體微信
微信
微信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微信
微信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